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

關燈
何人一當至此。

    我即答曰。

    此名為老人。

    又問我曰。

    我于後時當如此不。

    我即答曰。

    必當如此。

    太子聞已命我令還思惟是事。

    今者現在宮内思量是事。

    時淨飯王聞此語已自私念言。

    太子生時。

    相師皆雲出家修道。

    今若如此。

    應是斯事。

    我當倍諸五欲樂具以娛樂之。

    作是念已。

    即令倍諸五欲樂具。

    以娛太子。

    頌曰。

     父王既聞禦者言  即自思量相師語 以諸五欲倍于前  願令菩薩不出家 菩薩常法。

    将欲出城遊觀。

    先敕禦者。

    速當為我嚴飾車乘。

    我當出城遊觀。

    禦者受命。

    即為嚴飾上妙車乘。

    既嚴飾已即白菩薩。

    今可遊觀。

    将欲出城。

    逢一病人。

    舉身羸黃瘦瘠疲困路傍諸人皆不顧見。

    菩薩見已問禦者曰。

    此是何人。

    身形瘦弱羸黃困笃。

    一切諸人皆不顧見。

    禦者報曰。

    此名病人。

    因斯病故不久當死。

    菩薩問曰。

    如此病法。

    我超過不。

    禦者答曰。

    此之病法亦未超過。

    菩薩聞已愁憂不樂。

    即命還宮。

    思惟是事。

    爾時禦者送至宮内。

    既至宮已。

    菩薩于是端身思惟。

    如此病苦。

    時淨飯王問禦者曰。

    太子出城遊觀。

    歡樂以不。

    禦者答曰。

    太子不樂。

    又問曰。

    何為不樂。

    爾時禦者具陳上事。

    王聞是已。

    乃至倍加五欲娛樂太子。

    頌曰。

     上妙色聲香  最勝諸味觸 當受五欲樂  勿棄我出家 菩薩常法。

    将欲出城遊觀。

    先命禦者嚴飾車乘。

    既嚴飾已出城遊觀。

    逢一死人。

    以雜色車而以載之。

    複有一人。

    手持火爐在前而行。

    雜色車後。

    多諸男女被發哀号。

    見者悲切。

    菩薩見已問禦者曰。

    此是何人。

    以種種雜色嚴飾其車。

    載之而去。

    男女哀号見者悲切。

    禦者答曰。

    此名死人。

    太子問曰。

    雲何名為死人。

    禦者答曰。

    此人生氣一盡。

    不複得與父母兄弟妻子眷屬而重相見。

    菩薩問曰。

    我亦爾不。

    答曰亦爾。

    菩薩聞已愁憂不樂。

    即命還宮。

    時淨飯王問禦者曰。

    太子出城遊觀。

    歡樂以不。

    禦者答曰。

    我見太子愁憂不樂。

    王曰何故。

    答曰。

    今者路逢死人。

    父母妻子悲号相送。

    太子問曰。

    我當如此不。

    我即答曰。

    皆當如此。

    故在宮中思惟是事。

    時淨飯王複加五欲。

    以種種微妙音樂倡伎珠珍婇女。

    娛樂菩薩。

    頌曰。

     此最勝城甚嚴飾  天中天子可久住 倍加五欲能歡樂  猶如千眼歡喜園 爾時淨居諸天。

    皆共觀念菩薩先有大實因力。

    我等當為菩薩作大緣故。

    何以故。

    若有大因待大緣故。

    即便化作一大沙門。

    執錫持缽次行乞食。

    菩薩常法。

    出城遊觀先命嚴駕。

    既嚴駕已登車前行。

    于衢路中逢一沙門。

    淨除須發被福田衣。

    執持瓶缽徐行乞食。

    菩薩見已問禦者曰。

    此是何人。

    禦者答曰。

    名出家人。

    菩薩問曰。

    雲何名為出家。

    報曰。

    此人以善心修善行。

    于善處住。

    身口意業悉皆清淨。

    以信心故。

    剃除須發被如來服。

    舍離俗家升涅槃路。

    故名出家。

    菩薩即便告禦者曰。

    汝可将車近彼沙門。

    禦者奉命。

    即便引車至沙門所。

    菩薩爾時問沙門曰。

    汝是何人。

    何故剃除須發著别色衣。

    手持錫缽以乞自活。

    沙門報曰。

    我出家人也。

    菩薩又曰。

    雲何名為出家人也。

    沙門報曰。

    常以善心恒修善行。

    身口意業悉令清淨。

    舍離俗家升涅槃路。

    故名出家人也。

    菩薩歎曰。

    善哉斯事善哉斯事。

    即自念言。

    若當如此我亦出家。

    即命禦者。

    可速還宮。

    我至宮中思量是事。

    禦者奉命。

    執禦還宮。

    既至宮中寂然思念。

    時淨飯王問禦者曰。

    今者太子出城遊觀。

    歡樂以不。

    答曰。

    我見太子愁憂不樂。

    王即問曰。

    何故不樂。

    禦者答曰。

    太子出城逢一沙門。

    剃除須發被福田衣。

    手持缽錫徐行乞食。

    太子問我。

    彼何人也。

    我即答曰。

    名出家人。

    便問我言。

    雲何名為出家。

    我即答曰。

    舍其俗家。

    升涅槃路。

    故名出家。

    太子聞已。

    命我引車近沙門所。

    問沙門曰。

    汝是何人。

    剃除須發被異色衣。

    手執瓶缽自行乞食。

    沙門報曰。

    我出家人也。

    太子問曰。

    雲何名為出家人也。

    彼便報曰。

    舍離俗家升涅槃路。

    太子聞已即便歎曰。

    善哉斯事善哉斯事。

    若如此者我亦出家。

    即便命我令速還宮。

    今在宮中思量是事。

    時淨飯王既聞此語。

    慘然不樂私自念曰。

    太子生時相師占言。

    太子不登王位。

    必當出家。

    觀今相狀應出家時至。

    即設方便。

    我今當令太子往田農所。

    見彼人衆行來作務。

    心得歡喜忘出家事。

    作是念已。

    即往宮中告太子曰。

    我有良田令人營植。

    汝可檢校。

    太子在宮。

    想彼老病死人。

    即懷憂懼。

    念彼沙門複生喜戀。

    此心所系無時暫舍。

    聞父所言不可違背。

    即順父言便命禦者。

    登車即往。

    身雖欲往田所。

    心恒系念出家。

    既漸前行。

    忽于中路。

    遇五百寶藏悉皆開門。

    中有聲曰。

    善哉太子。

    我等珍寶。

    是汝過去眷屬之藏。

    汝可盡取随汝意用。

    太子報曰。

    此是過去眷屬愚癡資具。

    無時積聚莫知棄舍。

    我今何用汝等速去。

    時彼寶藏複出聲曰。

    汝若不取我今入海。

    菩薩報曰。

    随汝意去。

    時寶藏等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