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正論卷中
關燈
小
中
大
大白馬寺僧玄嶷撰
公子曰。
天上無地誠亦有之。
天尊神力不無其實。
案此經文。
天尊當說度人經時。
七日七夜諸天日月。
璇玑玉衡一時停輪。
神風靜默山海藏雲。
天無浮翳四氣朗清。
此則神力所緻。
聖德靈感故得日月駐景以停運。
風雲斂霭以澄清。
若非大聖孰能至此。
先生曰。
無天尚解造天。
無地猶能立地。
日月任其筆削。
風雲随其指揮。
确實論之。
并無其事。
且璇玑斡運金渾應象。
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十二交會晝夜百刻。
周旋潛轉靡有少停。
春秋二分冬夏兩至。
縱有盈縮。
大數不虧如也。
簿蝕差時行次失度。
史必書之以表天事。
但日度稍長猶為吉應。
尚書史策以示将來。
況天一不轉經七百刻。
自有天地以來。
未有若此之大瑞。
自合别飾史詞光諸簡牒。
典載不紀。
明并虛焉。
若言此之璇玑日月風雲山海之等并論天上之天不是人間之天者。
且諸天上界鹹無日月。
自然光明遠近相曜。
以花開合為晝夜。
不與此土相同。
宋文明等但見此土日月山海。
謂諸天上還同此境亦有日月風雲山海等物。
不知諸天之上元無此等。
聖教具詳。
此可略示虛又明也。
公子曰。
上天無日月等。
先生辯之。
至如天尊說經。
利益實廣。
經雲。
天尊說度人經。
一遍一國男女聾病耳皆開聰。
二遍盲者目明。
三遍喑者能言。
四遍跛者能行。
及周十遍乃至婦人懷孕鳥獸含胎。
已生未生皆得生成。
地藏發洩金玉露形。
枯骨更生皆起成人。
以此言之。
神功大矣。
先生曰。
餘聞之。
有人寐而夢者。
于夢中又占其夢。
果如然也。
向已具論。
子仍固執。
何異占夢乎。
餘告子以上天下境勝劣不同。
豈有盲聾喑跛之疾。
亦無冢墓骸骨之穢。
雖有死生之事。
皆是變化所為。
無産生之生。
無屍死之死。
今此經雲天尊于始青天中說法。
乃雲一國男女。
天上豈有國耶。
又雲。
盲聾等病天上元無此疾。
案此經文。
元來不委上天善惡。
出自胸臆造此僞經。
乃委巷之浮談。
非典實之雅論。
虛僞之狀。
此又彰焉。
公子曰。
先生所诠無非僞也。
然則道法流行為日已久。
教迹匪一義理多門。
隻如三世因果六道業緣。
地獄天堂罪福報應。
皎然不昧。
豈徒言哉。
先生曰。
此更虛也。
天尊之事靈寶之經。
首尾虛僞不可為證。
道家宗旨莫過老經。
次有莊周之書。
兼取列寇之論。
竟無三世之說。
亦無因果之文。
不明六道之宗。
讵述業緣之義。
地獄天堂了無辯處。
罪福報應莫顯其由。
自餘雜經鹹是陸修靜等盜竊佛經妄為安置。
雖有名目殊無指歸。
餘更别舉例論之。
道家稱天尊說經在堯舜以前上皇之代。
其時淳風尚質醨俗未萠。
人無矯妄之心。
時有無為之化。
老子說經當衰周之末。
帝王之季。
君昏于上臣亂于下。
征伐不由天子。
禮樂出自諸侯。
以大陵小恃強侵弱。
人懷狙詐俗變澆浮。
何因天尊當淳樸之日。
乃說地獄天堂罪福因果。
三世六道應報業緣。
老子當澆醨之代。
乃說無為無事恬淡清虛雌柔寡欲逗機之義。
何其爽欤。
以理推之。
虛僞非謬。
公子曰。
先代天尊先生執僞。
後之靜信複豈妄哉。
請少詳之。
無為孟浪。
案道經雲。
樂靜信宿禀仙才早殖德本。
功滿行就道證天尊。
大弘教迹廣演經論。
豈并僞耶。
先生曰。
上古本無。
猶能僞造元始。
下代同僞。
豈不解假立天尊。
公子前惑其本今迷其末。
誣其源而溯其流。
曷可得耶。
此宋文明等為元始立天尊。
自知無據。
為佛經說釋迦棄儲後之位出家修道證得佛果。
遂僞立樂靜信修道證得天尊。
兼說經教具信因果等事。
趨日避影重覺心勞欲隐而彰僞迹逾顯。
非唯外無俗學。
不明得姓因由。
亦乃内無識智。
不悟立主虛僞。
且樂氏之姓出自樂正子春。
子春者殷之掌樂之官。
因官命氏後為樂姓。
年歲近遠撿驗可知。
若靜信實得天尊當殷之末代周之首年商書周書何為不載。
史紀洞紀何故不書。
又鞫靜信所化之域。
竟無其所。
東至日窟。
西窮月竁。
北指玄洲。
南臨丹浦。
推究境土并無靜信所都。
可謂語薜荔于長流。
足驚視聽之說。
蒂芙蕖于喬木。
殊為理外之談。
徒懷挾彈之心。
甯知陷阱之斃。
公子曰。
元始法身靜信報果。
鹹雲。
假僞無一實存在于下愚。
不無二惑。
竊憑書史。
敢立實宗。
輕忤高懷。
伏垂矜恕。
先生曰。
子何言之過也。
餘少閱墳典長讨名理。
年過知命研幾不疲。
傍瞻宇宙之間。
歎言論之無偶。
俯觀時代之上。
恨知音之蓋稀。
向與子談未摅懷抱。
若能架虛成實變僞為真。
此則功侔造化之功。
力邁陶鈞之力。
希一清耳。
子薄言焉。
公子曰。
先生以天尊書史不載以為虛妄。
在于仆也誠亦如然。
隻如靈寶之經。
典記具載。
豈亦僞乎。
案吳楚春秋及越絕書。
鹹雲。
禹治洪水。
至牧德之山。
見神人焉。
謂禹曰。
勞子之形。
役子之慮。
以治洪水。
無乃怠乎。
禹知是神人。
再
天上無地誠亦有之。
天尊神力不無其實。
案此經文。
天尊當說度人經時。
七日七夜諸天日月。
璇玑玉衡一時停輪。
神風靜默山海藏雲。
天無浮翳四氣朗清。
此則神力所緻。
聖德靈感故得日月駐景以停運。
風雲斂霭以澄清。
若非大聖孰能至此。
先生曰。
無天尚解造天。
無地猶能立地。
日月任其筆削。
風雲随其指揮。
确實論之。
并無其事。
且璇玑斡運金渾應象。
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十二交會晝夜百刻。
周旋潛轉靡有少停。
春秋二分冬夏兩至。
縱有盈縮。
大數不虧如也。
簿蝕差時行次失度。
史必書之以表天事。
但日度稍長猶為吉應。
尚書史策以示将來。
況天一不轉經七百刻。
自有天地以來。
未有若此之大瑞。
自合别飾史詞光諸簡牒。
典載不紀。
明并虛焉。
若言此之璇玑日月風雲山海之等并論天上之天不是人間之天者。
且諸天上界鹹無日月。
自然光明遠近相曜。
以花開合為晝夜。
不與此土相同。
宋文明等但見此土日月山海。
謂諸天上還同此境亦有日月風雲山海等物。
不知諸天之上元無此等。
聖教具詳。
此可略示虛又明也。
公子曰。
上天無日月等。
先生辯之。
至如天尊說經。
利益實廣。
經雲。
天尊說度人經。
一遍一國男女聾病耳皆開聰。
二遍盲者目明。
三遍喑者能言。
四遍跛者能行。
及周十遍乃至婦人懷孕鳥獸含胎。
已生未生皆得生成。
地藏發洩金玉露形。
枯骨更生皆起成人。
以此言之。
神功大矣。
先生曰。
餘聞之。
有人寐而夢者。
于夢中又占其夢。
果如然也。
向已具論。
子仍固執。
何異占夢乎。
餘告子以上天下境勝劣不同。
豈有盲聾喑跛之疾。
亦無冢墓骸骨之穢。
雖有死生之事。
皆是變化所為。
無産生之生。
無屍死之死。
今此經雲天尊于始青天中說法。
乃雲一國男女。
天上豈有國耶。
又雲。
盲聾等病天上元無此疾。
案此經文。
元來不委上天善惡。
出自胸臆造此僞經。
乃委巷之浮談。
非典實之雅論。
虛僞之狀。
此又彰焉。
公子曰。
先生所诠無非僞也。
然則道法流行為日已久。
教迹匪一義理多門。
隻如三世因果六道業緣。
地獄天堂罪福報應。
皎然不昧。
豈徒言哉。
先生曰。
此更虛也。
天尊之事靈寶之經。
首尾虛僞不可為證。
道家宗旨莫過老經。
次有莊周之書。
兼取列寇之論。
竟無三世之說。
亦無因果之文。
不明六道之宗。
讵述業緣之義。
地獄天堂了無辯處。
罪福報應莫顯其由。
自餘雜經鹹是陸修靜等盜竊佛經妄為安置。
雖有名目殊無指歸。
餘更别舉例論之。
道家稱天尊說經在堯舜以前上皇之代。
其時淳風尚質醨俗未萠。
人無矯妄之心。
時有無為之化。
老子說經當衰周之末。
帝王之季。
君昏于上臣亂于下。
征伐不由天子。
禮樂出自諸侯。
以大陵小恃強侵弱。
人懷狙詐俗變澆浮。
何因天尊當淳樸之日。
乃說地獄天堂罪福因果。
三世六道應報業緣。
老子當澆醨之代。
乃說無為無事恬淡清虛雌柔寡欲逗機之義。
何其爽欤。
以理推之。
虛僞非謬。
公子曰。
先代天尊先生執僞。
後之靜信複豈妄哉。
請少詳之。
無為孟浪。
案道經雲。
樂靜信宿禀仙才早殖德本。
功滿行就道證天尊。
大弘教迹廣演經論。
豈并僞耶。
先生曰。
上古本無。
猶能僞造元始。
下代同僞。
豈不解假立天尊。
公子前惑其本今迷其末。
誣其源而溯其流。
曷可得耶。
此宋文明等為元始立天尊。
自知無據。
為佛經說釋迦棄儲後之位出家修道證得佛果。
遂僞立樂靜信修道證得天尊。
兼說經教具信因果等事。
趨日避影重覺心勞欲隐而彰僞迹逾顯。
非唯外無俗學。
不明得姓因由。
亦乃内無識智。
不悟立主虛僞。
且樂氏之姓出自樂正子春。
子春者殷之掌樂之官。
因官命氏後為樂姓。
年歲近遠撿驗可知。
若靜信實得天尊當殷之末代周之首年商書周書何為不載。
史紀洞紀何故不書。
又鞫靜信所化之域。
竟無其所。
東至日窟。
西窮月竁。
北指玄洲。
南臨丹浦。
推究境土并無靜信所都。
可謂語薜荔于長流。
足驚視聽之說。
蒂芙蕖于喬木。
殊為理外之談。
徒懷挾彈之心。
甯知陷阱之斃。
公子曰。
元始法身靜信報果。
鹹雲。
假僞無一實存在于下愚。
不無二惑。
竊憑書史。
敢立實宗。
輕忤高懷。
伏垂矜恕。
先生曰。
子何言之過也。
餘少閱墳典長讨名理。
年過知命研幾不疲。
傍瞻宇宙之間。
歎言論之無偶。
俯觀時代之上。
恨知音之蓋稀。
向與子談未摅懷抱。
若能架虛成實變僞為真。
此則功侔造化之功。
力邁陶鈞之力。
希一清耳。
子薄言焉。
公子曰。
先生以天尊書史不載以為虛妄。
在于仆也誠亦如然。
隻如靈寶之經。
典記具載。
豈亦僞乎。
案吳楚春秋及越絕書。
鹹雲。
禹治洪水。
至牧德之山。
見神人焉。
謂禹曰。
勞子之形。
役子之慮。
以治洪水。
無乃怠乎。
禹知是神人。
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