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恁麼時。
祝聖開爐一句作麼生道。
野士無将酬帝德。
須彌聊作一莖香。
兩生從法嗣 藏天宣禅師 蜀東王氏子。
童時于護國寺。
依不我師脫白。
廿歲于師翁[衣-〦+止]和尚處圓具。
靈隐和尚過護國。
得叩機要擊節有省。
徧參尊宿。
詣牂柯嘉瑞。
值兩生和尚機語相投。
與偈雲。
棒頭喝下接全機。
電掣星飛較已遲。
骨臭衫兒脫卻了。
因緣到處聽施為。
繼席松丘。
有錄行世。
其略示衆雲。
參禅要猛烈。
不悟不休歇。
打起好精神。
莫蹉過時節。
下個死心腸。
豈拘在年月。
立得腳跟穩。
始不被人惑。
甘盡苦中苦。
關頭能打徹。
古人曾與麼。
吾常于此切。
作個不群人。
行履須逈别。
克期能取證。
當下便超越。
透出天外天。
逈過白拈賊。
才聞舉着些。
洞然自明白。
山頂鼓波瀾。
海底立枯竭。
彌勒釋迦來。
亡鋒而結舌。
三千陳葛藤。
窠臼都剿絕。
撞着跂死禅。
一刀成兩橛。
更拟問如何。
白棒蓦頭楔。
到此田地時。
許你稱禅客。
伏惟大衆前。
莫疑我虛說。
鐵機常禅師 豫章何氏子。
丱歲為僧。
掩關甕邑。
打七有省。
投機偈雲。
圞空一路光明藏。
六道含靈亦共之。
三世古今無向背。
隻因執妄故遲疑。
執我非人皆是妄。
涅盤生死沒高低光明原未從人得。
觸目菩提本不迷。
出關聆昭覺老人道風而趨蜀。
行至夜郎。
遇兩生和尚圓具印可。
住靜廿載。
有山居刍荛集流行。
後至昭覺丈和尚處。
職西堂。
命解制上堂。
九旬期畢。
百日功圓。
元霄燈火鬧堂前。
爆竹聲催正月半。
衲子聞聲悟道。
白衣見色談禅。
非為海上覓漚。
已成尺木支天。
若具通方正眼。
野花春艹含煙。
佛法世法情盡。
方能垂手入廛。
解制一句作麼生道。
拂一拂雲。
人人緊束腰包去。
莫道草鞋腳下寬。
含光真法嗣 泸陽天竺寺佛先啟禅師 本州朱氏子。
龆年禮慈航剃染。
首參方山體和尚圓具。
後契機于含光和尚。
開法天竺禅寺。
上堂。
今日缽盂受濕。
天竺清香滿地。
花卉自然放開。
乾坤也須阖辟。
檀那營供福田。
衲僧來讨巴鼻。
拄杖機活如龍。
一味當頭直劈。
打落帝釋花冠。
碧眼胡僧不契。
三玄三要葛藤。
不如萬法歸一。
還識一麼。
以拄杖畫雲。
不風流處也風流。
有意氣時添意氣。
嘯宗密法嗣 峨雪慧禅師 阆中聶氏子。
十四剃染。
參問山大師。
請益雲門須彌山因緣。
言下知歸。
嗣法嘯宗和上。
保甯海雲寺。
上堂。
覺海澄清。
靈源不二。
空三解脫。
智慧莊嚴。
百千法門示真實義。
總向一毫頭上顯示了也。
惟要諸人直下見去。
其或未然。
欲得無為真淨界。
雖從此處解翻身。
上堂。
凜凜朔風徹骨寒。
梅花幾點占春先。
分明一段真機露。
争奈時人不解看。
慧上座與麼告報。
也是錦上添花。
以杖撥空雲。
不得春風花不開。
花開又被風吹落。
昌昌慧禅師 重慶府盧氏子。
遇亂世逃入遵義。
廿齡禮先登師脫白。
聞破山和尚開法雙桂。
遂趨圓具。
徧參諸方。
歸新都之寶光笑宗和尚處契機。
而授以偈。
自知德涼行寡。
不能有益于法門。
守死善道。
有山居詩偈行世。
其略曰。
水雲深處蔔幽居。
随分生涯樂有餘。
霜冷菊開三徑秀。
月明人靜六窗虛。
閑來合藥尋醫典。
靜複焚香讀佛書。
個裡不容獅子座。
惟将一默答文殊。
掃雙親墓雲。
清明佳節掃墳台。
片片愁雲漸湧來。
雨過目前添舊恨。
雷鳴冢上續新哀。
香焚嶽嶺千年臭。
紙挂長江百世恢。
幾詠蓼莪心膽裂。
長空望斷若癡呆。
二隐谧法嗣 襄陽梓舟船禅師 潼川人。
住襄陽鹿門禅院。
上堂。
問摩尼寶珠久埋塵土。
如何覓得。
師雲。
照破老面皮。
問日用尋常。
且道作麼生受用。
師雲。
明月引清風。
乃雲。
鹿門山勢最威雄。
瓦礫生輝達本宗。
面目俨然成現個。
百艹頭上起雲龍。
牧雨霖禅師 金堂米氏子。
幼沖澹純正。
靜默寡言。
丱歲出家。
恒以死生為念。
遂買舟南下。
見二隐和尚于嘉禾之三塔。
獲蒙印可。
後歸龍安雪峰院。
上堂。
隆冬佛法絕商量。
萬象盡從雪裡藏。
直待一輪紅日出。
燈籠露柱盡舒光。
上堂。
昨夜霜風透膽寒。
黃河氷結勢如山。
凍得泥牛連夜吼。
牽連木馬競相看。
舉法華經雲。
唯此一事實。
餘二則非真。
釋迦老子與麼道。
也隻道得一半。
那一半。
待下座來。
與你通個消息。
何故。
孤掌不浪鳴。
獨木不成林。
錦江禅燈卷第十三
祝聖開爐一句作麼生道。
野士無将酬帝德。
須彌聊作一莖香。
兩生從法嗣 藏天宣禅師 蜀東王氏子。
童時于護國寺。
依不我師脫白。
廿歲于師翁[衣-〦+止]和尚處圓具。
靈隐和尚過護國。
得叩機要擊節有省。
徧參尊宿。
詣牂柯嘉瑞。
值兩生和尚機語相投。
與偈雲。
棒頭喝下接全機。
電掣星飛較已遲。
骨臭衫兒脫卻了。
因緣到處聽施為。
繼席松丘。
有錄行世。
其略示衆雲。
參禅要猛烈。
不悟不休歇。
打起好精神。
莫蹉過時節。
下個死心腸。
豈拘在年月。
立得腳跟穩。
始不被人惑。
甘盡苦中苦。
關頭能打徹。
古人曾與麼。
吾常于此切。
作個不群人。
行履須逈别。
克期能取證。
當下便超越。
透出天外天。
逈過白拈賊。
才聞舉着些。
洞然自明白。
山頂鼓波瀾。
海底立枯竭。
彌勒釋迦來。
亡鋒而結舌。
三千陳葛藤。
窠臼都剿絕。
撞着跂死禅。
一刀成兩橛。
更拟問如何。
白棒蓦頭楔。
到此田地時。
許你稱禅客。
伏惟大衆前。
莫疑我虛說。
鐵機常禅師 豫章何氏子。
丱歲為僧。
掩關甕邑。
打七有省。
投機偈雲。
圞空一路光明藏。
六道含靈亦共之。
三世古今無向背。
隻因執妄故遲疑。
執我非人皆是妄。
涅盤生死沒高低光明原未從人得。
觸目菩提本不迷。
出關聆昭覺老人道風而趨蜀。
行至夜郎。
遇兩生和尚圓具印可。
住靜廿載。
有山居刍荛集流行。
後至昭覺丈和尚處。
職西堂。
命解制上堂。
九旬期畢。
百日功圓。
元霄燈火鬧堂前。
爆竹聲催正月半。
衲子聞聲悟道。
白衣見色談禅。
非為海上覓漚。
已成尺木支天。
若具通方正眼。
野花春艹含煙。
佛法世法情盡。
方能垂手入廛。
解制一句作麼生道。
拂一拂雲。
人人緊束腰包去。
莫道草鞋腳下寬。
含光真法嗣 泸陽天竺寺佛先啟禅師 本州朱氏子。
龆年禮慈航剃染。
首參方山體和尚圓具。
後契機于含光和尚。
開法天竺禅寺。
上堂。
今日缽盂受濕。
天竺清香滿地。
花卉自然放開。
乾坤也須阖辟。
檀那營供福田。
衲僧來讨巴鼻。
拄杖機活如龍。
一味當頭直劈。
打落帝釋花冠。
碧眼胡僧不契。
三玄三要葛藤。
不如萬法歸一。
還識一麼。
以拄杖畫雲。
不風流處也風流。
有意氣時添意氣。
嘯宗密法嗣 峨雪慧禅師 阆中聶氏子。
十四剃染。
參問山大師。
請益雲門須彌山因緣。
言下知歸。
嗣法嘯宗和上。
保甯海雲寺。
上堂。
覺海澄清。
靈源不二。
空三解脫。
智慧莊嚴。
百千法門示真實義。
總向一毫頭上顯示了也。
惟要諸人直下見去。
其或未然。
欲得無為真淨界。
雖從此處解翻身。
上堂。
凜凜朔風徹骨寒。
梅花幾點占春先。
分明一段真機露。
争奈時人不解看。
慧上座與麼告報。
也是錦上添花。
以杖撥空雲。
不得春風花不開。
花開又被風吹落。
昌昌慧禅師 重慶府盧氏子。
遇亂世逃入遵義。
廿齡禮先登師脫白。
聞破山和尚開法雙桂。
遂趨圓具。
徧參諸方。
歸新都之寶光笑宗和尚處契機。
而授以偈。
自知德涼行寡。
不能有益于法門。
守死善道。
有山居詩偈行世。
其略曰。
水雲深處蔔幽居。
随分生涯樂有餘。
霜冷菊開三徑秀。
月明人靜六窗虛。
閑來合藥尋醫典。
靜複焚香讀佛書。
個裡不容獅子座。
惟将一默答文殊。
掃雙親墓雲。
清明佳節掃墳台。
片片愁雲漸湧來。
雨過目前添舊恨。
雷鳴冢上續新哀。
香焚嶽嶺千年臭。
紙挂長江百世恢。
幾詠蓼莪心膽裂。
長空望斷若癡呆。
二隐谧法嗣 襄陽梓舟船禅師 潼川人。
住襄陽鹿門禅院。
上堂。
問摩尼寶珠久埋塵土。
如何覓得。
師雲。
照破老面皮。
問日用尋常。
且道作麼生受用。
師雲。
明月引清風。
乃雲。
鹿門山勢最威雄。
瓦礫生輝達本宗。
面目俨然成現個。
百艹頭上起雲龍。
牧雨霖禅師 金堂米氏子。
幼沖澹純正。
靜默寡言。
丱歲出家。
恒以死生為念。
遂買舟南下。
見二隐和尚于嘉禾之三塔。
獲蒙印可。
後歸龍安雪峰院。
上堂。
隆冬佛法絕商量。
萬象盡從雪裡藏。
直待一輪紅日出。
燈籠露柱盡舒光。
上堂。
昨夜霜風透膽寒。
黃河氷結勢如山。
凍得泥牛連夜吼。
牽連木馬競相看。
舉法華經雲。
唯此一事實。
餘二則非真。
釋迦老子與麼道。
也隻道得一半。
那一半。
待下座來。
與你通個消息。
何故。
孤掌不浪鳴。
獨木不成林。
錦江禅燈卷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