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先有百寶輪相。
一切怖畏衆生見菩薩者。
菩薩即以百寶手撫慰安隐。
菩薩爾時。
便以輪手撫其馬頭。
即說頌曰。
我今末後時乘汝 速當至彼不久留 我當不久證菩提 當以法雨潤衆生 複次一切衆生有常法。
有人教者即能習學。
幹陟馬王聞此頌已。
即便安住。
菩薩歡喜便被牽出。
梵王帝釋。
令四天子共扶幹陟擁衛菩薩。
四天子者。
一名彼岸。
二名近岸。
三名香葉。
四名勝香葉皆有威力。
詣菩薩所侍立左右。
菩薩問曰。
誰能将我騰空而出。
四天子曰。
我等皆能菩薩又曰。
汝等有何神力。
彼岸報曰。
太子當知。
盡大地土我猶擎得。
亦複将行。
近岸複曰。
四大海水及諸江河。
我今亦能荷負将行。
香葉又曰。
一切山石我能擔負将行。
勝香葉又曰。
一切林樹及諸叢草。
能負将行。
菩薩聞已以腳案地。
令四天子盡力擎之。
時四天子。
即皆盡力共相動挽。
乃至疲乏猶動不得。
時四天子盡皆驚愕。
白菩薩曰。
不知菩薩有大威力。
我等若知有是力者。
不敢擎之。
爾時車匿。
聞其菩薩與四天子遞相言說。
即便趨行至菩薩所。
菩薩爾時即乘幹陟。
時四天子各扶馬足。
爾時車匿一手攀鞦一手執刀。
菩薩諸天威力感故。
即騰虛空。
宮中善神。
既見是已悉皆号哭。
淚下如雨車匿見之白菩薩曰。
此是雨不。
菩薩報曰。
此不是雨。
是宮中神見我今去。
淚下如此。
車匿爾時。
聞菩薩此言。
哽咽歔欷默然不語。
菩薩爾時。
如象旋顧望其宮中。
便自思念。
是我末後與諸女人共居一處。
今一時别之。
不複更爾。
複重思念。
我若不從東門與父王别。
恐生嫌恨責諸兵士不加防守。
即詣東門。
見其父王睡眠極重。
菩薩爾時。
繞父王三匝跪禮父足。
作是言曰。
我今去者非不孝敬。
但為生老病死磨滅有情。
由是義故。
我欲出家證菩提道救濟斯苦。
作是語已即騰虛空。
時釋迦大名将軍。
巡行觀察至城東門。
忽見菩薩騰在虛空。
發聲啼哭白菩薩曰。
欲何所作欲何所作。
菩薩報曰。
大将當知。
我欲出家。
大名将曰此是非法。
菩薩報曰。
我已曾于三阿僧祇劫。
常行苦行求無上菩提。
于一切衆生拔諸苦難。
我今豈得在于宮中。
今當一心為法而去。
大名釋迦。
聞是語已即複啼哭。
哀哉哀哉。
淨飯大王及諸釋種。
苦哉苦哉。
雖發大願欲留太子。
徒加愛念。
此事便發。
釋迦大将即說頌曰。
今日淨飯王 為子生憂惱 舉手叫蒼天 悲恨大号哭 耶輸陀羅等 及諸大宮人 今别悉達已 常為苦所逼 大名釋迦。
說此頌已悲淚懊惱。
速至耶輸陀羅所。
以手推耶輸陀羅。
即說頌曰。
悉達夫欲去 應可生留戀 勿當後時憂 為憶夫愁故 今去極難見 最後相見時 苦哉無人聞 覺去勿罪我 大名釋迦。
頻于内宮遍告衆人。
了無覺者。
悲惱忙懼。
複速往彼淨飯王所。
覺淨飯王。
即說頌曰。
悉達今欲去 王當速制之 勿于彼後時 為子常憂惱 大名釋迦再三覺之。
王猶眠睡曾不暫覺。
時釋梵天等。
與無量百千諸天眷屬。
來詣菩薩。
至菩薩所便即圍繞。
大梵天王及色界諸天。
俨然無聲在菩薩右。
釋提桓因及欲界天在菩薩左。
或有執持幡蓋并奏音樂。
或于空中散諸香花供養菩薩。
所謂優缽羅花。
波頭摩花。
分陀利花。
曼陀羅花。
摩诃曼陀羅花。
栴檀沉水香粖香和香。
以散菩薩。
複以種種上妙衣服散于空中。
複于空中擊鼓吹螺作諸倡伎。
而作頌曰。
諸天在空中 悉皆大踴躍 抃舞菩薩前 歌贊于菩薩 無邊諸天衆 揶揄彼魔軍 或有作音樂 或有引前者 或複開諸門 或以花來散 或有扶馬足 瞻仰随從行 或複左旋繞 或複居左右 多聞及梵釋 先引菩薩路 一切威德天 無不随從者 如月在星中 往彼聖者林 是時菩薩。
出劫比羅城已。
梵釋天等皆大歡喜。
白菩薩曰。
善哉仁者。
汝昔長夜如是希求言。
我何時獲無障礙在閑林中。
汝昔有願。
今悉圓滿。
汝若證得無上道時。
攝受我等。
菩薩曰。
如汝所願。
爾時菩薩。
如象王右顧觀諸天等。
作是頌曰。
不證無上道 了知諸佛法 不複重來歸 入此劫比城 是時菩薩。
以二更中。
行十二逾膳那。
從馬而下。
即解璎珞告車匿曰。
汝可将馬及我璎飾從此回去。
即說頌曰。
此馬及璎飾 可付我親屬 我今舍貪愛 從此被法服 爾時車匿聞此語已。
發聲号哭悲感懊惱。
淚下如雨。
而說頌曰。
獅子虎成群 蕀林惡獸迹 獨住無眷屬 聖者如何住 菩薩爾時。
以頌報曰。
生者獨自生 死者亦自死 苦者還自受 生死無有伴
一切怖畏衆生見菩薩者。
菩薩即以百寶手撫慰安隐。
菩薩爾時。
便以輪手撫其馬頭。
即說頌曰。
我今末後時乘汝 速當至彼不久留 我當不久證菩提 當以法雨潤衆生 複次一切衆生有常法。
有人教者即能習學。
幹陟馬王聞此頌已。
即便安住。
菩薩歡喜便被牽出。
梵王帝釋。
令四天子共扶幹陟擁衛菩薩。
四天子者。
一名彼岸。
二名近岸。
三名香葉。
四名勝香葉皆有威力。
詣菩薩所侍立左右。
菩薩問曰。
誰能将我騰空而出。
四天子曰。
我等皆能菩薩又曰。
汝等有何神力。
彼岸報曰。
太子當知。
盡大地土我猶擎得。
亦複将行。
近岸複曰。
四大海水及諸江河。
我今亦能荷負将行。
香葉又曰。
一切山石我能擔負将行。
勝香葉又曰。
一切林樹及諸叢草。
能負将行。
菩薩聞已以腳案地。
令四天子盡力擎之。
時四天子。
即皆盡力共相動挽。
乃至疲乏猶動不得。
時四天子盡皆驚愕。
白菩薩曰。
不知菩薩有大威力。
我等若知有是力者。
不敢擎之。
爾時車匿。
聞其菩薩與四天子遞相言說。
即便趨行至菩薩所。
菩薩爾時即乘幹陟。
時四天子各扶馬足。
爾時車匿一手攀鞦一手執刀。
菩薩諸天威力感故。
即騰虛空。
宮中善神。
既見是已悉皆号哭。
淚下如雨車匿見之白菩薩曰。
此是雨不。
菩薩報曰。
此不是雨。
是宮中神見我今去。
淚下如此。
車匿爾時。
聞菩薩此言。
哽咽歔欷默然不語。
菩薩爾時。
如象旋顧望其宮中。
便自思念。
是我末後與諸女人共居一處。
今一時别之。
不複更爾。
複重思念。
我若不從東門與父王别。
恐生嫌恨責諸兵士不加防守。
即詣東門。
見其父王睡眠極重。
菩薩爾時。
繞父王三匝跪禮父足。
作是言曰。
我今去者非不孝敬。
但為生老病死磨滅有情。
由是義故。
我欲出家證菩提道救濟斯苦。
作是語已即騰虛空。
時釋迦大名将軍。
巡行觀察至城東門。
忽見菩薩騰在虛空。
發聲啼哭白菩薩曰。
欲何所作欲何所作。
菩薩報曰。
大将當知。
我欲出家。
大名将曰此是非法。
菩薩報曰。
我已曾于三阿僧祇劫。
常行苦行求無上菩提。
于一切衆生拔諸苦難。
我今豈得在于宮中。
今當一心為法而去。
大名釋迦。
聞是語已即複啼哭。
哀哉哀哉。
淨飯大王及諸釋種。
苦哉苦哉。
雖發大願欲留太子。
徒加愛念。
此事便發。
釋迦大将即說頌曰。
今日淨飯王 為子生憂惱 舉手叫蒼天 悲恨大号哭 耶輸陀羅等 及諸大宮人 今别悉達已 常為苦所逼 大名釋迦。
說此頌已悲淚懊惱。
速至耶輸陀羅所。
以手推耶輸陀羅。
即說頌曰。
悉達夫欲去 應可生留戀 勿當後時憂 為憶夫愁故 今去極難見 最後相見時 苦哉無人聞 覺去勿罪我 大名釋迦。
頻于内宮遍告衆人。
了無覺者。
悲惱忙懼。
複速往彼淨飯王所。
覺淨飯王。
即說頌曰。
悉達今欲去 王當速制之 勿于彼後時 為子常憂惱 大名釋迦再三覺之。
王猶眠睡曾不暫覺。
時釋梵天等。
與無量百千諸天眷屬。
來詣菩薩。
至菩薩所便即圍繞。
大梵天王及色界諸天。
俨然無聲在菩薩右。
釋提桓因及欲界天在菩薩左。
或有執持幡蓋并奏音樂。
或于空中散諸香花供養菩薩。
所謂優缽羅花。
波頭摩花。
分陀利花。
曼陀羅花。
摩诃曼陀羅花。
栴檀沉水香粖香和香。
以散菩薩。
複以種種上妙衣服散于空中。
複于空中擊鼓吹螺作諸倡伎。
而作頌曰。
諸天在空中 悉皆大踴躍 抃舞菩薩前 歌贊于菩薩 無邊諸天衆 揶揄彼魔軍 或有作音樂 或有引前者 或複開諸門 或以花來散 或有扶馬足 瞻仰随從行 或複左旋繞 或複居左右 多聞及梵釋 先引菩薩路 一切威德天 無不随從者 如月在星中 往彼聖者林 是時菩薩。
出劫比羅城已。
梵釋天等皆大歡喜。
白菩薩曰。
善哉仁者。
汝昔長夜如是希求言。
我何時獲無障礙在閑林中。
汝昔有願。
今悉圓滿。
汝若證得無上道時。
攝受我等。
菩薩曰。
如汝所願。
爾時菩薩。
如象王右顧觀諸天等。
作是頌曰。
不證無上道 了知諸佛法 不複重來歸 入此劫比城 是時菩薩。
以二更中。
行十二逾膳那。
從馬而下。
即解璎珞告車匿曰。
汝可将馬及我璎飾從此回去。
即說頌曰。
此馬及璎飾 可付我親屬 我今舍貪愛 從此被法服 爾時車匿聞此語已。
發聲号哭悲感懊惱。
淚下如雨。
而說頌曰。
獅子虎成群 蕀林惡獸迹 獨住無眷屬 聖者如何住 菩薩爾時。
以頌報曰。
生者獨自生 死者亦自死 苦者還自受 生死無有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