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
一馬生三寅。
石牛欄古路。
臘八上堂。
昨夜睹明星悟道。
後園風打籬笆倒。
曉來無迹可追尋。
雪山依舊生青草。
上堂。
言無展事。
語不投機。
承言者喪。
滞句者迷。
與麼也不得。
不與麼也不得。
與麼不與麼總不得。
你有拄杖子。
我與你拄杖子。
你無拄杖子。
我奪卻你拄杖子。
上堂。
舉僧問雲門。
久雨不晴時如何。
門曰。
劄。
師曰。
雲門一劄。
猿啼巴峽。
熊耳峰高。
石頭路滑。
師晚年。
蔔築鳳台之西。
曰新庵。
将終。
謂淨覺昙曰。
欲以後事相浼。
今日何日。
覺曰。
二十九日。
師曰。
月窮日不宜去。
明日五月一吾行矣。
至期召門人付囑。
舉手作别。
端坐而逝。
壽六十六。
臘五十一。
甯波府育王石室祖瑛禅師 吳江陳氏子。
幼出家普向寺。
年十五。
祝發受具戒。
初從虛谷陵于仰山。
聞徑山晦機道望。
亟往投之。
一見契合。
遂留掌記。
後出世明之隆教。
遷杭之萬壽。
明之雪窦育王。
謝天童。
平石砥問疾。
有偈曰。
是身無我病根深。
慚愧文殊遠訪臨。
自有岩華談不二。
青燈相對笑吟吟。
法身徧在一切處。
噇飯噇空得自由。
太白鄮峰煙雨裡。
筍輿來往亦風流。
晚年得痿痹疾。
造一龛曰木裰。
日坐其中。
不涉世事。
至正癸未三月。
見一蓑衣婦人。
扣頭請師。
應身為國王。
師曰。
吾不願生天王家。
逾十七日趺坐而化。
臨終偈曰。
五十三年。
弄巧成拙。
踏破虛空赤腳行。
萬象森羅笑不辍。
阇維遵治命。
以遺骨煅之。
炭盡益以香薪。
百煉不回。
镕作金銅色。
扣之有聲附。
葬於三藏道法師塔右。
杭州府中竺一關正逵禅師 鄱陽方氏子。
參晦機于淨慈。
機問。
甚處人。
師曰鄱陽。
機曰。
鄱陽湖水深多少。
師曰。
瞪目不見底。
機曰。
恁麼則浸爛衲僧鼻孔也。
師曰。
終不借和尚鼻孔出氣。
機曰。
畢竟借誰鼻孔出氣。
師曰。
恭惟和尚萬福。
機肯之。
命充侍者。
逾二年。
往依中峰于天目。
複谒徑山元叟。
典記室。
笑隐主中竺。
俾師分座。
出世金陵崇因。
帝師授以佛日普照之号。
遷鳳山資福。
升主報國。
再遷中竺。
示衆。
心不是佛。
智不是道。
一念涉思惟。
全身入荒草。
所以道。
目前無法。
意在目前。
不是目前法。
非耳目之所到。
古今天地。
古今日月。
古今山河。
古今人倫。
頭頭顯露。
物物全彰。
不從千聖借。
不向萬機求。
内外絕承當。
古今無處所。
恁麼解會。
猶是錯認驢鞍橋。
作阿爺下颔。
雖然。
既是泗州大聖。
因甚麼在揚州出現。
良久曰。
參。
後示寂。
世壽五十七。
僧臘四十四。
紹興府天衣業海子清禅師 上堂。
三歲孩兒抱華鼓。
八十翁翁輥繡球。
嬌羞老醜都呈露。
直得諸人笑不休。
山僧昔在南屏山下。
糞掃堆頭。
拾得一領破襕衫子。
抖擻将呈天目。
不為顧采。
後過崇德。
撞着惡辣漢。
被渠撦破七孔八穿。
收拾歸南屏。
深藏四十餘年。
不将輕與外人。
無端今日來天衣。
比看破舊相似。
顔色一般。
着來嫌袖大。
抖擻覺天寬。
直得十峰齊起舞。
雙澗共鳴湍。
盡看當場鮑老。
不知笑倒傍觀。
遂大笑。
拈拄杖畫一畫曰。
更把一枝無孔笛。
等閑吹出萬年歡。
複舉三聖逢人則出話。
師曰。
二大老。
竊得臨濟些子家私。
各自賣弄。
檢點将來。
好與一坑埋卻。
同參至上堂。
飒飒涼風景。
同人訪寂寥。
煮茶山下水。
燒鼎洞中樵。
慈祖将常住物作人情。
天衣則不然。
供佛懶拈華。
延賓不煮茶。
莫嫌無禮數。
冷淡是僧家。
師出世天衣時。
年已八十六矣。
嘉興府祥符梅屋念常禅師 華亭黃氏子。
父文佑。
母楊。
夢老僧托宿因而有娠。
元世祖至元壬午三月十二日誕生。
是夜神光燭室。
異香襲人。
既長喜孤坐。
年十二。
依平江圓明院體志出家。
十四剃發受具。
至大戊申。
佛智晦機。
自江西百丈。
遷淨慈。
師往參承。
值上堂。
舉太原孚上座聞角聲悟道因緣。
頌曰。
琴生入滄海。
太史遊名山。
從此揚州城外路。
令嚴不許早開關。
師於言下。
豁然有省。
投丈室呈所解。
佛智颔之。
俾掌記室。
延佑乙卯。
智遷徑山。
師職後版表率一衆。
丙辰奉朝廷遴選。
出世祥符。
至治癸亥赴京。
出入金門。
讨論墳典。
自帝師以下。
皆尊愛之。
南還主姑蘇萬壽。
所着。
有佛祖通載二十二卷。
行世。
杭州府淨慈元庵會藏主 臨安人。
參晦機於淨慈。
居蒙堂。
因修涅盤堂。
有偈曰。
涅盤一路盡掀翻。
觸處工夫見不難。
洗面蓦然摸着鼻。
繡針眼裡好藏山。
晦機稱賞之。
松江府南禅寶洲覺岸禅師 吳興吳氏子。
從獨孤明。
落發受具。
與梅屋同出佛智之門。
一日偶為衆演楞嚴。
至七征心處。
忽淨瓶水騰湧注師懷。
聽衆驚愕。
師笑曰。
此偶然耳。
徑山高禅師法嗣 九江府東林古智喆禅師 都昌巢氏子。
初住興國興聖。
遷東林。
上堂。
過去諸佛已說。
未來諸佛當說。
現在諸佛今說。
且道畢竟說個甚麼。
卓拄杖下座。
上堂。
盡令提綱。
聖凡罔測。
放開一線道。
普請同參。
良久曰。
熏風自南來。
殿閣生微涼。
上堂。
明來暗謝。
智起惑
一馬生三寅。
石牛欄古路。
臘八上堂。
昨夜睹明星悟道。
後園風打籬笆倒。
曉來無迹可追尋。
雪山依舊生青草。
上堂。
言無展事。
語不投機。
承言者喪。
滞句者迷。
與麼也不得。
不與麼也不得。
與麼不與麼總不得。
你有拄杖子。
我與你拄杖子。
你無拄杖子。
我奪卻你拄杖子。
上堂。
舉僧問雲門。
久雨不晴時如何。
門曰。
劄。
師曰。
雲門一劄。
猿啼巴峽。
熊耳峰高。
石頭路滑。
師晚年。
蔔築鳳台之西。
曰新庵。
将終。
謂淨覺昙曰。
欲以後事相浼。
今日何日。
覺曰。
二十九日。
師曰。
月窮日不宜去。
明日五月一吾行矣。
至期召門人付囑。
舉手作别。
端坐而逝。
壽六十六。
臘五十一。
甯波府育王石室祖瑛禅師 吳江陳氏子。
幼出家普向寺。
年十五。
祝發受具戒。
初從虛谷陵于仰山。
聞徑山晦機道望。
亟往投之。
一見契合。
遂留掌記。
後出世明之隆教。
遷杭之萬壽。
明之雪窦育王。
謝天童。
平石砥問疾。
有偈曰。
是身無我病根深。
慚愧文殊遠訪臨。
自有岩華談不二。
青燈相對笑吟吟。
法身徧在一切處。
噇飯噇空得自由。
太白鄮峰煙雨裡。
筍輿來往亦風流。
晚年得痿痹疾。
造一龛曰木裰。
日坐其中。
不涉世事。
至正癸未三月。
見一蓑衣婦人。
扣頭請師。
應身為國王。
師曰。
吾不願生天王家。
逾十七日趺坐而化。
臨終偈曰。
五十三年。
弄巧成拙。
踏破虛空赤腳行。
萬象森羅笑不辍。
阇維遵治命。
以遺骨煅之。
炭盡益以香薪。
百煉不回。
镕作金銅色。
扣之有聲附。
葬於三藏道法師塔右。
杭州府中竺一關正逵禅師 鄱陽方氏子。
參晦機于淨慈。
機問。
甚處人。
師曰鄱陽。
機曰。
鄱陽湖水深多少。
師曰。
瞪目不見底。
機曰。
恁麼則浸爛衲僧鼻孔也。
師曰。
終不借和尚鼻孔出氣。
機曰。
畢竟借誰鼻孔出氣。
師曰。
恭惟和尚萬福。
機肯之。
命充侍者。
逾二年。
往依中峰于天目。
複谒徑山元叟。
典記室。
笑隐主中竺。
俾師分座。
出世金陵崇因。
帝師授以佛日普照之号。
遷鳳山資福。
升主報國。
再遷中竺。
示衆。
心不是佛。
智不是道。
一念涉思惟。
全身入荒草。
所以道。
目前無法。
意在目前。
不是目前法。
非耳目之所到。
古今天地。
古今日月。
古今山河。
古今人倫。
頭頭顯露。
物物全彰。
不從千聖借。
不向萬機求。
内外絕承當。
古今無處所。
恁麼解會。
猶是錯認驢鞍橋。
作阿爺下颔。
雖然。
既是泗州大聖。
因甚麼在揚州出現。
良久曰。
參。
後示寂。
世壽五十七。
僧臘四十四。
紹興府天衣業海子清禅師 上堂。
三歲孩兒抱華鼓。
八十翁翁輥繡球。
嬌羞老醜都呈露。
直得諸人笑不休。
山僧昔在南屏山下。
糞掃堆頭。
拾得一領破襕衫子。
抖擻将呈天目。
不為顧采。
後過崇德。
撞着惡辣漢。
被渠撦破七孔八穿。
收拾歸南屏。
深藏四十餘年。
不将輕與外人。
無端今日來天衣。
比看破舊相似。
顔色一般。
着來嫌袖大。
抖擻覺天寬。
直得十峰齊起舞。
雙澗共鳴湍。
盡看當場鮑老。
不知笑倒傍觀。
遂大笑。
拈拄杖畫一畫曰。
更把一枝無孔笛。
等閑吹出萬年歡。
複舉三聖逢人則出話。
師曰。
二大老。
竊得臨濟些子家私。
各自賣弄。
檢點将來。
好與一坑埋卻。
同參至上堂。
飒飒涼風景。
同人訪寂寥。
煮茶山下水。
燒鼎洞中樵。
慈祖将常住物作人情。
天衣則不然。
供佛懶拈華。
延賓不煮茶。
莫嫌無禮數。
冷淡是僧家。
師出世天衣時。
年已八十六矣。
嘉興府祥符梅屋念常禅師 華亭黃氏子。
父文佑。
母楊。
夢老僧托宿因而有娠。
元世祖至元壬午三月十二日誕生。
是夜神光燭室。
異香襲人。
既長喜孤坐。
年十二。
依平江圓明院體志出家。
十四剃發受具。
至大戊申。
佛智晦機。
自江西百丈。
遷淨慈。
師往參承。
值上堂。
舉太原孚上座聞角聲悟道因緣。
頌曰。
琴生入滄海。
太史遊名山。
從此揚州城外路。
令嚴不許早開關。
師於言下。
豁然有省。
投丈室呈所解。
佛智颔之。
俾掌記室。
延佑乙卯。
智遷徑山。
師職後版表率一衆。
丙辰奉朝廷遴選。
出世祥符。
至治癸亥赴京。
出入金門。
讨論墳典。
自帝師以下。
皆尊愛之。
南還主姑蘇萬壽。
所着。
有佛祖通載二十二卷。
行世。
杭州府淨慈元庵會藏主 臨安人。
參晦機於淨慈。
居蒙堂。
因修涅盤堂。
有偈曰。
涅盤一路盡掀翻。
觸處工夫見不難。
洗面蓦然摸着鼻。
繡針眼裡好藏山。
晦機稱賞之。
松江府南禅寶洲覺岸禅師 吳興吳氏子。
從獨孤明。
落發受具。
與梅屋同出佛智之門。
一日偶為衆演楞嚴。
至七征心處。
忽淨瓶水騰湧注師懷。
聽衆驚愕。
師笑曰。
此偶然耳。
徑山高禅師法嗣 九江府東林古智喆禅師 都昌巢氏子。
初住興國興聖。
遷東林。
上堂。
過去諸佛已說。
未來諸佛當說。
現在諸佛今說。
且道畢竟說個甚麼。
卓拄杖下座。
上堂。
盡令提綱。
聖凡罔測。
放開一線道。
普請同參。
良久曰。
熏風自南來。
殿閣生微涼。
上堂。
明來暗謝。
智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