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二

關燈
拂綠柳含煙。

    香同湛水和空碧。

    逈出木義體相圜。

    此四句中。

    有一句包羅萬彙。

    氣絕諸塵。

    三世諸佛沒奈何。

    曆代祖師難摸索。

    若檢點得出。

    一生參學事畢。

    上堂。

    摩天日月輝今古。

    大道何曾有異睹。

    夜半虛空撲落地。

    萬象歌歡森羅舞。

    秘魔叉禾山鼓。

    趙州茶雲門普。

    甜者甜兮苦者苦。

    争似今朝二十五。

    示禅人法語。

    索我臨行句。

    胸中無一字。

    寫出不成文。

    念來非有義。

    弗是妙蓮花。

    亦非祖師意。

    持去見諸方。

    眼底生荊棘。

    不善打葛藤。

    慣用吹毛利。

    若作一句看。

    失卻自家事。

    文彩未彰前。

    十有九不契。

    靜明鐵蒺藜。

    一恁汝啖唼。

    忽然唼破時。

    來與你棒吃。

    住雲南府商山寺。

    上堂。

    八萬四千陀羅尼門。

    都從者裡建立。

    新長老到此施設一句。

    作麼生道。

    廓徹圓通何所閡。

    縱橫潇灑透長安。

     彜陵洪山憨月聞禅師 台州黃氏子。

    嗣法于靜明丈和尚。

    上堂。

    塗毒鼓當軒擊。

    一曲橫吹無孔笛。

    匝地人天普集來。

    坐斷十方明曆曆。

    藤條不比洞山麻穿過陝府鐵牛鼻。

    嘉州大像痛含冤。

    裂破元機沒意智。

    昆蟲艹木逼回春。

    大地山河歸武庫。

    山門八字泊天開。

    凡聖交參誰獨步。

    應時及節則不無。

    且作麼生是殺人刀活人劍。

    參。

    結夏上堂。

    三月安居。

    九旬禁足。

    古之今之。

    倚門傍戶。

    平地幹戈。

    孫膑賣蔔。

    又何妨擂鼓敲鐘。

    請山僧拈椎豎拂。

    盡說結制上堂。

    難瞞人天眼目。

    咄。

    上堂。

    踢倒百億須彌。

    打翻無量法窟。

    擔當宇宙直指。

    按定乾坤肌骨。

    山川人物有多種。

    明暗色空無兩般。

    所以道。

    大用現前不存軌則。

    縱然機智弘深。

    神通廣大。

    腳跟下猶欠一頓。

    何故。

    龍蛇易辨。

    衲子難瞞。

     佛冤綱禅師 内江李氏子。

    廿齡于禹門丈和尚會下削染。

    世味邈然。

    巾瓶廿稔。

    兩下吳越。

    寓堯峰費和尚座下。

    圓具。

    侍丈和尚歸靜明。

    始印證。

    命主昭覺。

    上堂。

    通方上士。

    鑒在機先。

    靈機密運。

    情量超然。

    星持漢地。

    月落楚天。

    所以目前消息。

    非口耳之所傳。

    看他從上諸聖。

    千種喻萬般言。

    用盡機輪徒枉然。

    若要深深海底立。

    直雖打破上頭關。

    且道用何伎倆。

    良久雲。

    挨落須彌如輥芥。

    鞫來不礙剎那間。

    冬至上堂。

    靈山祖令。

    頓使人人頂門迸裂。

    昭覺權衡。

    總教個個舌頭覆天。

    可以一語分玄要。

    一句定綱宗。

    轉天關回地軸。

    祇如西天人說話。

    東土人未谙。

    又作麼生。

    以拂子打圓相雲。

    總出者個不得。

    既出不得。

    正值日南添一線。

    猶然徹骨寒光陰。

    如薦得。

    眉毛眼上橫。

    向此透脫。

    始可顯大機發大用。

    縱橫無礙。

    其或不然。

    當陽不薦好風光。

    寒逼無由得解脫。

    歲旦上堂。

    今年今日從頭起。

    社舞村歌隔塢喧。

    無意氣時增意氣。

    百艹頭邊消息傳。

    且道傳個甚麼。

    豎杖雲。

    青原酒。

    趙州茶。

    三杯兩盞。

    醉卧煙霞。

    大底風流出當家。

    好個話端。

    被先覺盡形吐露了也。

    然雖如是。

    猶有個新鮮句子在。

    元正啟祚萬物亨佳。

    霜花氷豔風月堪誇。

    門外讀書人來報。

    逢酒須酒遇茶即茶。

    者般豐儉任随家。

    祇如新年頭佛法。

    鏡清道有。

    明教道無。

    合作麼生。

    卓拄杖雲。

    不得心頭空及第。

    嶺畔梅花解笑人。

    上堂。

    住持一稔來。

    逢冬兩結制。

    開口洩天機。

    舉目露真智。

    不唱言前機。

    豈談句後意。

    等閑築着鼻孔頭。

    鐵眼銅睛觑不及。

    遂豎拄杖雲。

    有定亂劍。

    四海晏清。

    放下拄杖雲。

    無白澤圖。

    千魔斂迹。

    祇如報恩一句作麼生道。

    軒昂宇宙當風挂。

    萬裡河山壯帝畿。

    後回裡重辟古字山。

    丈老人八旬。

    仍旋昭覺。

     雲南半生襄禅師 南隆人。

    廿歲于給孤寺落發。

    聞丈和尚開法興元。

    躬禮參究。

    侍随有年。

    遂蒙授受。

    住滇之北勝州開北寺。

    上堂。

    棒打石人頭。

    玄黃滿面羞。

    瞠着玲珑眼。

    驚起碧天流。

    橫披千丈月。

    親登白玉樓。

    雲煙缥缈處。

    山水共悠悠。

    上堂。

    把住則牢關緊閉。

    佛祖難窺。

    放行則北鬥藏身。

    真風遍界。

    舒之卷之。

    盡大地撮來。

    如粟米粒大。

    瞻之仰之。

    無處不是諸佛心髓。

    參。

    小參。

    乘槎誤入鬥牛橋。

    壓破虛空不假桡。

    珍重風雲齊着力。

    無鑐鎖子兩頭搖。

    丙辰佛誕日。

    無恙而逝。

    荼毗。

    獲五色舍利數十顆。

    累塔于青門寺右。

     阆中艹堂耨雲實禅師 本邑楊氏子。

    髫年落發。

    初參費和尚于福嚴。

    聞丈和尚于艹堂開法。

    遂歸艹堂。

    言下契機印證。

    命繼艹堂法席。

    上堂。

    德山棒。

    臨濟喝。

    石鞏張弓。

    道吾舞笏。

    雪峰球。

    普化铎。

    驚起楊岐三腳驢。

    踏倒三山并五嶽。

    阿呵呵。

    好大哥。

    也好現前蓦面唾。

    解制上堂。

    今朝正月十五。

    行者搥鐘擂鼓。

    分咐山門大啟。

    放出玄沙猛虎。

    踞地爪牙斑斑。

    觸發氣吞佛祖。

    遂震威一喝雲。

    貓兒偏解捉老鼠。

     遵義府禹門寺半月涵禅師 鄰水人。

    廿歲于丈和尚處落[髟/采]。

    後參破老人于雙桂。

    大死一番。

    如夢忽醒。

    仍旋昭覺。

    印證禹門。

    四衆請為繼席。

    上堂。

    玄機一唱。

    隻貴知音。

    祖印高提。

    流通正眼。

    演無生之真乘。

    恢彰本有。

    樹迦文之赤幟。

    揭示當人。

    普說學道如登山。

    直須到頂。

    猶若行船。

    直須到淵。

    至頂方知宇宙之寬廣。

    到淵始覺湖海之淺深。

    所謂參須真參。

    悟須實悟。

    學者偷心不歇。

    門外打之繞。

    反咎禅道不靈驗。

    寝食俱捐。

    偷心放下。

    啐地折爆地斷。

    無量劫來生死根本。

    一照照破。

    天下善知識。

    不奈伊何。

    正好于涵上座手裡吃棒。

    何故。

    不是一番寒徹骨。

    争得梅花撲鼻香。

     問潮嶼禅師 酆陵李氏子。

    龆齓出家。

    參徧諸方。

    末見丈和尚于鶴乘。

    寓書記寮。

    三十餘稔。

    侍辟昭覺記莂。

    丙寅元旦。

    老人耄齡。

    命秉拂上堂。

    一人有慶。

    八表甯谧。

    冷暖相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