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

關燈
隻聖箭。

    中路折卻了也。

    遂舉前話。

    峰乃曰。

    奴渠語在。

    師曰。

    者老凍膿。

    猶有鄉情在。

    師在庫前立。

    有僧問。

    如何是觸目菩提。

    師踢狗子作聲走。

    僧無對。

    師曰。

    小狗子不消一踢。

    保福簽瓜次。

    師至。

    福曰。

    道得與汝瓜吃。

    師曰。

    把将來。

    福度與一片。

    師接得便去。

    師不出世。

    諸方目為太原孚上座。

    後歸維揚。

    陳尚書留在宅供養。

    一日謂尚書曰。

    來日講一遍大涅盤經。

    報答尚書。

    書緻齋茶畢。

    師遂升座良久揮尺一下曰。

    如是我聞。

    乃召尚書。

    書應諾。

    師曰。

    一時拂在。

    便乃脫去。

     福州鼓山神晏興聖國師 大梁李氏子。

    幼惡葷膻。

    樂聞鐘梵。

    年十二造雪嶺。

    朗然符契。

    一日參雪峰。

    峰知其緣熟。

    忽起搊住曰。

    是甚麼。

    師釋然了悟。

    亦忘其了心。

    唯舉手搖曳而已。

    峰曰。

    子作道理邪。

    師曰。

    何道理之有。

    峰審其懸解。

    撫而印之。

    後閩帥常詢法要。

    創鼓山禅苑。

    請舉揚宗旨。

    上堂。

    良久曰。

    南泉在日。

    亦有人舉。

    要且不識南泉。

    即今莫有識南泉者麼。

    試出來對衆驗看。

    時有僧出。

    禮拜才起。

    師曰。

    作麼生。

    僧近前曰。

    咨和尚。

    師曰。

    不才請退。

    乃曰。

    經有經師。

    論有論師。

    律有律師。

    各有人傳持。

    且佛法是建立教。

    禅道乃止啼之說。

    他諸聖出興。

    蓋為人心不等。

    巧開方便。

    遂有多門。

    受病不同。

    處方還異。

    在有破有。

    居空叱空。

    二患既除。

    中道須遣。

    鼓山所以道。

    句不當機。

    言非展事。

    承言者喪。

    滞句者迷。

    不唱言前。

    甯談句後。

    直至釋迦掩室。

    淨名杜口。

    大士梁時童子。

    當日一問二問三問。

    盡有人了也。

    諸仁者。

    合作麼生。

    時有僧出禮拜。

    師曰。

    高聲問。

    曰學人咨和尚。

    師喝曰出去。

    曰己事未明。

    以何為驗。

    師抗聲曰。

    你未聞那。

    其僧再問。

    師曰。

    一點随流食鹹不重。

    問如何是包盡乾坤底句。

    師曰。

    近前來。

    僧近前。

    師曰。

    鈍置殺人。

     大鑒下第八世 青峰楚法嗣 西川靈龛禅師 僧問。

    如何是諸佛出身處。

    師曰。

    出處非幹佛。

    春來艹自青。

    問碌碌地時如何。

    師曰。

    試進一步看。

     益州淨衆寺歸信禅師 僧問。

    蓮華未出水時如何。

    師曰。

    菡萏滿池流。

    曰出水後如何。

    師曰。

    葉落不知秋。

    問不假浮囊便登巨海時如何。

    師曰。

    紅觜飛超三界外。

    綠毛也解道煎茶。

    問如何是自在底人。

    師曰。

    劍樹霜林去便行。

    曰如何是不自在底人。

    師曰。

    釋迦在阇黎後。

     玄泉彥法嗣 懷州玄泉二世和尚 僧問。

    辭窮理盡時如何。

    師曰。

    不入理豈同盡。

    問妙有玄珠。

    如何取得。

    師曰。

    不似摩尼絕影豔。

    碧眼胡人豈能見。

    曰有口道不得時如何。

    師曰。

    三寸不能齊鼓韻。

    痖人解唱木人歌。

     羅山閑法嗣 西川定慧禅師 初參羅山。

    山問。

    甚麼處來。

    師曰。

    遠離西蜀。

    近發開元。

    卻近前問。

    即今事作麼生。

    山揖曰。

    吃茶去。

    師拟議。

    山曰。

    秋氣稍熱去。

    師出至法堂歎曰。

    我在西蜀。

    峨眉山腳下。

    拾得一隻蓬蒿箭。

    拟撥亂天下。

    今日打羅山寨。

    弓折箭盡也休休。

    乃下參衆。

    山來日上堂。

    師出問。

    豁開戶牗。

    當軒者誰。

    山便喝。

    師無語。

    山曰。

    毛羽未備。

    且去。

    師因而摳衣。

    久承印記。

    後谒台州勝光。

    光坐次。

    師直入身邊叉手而立。

    光問。

    甚處來。

    師曰。

    猶待答話在。

    便出。

    光拈拂子趂至僧堂前見師。

    乃提起拂子曰。

    阇黎喚者個作甚麼。

    師曰。

    敢死喘氣。

    光低頭歸方丈。

     灌州靈岩和尚 僧問。

    如何是道中寶。

    師曰。

    地傾東南。

    天高西北。

    曰學人不會。

    師曰。

    落照機前異。

    師頌石鞏接三平曰。

    解擘當胸箭。

    因何祇半人。

    為從途路曉。

    所以不全身。

     芭蕉清法嗣 彭州承天院辭确禅師 僧問。

    學人有一隻箭。

    射即是不射即是。

    師曰。

    作麼生是阇黎箭。

    僧便喝。

    師曰。

    者個是草箭子。

    曰如何是和尚箭。

    師曰。

    禁忘須屈指。

    禱祈便扣牙。

    問心随萬境轉。

    阿那個是轉萬境底心。

    師曰。

    嘉州大像古人攜。

    問衆罪如霜露。

    慧日能消除時如何。

    師曰。

    亭台深夜雨。

    樓閣靜時鐘。

    曰為甚麼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師曰。

    管筆能書。

    片舌解語。

    開堂日示衆。

    正令提綱。

    猶是捏窠造僞。

    佛法祇對。

    特地謾罵上流。

    問着即參差。

    答着即交互。

    大德拟向甚麼處下口。

    然則如是。

    事無一向。

    權柄在手。

    縱奪臨機。

    有疑請問。

    僧問。

    如何是第一義。

    師曰。

    群峰穿海去。

    滴水下岩來。

    問師唱誰家曲。

    宗風嗣阿誰。

    師曰。

    道頭會尾。

    舉意知心。

     興元府牛頭山精禅師 僧問。

    如何是古佛心。

    師曰。

    東海浮漚。

    曰如何領會。

    師曰。

    秤錘落井。

    問不居凡聖。

    是甚麼人。

    師曰。

    梁朝傅大士。

    曰此理如何。

    師曰。

    楚國孟嘗君。

     益州覺城院信禅師 僧問。

    如何是出身一路。

    師曰。

    三門前。

    曰如何領會。

    師曰。

    緊峭草鞋。

     雲門偃法嗣 益州青城香林院澄遠禅師 漢州綿竹人。

    師初時在衆日。

    普請鉏草次。

    有一僧曰。

    看俗家失火。

    師曰。

    那裡火。

    曰不見那。

    師曰不見。

    曰者瞎漢。

    是時一衆皆言遠上座敗阙。

    後明教寬聞舉歎曰。

    須是我遠兄始得。

    住後僧問。

    美味醍醐。

    為甚麼變成毒藥。

    師曰。

    導江紙貴。

    問見色便見心時如何。

    師曰。

    适來甚麼處去來。

    曰心境俱忘時如何。

    師曰。

    開眼坐睡。

    問北鬥裡藏身意旨如何。

    師曰。

    月似彎弓。

    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