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編曹洞五位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垢衣無以見珍禦。
非狸奴無以見驚異。
佛祖向異類中行。
所謂入衆生界煩惱泥中。
乃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羿以巧力。
射中百步。
箭鋒相直。
巧力何喻。
木人方歌。
石兒起舞。
非情識到。
甯容思慮。
經雲。
譬如射師有諸弟子。
雖未慣習其師技藝。
然其方便善巧。
餘一切人所不能及。
木人石兒無情識思慮。
喻其巧力非情識思慮所能到也。
臣奉於君。
子順於父。
不順不孝。
不奉非輔。
臣奉於君則有憂國之心。
子順於父則有克家之志。
如周公之於文王。
大舜之於瞽叟。
倘不忠不孝豈可當臣子之稱。
求道亦然。
念茲在茲釋之在茲。
感應道交可名曰道。
潛行密用。
如愚如魯。
但能相續。
名主中主。
潛行者不露。
密用者不覺。
如春在花或去或來。
如月在水不出不入。
主主不相見。
主中主也。
是以懸佛日之長明。
續慧命之不斷。
豈小補者哉。
寶鏡三昧玄義(終) 汾陽昭廣智歌 或五位或三路施設随機巧回互不觸當今是本宗展手通玄無佛祖 右叙洞上宗。
或君臣或父子量器方圓無彼此士庶公侯一道平愚智賢毫明漸次 右叙石霜宗。
或全提或全用萬像森羅實不共青山不礙白雲飛隐隐當台透金鳳 右叙石頭藥山宗。
心聞贲曹洞宗派頌 定齋閑閑居士曹洞贊(淦人。
趙康文。
字周臣) 醉蓬萊看何移鬥柄。
月轉銀盤。
夜明簾外。
露洗丹墀。
尚排班人末。
鶴出銀籠。
鳳辭靈木。
正翺天際。
帝阙雲深。
天顔霧映。
九重深秘。
回互偏圓。
混融明暗。
借位明功。
借功明位。
玉線金針。
辨細中細。
一句超然。
劫前消息。
任洞山不會。
石女讴歌。
木人撫掌。
泥牛驚起。
補曰。
嘗見天童上堂雲。
一亘清虛夜正央。
桂宮老兔冷噴霜。
混融明暗無分處。
誰辨個中偏正方。
所以道正位雖正卻偏。
偏位雖偏卻圓。
正恁麼時作麼生辨。
良久雲。
曆曆機前雙照眼。
堂堂象外萬年身。
又達觀穎公初谒大陽明安問。
洞上特設偏正君臣意明何事。
安曰父母未生時事。
又問如何體會。
安曰夜半正明天曉不露。
穎惘然棄去。
至石門理前話問聰禅師曰。
如何是父母未生時事。
聰曰糞擊兒。
又問如何是夜半至不露。
聰曰牡丹花下睡貓兒。
穎愈疑駭。
後一日聰從容謂曰。
此事如人學書。
點畫可做者拙。
否者工。
何故如此。
未忘法耳。
如有法執。
故自為斷續。
當筆忘手忘心乃可也。
穎於是嘿契其旨乃曰。
如石頭雲。
執事元是迷。
契理亦非悟。
聰曰祖師意事理能盡乎。
穎恍如夢覺。
觀古人用處。
可謂心手虛閑。
箭不虛發。
近代談此道者[遄-而+主][遄-而+主]滞於名數。
謬解古人之妙處者多矣。
今見閑閑之作。
正抓着新豐癢處。
誰謂代無其人。
康文。
淦陽人。
初得法於慧林周禅師處。
終禮部尚書。
年七十四。
仕五朝。
官六鄉。
自奉養如寒士。
不知富貴為物。
蓋學道所得雲。
詳見本傳。
重編曹洞五位卷上(以上卷上終) 曹山本寂禅師三種堕四種異類 三種堕 夫沙門取食有三等堕。
作水牯牛是沙門堕。
不受食是尊貴堕。
不斷聲色是堕類。
隻堕去是甚麼人分上事。
揀雲。
欲知則是入異類中。
不認沙門邊事。
所以古人權借水牯牛為異類。
祇是事上異類。
非言語中異類。
若是言語中異類。
則是往來言語盡是類。
所以南泉道。
智不到處切忌道着。
道着則頭角生。
喚作如如早是變也。
直須向異中行。
如今須向異中道取異中事。
夫語中無語始得。
若是南泉病時有人問。
和尚百年後向甚麼處去。
泉雲我向山下檀越家作一頭水牯牛去。
雲某甲拟随和尚去還得麼。
泉雲。
若随我。
銜一莖草來。
揀雲。
這個是沙門轉身語。
所以道。
汝拟近。
銜一莖草來親近渠是。
呼為無漏。
始堪供養渠。
又雲。
随類者。
祇今於一切聲色物物上轉身去。
不随階級。
喚作随類堕。
又雲。
尊貴堕者。
法身法性是尊貴邊事。
亦須轉卻是尊貴堕。
祇如露地白牛是法身極則。
亦須轉卻。
免他坐一色無辨處。
并是稱斷供養邊事。
欲須供養。
須得此食。
所以無味之味亦雲無漏是堪供養。
并餘觸污之食非無漏解脫之食也。
有人問百丈以何為貪。
雲無漏為貪。
雲岩雲莫将以味為供養。
道吾雲知有保任處盡是供養。
夫取正命食者。
非狸奴無以見驚異。
佛祖向異類中行。
所謂入衆生界煩惱泥中。
乃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羿以巧力。
射中百步。
箭鋒相直。
巧力何喻。
木人方歌。
石兒起舞。
非情識到。
甯容思慮。
經雲。
譬如射師有諸弟子。
雖未慣習其師技藝。
然其方便善巧。
餘一切人所不能及。
木人石兒無情識思慮。
喻其巧力非情識思慮所能到也。
臣奉於君。
子順於父。
不順不孝。
不奉非輔。
臣奉於君則有憂國之心。
子順於父則有克家之志。
如周公之於文王。
大舜之於瞽叟。
倘不忠不孝豈可當臣子之稱。
求道亦然。
念茲在茲釋之在茲。
感應道交可名曰道。
潛行密用。
如愚如魯。
但能相續。
名主中主。
潛行者不露。
密用者不覺。
如春在花或去或來。
如月在水不出不入。
主主不相見。
主中主也。
是以懸佛日之長明。
續慧命之不斷。
豈小補者哉。
寶鏡三昧玄義(終) 汾陽昭廣智歌 或五位或三路施設随機巧回互不觸當今是本宗展手通玄無佛祖 右叙洞上宗。
或君臣或父子量器方圓無彼此士庶公侯一道平愚智賢毫明漸次 右叙石霜宗。
或全提或全用萬像森羅實不共青山不礙白雲飛隐隐當台透金鳳 右叙石頭藥山宗。
心聞贲曹洞宗派頌 定齋閑閑居士曹洞贊(淦人。
趙康文。
字周臣) 醉蓬萊看何移鬥柄。
月轉銀盤。
夜明簾外。
露洗丹墀。
尚排班人末。
鶴出銀籠。
鳳辭靈木。
正翺天際。
帝阙雲深。
天顔霧映。
九重深秘。
回互偏圓。
混融明暗。
借位明功。
借功明位。
玉線金針。
辨細中細。
一句超然。
劫前消息。
任洞山不會。
石女讴歌。
木人撫掌。
泥牛驚起。
補曰。
嘗見天童上堂雲。
一亘清虛夜正央。
桂宮老兔冷噴霜。
混融明暗無分處。
誰辨個中偏正方。
所以道正位雖正卻偏。
偏位雖偏卻圓。
正恁麼時作麼生辨。
良久雲。
曆曆機前雙照眼。
堂堂象外萬年身。
又達觀穎公初谒大陽明安問。
洞上特設偏正君臣意明何事。
安曰父母未生時事。
又問如何體會。
安曰夜半正明天曉不露。
穎惘然棄去。
至石門理前話問聰禅師曰。
如何是父母未生時事。
聰曰糞擊兒。
又問如何是夜半至不露。
聰曰牡丹花下睡貓兒。
穎愈疑駭。
後一日聰從容謂曰。
此事如人學書。
點畫可做者拙。
否者工。
何故如此。
未忘法耳。
如有法執。
故自為斷續。
當筆忘手忘心乃可也。
穎於是嘿契其旨乃曰。
如石頭雲。
執事元是迷。
契理亦非悟。
聰曰祖師意事理能盡乎。
穎恍如夢覺。
觀古人用處。
可謂心手虛閑。
箭不虛發。
近代談此道者[遄-而+主][遄-而+主]滞於名數。
謬解古人之妙處者多矣。
今見閑閑之作。
正抓着新豐癢處。
誰謂代無其人。
康文。
淦陽人。
初得法於慧林周禅師處。
終禮部尚書。
年七十四。
仕五朝。
官六鄉。
自奉養如寒士。
不知富貴為物。
蓋學道所得雲。
詳見本傳。
重編曹洞五位卷上(以上卷上終) 曹山本寂禅師三種堕四種異類 三種堕 夫沙門取食有三等堕。
作水牯牛是沙門堕。
不受食是尊貴堕。
不斷聲色是堕類。
隻堕去是甚麼人分上事。
揀雲。
欲知則是入異類中。
不認沙門邊事。
所以古人權借水牯牛為異類。
祇是事上異類。
非言語中異類。
若是言語中異類。
則是往來言語盡是類。
所以南泉道。
智不到處切忌道着。
道着則頭角生。
喚作如如早是變也。
直須向異中行。
如今須向異中道取異中事。
夫語中無語始得。
若是南泉病時有人問。
和尚百年後向甚麼處去。
泉雲我向山下檀越家作一頭水牯牛去。
雲某甲拟随和尚去還得麼。
泉雲。
若随我。
銜一莖草來。
揀雲。
這個是沙門轉身語。
所以道。
汝拟近。
銜一莖草來親近渠是。
呼為無漏。
始堪供養渠。
又雲。
随類者。
祇今於一切聲色物物上轉身去。
不随階級。
喚作随類堕。
又雲。
尊貴堕者。
法身法性是尊貴邊事。
亦須轉卻是尊貴堕。
祇如露地白牛是法身極則。
亦須轉卻。
免他坐一色無辨處。
并是稱斷供養邊事。
欲須供養。
須得此食。
所以無味之味亦雲無漏是堪供養。
并餘觸污之食非無漏解脫之食也。
有人問百丈以何為貪。
雲無漏為貪。
雲岩雲莫将以味為供養。
道吾雲知有保任處盡是供養。
夫取正命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