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七

關燈
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參學人。

    當依如是法。

    從上諸聖。

    幸有如此廣大門風。

    不能繼紹。

    甘自鄙棄。

    穿窬牆壁。

    好不丈夫。

    敢問大衆。

    無門之門作麼生入。

    良久雲。

    非唯觀世音。

    我亦從中證。

     劍州萬壽自護禅師 上堂。

    古者道。

    若是識得心。

    大地無寸土。

    萬壽即不然。

    若人識得心。

    未是究竟處。

    且那裡是究竟處。

    拈拄杖卓一下曰。

    甜瓜徹蒂甜。

    苦瓠連根苦。

     處州連雲道能禅師 漢州何氏子。

    僧問。

    鏡清六刮意旨如何。

    師曰。

    穿卻你鼻孔。

    曰學人有鼻孔即穿。

    無鼻孔又穿個甚麼。

    師曰。

    抱贓叫屈。

    曰如何是就毛刮塵。

    師曰。

    筠袁虔吉。

    頭上插筆。

    曰如何是就皮刮毛。

    師曰。

    石城虔化。

    說話厮罵。

    曰如何是就肉刮皮。

    師曰。

    嘉眉果阆。

    懷裡有狀。

    曰如何是就骨刮肉。

    師曰。

    漳泉福建。

    頭匾如扇。

    曰如何是就髓刮骨。

    師曰。

    洋瀾左蠡。

    無風浪起。

    曰髓又如何刮。

    師曰。

    十八十九。

    癡人夜走。

    曰六刮已蒙師指示。

    一言直截意如何。

    師曰。

    結舌有分。

     臨安府霧隐最庵道印禅師 漢州人。

    上堂。

    大雄山下虎。

    南山鼈鼻蛇。

    等閑撞着。

    抱賞歸家。

    若也不惜好手。

    便與拔出重牙。

    有麼有麼。

    上堂。

    五五二十五。

    擊碎虛空鼓。

    大地不容針。

    十方無寸土。

    春生夏長複何雲。

    甜者甜兮苦者苦。

    中秋上堂。

    舉馬大師與西堂百丈南泉玩月公案。

    師雲。

    馬大師垂絲千尺。

    意在深潭。

    西堂振鬣。

    百丈擺尾。

    雖則沖波激浪。

    未免上他鈎線。

    南泉自謂躍過禹門。

    誰知依前落在巨網。

    即今莫有絕羅籠出窠臼底麼。

    也好出來露個消息。

    貴知華藏門下不緻寂寥。

    其或未然。

    此夜一輪滿。

    清光何處無。

     秦國夫人計氏法真 自寡處。

    屏去紛華。

    常蔬食。

    習有為法。

    因大慧遣謙禅者。

    緻問其子魏公。

    公留謙。

    以祖道誘之。

    真一日問謙曰。

    徑山和尚尋常如何為人。

    謙曰。

    和尚祇教人看狗子無佛性。

    及竹篦子話。

    祇是不得下語。

    不得思量。

    不得向舉起處會。

    不得向開口處承當。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無。

    祇恁麼教人看。

    真遂谛信。

    於是夜坐力究前話。

    忽爾洞然無滞。

    謙辭歸。

    真親書入道槩略。

    作數偈呈慧。

    其後曰。

    逐日看經文。

    如逢舊識人。

    莫言頻有礙。

    一舉一回新。

     大沩泰法嗣 漳州慧通清旦禅師 蓬州嚴氏子。

    初出關。

    至德山。

    值泰上堂。

    舉趙州曰。

    台山婆子已為汝勘破了也。

    且道意在甚麼處。

    良久曰。

    就地撮将黃葉去。

    入山推出白雲來。

    師聞釋然。

    翌日入室。

    山問。

    前百丈不落因果。

    因甚麼堕野狐。

    後百丈不昧因果。

    因甚麼脫野狐。

    師曰。

    好與一坑埋卻。

    住後上堂。

    說佛說祖。

    正如好肉剜瘡。

    舉古舉今。

    猶若殘羹馊飯。

    一聞便悟。

    已落第二頭。

    一舉便行。

    早是不着便。

    須知個事如天普蓋。

    似地普擎。

    師子遊行不求伴侶。

    壯士展臂不借他力。

    佛祖拈掇不起。

    衲僧願見無門。

    迷悟雙忘。

    聖凡路絕。

    且道從上諸聖。

    以何法示人。

    喝一喝曰。

    莫妄想。

    佛性和尚忌日上堂。

    三腳驢子弄蹄行。

    步步相随不相到。

    樹頭驚起雙雙魚。

    拈來一老一不老。

    為憐松竹引清風。

    其奈出門便是草。

    因喚檀郎識得渠。

    大機大用都推倒。

    燒香勘證見根源。

    糞埽堆頭拾得寶。

    叢林浩浩謾商量。

    勸君莫謗先師好。

     成都府正法灏禅師 上堂。

    舉永嘉到曹溪因緣。

    乃曰。

    要識永嘉麼。

    掀翻海嶽求知己。

    要識祖師麼。

    撥動乾坤建太平。

    二老不知何處去。

    卓拄杖曰。

    宗風千古播嘉聲。

     成都府昭覺辯禅師 上堂。

    毫厘有差。

    天地懸隔。

    隔江人唱鹧鸪詞。

    錯認胡茄十八拍。

    要會麼。

    欲得現前。

    莫存順逆。

    五湖煙浪有誰争。

    自是不歸歸便得。

     靈隐遠法嗣 慶元府東山全庵齊己禅師 邛州謝氏子。

    上堂。

    舉修山主偈曰。

    是柱不見柱。

    非柱不見柱。

    是非已去了。

    是非裡薦取。

    召大衆曰。

    薦得是。

    移華兼蝶至。

    薦得非。

    擔泉帶月歸。

    是也好。

    鄭州黎勝青州棗。

    非也好。

    象山路入蓬萊島。

    是亦沒交涉。

    踏着秤錘硬似鐵。

    非亦沒交涉。

    金剛寶劍當頭截。

    阿呵呵。

    會也麼。

    知事少時煩惱少。

    識人多處是非多。

     知府葛剡居士 字謙問。

    号信齋。

    少擢上第。

    玩意禅悅。

    首谒無庵全禅師求指南。

    庵令究即心即佛。

    久無所契。

    請曰。

    師有何方便。

    使某得入。

    庵曰。

    居士太無厭生。

    已而佛海來居劍池。

    公因從遊。

    乃舉無庵所示之語。

    請為衆普說。

    海發揮之曰。

    即心即佛眉拖地。

    非心非佛雙眼橫。

    蝴蝶夢中家萬裡。

    子規枝上月三更。

    留旬日而後返。

    一日舉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豁然頓明。

    頌曰。

    非心非佛亦非物。

    五鳳樓前山突兀。

    豔陽影裡倒翻身。

    野狐跳入金毛窟。

    無庵肯之。

    即遣書頌呈佛海。

    海報曰。

    此事非紙筆可既。

    居士能過我。

    當有所聞矣。

    遂複至虎丘。

    海迎之曰。

    居士見處。

    止可入佛境界。

    入魔境界猶未得在。

    公加禮不已。

    海正容曰。

    何不道金毛跳入野狐窟。

    公乃痛領。

     華藏民法嗣 臨安府徑山别峰寶印禅師 嘉州李氏子。

    自幼通六經。

    而厭俗務。

    乃從德山清素得度。

    具戒後。

    聽華嚴起信。

    既盡其說。

    棄依密印於中峰。

    一日印舉。

    僧問岩頭。

    起滅不停時如何。

    岩叱曰。

    是誰起滅。

    師啟悟即首肯。

    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