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

關燈
多風。

    問如何是諸佛心。

    師曰。

    清則始終清。

    曰如何領會。

    師曰。

    莫受人謾好。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

    踏步者誰。

    問如何是和尚妙藥。

    師曰。

    不離衆味。

    曰吃者如何。

    師曰。

    唼啖看。

    問如何是室内一碗燈。

    師曰。

    三人證龜成鼈。

    問如何是衲衣下事。

    師曰。

    臘月火燒山。

    問大衆雲集。

    請師施設。

    師曰。

    三不待兩。

    問如何是學人時中事。

    師曰恰恰。

    問如何是玄。

    師曰。

    今日來明日去。

    曰如何是玄中玄。

    師曰。

    長連床上。

    問如何是香林一脈泉。

    師曰。

    念無間斷。

    曰飲者如何。

    師曰。

    随方鬥秤。

    問如何是衲僧正眼。

    師曰。

    不分别。

    曰照用事如何。

    師曰。

    行路人失腳。

    問萬機俱泯迹。

    方識本來人時如何。

    師曰。

    清機自顯。

    曰恁麼則不别人。

    師曰。

    方見本來人。

    問魚遊陸地時如何。

    師曰。

    發言必有後救。

    曰卻下碧潭時如何。

    師曰。

    頭重尾輕。

    問但有言句盡是賓。

    如何是主。

    師曰。

    長安城裡。

    曰如何領會。

    師曰。

    千家萬戶。

    問如何是西來的的意。

    師曰。

    坐久成勞。

    曰便回轉時如何。

    師曰。

    隋落深坑。

    問如何是無縫塔。

    師曰。

    合掌當胸。

    曰如何是塔中人。

    師曰露也。

    問教法未來時如何。

    師曰。

    閻羅天子。

    曰來後如何。

    師曰。

    大宋國裡。

    問一子出家九族解脫。

    目連為甚麼母入地獄。

    師曰确。

    問如何是平常心。

    師曰。

    早朝不審。

    晚後珍重。

    上堂。

    是汝諸人。

    盡是擔缽囊向外行腳。

    還識得性也未。

    若識得。

    試出來道看。

    若識不得。

    祇是被人熱謾将去。

    且問汝諸人。

    是汝參學日久用心。

    掃地煎茶遊山玩水。

    汝且訂訂。

    喚甚麼作自性。

    諸人且道。

    始終不變不異。

    無高無下。

    無好無醜。

    不生不滅。

    究竟歸於何處。

    諸人還知得下落所在也未。

    若於者裡知得所在。

    是諸佛解脫法門。

    悟道見性。

    始終不疑不慮。

    一任橫行。

    一切人不奈汝何。

    出言吐氣實有來處。

    如人買田。

    須是收得元本契書。

    若不得他元本契書。

    終是不穩。

    遮莫經官判狀。

    亦是不得。

    其奈不收得元本契書。

    終是被人奪卻。

    汝等諸人參禅學道亦複如是。

    還有人收得元本契書麼。

    試拈出看。

    汝且喚甚麼作元本契書。

    諸人試道看。

    若是靈利底。

    才聞與麼說着。

    便知去處。

    若不知去處。

    向外邊學得千般巧妙記持解會。

    口似傾河。

    終不究竟。

    與汝自己天地差殊。

    且去衣缽下體當尋覓看。

    若有個見處。

    上來者裡道看。

    老僧與汝證明。

    若覓不得。

    且依行隊去。

    将示寂。

    辭知府宋公珰曰。

    老僧行腳去。

    通判曰。

    者僧風狂。

    八十歲行腳去那裡。

    宋曰。

    大善知識去住自由。

    師謂衆曰。

    老僧四十年。

    方打成一片。

    言訖而逝。

    塔于本山。

     饒州薦福承古禅師 操行高潔。

    禀性虛明。

    參大光敬玄禅師。

    乃曰。

    祇是個艹裡漢。

    遂參福嚴雅和尚。

    又曰。

    祇是個脫灑衲僧。

    由是終日默然。

    深究先德洪規。

    一日覽雲門語。

    忽然發悟。

    自此韬藏不求名聞。

    栖止雲居弘覺禅師塔所。

    四方學者奔湊。

    因稱古塔主也。

    景佑四年。

    範公仲淹出守鄱陽。

    聞師道德。

    請居薦福。

    開闡宗風。

    僧問。

    大善知識将何為人。

    師曰莫。

    曰恁麼則有問有答去也。

    師曰莫。

    問青青翠竹盡是真如。

    郁郁黃花無非般若。

    如何是般若。

    師曰。

    黃泉無老少。

    曰春來草自青。

    師曰。

    聲名不朽。

    曰若然者。

    碧眼胡僧也皺眉。

    師曰。

    退後三步。

    僧曰苦。

    師乃吽吽。

    問臨濟舉拂。

    學人舉拳。

    是同是别。

    師曰。

    訛言亂衆。

    曰恁麼則依令而行也。

    師曰。

    天涯海角。

    問一喝分賓主。

    照用一時行。

    此意如何。

    師曰。

    乾柴濕茭。

    僧便喝。

    師曰。

    紅焰炎天。

    上堂。

    夫出家者。

    為無為法。

    無為法中。

    無利益無功德。

    近來出家人。

    貪着福慧。

    與道全乖。

    若為福慧。

    須至明心。

    若要達道。

    無汝用心處。

    所以常勸諸人。

    莫學佛法。

    但自休心。

    利根者畫時解脫。

    鈍根者或三五年。

    遠不過十年。

    若不悟去。

    老僧與你入拔舌地獄。

    參。

     韶州雙峰竟欽禅師 益州人也。

    開堂日。

    雲門和尚躬臨證明。

    僧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曰。

    日出方知天下朗。

    無油那點佛前燈。

    問如何是雙峰境。

    師曰。

    夜聽水流庵後竹。

    晝看雲起面前山。

    問如何是和尚為人一句。

    師曰。

    因風吹火。

    上堂。

    進一步則迷理。

    退一步則失事。

    饒你一向兀然去。

    又同無情。

    僧問。

    如何是不同無情去。

    師曰。

    動轉施為。

    曰如何得不迷理失事去。

    師曰。

    進一步退一步。

    僧作禮。

    師曰。

    向來有人恁麼會。

    老僧不肯伊。

    曰請師直指。

    師便打出。

    問如何是正法眼。

    師曰。

    山河大地。

    問如何是法王劍。

    師曰。

    鉛刀徒逞。

    不若龍泉。

    曰用者如何。

    師曰。

    藏鋒猶不許。

    露刃更何堪。

    問賓頭盧應供四天下。

    還得徧也無。

    師曰。

    如月入水。

    問如何是用而不雜。

    師曰。

    明月台前垂玉露。

    水晶殿裡璨真珠。

    有行者問。

    某甲遇賊來時。

    若殺即違佛教。

    不殺又違王敕。

    未審師意如何。

    師曰。

    官不容針。

    私通車馬。

    廣主嘗親問法要。

    錫慧真廣悟号。

    将示寂。

    告門人曰。

    吾不久去世。

    汝可就山頂預修墳塔。

    洎工畢以聞。

    師曰。

    後日子時行矣。

    及期。

    會雲門爽和尚等七人夜話。

    侍者報三更也。

    師索香焚之。

    合掌而逝。

     西川青城大面山乘禅師 僧問。

    如何是相輪峰。

    師曰。

    直聳煙岚際。

    曰向上事如何。

    師曰。

    入地三尺五。

    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曰。

    興義門前冬冬鼓。

    曰學人不會。

    師曰。

    朝打三千。

    暮打八百。

     錦江禅燈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