卷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麨蜜來奉世尊。
願見哀慈納我微供。
爾時世尊而作是念。
我今不可同諸外道以手受食。
尋念過去諸佛。
為益有情如何而受。
時清淨天空中告曰。
世尊當知。
過去如來。
為有情故持缽而食。
世尊亦知其事如是。
于時世尊。
既先無缽即自邀祈。
我若得缽然後受食。
時四天王。
知世尊心願。
各持一石缽而來奉佛。
然此石缽。
清淨輕妙周遍細密。
形色端嚴非人所作。
時四天王。
既各持缽至世尊所。
頂禮佛足在一面立白佛言。
世尊。
我等各從石山持此石缽來奉世尊。
唯願慈悲垂哀納受。
爾時世尊作是念雲。
今此四王。
各持石缽以施于我。
我若取一餘天怨望。
乃至二三亦複如是。
我今應可總納受之。
以我神通合成一缽。
将适衆願。
作是念已便受四缽。
以佛神力。
重疊内之遂成一缽。
便持此缽。
為益有情故受商主供。
既受供已。
即為商主說諸咒願。
頌曰。
所為布施者 必獲其義利 若為樂故施 後必得安樂 福能招樂果 所願皆成就 疾得圓寂處 當證涅槃樂 勤修福德人 所有諸災橫 及以天魔衆 皆不能侵惱 若發勇猛者 具聖慧能施 當盡苦海邊 必得無為樂 爾時四天王及二商主。
聞此頌已。
甚生欣慶禮足而去。
爾時世尊。
持此石缽于尼連禅河岸。
以水泥壇如法而食。
食已還菩提樹下。
收缽洗足。
以麨酪漿蜜性冷故爾時世尊患于風氣。
魔王見佛患冷風氣。
來詣佛所頂禮佛足白佛言。
世尊。
涅槃時至。
何用久住于世。
可早入涅槃。
世尊知為魔王所惱。
告言。
汝罪魔王我未入涅槃。
何以故。
我未有聲聞弟子聰明智慧。
若有他問如法而答。
善破異論廣建正法。
具足四部衆。
苾刍苾刍尼邬婆索迦邬婆斯迦。
上天下界及諸十方。
廣知我法修諸梵行。
悉皆了知。
若未如此。
我未入涅槃。
魔王聞佛此語。
心生懊惱隐身而去。
釋提桓因。
見佛世尊患于風氣。
即往贍部樹下。
遠有诃梨勒林。
于其林中取色香美味具足者诃梨勒果。
速詣佛所頂禮佛足。
在一面立白佛言。
我見世尊身患風氣故。
取诃梨勒果。
今以奉施。
若食此果風氣即除。
唯願世尊受我此藥。
爾時世尊。
便受服之所患尋愈。
爾時世尊所患既差。
從菩提樹下起。
往牟枝磷陀龍王池邊。
坐一樹下念三摩地。
時此池中合有七日雨下。
牟枝磷陀龍王。
知七日雨下不絕。
從池而出。
以身繞佛七匝。
引頭覆佛頭上。
何以故。
恐佛世尊冷熱不調。
諸蜂蠅等蟲惱亂世尊。
時此龍王。
過七日中見雨止已。
方解其身變作天身。
頂禮世尊足白佛言。
世尊。
于此七日之中。
頗安隐不。
我身粗弊應無亂惱。
願見歡喜。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知足果安樂 多聞者知法 不害于衆生 人間大慈悲 能除世欲樂 諸惡皆遠離 我慢悉摧伏 斯人最安樂 佛說頌已。
時彼龍王。
頂禮世尊還本住處。
爾時世尊。
複從池邊還菩提樹下。
于草敷上端身結跏如法而坐。
觀十二緣生循環返覆。
所謂此有彼生。
無明緣行行緣識。
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
六處緣觸觸緣受。
受緣愛愛緣取。
取緣有有緣生。
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此滅故彼滅。
無明滅則行滅。
行滅則識滅。
識滅則名色滅。
名色滅則六處滅。
六處滅則觸滅。
觸滅則受滅。
受滅則愛滅。
愛滅則取滅。
取滅則有滅。
有滅則生滅。
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
爾時世尊。
于七日間入三摩地已起。
而說頌曰。
若此法能生 佛常在于定 若能知因法 彼義滅一切 若此法能生 佛常在于定 若能知因苦 彼義滅一切 若此法能生 佛常在于定 若能滅受盡 彼義滅一切 若此法能生 佛常在于定 若能滅緣盡 彼義滅一切 若此法能生 佛常在于定 若能滅諸漏 彼義滅一切 若此法能生 佛常在于定 普照于世間 如日在空裡 若此法能生 佛常在于定 降伏諸魔軍 佛能斷鈎鎖 爾時世尊作是念已。
我得甚深之法。
難見能見難知能知。
不可思惟難可思惟。
其義微妙。
唯有智者能知此法。
若為他說。
彼不能解。
我法虛授徒自疲勞。
益我愁惱。
我今應獨于寂靜處我所見法安樂境界思惟而住。
爾時世尊如上思惟。
止心住已不念說法。
時娑婆世界主梵天王。
知佛心念即自思惟。
此世間敗壞諸衆生等。
于彼苦境不能解脫。
今時如來應正遍知出現世間。
難逢難遇如烏昙缽羅花。
佛今出世。
樂自寂靜不念說法。
我今應往請佛。
作此念已。
如大力士屈申臂頃。
從梵天沒至世尊前。
頂禮佛足在一面立。
即說頌曰。
快哉今此摩揭陀 而現未曾淨妙法 于諸法中覺悟者 唯願當開甘露門 世尊複以說伽他曰。
我所得法甚難遇 能令有海悉無餘 少智愚人恒逆流 由欲牽纏鎮漂沒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五
願見哀慈納我微供。
爾時世尊而作是念。
我今不可同諸外道以手受食。
尋念過去諸佛。
為益有情如何而受。
時清淨天空中告曰。
世尊當知。
過去如來。
為有情故持缽而食。
世尊亦知其事如是。
于時世尊。
既先無缽即自邀祈。
我若得缽然後受食。
時四天王。
知世尊心願。
各持一石缽而來奉佛。
然此石缽。
清淨輕妙周遍細密。
形色端嚴非人所作。
時四天王。
既各持缽至世尊所。
頂禮佛足在一面立白佛言。
世尊。
我等各從石山持此石缽來奉世尊。
唯願慈悲垂哀納受。
爾時世尊作是念雲。
今此四王。
各持石缽以施于我。
我若取一餘天怨望。
乃至二三亦複如是。
我今應可總納受之。
以我神通合成一缽。
将适衆願。
作是念已便受四缽。
以佛神力。
重疊内之遂成一缽。
便持此缽。
為益有情故受商主供。
既受供已。
即為商主說諸咒願。
頌曰。
所為布施者 必獲其義利 若為樂故施 後必得安樂 福能招樂果 所願皆成就 疾得圓寂處 當證涅槃樂 勤修福德人 所有諸災橫 及以天魔衆 皆不能侵惱 若發勇猛者 具聖慧能施 當盡苦海邊 必得無為樂 爾時四天王及二商主。
聞此頌已。
甚生欣慶禮足而去。
爾時世尊。
持此石缽于尼連禅河岸。
以水泥壇如法而食。
食已還菩提樹下。
收缽洗足。
以麨酪漿蜜性冷故爾時世尊患于風氣。
魔王見佛患冷風氣。
來詣佛所頂禮佛足白佛言。
世尊。
涅槃時至。
何用久住于世。
可早入涅槃。
世尊知為魔王所惱。
告言。
汝罪魔王我未入涅槃。
何以故。
我未有聲聞弟子聰明智慧。
若有他問如法而答。
善破異論廣建正法。
具足四部衆。
苾刍苾刍尼邬婆索迦邬婆斯迦。
上天下界及諸十方。
廣知我法修諸梵行。
悉皆了知。
若未如此。
我未入涅槃。
魔王聞佛此語。
心生懊惱隐身而去。
釋提桓因。
見佛世尊患于風氣。
即往贍部樹下。
遠有诃梨勒林。
于其林中取色香美味具足者诃梨勒果。
速詣佛所頂禮佛足。
在一面立白佛言。
我見世尊身患風氣故。
取诃梨勒果。
今以奉施。
若食此果風氣即除。
唯願世尊受我此藥。
爾時世尊。
便受服之所患尋愈。
爾時世尊所患既差。
從菩提樹下起。
往牟枝磷陀龍王池邊。
坐一樹下念三摩地。
時此池中合有七日雨下。
牟枝磷陀龍王。
知七日雨下不絕。
從池而出。
以身繞佛七匝。
引頭覆佛頭上。
何以故。
恐佛世尊冷熱不調。
諸蜂蠅等蟲惱亂世尊。
時此龍王。
過七日中見雨止已。
方解其身變作天身。
頂禮世尊足白佛言。
世尊。
于此七日之中。
頗安隐不。
我身粗弊應無亂惱。
願見歡喜。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知足果安樂 多聞者知法 不害于衆生 人間大慈悲 能除世欲樂 諸惡皆遠離 我慢悉摧伏 斯人最安樂 佛說頌已。
時彼龍王。
頂禮世尊還本住處。
爾時世尊。
複從池邊還菩提樹下。
于草敷上端身結跏如法而坐。
觀十二緣生循環返覆。
所謂此有彼生。
無明緣行行緣識。
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
六處緣觸觸緣受。
受緣愛愛緣取。
取緣有有緣生。
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此滅故彼滅。
無明滅則行滅。
行滅則識滅。
識滅則名色滅。
名色滅則六處滅。
六處滅則觸滅。
觸滅則受滅。
受滅則愛滅。
愛滅則取滅。
取滅則有滅。
有滅則生滅。
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
爾時世尊。
于七日間入三摩地已起。
而說頌曰。
若此法能生 佛常在于定 若能知因法 彼義滅一切 若此法能生 佛常在于定 若能知因苦 彼義滅一切 若此法能生 佛常在于定 若能滅受盡 彼義滅一切 若此法能生 佛常在于定 若能滅緣盡 彼義滅一切 若此法能生 佛常在于定 若能滅諸漏 彼義滅一切 若此法能生 佛常在于定 普照于世間 如日在空裡 若此法能生 佛常在于定 降伏諸魔軍 佛能斷鈎鎖 爾時世尊作是念已。
我得甚深之法。
難見能見難知能知。
不可思惟難可思惟。
其義微妙。
唯有智者能知此法。
若為他說。
彼不能解。
我法虛授徒自疲勞。
益我愁惱。
我今應獨于寂靜處我所見法安樂境界思惟而住。
爾時世尊如上思惟。
止心住已不念說法。
時娑婆世界主梵天王。
知佛心念即自思惟。
此世間敗壞諸衆生等。
于彼苦境不能解脫。
今時如來應正遍知出現世間。
難逢難遇如烏昙缽羅花。
佛今出世。
樂自寂靜不念說法。
我今應往請佛。
作此念已。
如大力士屈申臂頃。
從梵天沒至世尊前。
頂禮佛足在一面立。
即說頌曰。
快哉今此摩揭陀 而現未曾淨妙法 于諸法中覺悟者 唯願當開甘露門 世尊複以說伽他曰。
我所得法甚難遇 能令有海悉無餘 少智愚人恒逆流 由欲牽纏鎮漂沒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