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五

關燈
日。

    乃叢林煅煉之時。

    本師三月遺規。

    九旬期會。

    人人于汲水拾薪邊薦取。

    個個于穿衣吃飯處承當。

    命不肖登此座轉無上乘。

    卓拄杖雲。

    者個是無上乘。

    那個是拄杖子。

    參。

    舉世尊睹明星悟道。

    一切衆生俱有如來智慧德相。

    皆因妄想執着而不證得。

    師雲。

    老瞿昙。

    須是頂天立地。

    到頭知尾。

    不妨漏逗。

    隻如遠孫。

    又作麼生行履。

    視左右雲。

    切須仔細。

     其白富法嗣 融徹頂禅師 蜀南人。

    幼歲禮其白禅師剃發。

    廿齡圓具。

    究心不辍。

    嘗看六祖風旛因緣有省。

    遂受本師缽袋。

    繼席玉泉寺。

    康熙壬申冬結制。

    正修毛居士請上堂。

    今朝十月十五。

    行者考鐘伐鼓。

    玉泉結制上堂。

    驚起魚龍躍舞。

    隻将白棒提持。

    大地山河莽鹵。

    坐斷諸佛關鍵。

    綱維從尚列祖。

    衲僧拟議思量。

    一棒打折驢腰。

    莫言不道。

    上堂。

    諸佛本無說。

    祖師未曾聞。

    留下一轉語。

    千古鎮乾坤。

    且道是甚麼語。

    喏。

    喝一喝雲。

    今日冬月一。

    萬卉俱凋悉。

    玉泉爐增焰。

    山門輝佛日。

    蓦召衆雲。

    是何朕兆。

    良久雲。

    庭前生瑞草。

    好事不如無。

    複喝一喝下座。

     指雲孝法嗣 勤正進禅師 陝西華州吳氏子。

    廿有七齡。

    觀身世無常。

    詣四川重慶府華嵓禅院。

    禮指雲禅師剃染。

    痛念生死。

    脅不至席者數年。

    就本堂圓具。

    侍師翁聖老人。

    至泸陽雲峰寺。

    值上堂。

    問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翁蓦頭一棒惛死。

    少頃漸蘇。

    乃說偈雲。

    者回吃棒不尋常。

    始覺毗盧解脫場。

    萬象森羅皆拱手。

    拈來盡是返魂香。

    雲因而印證。

    後有頌慈明榜文雲。

    輪捶是誰搬弄。

    打破千年鐵甕。

    頻頻呼喚無他。

    不離自己作用。

    阿呵呵。

    總是一場大夢。

     浮石演法嗣 嵩雲秀禅師 長安明州譚氏子。

    龆年禮于一禅師落[髟/采]。

    廿三歲。

    遂起身世無常之感。

    初參不會和尚。

    命看指月錄。

    至大道祇在目前。

    要且目前難睹。

    有個入處。

    于昭覺丈雪和尚座下圓具。

    後至方山雲峰。

    依聖可和尚。

    椎拂久之。

    一日舉世尊睹明星公案示衆。

    師信口頌。

    獨坐寒山意氣賒。

    明星點眼絕周遮。

    掀翻海嶽平如掌。

    情與無情共一家。

    時浮石禅師為首座。

    聖老人命師送歸院。

    機緣相契。

    而記莂雲。

    獅子群中出隊來。

    等閑哮吼震山隈。

    烏藤兩手親相付。

    頓使人天夢眼開。

    複至雲峰職監寺。

    聖師翁命小參。

    僧問。

    如何是世尊不說說。

    師雲。

    有說即錯。

    進雲。

    如何是迦葉不聞聞。

    師雲。

    有聞即差。

    乃卓拄杖。

    雲者是德山大機。

    喝一喝雲。

    者是臨濟大用。

    今日落在嵩上座手裡。

    又作麼生施設。

    複卓一卓喝一喝雲。

    若将耳聽終難會。

    眼底聞聲方始知。

     大器成法嗣 濟得正禅師 蜀南隆昌張氏子。

    幼歲于本邑正覺寺大器和尚座下脫白。

    圓具于雲峰聖師翁處。

    結伴南遊徧參。

    歸來受本師印可。

    嘗有頌世尊初生。

    初出母胎逈不同。

    指天指地讓渠侬。

    雲門須具超方眼。

    賊過張弓未是雄。

    頌庭前栢樹子。

    信手拈來了弗疑。

    龜毛兔角豁當機。

    眼中若是停金屑。

    辜負蒼蒼兩道眉。

     法空證法嗣 素如佩禅師 陝西甯夏劉氏子。

    龆年禮順和禅師剃染。

    廿二歲圓具于劍刃和尚。

    初參不二禅師請益。

    命看萬法歸一。

    後結伴入川。

    至方山雲峰。

    參聖可和尚。

    值上堂。

    師出問。

    趙州道萬法歸一。

    畢竟一歸何處。

    聖雲。

    面南看北鬥。

    于機下有省。

    法空禅師。

    辭聖和尚。

    往住漢州開元年。

    師随從。

    空曰。

    古人道。

    舉一不得舉二。

    放過一着。

    落在第二。

    且道。

    一如何舉。

    師雲。

    急水灘頭牢把柁。

    空雲。

    将拖來看。

    師便喝。

    空雲。

    卻是個棹子。

    師雲。

    切莫壓茛為賤。

    于是印可。

    偈雲。

    金毛獅子出林間。

    大地風生百獸潛。

    獨步上方超異類。

    佳聲丕振太無端。

    嘗頌産難因緣。

    積雪凝氷結未消。

    一枝寒玉寄梅梢。

    靈苗不借東皇令。

    一段清香向外飄。

    達磨會武帝。

    (頌)朔風凜凜入樓台。

    春意潛舒雪上梅。

    縷縷暗香浮嶺外。

    相思無計勢難回。

     赤松嶺法嗣 乾禦源禅師 蜀人。

    受印偈于赤松和尚。

    久住黔西。

    有錄行世。

    後江浙歸觐本師。

    命秉拂小參。

    神機密運。

    觸類傍通。

    廓爾圓明。

    不落諸數。

    所以南詢五十。

    鋒铓初露于妙峰。

    樓閣門開。

    大機終涵于海藏。

    百千妙義。

    無量法門。

    總在一毛頭上。

    彰顯現前。

    一一無非受用。

    大衆。

    既爾受用十分現前。

    因甚彌勒大士。

    卻從遠方歸來。

    若向者裡見得徹。

    黔天風月一團和氣。

    腳跟不動華藏周遊。

    其或未然。

    不免曲引傍資。

    拂一拂雲。

    七載離師海上遊。

    歸來時節正逢秋。

    籬邊菊露三玄句。

    桂萼香浮意外幽。

    獅峰如畫。

    勝景凝眸。

    碧水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