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為食地味多故。
我等諸人身即堅重。
光明遂滅神通便謝。
因遇種種暗損之事。
諸人悲泣感生日月星辰。
廣如上說。
食多之者身色轉暗。
食少之者身猶光悅。
此二食故。
遂成二種顔狀。
由此二種顔狀故。
遞相輕賤曰。
我是端正。
汝是醜陋。
因此諸人互相輕毀。
展轉生不善心故。
爾時地味并皆滅盡。
諸人悲歎。
後生地餅。
色香美味悉皆具足。
我等食之長壽而住。
食多之者身光轉暗。
食少之者身猶光悅。
由此二種顔狀故。
遂成二種好惡之類。
乃至遞相輕毀。
由輕毀故。
展轉各生不善心故。
地餅盡滅。
我等悲惱。
如是緣故。
複生林虅。
色香美味亦皆具足。
我等食之年壽長遠。
而住于世。
食多之者身光損暗。
食少之者身猶光悅。
乃至林虅滅故。
複生稻谷。
不種自生無諸糠穢。
如四指大。
香味具足。
我等食之身體充盛。
食此稻者年壽長遠。
久住于世。
以貪心積聚故。
其稻小惡糠穢轉盛。
其稻無力采收不生。
或有遺餘。
諸人見已更相告曰。
我等分取地界。
爾時封量地段疆界。
各各分之。
此是汝地此是我地。
因此義故。
世間田地始為耕種。
遂立疆畔。
又一有情。
雖自有田私盜他谷。
一有情見而告之曰。
汝今何故取他稻谷。
此一度盜後更勿為。
然其有情盜意不息。
于第二日及第三日亦複盜将。
衆人見之而複告曰。
汝前三度私盜。
頻勸不休。
有諸有情。
便行推捉往詣衆中具陳上事。
衆共告曰。
汝自有田。
何以三度盜他田谷。
勸此語已便即放之。
其盜稻者告大衆曰。
此有情等。
為少稻谷今故摧我。
對于大衆毀辱于我。
大衆複告。
何以為少稻谷。
捉有情摧毀。
對衆辱之。
後不應然。
因此盜故遞相毀辱。
由此緣故大衆共集。
遞相告曰。
汝等具見此事。
為盜他谷。
對衆遞相毀辱。
不知二人是誰有罪。
我等意欲衆中簡一有情顔色端正形容具足智慧通達立為地主。
有過者治罰。
無過者養育。
我等衆人所種之田。
各各依法。
六分之中與其一分。
爾時衆中揀得如上具足德人。
便即立為地主。
爾時衆人告地主言。
衆中若有犯者。
請如法治罰。
若無犯者應當養育。
我等衆人所種之田。
各各依法。
六分之中與其一分。
由此因緣立為地主。
爾時地主見彼諸人。
若有過者如法治罰。
若無犯者如法養育。
爾時衆人所種之田。
各各依法。
六分之中與其一分。
衆既同意。
立為地主。
故得太同意名。
能擁護劣弱。
故得刹帝利名。
如法治國。
能令一切衆生歡喜。
戒行智慧。
故号為大同意王。
其王立時衆人相呼。
為有情大同意王。
有息名意樂。
即立為王。
爾時有情。
号為近來意樂王。
有息名為善德。
複次仁等。
善德王時一切有情。
号為黡子善德王。
有息名為最勝善。
即立為王。
彼時有情。
号為雲咽最勝善王。
有息名為長淨。
即立為王。
彼時有情。
号為多羅尚伽長淨王。
頂上有一瘡疱。
柔軟猶如細綿疊花。
雖複增長未嘗痛惱。
後漸熟破出一童子。
顔貌端正。
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莊嚴其身從頂上生故。
名為頂生。
時長淨王六萬夫人。
爾時父王将頂生入于後宮。
時六萬夫人見頂生已。
各生愛念乳皆流出。
鹹白王言。
我養我養。
由此義故。
複名持養。
即立為王彼時有情鹹皆思惟。
互相咨議分别好惡。
各習一藝。
時彼有情審思量故。
未努沙(此名人)如前六王。
壽無量歲久住于世。
爾時持養王。
右髀有一瘡疱。
柔軟如綿疊花。
雖複增長未嘗痛惱。
後漸熟破生一童子。
形貌端正。
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莊嚴其身。
以端正故。
名為端嚴。
即立為王。
有大威力。
王四大洲得大自在。
時端嚴王。
左髀忽有瘡疱。
其瘡柔軟如綿疊花。
雖複增長未嘗痛惱。
後漸熟破生一童子。
形貌端嚴。
有三十二大丈夫相。
莊嚴其身。
為近王端嚴故。
名為近端嚴。
即立為王。
亦有威力。
王三大洲風化自在。
其近端嚴王。
右足上忽生瘡疱。
其瘡柔軟如綿疊花。
雖日增長而不痛惱。
後漸熟破生一童子。
形體端正。
有三十二大丈夫相。
莊嚴其身。
以右足生故。
名端嚴足生。
即立為王。
威德自在。
王二大洲。
時端嚴足王。
左足上忽生瘡疱。
其瘡柔軟如綿疊花。
雖日增長而不痛惱。
後漸熟破生一童子。
形容端正。
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莊嚴其身。
以左足生端嚴故。
名極端嚴。
即立為王。
威德自在。
王一大洲。
此大同意王息。
名意樂。
意樂王息。
名善德。
善德王息。
名最勝。
最勝王息。
名長淨。
長淨王息。
名持養。
持養王息。
名端嚴。
端嚴王息。
名近端嚴。
近端嚴王息。
名有端嚴。
有端嚴王息。
名極端嚴。
極端嚴王息。
名愛樂。
愛樂王息。
名善樂。
善樂王息。
名能舍。
能舍王息。
名為極舍。
極舍王息。
名為支車。
支車王息。
名為嚴車。
嚴車王息。
名為小海。
小海王有息。
名為中海。
中海王有息。
名為大海。
大海王有息。
名為瑞鳥。
瑞鳥王息。
名為大瑞鳥。
大瑞鳥王有息。
名香草。
香草王有息。
名為近香草。
近香
我等諸人身即堅重。
光明遂滅神通便謝。
因遇種種暗損之事。
諸人悲泣感生日月星辰。
廣如上說。
食多之者身色轉暗。
食少之者身猶光悅。
此二食故。
遂成二種顔狀。
由此二種顔狀故。
遞相輕賤曰。
我是端正。
汝是醜陋。
因此諸人互相輕毀。
展轉生不善心故。
爾時地味并皆滅盡。
諸人悲歎。
後生地餅。
色香美味悉皆具足。
我等食之長壽而住。
食多之者身光轉暗。
食少之者身猶光悅。
由此二種顔狀故。
遂成二種好惡之類。
乃至遞相輕毀。
由輕毀故。
展轉各生不善心故。
地餅盡滅。
我等悲惱。
如是緣故。
複生林虅。
色香美味亦皆具足。
我等食之年壽長遠。
而住于世。
食多之者身光損暗。
食少之者身猶光悅。
乃至林虅滅故。
複生稻谷。
不種自生無諸糠穢。
如四指大。
香味具足。
我等食之身體充盛。
食此稻者年壽長遠。
久住于世。
以貪心積聚故。
其稻小惡糠穢轉盛。
其稻無力采收不生。
或有遺餘。
諸人見已更相告曰。
我等分取地界。
爾時封量地段疆界。
各各分之。
此是汝地此是我地。
因此義故。
世間田地始為耕種。
遂立疆畔。
又一有情。
雖自有田私盜他谷。
一有情見而告之曰。
汝今何故取他稻谷。
此一度盜後更勿為。
然其有情盜意不息。
于第二日及第三日亦複盜将。
衆人見之而複告曰。
汝前三度私盜。
頻勸不休。
有諸有情。
便行推捉往詣衆中具陳上事。
衆共告曰。
汝自有田。
何以三度盜他田谷。
勸此語已便即放之。
其盜稻者告大衆曰。
此有情等。
為少稻谷今故摧我。
對于大衆毀辱于我。
大衆複告。
何以為少稻谷。
捉有情摧毀。
對衆辱之。
後不應然。
因此盜故遞相毀辱。
由此緣故大衆共集。
遞相告曰。
汝等具見此事。
為盜他谷。
對衆遞相毀辱。
不知二人是誰有罪。
我等意欲衆中簡一有情顔色端正形容具足智慧通達立為地主。
有過者治罰。
無過者養育。
我等衆人所種之田。
各各依法。
六分之中與其一分。
爾時衆中揀得如上具足德人。
便即立為地主。
爾時衆人告地主言。
衆中若有犯者。
請如法治罰。
若無犯者應當養育。
我等衆人所種之田。
各各依法。
六分之中與其一分。
由此因緣立為地主。
爾時地主見彼諸人。
若有過者如法治罰。
若無犯者如法養育。
爾時衆人所種之田。
各各依法。
六分之中與其一分。
衆既同意。
立為地主。
故得太同意名。
能擁護劣弱。
故得刹帝利名。
如法治國。
能令一切衆生歡喜。
戒行智慧。
故号為大同意王。
其王立時衆人相呼。
為有情大同意王。
有息名意樂。
即立為王。
爾時有情。
号為近來意樂王。
有息名為善德。
複次仁等。
善德王時一切有情。
号為黡子善德王。
有息名為最勝善。
即立為王。
彼時有情。
号為雲咽最勝善王。
有息名為長淨。
即立為王。
彼時有情。
号為多羅尚伽長淨王。
頂上有一瘡疱。
柔軟猶如細綿疊花。
雖複增長未嘗痛惱。
後漸熟破出一童子。
顔貌端正。
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莊嚴其身從頂上生故。
名為頂生。
時長淨王六萬夫人。
爾時父王将頂生入于後宮。
時六萬夫人見頂生已。
各生愛念乳皆流出。
鹹白王言。
我養我養。
由此義故。
複名持養。
即立為王彼時有情鹹皆思惟。
互相咨議分别好惡。
各習一藝。
時彼有情審思量故。
未努沙(此名人)如前六王。
壽無量歲久住于世。
爾時持養王。
右髀有一瘡疱。
柔軟如綿疊花。
雖複增長未嘗痛惱。
後漸熟破生一童子。
形貌端正。
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莊嚴其身。
以端正故。
名為端嚴。
即立為王。
有大威力。
王四大洲得大自在。
時端嚴王。
左髀忽有瘡疱。
其瘡柔軟如綿疊花。
雖複增長未嘗痛惱。
後漸熟破生一童子。
形貌端嚴。
有三十二大丈夫相。
莊嚴其身。
為近王端嚴故。
名為近端嚴。
即立為王。
亦有威力。
王三大洲風化自在。
其近端嚴王。
右足上忽生瘡疱。
其瘡柔軟如綿疊花。
雖日增長而不痛惱。
後漸熟破生一童子。
形體端正。
有三十二大丈夫相。
莊嚴其身。
以右足生故。
名端嚴足生。
即立為王。
威德自在。
王二大洲。
時端嚴足王。
左足上忽生瘡疱。
其瘡柔軟如綿疊花。
雖日增長而不痛惱。
後漸熟破生一童子。
形容端正。
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莊嚴其身。
以左足生端嚴故。
名極端嚴。
即立為王。
威德自在。
王一大洲。
此大同意王息。
名意樂。
意樂王息。
名善德。
善德王息。
名最勝。
最勝王息。
名長淨。
長淨王息。
名持養。
持養王息。
名端嚴。
端嚴王息。
名近端嚴。
近端嚴王息。
名有端嚴。
有端嚴王息。
名極端嚴。
極端嚴王息。
名愛樂。
愛樂王息。
名善樂。
善樂王息。
名能舍。
能舍王息。
名為極舍。
極舍王息。
名為支車。
支車王息。
名為嚴車。
嚴車王息。
名為小海。
小海王有息。
名為中海。
中海王有息。
名為大海。
大海王有息。
名為瑞鳥。
瑞鳥王息。
名為大瑞鳥。
大瑞鳥王有息。
名香草。
香草王有息。
名為近香草。
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