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門自鏡錄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
弊衣破履一食長齋遵奉律儀。
昏曉行悔。
非淚交注。
經一月餘又夢。
前人含笑謂曰。
知過能改是為智乎。
赦汝前愆勿更相續。
遠驚喜而覺流汗遍身。
面目潤澤眉毛漸出。
遠頻鐘報信知三世。
竭情奉法。
為練行僧也。
隋西陏興寺法四飲酒醉被閻王勸誡事 釋法四。
戒雖多違犯。
每懷崇向。
年少時嘗與二三間。
宵命酌。
夜久而散僅出戶。
忽有三人。
圍繞前後。
四問曰。
汝是何人。
答是閻羅王使。
遣追喚尋即挽撮。
四極力共诤。
曰我有何罪而見擒捉。
才得入房倚倒而絕。
阖寺驚愕皆來守視。
至曉還稣。
因悲泣具陳所見雲。
往見閻羅王。
問造何罪。
四曰。
少蒙入道。
多虧戒行。
餘釁尚輕。
唯飲酒為頻耳。
王即命左右。
酌酒與四。
左右馳取之。
既至以酒一盞與四。
大可升許。
四受之。
入手忽變作沸銅。
騰焰數丈。
懼而擲之。
不能去也。
王催令速飲。
四哀号乞救。
王曰。
生作何福。
四曰。
常誦戒經夜則一遍。
言訖所執酒盞忽然離手。
王曰。
戒為行本。
既誦須持。
勿複空言徒喪其氣。
誦持之力亦微消障累也。
放師且還宜思自悔。
若欲更飲當念沸銅。
遂見一胡僧。
引之将出。
四後不遵冥悔。
重遭追攝。
于是改革。
遂得無他。
唐澤州清化寺玄鑒破酒器及異僧被鬼誡事 釋玄鑒姓焦。
澤州高平人也。
十九出家投誠釋種。
酒肉葷辛天然自厭後住清化寺。
依止遠公。
博辨經論。
于大涅槃深得其趣。
而正性敦直言行相依。
凡值飲酒非法。
莫不碎其酒器。
故諸俗士聚集飲宴。
聞鑒來至并即馳散。
時清化寺修營佛殿。
澤州官長長孫義頗懷奉信。
聞役工匠其數甚衆。
乃送兩輿酒以緻之。
鑒時見此。
破其酒器。
狼籍在地。
吾之功德乍可不成。
終不用此非法物也。
義聞之大怒。
明欲加害。
夜夢有人。
以刀臨之。
既忽驚悟。
即便歸依忏悔。
又時遇疫氣死亡。
非一投鑒悔之。
令斷酒肉。
痊複者衆矣。
鄉人李遷者性偏嗜酒因疾請忏。
俄然除差。
自斯厭舍嘗無言及。
嘗謂友人曰。
自見鑒師已來酒氣如毒。
尚不喜聞。
況當見也。
其戒節感人皆此之類。
及武德六年。
當部護澤縣李錄事死。
經七日來報其妻雲。
吾得為人間遊魂鬼也。
未然之事。
皆悉知之。
與人交言事。
同生者。
但以物自翳不現其形。
鬼時往景業寺。
聽維摩經。
有餘法師。
時或飲酒謂鬼曰。
今講此經感何人聽。
答曰。
自人頭已上便是鬼神。
上及諸天。
重級充滿然都講。
唱文皆斂容傾耳。
法師解義皆回面而聽。
聞酒氣故也。
此定須斷。
若其不然甯不講也。
非唯此會。
一切皆然耳。
僧愧自斷焉。
梁高祖斷酒肉文(本文繁廣今少略) 弟子蕭衍敬白諸大德等。
夫匡正佛法是黑衣事。
乃非弟子白衣所急。
但經教亦雲。
佛法寄囑俗人。
是以弟子不得無言。
今諸大德僧尼開意聽受。
勿生疑閉。
凡出家人。
所以異于外道者。
正以信因信果。
信經所明信是佛說。
經言。
行十惡者受于惡報。
行十善者受于善報。
今出家人。
猶嗜飲酒啖食魚肉。
是則為行同于外道。
外道者執斷常見。
無因無果無施無報。
今佛弟子酣酒嗜肉。
不畏罪因不畏苦果。
即是不信因。
不信果。
與無施無報者複何以異。
此事與外道見同而有不及外道。
外道各信其師。
師所言是弟子言是。
師所言非弟子言非。
涅槃經言。
今日制諸弟子。
不得食一切肉。
戒律言。
飲酒犯波逸提。
今諸僧尼飲酒食肉。
此事違于師教。
是一不及外道。
又外道雖邪。
持牛狗戒。
既受戒已。
後更不犯。
今出家人既受戒已輕慢毀犯。
是二不及外道。
又外道雖複五熱炙身投淵赴火。
未必啖食衆生。
今出家人啖食魚肉。
是三不及外道。
又外道異學雖不當理。
各習師法無有覆藏。
今出家人啖食魚肉。
于所親者乃自和光。
于所疏者則皆隐避。
如是為行是四不及外道。
又外道各重其法。
乃至雲不如我道真也。
于諸異人無所忌憚。
今出家人啖食魚肉。
或避同學。
或避弟子。
或避白衣。
或避寺官。
懷狹邪志。
崎岖覆藏。
此五不及外道。
又複外道直情迳行能長自己徒衆惡。
不能長異部惡。
今出家人啖食魚肉。
或與白衣弟子。
之所聞見内無慚愧。
方飾邪說雲。
佛教為法本存遠因。
在于即日未皆悉斷。
白衣愚癡聞是僧說。
謂真實語。
便複信受。
自行不善增廣諸惡。
是六不及外道。
又外道雖複非法說法。
各信經書死不違背。
今楞伽經雲。
為利殺衆生以财網諸肉。
二業俱不善死堕叫喚獄。
何為以财網肉。
陸設罝罘。
水設網罟。
此是以網網肉。
若于屠殺人間以錢買肉。
此是以财網肉。
若令此人不以财網肉者。
習惡律儀。
捕害衆生。
此人為當專自供口。
亦複别有所拟。
若别有所拟向食肉者豈無殺分。
何得雲我不殺生。
此是灼然違背經文。
是七不及外道。
又複外道同其法者和合。
異其法者苦治令行禁止。
莫不率從。
今出家人或為師長。
或為寺官。
自開酒禁。
啖食魚肉。
不複能得施其教誡。
才欲發言。
他即譏刺。
身既有瑕。
不能伏物使複摩诃。
直爾止存所以在寺者乖違。
受道者放逸。
此八不及外道也。
又外道受人施與如已法受。
烏戒人受烏戒施。
鹿戒人受鹿戒施。
烏戒人終不覆戒受。
鹿戒施。
鹿戒人終不覆戒受烏戒施。
今出家人雲。
我能精進我能苦行。
一時覆相诳諸白衣。
出則飲酒開衆惡門。
入則啖肉集衆苦本。
此九不及外道。
又複酒者是臭氣水谷失其正性。
成此别味。
衆生以罪業因緣故受此惡觸。
此非正真道法。
亦非甘露上味。
雲何出家僧尼授白衣五戒。
令不飲酒。
令不妄語。
雲何翻自飲酒。
違負約誓。
七衆戒。
八戒齋。
五篇七聚。
長短律儀。
于何科中。
而出此文。
若白衣人。
甘此狂藥。
猶當诃止。
雲何出家人而應自飲。
堕尼羅浮陀地獄。
身如段肉。
無有識知。
此是何人皆飲酒者出家僧尼。
豈不可深信經教。
豈可不内愧猶服如來衣。
受人信施居處塔寺仰對尊像。
若飲酒食肉者。
不及居家。
在家人雖複飲酒啖肉。
無犯戒罪。
此一不及在家。
在家人雖複飲酒啖肉。
各有屋宅丘窟。
終不以此仰觸尊像。
此二不及在家。
在家人雖複飲酒啖肉。
終不吐洩寺舍。
此三不及在家。
在家人雖複飲酒啖肉。
無有譏嫌。
出家人若飲酒啖肉。
使人輕賤佛法。
此四不及在家。
在家人雖複飲酒啖肉。
門戶井竈各安其鬼。
出家人若飲酒啖肉。
臭氣熏蒸一切善神皆悉遠離。
一切衆魔皆悉歡喜。
此五不及在家人。
在家人雖複飲酒啖肉。
自破财産不破他财。
出家人飲酒啖肉。
自破善法破他福田。
是六不及在家人。
在家人雖複飲酒啖肉。
皆是自力所辦。
出家人若飲酒啖肉。
皆他信施。
是七不及在家人。
在家人雖複飲酒啖肉。
是常罪業更非異事。
出家人若飲酒啖肉。
衆魔外道各得其便。
是八不及在家人。
在家人雖複飲酒啖肉。
猶故不失世業。
大耽昏者。
此即不得。
出家人若飲酒啖肉。
若多若少皆斷佛種。
是九不及在家人。
又食肉者斷大慈種。
凡大慈者令一切衆生同得安樂。
若食肉者一切衆生皆為冤對。
同不安樂。
若食肉者是遠離聲聞辟支佛法。
遠離菩薩佛果法。
遠離菩提涅槃法。
若食肉者障生六欲天。
何況四禅四空三十七品六波羅蜜法。
亦障四弘誓願四攝法一切三昧五眼十力乃至無上菩提。
何以故。
若食肉者障菩提心。
無菩薩法。
無四無量心。
無大慈大悲。
以是因緣。
佛子不續。
所以經言。
食肉者斷大慈種。
諸出家人。
雖複不能行大慈大悲。
究竟菩薩行成就無上菩提。
何為不能忍此腥臭修二乘道。
至于豺犬野幹。
皆知嗜肉。
人最有知。
勝諸衆生。
何與此等同甘臭穢。
如前所說。
此皆遠事。
未為近切。
諸大德僧尼。
若啖食衆生者。
是魔行是地獄種。
是恐怖斷命燒煮因緣。
是割剝皮肉。
斷截手足。
破腹刳腸。
碎髓抉目。
貧窮下賤。
凍餓醜陋。
聾盲喑啞。
手足跛蹇癰疽。
一切病苦。
一切生死。
皆因是行。
乃至黑繩叫喚寒熱。
阿鼻餓鬼畜生無量極苦。
皆是殺業受如此報。
複當思一大事。
若啖食衆生父母。
衆生亦報食其父母。
若啖其子衆生亦複報啖其子。
如是冤對報相啖食。
曆劫長夜無有窮已。
如經說。
有一女人。
五百世害狼兒。
狼兒亦五百世害其子。
又有女人。
五百世斷鬼命根。
鬼亦五百世斷其命根。
此是經說。
不可不信。
其餘相報準例可知。
又有一大事。
當應信受。
從無始已來至于今生。
經曆六道。
備諸果報。
一切親緣遍一切處。
直以經生曆死。
神明隔障是諸眷屬不複相識。
今日衆生或經是父母師長兄弟姊妹兒孫朋友而今日無道眼力。
不能分别。
還相啖食不自覺知。
啖食之時此物有靈。
即生忿恨。
還成冤對。
向者至親還成至冤。
如是之事。
豈可不思。
暫争口舌端一時少味。
永與宿親長為冤對。
可為痛心。
難以言說。
又複當思
弊衣破履一食長齋遵奉律儀。
昏曉行悔。
非淚交注。
經一月餘又夢。
前人含笑謂曰。
知過能改是為智乎。
赦汝前愆勿更相續。
遠驚喜而覺流汗遍身。
面目潤澤眉毛漸出。
遠頻鐘報信知三世。
竭情奉法。
為練行僧也。
隋西陏興寺法四飲酒醉被閻王勸誡事 釋法四。
戒雖多違犯。
每懷崇向。
年少時嘗與二三間。
宵命酌。
夜久而散僅出戶。
忽有三人。
圍繞前後。
四問曰。
汝是何人。
答是閻羅王使。
遣追喚尋即挽撮。
四極力共诤。
曰我有何罪而見擒捉。
才得入房倚倒而絕。
阖寺驚愕皆來守視。
至曉還稣。
因悲泣具陳所見雲。
往見閻羅王。
問造何罪。
四曰。
少蒙入道。
多虧戒行。
餘釁尚輕。
唯飲酒為頻耳。
王即命左右。
酌酒與四。
左右馳取之。
既至以酒一盞與四。
大可升許。
四受之。
入手忽變作沸銅。
騰焰數丈。
懼而擲之。
不能去也。
王催令速飲。
四哀号乞救。
王曰。
生作何福。
四曰。
常誦戒經夜則一遍。
言訖所執酒盞忽然離手。
王曰。
戒為行本。
既誦須持。
勿複空言徒喪其氣。
誦持之力亦微消障累也。
放師且還宜思自悔。
若欲更飲當念沸銅。
遂見一胡僧。
引之将出。
四後不遵冥悔。
重遭追攝。
于是改革。
遂得無他。
唐澤州清化寺玄鑒破酒器及異僧被鬼誡事 釋玄鑒姓焦。
澤州高平人也。
十九出家投誠釋種。
酒肉葷辛天然自厭後住清化寺。
依止遠公。
博辨經論。
于大涅槃深得其趣。
而正性敦直言行相依。
凡值飲酒非法。
莫不碎其酒器。
故諸俗士聚集飲宴。
聞鑒來至并即馳散。
時清化寺修營佛殿。
澤州官長長孫義頗懷奉信。
聞役工匠其數甚衆。
乃送兩輿酒以緻之。
鑒時見此。
破其酒器。
狼籍在地。
吾之功德乍可不成。
終不用此非法物也。
義聞之大怒。
明欲加害。
夜夢有人。
以刀臨之。
既忽驚悟。
即便歸依忏悔。
又時遇疫氣死亡。
非一投鑒悔之。
令斷酒肉。
痊複者衆矣。
鄉人李遷者性偏嗜酒因疾請忏。
俄然除差。
自斯厭舍嘗無言及。
嘗謂友人曰。
自見鑒師已來酒氣如毒。
尚不喜聞。
況當見也。
其戒節感人皆此之類。
及武德六年。
當部護澤縣李錄事死。
經七日來報其妻雲。
吾得為人間遊魂鬼也。
未然之事。
皆悉知之。
與人交言事。
同生者。
但以物自翳不現其形。
鬼時往景業寺。
聽維摩經。
有餘法師。
時或飲酒謂鬼曰。
今講此經感何人聽。
答曰。
自人頭已上便是鬼神。
上及諸天。
重級充滿然都講。
唱文皆斂容傾耳。
法師解義皆回面而聽。
聞酒氣故也。
此定須斷。
若其不然甯不講也。
非唯此會。
一切皆然耳。
僧愧自斷焉。
梁高祖斷酒肉文(本文繁廣今少略) 弟子蕭衍敬白諸大德等。
夫匡正佛法是黑衣事。
乃非弟子白衣所急。
但經教亦雲。
佛法寄囑俗人。
是以弟子不得無言。
今諸大德僧尼開意聽受。
勿生疑閉。
凡出家人。
所以異于外道者。
正以信因信果。
信經所明信是佛說。
經言。
行十惡者受于惡報。
行十善者受于善報。
今出家人。
猶嗜飲酒啖食魚肉。
是則為行同于外道。
外道者執斷常見。
無因無果無施無報。
今佛弟子酣酒嗜肉。
不畏罪因不畏苦果。
即是不信因。
不信果。
與無施無報者複何以異。
此事與外道見同而有不及外道。
外道各信其師。
師所言是弟子言是。
師所言非弟子言非。
涅槃經言。
今日制諸弟子。
不得食一切肉。
戒律言。
飲酒犯波逸提。
今諸僧尼飲酒食肉。
此事違于師教。
是一不及外道。
又外道雖邪。
持牛狗戒。
既受戒已。
後更不犯。
今出家人既受戒已輕慢毀犯。
是二不及外道。
又外道雖複五熱炙身投淵赴火。
未必啖食衆生。
今出家人啖食魚肉。
是三不及外道。
又外道異學雖不當理。
各習師法無有覆藏。
今出家人啖食魚肉。
于所親者乃自和光。
于所疏者則皆隐避。
如是為行是四不及外道。
又外道各重其法。
乃至雲不如我道真也。
于諸異人無所忌憚。
今出家人啖食魚肉。
或避同學。
或避弟子。
或避白衣。
或避寺官。
懷狹邪志。
崎岖覆藏。
此五不及外道。
又複外道直情迳行能長自己徒衆惡。
不能長異部惡。
今出家人啖食魚肉。
或與白衣弟子。
之所聞見内無慚愧。
方飾邪說雲。
佛教為法本存遠因。
在于即日未皆悉斷。
白衣愚癡聞是僧說。
謂真實語。
便複信受。
自行不善增廣諸惡。
是六不及外道。
又外道雖複非法說法。
各信經書死不違背。
今楞伽經雲。
為利殺衆生以财網諸肉。
二業俱不善死堕叫喚獄。
何為以财網肉。
陸設罝罘。
水設網罟。
此是以網網肉。
若于屠殺人間以錢買肉。
此是以财網肉。
若令此人不以财網肉者。
習惡律儀。
捕害衆生。
此人為當專自供口。
亦複别有所拟。
若别有所拟向食肉者豈無殺分。
何得雲我不殺生。
此是灼然違背經文。
是七不及外道。
又複外道同其法者和合。
異其法者苦治令行禁止。
莫不率從。
今出家人或為師長。
或為寺官。
自開酒禁。
啖食魚肉。
不複能得施其教誡。
才欲發言。
他即譏刺。
身既有瑕。
不能伏物使複摩诃。
直爾止存所以在寺者乖違。
受道者放逸。
此八不及外道也。
又外道受人施與如已法受。
烏戒人受烏戒施。
鹿戒人受鹿戒施。
烏戒人終不覆戒受。
鹿戒施。
鹿戒人終不覆戒受烏戒施。
今出家人雲。
我能精進我能苦行。
一時覆相诳諸白衣。
出則飲酒開衆惡門。
入則啖肉集衆苦本。
此九不及外道。
又複酒者是臭氣水谷失其正性。
成此别味。
衆生以罪業因緣故受此惡觸。
此非正真道法。
亦非甘露上味。
雲何出家僧尼授白衣五戒。
令不飲酒。
令不妄語。
雲何翻自飲酒。
違負約誓。
七衆戒。
八戒齋。
五篇七聚。
長短律儀。
于何科中。
而出此文。
若白衣人。
甘此狂藥。
猶當诃止。
雲何出家人而應自飲。
堕尼羅浮陀地獄。
身如段肉。
無有識知。
此是何人皆飲酒者出家僧尼。
豈不可深信經教。
豈可不内愧猶服如來衣。
受人信施居處塔寺仰對尊像。
若飲酒食肉者。
不及居家。
在家人雖複飲酒啖肉。
無犯戒罪。
此一不及在家。
在家人雖複飲酒啖肉。
各有屋宅丘窟。
終不以此仰觸尊像。
此二不及在家。
在家人雖複飲酒啖肉。
終不吐洩寺舍。
此三不及在家。
在家人雖複飲酒啖肉。
無有譏嫌。
出家人若飲酒啖肉。
使人輕賤佛法。
此四不及在家。
在家人雖複飲酒啖肉。
門戶井竈各安其鬼。
出家人若飲酒啖肉。
臭氣熏蒸一切善神皆悉遠離。
一切衆魔皆悉歡喜。
此五不及在家人。
在家人雖複飲酒啖肉。
自破财産不破他财。
出家人飲酒啖肉。
自破善法破他福田。
是六不及在家人。
在家人雖複飲酒啖肉。
皆是自力所辦。
出家人若飲酒啖肉。
皆他信施。
是七不及在家人。
在家人雖複飲酒啖肉。
是常罪業更非異事。
出家人若飲酒啖肉。
衆魔外道各得其便。
是八不及在家人。
在家人雖複飲酒啖肉。
猶故不失世業。
大耽昏者。
此即不得。
出家人若飲酒啖肉。
若多若少皆斷佛種。
是九不及在家人。
又食肉者斷大慈種。
凡大慈者令一切衆生同得安樂。
若食肉者一切衆生皆為冤對。
同不安樂。
若食肉者是遠離聲聞辟支佛法。
遠離菩薩佛果法。
遠離菩提涅槃法。
若食肉者障生六欲天。
何況四禅四空三十七品六波羅蜜法。
亦障四弘誓願四攝法一切三昧五眼十力乃至無上菩提。
何以故。
若食肉者障菩提心。
無菩薩法。
無四無量心。
無大慈大悲。
以是因緣。
佛子不續。
所以經言。
食肉者斷大慈種。
諸出家人。
雖複不能行大慈大悲。
究竟菩薩行成就無上菩提。
何為不能忍此腥臭修二乘道。
至于豺犬野幹。
皆知嗜肉。
人最有知。
勝諸衆生。
何與此等同甘臭穢。
如前所說。
此皆遠事。
未為近切。
諸大德僧尼。
若啖食衆生者。
是魔行是地獄種。
是恐怖斷命燒煮因緣。
是割剝皮肉。
斷截手足。
破腹刳腸。
碎髓抉目。
貧窮下賤。
凍餓醜陋。
聾盲喑啞。
手足跛蹇癰疽。
一切病苦。
一切生死。
皆因是行。
乃至黑繩叫喚寒熱。
阿鼻餓鬼畜生無量極苦。
皆是殺業受如此報。
複當思一大事。
若啖食衆生父母。
衆生亦報食其父母。
若啖其子衆生亦複報啖其子。
如是冤對報相啖食。
曆劫長夜無有窮已。
如經說。
有一女人。
五百世害狼兒。
狼兒亦五百世害其子。
又有女人。
五百世斷鬼命根。
鬼亦五百世斷其命根。
此是經說。
不可不信。
其餘相報準例可知。
又有一大事。
當應信受。
從無始已來至于今生。
經曆六道。
備諸果報。
一切親緣遍一切處。
直以經生曆死。
神明隔障是諸眷屬不複相識。
今日衆生或經是父母師長兄弟姊妹兒孫朋友而今日無道眼力。
不能分别。
還相啖食不自覺知。
啖食之時此物有靈。
即生忿恨。
還成冤對。
向者至親還成至冤。
如是之事。
豈可不思。
暫争口舌端一時少味。
永與宿親長為冤對。
可為痛心。
難以言說。
又複當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