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所限哉。
是謂有子不可教。
其可教者語言糟粕也。
非心之至妙。
其至妙之心在我。
不在文字語言也。
縱有明師密授。
不如心之自得。
故曰得之於心。
應之於手。
皆靈然心法之妙用也。
故有以破麥也即為其硙。
欲變米也即為其碾。
欲取面也即為其羅。
欲去糠也即為其扇。
而規模法則。
總有關捩。
消息既通。
皆不撥而自轉。
以其水也。
一波才動。
前波後波。
波波應而無盡。
以其硙也。
一輪才舉。
大輪小輪。
輪輪運而無窮。
由是上下相應。
高低共作。
其妙用也。
出乎自然。
故不假人力之所能為。
而奇絕可觀。
玄之又玄。
然後左旋右轉。
豎去橫來。
更相擊觸。
出大法音。
皆演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密。
而聞者聞其心。
見者見其性。
以至嗅嘗知覺。
盡獲法喜禅悅之樂。
又何即米面諸所須物。
供香積廚而為二膳。
飽禅者輩。
往來選佛者欤。
自慶藏主 蜀人。
叢林知名。
徧參真如晦堂普覺諸大老。
遊廬阜。
入都城。
見法雲圓通禅師。
與秀大師偕行。
到法雲。
秀得參堂。
以慶藏主之名達圓通。
通曰。
且令别處挂搭。
俟此間單位空。
即令參堂。
慶在智海偶卧病。
秀欲詣問所苦。
而山門無假。
乃潛出智海見慶。
慶以書白圓通。
道秀越規矩出入。
圓通得書知之。
夜參大罵。
此真小人。
彼以道義故。
[拚-ㄙ+ㄊ]出院來訊汝疾。
返以此告讦。
豈端人正士所為。
慶聞之遂掩息。
叢林盡謂。
慶遭圓通一诟而卒。
峨眉山白長老 嘗雲。
鄉人雪窦有頌百餘首。
其詞意不甚出人。
何乃浪得大名於世。
遂作頌千首。
以多十倍為勝。
自編成集。
妄意他日名壓雪窦。
到處求人賞音。
有大和山主。
徧見當代有道尊宿。
得法於法昌遇禅師。
出世住大和。
稱山主。
氣吞諸方。
不妄許可。
白攜其頌往谒之。
求一言之鑒。
取信後學。
大和見乃唾雲。
此頌如人患鴉臭。
當風立地。
其氣不可聞。
自是白不敢出似人。
後黃魯直聞之。
到成都大慈寺。
大書於壁雲。
峨眉白長老。
千頌自成集。
大和曾有言。
鴉臭當風立。
無師自悟之流。
費盡心血。
将謂取勝於人。
及見智者。
一場熱閧。
隻為貢高堕此窟穴。
參學人。
切莫萌此遺臭諸方。
大鑒下第十九世 天童傑法嗣 夔州卧龍山破庵祖先禅師 廣安州王氏子。
初參密庵。
聞上堂語有省。
後庵住靈隐。
命師分座。
有道者請益曰。
胡孫捉不住時如何。
師曰。
用捉他作甚麼。
如風吹水。
自然成紋。
住後上堂。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忍俊不禁。
為諸人作個撇脫。
拈拄杖卓一下曰。
流水暗消溪畔石。
勸人除卻是非難。
饒州薦福曹原生禅師 南劍人。
詠靈雲石曰。
雲去雲來非有意。
雲來雲去亦無心。
有無截斷靈何在。
突兀一峰青到今。
大鑒下第二十世 卧龍破庵先法嗣 臨安府徑山無準師範禅師 劍州雍氏子。
九歲出家。
請益老宿坐禅之法。
宿曰。
禅是何物。
坐底是誰。
師晝夜體究。
一日如廁。
提前話有省。
谒育王佛照。
照問。
何處人。
師曰劍州。
照曰。
帶得劍來麼。
師随聲便喝。
照笑曰。
者烏頭子。
也亂做。
至靈隐。
時破庵為第一座。
同遊石筍庵。
有道者請益胡孫子話。
師於旁大悟。
初住明州清源。
後受诏住徑山。
上堂。
靈山指月。
曹溪話月。
遞代相傳。
證龜成鼈。
範上座尋常有一張口。
挂在壁上。
未曾動着。
今日無端入者行戶。
事到如今。
隻得東簸西簸。
未免拈起多年曆日。
於中點出些子悞賺處。
說似諸人。
且要郭大李二鄧四張三。
知得江南兩浙春寒秋熱。
雖然如是。
黃河三千年一度清。
上堂。
若論個事。
直是省要易會。
多是諸人自作艱難。
自作障礙。
所以有時東廊西廊。
見諸人和南問訊。
山僧便乃低頭相接。
其實無他。
隻要諸人識得長老是西川隆慶府人氏。
若識得去。
便與諸人打些鄉談。
說些鄉話。
如今且未說。
你識得長老。
且各自知得。
自家鄉貫也得。
還知麼。
明州六縣。
奉化八鄉。
上堂。
名不得。
狀不得。
取不得。
舍不得。
隻麼得。
且道得個甚麼。
三人證龜成鼈。
理宗召入修政殿。
奏對詳明。
賜金襕僧伽衣。
又宣诏慈明殿。
升座說法。
帝垂簾而聽。
賜号佛鑒。
淳佑己酉三月旦日疾作。
遂升座謂衆曰。
山僧既老且病。
無力與諸人東語西話。
今勉強出來。
将從前說不到的。
盡情向諸人抖擻去也。
遂起身抖衣曰。
是多少。
便歸方丈。
十五日集衆遺囑。
至夜書偈曰。
來時空索索。
去
是謂有子不可教。
其可教者語言糟粕也。
非心之至妙。
其至妙之心在我。
不在文字語言也。
縱有明師密授。
不如心之自得。
故曰得之於心。
應之於手。
皆靈然心法之妙用也。
故有以破麥也即為其硙。
欲變米也即為其碾。
欲取面也即為其羅。
欲去糠也即為其扇。
而規模法則。
總有關捩。
消息既通。
皆不撥而自轉。
以其水也。
一波才動。
前波後波。
波波應而無盡。
以其硙也。
一輪才舉。
大輪小輪。
輪輪運而無窮。
由是上下相應。
高低共作。
其妙用也。
出乎自然。
故不假人力之所能為。
而奇絕可觀。
玄之又玄。
然後左旋右轉。
豎去橫來。
更相擊觸。
出大法音。
皆演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密。
而聞者聞其心。
見者見其性。
以至嗅嘗知覺。
盡獲法喜禅悅之樂。
又何即米面諸所須物。
供香積廚而為二膳。
飽禅者輩。
往來選佛者欤。
自慶藏主 蜀人。
叢林知名。
徧參真如晦堂普覺諸大老。
遊廬阜。
入都城。
見法雲圓通禅師。
與秀大師偕行。
到法雲。
秀得參堂。
以慶藏主之名達圓通。
通曰。
且令别處挂搭。
俟此間單位空。
即令參堂。
慶在智海偶卧病。
秀欲詣問所苦。
而山門無假。
乃潛出智海見慶。
慶以書白圓通。
道秀越規矩出入。
圓通得書知之。
夜參大罵。
此真小人。
彼以道義故。
[拚-ㄙ+ㄊ]出院來訊汝疾。
返以此告讦。
豈端人正士所為。
慶聞之遂掩息。
叢林盡謂。
慶遭圓通一诟而卒。
峨眉山白長老 嘗雲。
鄉人雪窦有頌百餘首。
其詞意不甚出人。
何乃浪得大名於世。
遂作頌千首。
以多十倍為勝。
自編成集。
妄意他日名壓雪窦。
到處求人賞音。
有大和山主。
徧見當代有道尊宿。
得法於法昌遇禅師。
出世住大和。
稱山主。
氣吞諸方。
不妄許可。
白攜其頌往谒之。
求一言之鑒。
取信後學。
大和見乃唾雲。
此頌如人患鴉臭。
當風立地。
其氣不可聞。
自是白不敢出似人。
後黃魯直聞之。
到成都大慈寺。
大書於壁雲。
峨眉白長老。
千頌自成集。
大和曾有言。
鴉臭當風立。
無師自悟之流。
費盡心血。
将謂取勝於人。
及見智者。
一場熱閧。
隻為貢高堕此窟穴。
參學人。
切莫萌此遺臭諸方。
大鑒下第十九世 天童傑法嗣 夔州卧龍山破庵祖先禅師 廣安州王氏子。
初參密庵。
聞上堂語有省。
後庵住靈隐。
命師分座。
有道者請益曰。
胡孫捉不住時如何。
師曰。
用捉他作甚麼。
如風吹水。
自然成紋。
住後上堂。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忍俊不禁。
為諸人作個撇脫。
拈拄杖卓一下曰。
流水暗消溪畔石。
勸人除卻是非難。
饒州薦福曹原生禅師 南劍人。
詠靈雲石曰。
雲去雲來非有意。
雲來雲去亦無心。
有無截斷靈何在。
突兀一峰青到今。
大鑒下第二十世 卧龍破庵先法嗣 臨安府徑山無準師範禅師 劍州雍氏子。
九歲出家。
請益老宿坐禅之法。
宿曰。
禅是何物。
坐底是誰。
師晝夜體究。
一日如廁。
提前話有省。
谒育王佛照。
照問。
何處人。
師曰劍州。
照曰。
帶得劍來麼。
師随聲便喝。
照笑曰。
者烏頭子。
也亂做。
至靈隐。
時破庵為第一座。
同遊石筍庵。
有道者請益胡孫子話。
師於旁大悟。
初住明州清源。
後受诏住徑山。
上堂。
靈山指月。
曹溪話月。
遞代相傳。
證龜成鼈。
範上座尋常有一張口。
挂在壁上。
未曾動着。
今日無端入者行戶。
事到如今。
隻得東簸西簸。
未免拈起多年曆日。
於中點出些子悞賺處。
說似諸人。
且要郭大李二鄧四張三。
知得江南兩浙春寒秋熱。
雖然如是。
黃河三千年一度清。
上堂。
若論個事。
直是省要易會。
多是諸人自作艱難。
自作障礙。
所以有時東廊西廊。
見諸人和南問訊。
山僧便乃低頭相接。
其實無他。
隻要諸人識得長老是西川隆慶府人氏。
若識得去。
便與諸人打些鄉談。
說些鄉話。
如今且未說。
你識得長老。
且各自知得。
自家鄉貫也得。
還知麼。
明州六縣。
奉化八鄉。
上堂。
名不得。
狀不得。
取不得。
舍不得。
隻麼得。
且道得個甚麼。
三人證龜成鼈。
理宗召入修政殿。
奏對詳明。
賜金襕僧伽衣。
又宣诏慈明殿。
升座說法。
帝垂簾而聽。
賜号佛鑒。
淳佑己酉三月旦日疾作。
遂升座謂衆曰。
山僧既老且病。
無力與諸人東語西話。
今勉強出來。
将從前說不到的。
盡情向諸人抖擻去也。
遂起身抖衣曰。
是多少。
便歸方丈。
十五日集衆遺囑。
至夜書偈曰。
來時空索索。
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