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

關燈
業當堕地獄。

    我今怖畏願求出家。

    大王慈悲。

    從我此願。

    爾時彼王。

    知其子心畢欲出家。

    即便告言。

    我今放汝随意而去。

    時彼王子。

    聞此語已心大歡喜。

    去斯不遠有一仙人。

    名曰黑色。

    時彼王子。

    拜跪父王及諸眷屬辭别而去。

    詣黑色仙所。

    如法胡跪頂禮雙足。

    白仙人言。

    我欲出家。

    願仙慈悲令我出家。

    時彼仙人即便聽許。

    時彼王子既出家已。

    而求果子樹皮樹根以充資養。

    世便号為喬答摩仙。

    爾時父王便即舍命。

    第二王子波羅堕阇。

    即立為王。

    爾時喬答摩仙。

    因恒食果子及諸樹葉。

    遂便得病。

    白邬波馱耶言。

    我今欲入于聚落中而乞飲食。

    黑仙報曰。

    仙人有法。

    所謂守護六根遠離六境。

    若在山谷。

    或入聚落。

    無有所畏。

    汝若能持如是仙法。

    随意而去。

    可近補多羅城造作草舍依之而住。

    爾時喬答摩。

    頂禮親教辭别而去。

    詣補多羅城。

    于一閑林造作草舍。

    乞食自活。

    爾時補多羅城有一淫女。

    名曰招賢。

    形貌端正衆所愛著。

    時有一不善人。

    名蜜捺羅。

    由淫貪心。

    将諸璎珞及以妙衣。

    送與彼女。

    須拟迎娶。

    時彼女人。

    著諸璎珞及以妙衣。

    欲出往彼。

    時彼門邊見有一人。

    持五百銀錢與彼女人。

    便作是言。

    汝來汝來。

    共汝遊戲。

    彼女思念。

    我今得五百銀錢。

    何為不取。

    我若不取即不應理。

    即取錢已與彼遊戲。

    爾時淫女。

    使從女人往詣蜜捺羅所。

    而作是言。

    我未莊飾少時即來。

    彼侍從女奉此語已。

    詣蜜捺羅所具陳上事。

    時銀錢主。

    别有餘事須臾即去。

    爾時淫女複作是念。

    此人已去欲往先處。

    時亦不晚。

    告從女曰。

    詣蜜捺羅所作如是言。

    我莊飾了。

    未審與我何處園林而可相見。

    時彼從女。

    奉此語已詣彼蜜捺羅所。

    具陳上事。

    時蜜捺羅報曰。

    汝癡婦女人。

    或言未莊飾。

    或言莊飾了。

    時彼使女。

    先于大家有所嫌恨。

    便告彼曰。

    我之大家非未莊飾。

    意欲以汝璎珞及衣莊飾其身。

    别看餘婿。

    時蜜捺羅聞此語已。

    欲心便息而生害意。

    便告侍女言。

    汝報淫女。

    莊飾既了來某園林。

    時彼從女。

    詣淫女所具陳上事。

    時彼淫女。

    聞此語已莊飾璎珞。

    往詣彼林見蜜捺羅。

    蜜捺羅便即嗔曰。

    咄哉淫女。

    雲何持我璎珞妙衣别看餘婿。

    淫女報曰。

    聖子。

    女人常有如是過失。

    願恕其過。

    時蜜捺羅即發忿恨。

    便拔利刀殺彼淫女。

    時彼從女即唱是言。

    賊賊殺我大家。

    衆人聞已皆集其所。

    爾時園中有喬答摩仙。

    于草屋坐。

    時蜜捺羅見衆集已。

    心生怖畏無處可避。

    遂将血刀往仙人處。

    置草屋前随衆而立。

    爾時衆人見彼死女。

    尋逐蹤迹。

    于草屋前見其血刀。

    即捉仙人便作是言。

    汝是仙形。

    雲何而作如是惡業。

    時仙報曰。

    我有何咎。

    衆人告曰。

    汝與女人行于非法。

    複殺彼命。

    仙人報曰。

    我實不作如是惡業。

    衆人不信。

    便即捉縛将至王所。

    白大王言。

    此人與彼淫女共行非法。

    便殺彼女。

    王聞此言更不審問。

    令将其仙坐尖木上。

    以其赤鬘著于頭上。

    令彼旃陀羅人身著青衣。

    各執利刀周匝圍繞。

    将彼仙人。

    擊鼓宣示巡行城内。

    告諸人曰。

    當知彼仙犯如此罪。

    從南門出。

    而擲仙人于尖木上。

    時黑色仙。

    來覓此仙不知何在。

    處處求覓。

    乃見被擲在尖木上。

    情甚悲傷懊惱啼泣。

    問曰。

    汝因何事遇如此苦。

    時喬答摩哽咽悲泣。

    白邬波馱耶曰。

    此是先業孰能避脫。

    邬波馱耶告曰。

    善子。

    汝今被傷。

    于諸法行身心退不。

    彼報師曰。

    我今身雖被傷心無損害。

    親教告曰。

    我何得知。

    彼報師曰。

    我發實語曾不妄言。

    若我心行實不改者。

    願邬波馱耶黑顔變作金色發此語已。

    而彼仙人變為金色。

    四方傳告。

    黑仙變為金色。

    其師見斯實願。

    心生怪喜歎為希有。

    時喬答摩仙複白師曰。

    我今舍命當得何道。

    師答曰。

    善子。

    如外道真婆羅門法。

    說無子者不得善道。

    汝有子不。

    答曰。

    我昔于宮内。

    為童子時意樂修道。

    便舍家宅常修梵行。

    從何得子。

    教師告曰。

    若如此者當念過去時事。

    答曰。

    我今被傷極至酸痛。

    節節支分如被刀割。

    唯念舍命。

    如何更有而起餘想。

    時彼親教師。

    以神通力興大風雨。

    沐喬答摩身。

    其所苦痛遂得蘇息。

    念往昔淫欲之事。

    于是身中遂有兩渧精血。

    從身落地。

    以業力故。

    便成兩卵。

    如餘經中說。

    有四種不思議事。

    一者諸佛境界不思議。

    二者龍不思議。

    三者世間心意不思議。

    四者一切有情業異熟力不思議。

    緣彼業力遂成于卵。

    其卵得日光暖故。

    漸漸成熟。

    各生一童子。

    去其生處不遠有一甘蔗園。

    其二童子遂遊彼園内。

    以福力故顔容日盛。

    其喬答摩。

    被日光炙遂便命終。

    爾時變金色仙人于明旦時來看喬答摩。

    見其命過。

    複見地上卵破。

    尋童子迹至甘蔗園中。

    見其童子。

    爾時仙人入定觀察。

    此二童子從何而來。

    是誰之子。

    即知是彼喬答摩體胤。

    便生愛念。

    将二童子還其住處。

    每日撫養漸漸長大。

    即為立名。

    号曰暖生。

    因此稱為日種。

    複緣喬答摩體胤故。

    亦名喬答摩。

    從本身生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