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淨毗尼方廣經

關燈
後秦龜茲國三藏鸠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隻阇崛山。

    與大比丘僧八千人俱。

    菩薩摩诃薩萬二千人及欲色界天淨居天子。

    爾時世尊與諸無量百千大衆。

    恭敬圍繞而演說法。

    時有天子名寂調伏音。

    來在會坐。

    是時寂調伏音天子從坐而起。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合掌向佛。

    白世尊言。

    是文殊師利為住何處今此大衆渴仰欲見。

    是善丈夫從其聞法。

    如是問已時佛告彼寂調伏音。

    天子東方過此十千佛土彼有佛國名曰寶主是中有佛号曰寶相如來應正遍覺現在說法文殊師利住在彼土。

    為諸菩薩摩诃薩而轉說法。

    時彼天子白世尊言唯願現相令文殊師利來詣此土。

    何以故。

    世尊。

    若從一切聲聞緣覺有所聞法。

    不如從于文殊師利所聞法也唯除如來。

    其餘說法無有勝者文殊師利若演說法。

    一切魔宮皆悉闇蔽。

    一切衆魔悉能摧伏去增上慢。

    滅增上慢。

    若有未發菩提心者發菩提心。

    已發心者住不退轉可攝者攝可舍者舍。

    順如來欲令正法久住。

    爾時世尊知寂調伏音天子心已放白毫藏光普遍照此佛世界已東方過于十千佛土。

    普照遍彼寶主世界。

    時寶主世界菩薩摩诃薩見此光已白寶相佛言世尊。

    是何光相有此光明遍照此界。

    如是問已。

    寶相佛告諸菩薩言。

    善男子。

    西方去此十千佛土有國名娑婆。

    其中有佛号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覺。

    現在說法。

    彼如來放毫藏一光。

    是光通徹。

    十千佛土來照此界。

    是諸菩薩白世尊言。

    以何因緣故。

    彼釋迦牟尼如來應正遍覺。

    放毫藏一光。

    時佛報言。

    彼釋迦牟尼如來國。

    有無量千億菩薩皆悉集會。

    及釋梵護世一切四衆。

    欲見文殊師利童子從其聞法。

    以是緣故。

    請彼釋迦牟尼如來放毫藏一光。

    時寶相佛告文殊師利。

    汝今可往娑婆世界。

    釋迦如來應正遍覺喜欲見汝。

    及諸大衆欲見聞法。

    文殊師利。

    白彼世尊。

    我今亦知如是光瑞。

    時文殊師利法王之子。

    與十千菩薩俱。

    頭面敬禮寶相佛足。

    譬如壯士屈申臂頃。

    與十千菩薩沒寶主界到娑婆界。

    住虛空中而不現形。

    雨種種花以供如來普及大衆。

    積至于膝。

    雜色妙好色香适意。

    一切大衆見雨此華。

    白世尊言。

    是何先相大雨此花。

    佛言。

    諸善男子。

    是文殊師利法王之子。

    與十千菩薩俱。

    來到此娑婆世界。

    住虛空中而不現形。

    雨花供我。

    時諸大衆俱共同聲白世尊言。

    我等欲見文殊師利法王之子。

    及諸菩薩摩诃薩睹其形容。

    時文殊師利及十千菩薩從空而下。

    頂禮佛足右繞已畢。

    各以神力化作座已卻坐一面。

    時寂調伏音天子白世尊言。

    願問文殊師利法王之子。

    建立言論衆所欲聞。

    佛告天子。

    汝今自問文殊師利法王之子。

    随汝所疑。

    時寂調伏音天子問文殊師利。

    彼寶相佛土。

    雲何說法汝樂于彼。

    文殊師利報言。

    天子。

    不生貪欲不滅貪欲。

    不生嗔恚不滅嗔恚。

    不生愚癡不滅愚癡。

    不生煩惱不滅煩惱。

    何以故。

    無生之法終無有滅。

    天子問言。

    雲何文殊師利。

    彼土衆生不生貪嗔愚癡煩惱又不滅耶。

    答言。

    不也天子。

    天子問言。

    彼佛說法為何所斷。

    答言。

    為不生不滅而演說法。

    何以故。

    彼佛刹土不知斷不修證。

    彼諸衆生重第一義谛。

    非重世谛。

    天子問言。

    文殊師利。

    雲何名為第一義谛。

    文殊師利言。

    天子。

    彼不住生又不住滅。

    無有處相非無處相。

    非相非無相。

    非相非虛空。

    色相非可相。

    非不可相。

    非盡可盡。

    無盡無有能盡。

    如是說名第一義谛。

    天子。

    義者非心非心相續。

    非言說句。

    無此無彼亦無中間。

    如是說名第一義谛。

    天子。

    又複義者。

    而不可得無文字行。

    是名第一義谛。

    何以故。

    佛說一切所有音聲皆是虛妄。

    天子言。

    文殊師利如來所說可虛妄耶。

    天子。

    如來所說無實無虛妄。

    何以故。

    如來無二相。

    無住心無言說。

    非有為法非無為法。

    非說實非說虛。

    無二相。

    天子。

    于意雲何。

    如來化人若有所說。

    為實為虛妄。

    答言。

    非實非虛妄。

    何以故。

    如來化人無有實故。

    文殊師利言。

    如是如是。

    天子。

    一切諸法無成就者。

    如來所說無實無虛妄。

    故名無二。

    天子言。

    文殊師利。

    雲何如來說第一義谛。

    文殊師利言。

    天子。

    無有能說第一義谛者。

    何以故。

    是無言說無能說者。

    說是法時。

    五百比丘不受諸法漏盡心得解脫。

    二百天子逮得法忍。

    爾時寂調伏音天子問文殊師利。

    第一義谛甚為難解。

    文殊師利言。

    如是如是。

    天子。

    第一義谛實為難解。

    不正修行者實為難解。

    天子問言。

    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名正修行。

    文殊師利言。

    若不說言。

    知是斷是修是證是。

    何以故。

    若有相者。

    是貪是著是戲論。

    若有說言。

    是應知應斷應修應證。

    是不名為正修行也。

    天子問言。

    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正修行也。

    天子。

    如如等法界等五逆等。

    如法界等諸見亦等。

    如凡夫法等。

    學法亦等。

    無學法等。

    如聲聞法等。

    緣覺法等。

    菩薩法等。

    佛法亦等。

    如生死法等。

    涅槃法等。

    煩惱亦等。

    诤訟亦等。

    天子問言。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