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七

關燈
打曰。

    須是老僧打你始得。

    僧禮拜。

    師曰。

    切忌詐明頭。

     常德府梁山廓庵師遠禅師 合州魯氏子。

    上堂。

    舉楊岐三腳驢子話。

    乃召大衆曰。

    揚其湯者。

    莫若撲其火。

    壅其流者。

    莫若杜其源。

    此乃智人之明鑒。

    佛法之至論。

    正在斯焉。

    者因緣。

    如今叢林中。

    提唱者甚多。

    商量者不少。

    有般底祇道。

    宗師家無固必。

    凡有所問。

    随口便答。

    似則也似。

    是即未是。

    若恁麼。

    祇作個乾無事會。

    不見楊岐用處。

    乃至祖師千差萬别方便門庭。

    如何消遣。

    又有般底。

    祇向佛邊會。

    卻與自己沒交涉。

    古人道。

    凡有言句。

    須是一一消歸自己。

    又作麼生。

    又有般底。

    一向祇作自己會。

    棄卻古人用處。

    唯知道明自己事。

    古人方便卻如何消遣。

    既消遣不下。

    卻似抱橋柱澡洗。

    要且放手不得。

    此亦是一病。

    又有般底。

    卻去腳多少處會。

    若恁麼會。

    此病最難醫也。

    所以他語有巧妙處。

    參學人卒難摸索。

    才拟心則差了也。

    前輩謂之楊岐宗旨。

    須是他屋裡人。

    到恁麼田地。

    方堪傳授。

    若不然者。

    則守死善道之謂也。

    者公案。

    直須還他透頂徹底漢。

    方能了得。

    此非止禅和子會不得。

    而今天下叢林中。

    出世為人底。

    會得亦少。

    若要會去。

    直須向威音那畔空劫已前。

    輕輕觑着。

    提起便行。

    捺着便轉。

    卻向萬仞峰前進一步。

    可以籠罩古今。

    坐斷天下人舌頭。

    如今還有恁麼者麼。

    有則出來道看。

    如無。

    更聽一頌。

    三腳驢子弄蹄行。

    直透威音萬丈坑。

    雲在嶺頭閑不徹。

    水流澗下太忙生。

    湖南長老誰解會。

    行人更在青山外。

     嘉州能仁默堂紹悟禅師 結夏上堂。

    最初一步。

    十方世界現全身。

    末後一言。

    一微塵中深鎖斷。

    有時提起。

    如倚天長劍。

    光耀乾坤。

    有時放下。

    似紅爐點雪。

    虛含萬象。

    得到恁麼田地。

    天魔外道拱手歸降。

    三世諸佛一時稽首。

    便可以大圓覺為我伽藍。

    於一毫端現寶王剎。

    如是則朝往西天。

    暮歸東土。

    亦是禁足。

    百華叢裡坐。

    淫坊酒肆行。

    亦是禁足。

    雖然如是。

    不曾動着者裡一步。

    恁麼則九旬無虛棄之功。

    百劫有今時之用。

    堪報不報之恩。

    以助無為之化。

    此即是涅盤妙心。

    金剛王寶劍。

    敢問大衆。

    作麼生得到者田地去。

    如人上山。

    各自弩力。

    上堂。

    舉趙州訪二庵主公案。

    頌曰。

    一重山盡一重山。

    坐斷孤峰子細看。

    霧卷雲收山嶽靜。

    楚天空闊一輪寒。

     彭州上溪智陀子言庵主 綿州人。

    初至大随。

    聞舉石頭和尚示衆偈。

    倐然領旨。

    歸隐土溪。

    懸崖絕壑間有石。

    若蹲異獸。

    師鑿以為室。

    中發異泉無涸溢。

    四衆訝之。

    居三十年。

    化風盛播。

    室成日。

    作偈曰。

    一擊石庵全。

    縱橫得自然。

    清涼無暑氣。

    涓潔有甘泉。

    寬廓含沙界。

    寂寥絕衆緣。

    個中無限意。

    風月一床眠。

     劍門南修道者 淳厚之士也。

    自大随一語契投。

    服勤不怠。

    歸谒崇化赟禅師。

    坐次。

    赟以宗門三印問之。

    南曰。

    印空印泥印水。

    平地寒濤競起。

    假饒去就十分。

    也是靈龜曳尾。

     莫将尚書 字少虛。

    家世豫章分甯。

    因官西蜀。

    谒南堂靜禅師。

    咨決心要。

    堂使其向好處提撕。

    适如廁。

    俄聞穢氣。

    急以手掩鼻。

    遂有省。

    即呈以偈曰。

    從來姿韻愛風流。

    幾笑時人向外求。

    萬别千差無覓處。

    得來元在鼻尖頭。

    南堂答曰。

    一法才通法法周。

    縱橫妙用更何求。

    青蛇出匣魔軍伏。

    碧眼胡僧笑點頭。

     龍圖王蕭居士 字觀複。

    留昭覺日。

    聞開靜闆聲有省。

    問南堂曰。

    某有個見處。

    才被人問卻。

    開口不得。

    未審過在甚處。

    堂曰。

    過在有個見處。

    堂卻問。

    朝旆幾時到任。

    公曰。

    去年八月四日。

    堂曰。

    自按察幾時離衙。

    公曰。

    前月二十。

    堂曰。

    為甚麼道開口不得。

    公乃契悟。

     大鑒下第十七世 育王谌法嗣 南劍州西岩宗回禅師 婺州人。

    久聆示誨。

    深得法忍。

    因寺僧以茶禁聞有司。

    吏捕知事。

    師謂衆曰。

    此事不直之。

    則罪坐於我。

    若自直。

    彼複得罪。

    不忍為也。

    令擊鼓升座。

    說偈曰。

    縣吏追呼不暫停。

    争如長往事分明。

    從前有個無生曲。

    且喜今朝調已成。

    言訖而逝。

     徑山杲法嗣 江州東林卍庵道顔禅師 潼川人。

    族鮮于氏。

    久參圓悟。

    微有省發。

    洎悟還蜀。

    囑依妙喜。

    仍以書緻喜曰。

    顔川彩繪已畢。

    但欠點眼耳。

    他日嗣其後。

    未可量也。

    喜居雲門及洋嶼。

    師皆在焉。

    朝夕質疑。

    方大悟。

    住後上堂。

    一葉落天下秋。

    一塵起大地收。

    鳥窠吹布毛。

    便有人悟去。

    今時學者。

    為甚麼卻不識自己。

    良久曰。

    莫錯怪人好。

    上堂。

    欲識諸佛心。

    但向衆生心行中識取。

    欲識常住不凋性。

    但向萬物遷變處會取。

    還識得麼。

    欲得不招無間業。

    莫謗如來正法輪。

    上堂。

    諸人知處良遂總知。

    良遂知處諸人不知。

    作麼生是良遂知處。

    乃曰。

    鸬鹚語鶴。

    上堂。

    仲冬嚴寒。

    三界無安。

    富者快樂。

    貧者饑寒。

    不識玄旨。

    錯認定盤。

    何也。

    牛頭安尾上。

    北鬥面南看。

    上堂。

    一滴滴水。

    一滴滴凍。

    天寒人寒。

    風動幡動。

    雲門扇子[跳-兆+孛]跳上三十三天。

    築着帝釋鼻孔。

    東海鯉魚打一棒。

    雨似盆傾。

    不出諸人十二時中尋常受用。

    上堂。

    圓通門戶。

    八字打開。

    若是從門入得。

    不堪共語。

    須是入得無門之門。

    方可坐登堂奧。

    所以道。

    過去諸如來。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