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集續傳燈錄卷第五

關燈
今年禾麥熟,大家安坐樂升平。

    ”開爐上堂:“兼謝龍華和尚,今朝十月旦,天寒宜向火。

    深山古寺獸炭少,大家疊足團圞坐。

    堪笑丹霞燒木佛,卻教院主眉須堕。

    ”扣禅床雲:“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終時壽五十五,臈四十。

     ○四明天童用愚希顔禅師 蘇之長洲餘氏,覺林出家。

    住後上堂:“登山須到頂,入海須到底。

    登山不到頂,不知大虛之寬廣;入海不到底,不知滄溟之淺深。

    喝!才有是非,紛然失心。

    ”上堂,舉東山演祖示衆雲“祖師說不着,佛眼看不見。

    四面老婆心,為君通一線”,便下座,師雲:“若教頻下淚,滄海也須乾。

    ”終于浙江萬壽東堂。

     ○北京順天府慶壽獨庵道衍禅師 蘇之長洲姚氏,幼依裡之妙智庵出家。

    入鄉校讀書,不煩師谕,義理自通。

    尋禮宗傳為師披削,未及冠,即能詩文。

    為時所稱。

    從北禅虛白亮公習天台,教閱四教儀圖解。

    剔其謬處問虛白,白不能答,遂棄之。

    往杭之徑山,參愚庵機契,命司記室。

    自是往來十餘年,盡得旨要,聲譽洋洋,聿起江海間。

    初出世臨安普慶,遷住杭之天龍,嘉定之留光。

    洪武壬戌僧錄司選舉,欽除慶壽住持。

     皇上當潛龍時,重師道學。

    每召入内府,必茗膳問辯。

    屢錫楮镪黃白之物無虛月,衆集如雲,法席一振。

    上堂,舉修山主雲“二破不成一,一法鎮長存,若作一二會,永劫受沉淪”,“修山主盡力隻道得八成,普慶為他畫虎添斑去也:二破不成一,黃昏候日出。

    一法鎮長存,面南看北辰。

    若作一二會,隔壁猜啞謎。

    永劫受沉淪,圓通解脫門。

    喝!禾黍不陽豔,競栽桃李春。

    翻令力耕者,半作賣花人。

    ”上堂:“霜華撲戶北風涼,荒院蕭蕭夜愈長。

    莫隻擁衾間瞌睡,火爐頭話合商量。

    ”上堂:“今朝三月十五,慶壽升堂打鼓,山門廚庫交參,露柱燈籠起舞。

    直得開山和尚向山僧拂子頭上,将木劍綿蛇橫拈倒弄,踴躍歡喜而脫咒曰:‘室利室利蘇噜蘇噜’。

    報禅流,休莽鹵。

    蟭螟蟲吞卻虎,大地山河無寸土。

    ”永樂二年, 皇上命師罷道輔政,特授資善大夫、太子少師,賜名廣孝,與府第,享厚祿,屢錫金帛。

    雖脹冠帶,當富貴,清修自如而淡薄,禅誦比舊益加。

    十六年三月二十五日往朝 皇上于北京,二十八日遂斂衽,趺坐而逝。

     皇上哀悼,辍視朝三日,命有司為治喪葬,追封榮國公,谥恭清,遣官賜祭,以四月六日火化。

    惟舌不壞,堅如金石,得舍利皆五色,光彩煜然,仍為蔔地,于西山砻石建塔,壽八十四。

     萬壽行中仁禅師法嗣 ○杭州徑山南石文琇禅師 蘇之昆山李氏,父福成,母沉氏善清。

    幼從邑之雙江紹隆院智興祝發,初參蘭江濋公於薦嚴,一見,器許,然師意終未滿。

    洪武四年,熙怡翁說法虎丘,師謂聞:“其名既久,必一見。

    ”乃已才觌面,果契合。

    遂俾居侍司,升記室。

    自是聲譽霭然。

    未幾,出世郡之普門,遷靈嚴,升住萬壽,法席大振。

    永樂四年,奉 召纂修《永樂大典》,留京三年,及書完,僧錄司公舉師住杭之徑山,參徒雲集。

    上堂:“十方無異路,為什麼南尋天台,北尋五台?目前無異草,為什麼桃花紅,李花白?”良久:“打破祖師關,總是自家底。

    ”上堂:“情塵易遣,理障難除。

    盡十方世界空索索地,有什麼情塵可遣?有什麼理障可除?雖然山門頭,佛殿裡,切忌撞着露柱。

    ”上堂:“望州亭烏石嶺,相見了也。

    發明空劫已前事,燈籠與露柱交參,廚庫對僧堂發笑,顯示現行三昧。

    嘉州牛吃禾,益州馬腹脹。

    天下覓醫人,炙豬左膊上。

    三世諸佛構不着,曆代祖師構不着。

    ”上堂:“但參活句,莫參死句。

    頭頭上顯,物物上明,是死句。

    舉步踏着,南辰轉身,觸翻北鬥,是死句。

    且作麼生是活句?蘇州街雨過着繡鞋。

    ”衆拟議,擲拂子,下座。

    上堂:“森羅及萬象,一法之所印。

    前面是缽盂,峰後面是淩霄峰,中間是佛殿。

    喚什麼作一法?”良久:“國一祖師原是昆山人。

    ”上堂:“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

    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

    洗硯池頭雲冉冉,埋雞冢上草離離。

    ”師室中垂語雲:“道源不遠在什麼處?祖師西來為什麼事?菩提無樹誰為立名?”僧問:“昔有僧問‘巴陵祖意。

    教意是同是别?’巴陵雲:‘雞寒上樹,鴨寒下水。

    ’此意如何?”師雲:“你問我。

    ”僧雲:“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師雲:“[(?*犬)/?]瓦缽,破蒲扇。

    ”僧雲:“某甲不會,望和尚慈悲指示。

    ”師雲:“缽好盛飯,扇好取風。

    ”師問侍者:“南陽三度喚侍者,你還會麼?”者雲:“也隻為老婆心切。

    ”師雲:“你恁麼會,國師汗臭氣也未夢見在。

    ”者雲:“望和尚點破。

    ”師雲:“待缽盂峰點頭向汝道。

    ”師暮年,還萬壽松院,纂成此錄。

    及脫稿次,於永樂十六年九月二十四日入寂。

    茶毗舍利累然。

    其徒孫奉遺骨塔于永懷門,弟子分塔于寂照塔之右。

    世壽七十四,僧臘六十七,嗣法吳郡翠峰宗谧,校對壽梓,依世次而書入之。

     ○昆山永懷無我普觀禅師 族出嘉定,於邑之留光寺出家。

    初參昙石於常熟慧日,咨以出世之法。

    石屢啟之,知有而不能發。

    遂見熙怡於北山,俾居座首。

    一日熙怡問曰:“仰山夢升兜率,其意若何?”師曰:“白日青天休要說夢。

    ”熙怡颔之。

    師嘗頌趙州無字話曰:“狗子無佛性,一刀便斷命。

    若是懵懂流,拟議即成病。

    ” ○蘇州虎丘性海善法禅師 别号無說,吳縣徐墅顧氏,幼依寶壽信庵謹公學出世法,禮其徒祖顯為師,見熙怡於萬壽,俾職綱維。

    一日熙怡問曰:“興化打克賓,你還會麼?”師曰:“太平不用将軍令。

    ”怡休去,既而之杭,徧遊湖山。

    時空叟悟主中夫竺,挽居藏司。

    師雖孜孜以向上事存心,然終有疑礙。

    偶訪舊於江陰獨行道中,田家小兒喚耕夫吃飯來,師聞不覺手舞足踏,私自慶曰:“今日始知眉毛元在眼上。

    ”洪武庚申出世秀峰,壬申遷虎丘。

    佛誕上堂,舉世尊初生話頌曰:“分手指上下,颠狂似少神。

    茫茫天地内,将謂更無人。

    ”靈岩南石至,上堂拈拄杖豎起雲:“靈岩拄杖子,若不是雲岩師兄到來,決不肯容易拈出。

    且拈出後如何?”遂以拄杖放舊處,雲:“明眼人前不敢妄通消息。

    ”居四年,退歸受經,辟一室,日宴坐其中。

    永樂七年正月旦,示微疾。

    初十日呼徒孫誡之曰:“吾世緣止於此矣,汝輩當勤道業,莫負出家之志。

    ”言訖,端坐泊然而逝,茶毗收骨石附葬其祖信庵塔右。

     ○常州天甯雪心明顯禅師 檇李陳氏,母顔,俱茹素事佛,故師自幼即絕葷血。

    稍長,父母命禮海鹽德藏荊翁珏法師為師,年十有六,始得度為大僧。

    尋詣杭之昭慶受具戒,忽自歎曰:“出家以明佛心宗為要,若尋常碌碌者,名字沙門耳,何足取哉?”乃更衣往姑蘇萬壽參熙怡和尚。

    怡問曰:“汝是驅烏沙彌?應法沙彌?”師曰:“和尚年尊,惜取眉毛好。

    ”怡見師年少英偉,異之,遂俾為侍者,親炙既久,遂臻壺奧。

    去登徑山見泉原,原聞自熙怡室中來,即延居記室,一時龍象皆敬而友之。

    常之僧綱司稔師道譽,以永慶久廢,特命師起之。

    甫三載,堂殿一新,升主天甯,法席尤盛。

    室中垂語曰:“三世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卻知有,且道知有什麼?”又曰:“山門佛殿日夜為諸人說法,還聞麼?”上堂:“曆代祖師、天下善知識互相出興,各開方便,蓋得其本而然也。

    所以道從無住,本立一切法,你諸人若得其本,便能開大口,說大話;不得其本,莫道着衣吃飯量家道,便是土,也消不得。

    天甯恁麼說話,且道還有本麼?”自雲:“有!歸堂,吃茶去。

    ”上堂:“如來說一切法,即非佛法。

    喚什麼作佛法?昨日栽茄子,今日種冬瓜。

    ”已而退居長洲莊溪福濟庵,日以禅誦自怡,士庶歸依者益衆。

    永樂十三年四月示微疾,十五日澡浴更衣,端坐而逝。

    阇維設利無算迨旬餘,有以灰土淘洗,又悉滿所欲。

    其徒複初等收遺骨建塔福濟之後。

     ○蘇州示光止庵普震禅師 嘉定瞿氏,參熙怡于萬壽,由内記而掌外記,出住示光,經一十年,克苦精勤,得住持之體,募建大雄氏殿,甫成。

    诏修《永樂大典》至長于,因疾而逝。

    師學贍内外,湖海鹹期,其起熙怡之家,俄爾傾逝,莫不痛惜多聲,偈以悼師。

    嘗題魚籃觀音雲:“豐婆窈窕鬓髼松,籃内魚兒活似龍。

    路轉金沙晴日暖,令人無處避腥風。

    ” ○江陰光孝仲虛廣益禅師 号萍庵,蘇之吳縣徐氏。

    從古庭學公於光福,究華嚴之宗趣。

    侍熙怡于虎丘,了少林之别傳。

    一日侍次熙怡,舉南陽三喚侍者話,未竟,師遽說偈曰:“南陽三喚太無端,六月無風徹骨寒。

    一把柳絲收不得,和煙搭在玉欄幹。

    ”住後上堂:“非不非,是不是,辯如懸河說不出。

    力能扛鼎提不起,阿呵呵,啰啰哩,三級浪高魚化龍,癡人猶戽夜塘水。

    ”終時寓江陰廣福。

     徑山複原報禅師法嗣 ○撫州踈山天霖澤禅師 初住智門,後居天界第一座,升踈山解夏,上堂:“九旬禁足,以大圓覺為我伽藍,身心安居平等性智。

    釋迦老子,舌頭拖地。

    趙州雲:‘有佛處不得住,無佛處急走過。

    ’三千裡外逢人不得錯好,猶較些子。

    如今截斷二途,剖破藩籬去也。

    須彌頂上走馬,大洋海底蹴球。

    人人鼻孔遼天,一任随緣去留。

    ”頌僧問巴陵話:“珊瑚枝枝撐着月,三世如來同一舌。

    共工觸到不周山,女娲煉石補天缺。

    ”終于踈山。

     靈隐性原明禅師法嗣 ○應天府碧峰無作慎行禅師 别号卍庵,族出台之臨海毛氏,幼聰敏,稍長從四明雪窦壽松懷祝發,及受具,才思泉湧,偈句操觚而成,人因稱為小高僧。

    洪武戊午如杭冷泉參幻隐,隐問:“何處來?”師曰:“四明隐。

    ”曰:“如何是三佛出處?”師曰:“一尚不可得,何況有三?”隐曰:“未在。

    ”師曰:“和尚因甚自生退窟?”隐乃厲聲雲:“參堂去!”師當下豁然,隐喜,即俾侍香。

    凡幻隐上堂小參贈送偈語,諸徒争執筆記錄。

    師一經耳目,絕無忘失。

    丁卯,杭之僧綱司以大報國命出世,丙子僧錄司選舉,欽除青州府郡綱兼住持彌陀禅寺。

    皇上登極,召授僧錄司左覺義兼碧峰住持, 恩賜隆厚。

    師室中垂語曰:“鄭州梨,青州棗,萬物無過出處好。

    你諸人還知出處麼?”又雲:“雲門乾屎橛,洞山麻三斤。

    不用舉着,父母未生前道将一句來!”永樂甲午正月十日示微疾,十一日呼諸徒訓誡訖,端坐而逝,茶毗。

    其弟子虎丘宗南奉遺骨,附葬杭之靈隐幻隐塔之右。

     萬壽佛初淳禅師法嗣 ○常州天甯滄海智寶禅師 紹興人,蘇之嘉定普照出家,禮鐵壁通公為剃度師。

    初住長洲月輪,遷常之天甯。

    上堂:“奔流度刃未是作家,疾焰過風猶為鈍漢。

    德山見僧入門便棒,笑殺旁觀。

    臨濟見僧入門便喝,翻成劇戲。

    指南一路,智者知踈;末後一機,通人解會。

    若是舉一明三目,機铢兩底,撥着便動,撩起便行,猶是外邊打之,繞離此之餘,不堪種草,總不恁麼,又且如何?”良久:“将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退歸普照而終,火後,門人收骨附葬鐵壁塔側。

     報恩無方普禅師法嗣 ○懶牛勤禅師 頌世尊成道:“夜半毛頭星子現,老胡才見便荒忙。

    玉溪一覺雞鳴醜,誰管三更月到窗。

    ” 天童怪石奇禅師法嗣 ○錢唐廣化宗聖覺禅師 黃岩蔡氏,徑山本源達手度弟子,厲志講學,怪石在大慈時,招居侍司。

    未幾,往從育王石室攻詩。

    詩日臻其奧,若趙公子昂虞、公伯生張公仲,舉皆稱之。

    中歲知非,取平日着作火之,力空絕學之旨。

    參仲謀猷無所入,遂扣南堂于本覺。

    堂曰:“你自是了事人,但聞見太多,隘塞胸次,以緻本地風光不能發現。

    ”師随問:“如何是佛?”堂曰:“晨時有粥,午時有飯。

    ”拟進語,堂以手揶揄曰:“不是不是。

    ”師恨其不為明白說破,次日又谒雲:“和尚開大爐鞴镕鍛聖凡,我正如一塊頑銅鈍鐵投入其中,求鍛煉成就美器。

    若不能者,是和尚爐鞴欠熱耳。

    ”堂曰:“我此法門隻貴直截承,當不在世智辯聰。

    若能一刀兩段,有甚麼頑銅可鍛?有甚麼美器可成?去此二途,向父母未生前道将一句來!”師無語,後效古人頂彌勒像,徹夜行道所生内院,久之豁然徹見怪石用處。

    年六十二得微疾,與衆訣别,泊然而逝。

     ○金陵湯水延祥絕海法舟禅師 昌國人,依怪石了達宗旨,住延祥二十年,得住持之體,垂終将衣缽盡行遺囑,獨留拄杖棕帽,請方丈東堂至,拈拄杖與方丈雲:“與和尚撐天拄地去!”提起棕帽與東堂曰:“與和尚蓋覆天下人去!”言訖,端坐而化,壽八十七。

     ○古心仁藏主 台州人,參怪石得旨,遂司是職。

    居天童蒙堂,足不出山門,嘗作二偈,悼斷江恩公。

    其一曰:“知識一年無一年,烹金爐冷火無煙。

    布單從此不須賣,留取三冬蓋腳眠。

    ”其二曰:“笑到斷江腸欲裂,數珠牙齒不關情。

    破沙盆話無人舉,秋雨秋風撼祖庭。

    ” 道場玉溪珉禅師法嗣 ○四明天童壽岩智昌禅師 台之黃岩陳氏,谒枯木秀于大慈。

    木激以究明己事,師因謝絕諸緣,危坐蒲團,足不越阃。

    一日暑雨初霁,綠陰凝寂,蟬聲乍歇,忽然有省。

    遂往霅之道場參玉溪,溪與語契合,留居擇木寮。

    一日舉送僧偈雲:“東觀白霧蒙蒙,西望青山岌岌。

    喚作渾侖句子,胡餅正好覓汁。

    侍者會麼?”師雲:“雞作雞啼,犬作犬吠。

    ”溪咄雲:“未在,更道。

    ”師拟開口,溪便打,師便禮拜。

    孚中信唱道天童,往見之,乃為司藏,久之出主四明大梅,升昌國吉祥,遷天童。

    師室中問僧雲:“生從何來,死從何去?”僧雲:“渠無生死。

    ”師雲:“渠是阿誰?”僧無對,師便打雲:“不快漆桶。

    ”師又問僧雲:“太白峰開口即不閑,玲珑岩點頭一句道得麼?”僧無語,師雲:“伎死漢。

    ”上堂:“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玉,不知玉之無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且,道樂個甚麼?”喝一喝。

    上堂:“釋迦老子在你腳底,三世諸佛在你腳底,六代祖師在你腳底。

    拟議不來,白雲萬裡。

    ”上堂,舉僧問投子“一大藏教還有奇特事也無”,投子雲“演出一大藏教。

    ”又有僧問黃龍“一大藏教還有奇特事也無”,黃龍雲“演入一大藏教”。

    妙喜雲“演出演入則不無,二大老若是奇特事,三生六十劫也未夢見在。

    ”師雲:“妙喜恁麼說話,也是壓良為賤。

    喚作奇特事,早是錯下名言!”拍禅床,下座。

    頌趙州庭前柏樹子話曰:“庭前柏樹子,直截為君舉。

    東土與西乾,迢迢十萬裡。

    ” ○杭州淨慈愚溪弘智禅師 别号稿室,蘇之吳江人。

    初住廣德聖感,移廣信興福湖之法寶道場。

    洪武初,升居淨慈。

    上堂,舉“東山和尚示衆雲‘結夏,無可供養大衆,作一家宴管顧諸人’,遂展兩手雲:‘啰啰招,啰啰搖,啰啰送莫怪空踈。

    伏惟珍重。

    ”師雲:“東山和尚與麼設施,也是黃葉止兒啼。

    興福則不然。

    ”拈拄杖,靠左邊下座。

    上堂,舉“碧雲和尚雲:‘跳出胞胎也隻甯,指天指地強惺惺。

    碧雲不用韶陽棒,水拍銀盤弄化生。

    ’老碧雲使福州肚腸,用白拈手段,言中蠱毒,句裡砒霜。

    撿點将來,隻是腕頭力弱,不能用韶陽棒子。

    法寶則不然,有條扳條,無條攀例。

    輙成一偈舉似諸人:母胎出得便粗豪,南北東西轉一遭。

    孝順子孫心似鐵,年年惡水蓦頭澆。

    ”上堂,舉迦葉世尊偈雲“一切衆生性清淨,從本無生無可滅。

    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師雲:“迦葉如來乃十号具足之尊,位居七佛之内。

    既出頭來,隻合提持向上一段極則大事,與大地衆生解粘去縛,拔楔抽釘,便一個個不為罪福所惑,一個個不為生死所拘,一個個不為身心所役,一個個不為淨穢所礙。

    無端說身、說心、說淨、說穢、說生、說死、說罪、說福,帶累後代兒孫個個拖泥帶水,頭出頭沒,無有出離。

    且道作麼生是向上極則大事?”驟步下座,雲:“切忌認驢鞍橋作阿爺下颔。

    ”二十年任湖州府僧綱司都綱,二十四年秋九月一日上僧錄司書求解印,尋辭合郡官僚與諸道舊,期以九日茶毗,遂歸法寶之東軒,以衣服遺囑諸山及分諸徒。

    是日與客早飯且戲曰:“我上路人宜倍餐,令人舁龛。

    ”師乘輿語笑如平居,至化所,有以師像請贊,師援筆疾題雲:“西州大呆子,東土啞羊僧。

    靜奏無弦曲,間看沒字經。

    百般無出豁,一味得人憎。

    末後轉身句,渾侖付丙丁。

    ”遂索火自焚。

    苕溪驿丞三山陳德銘嘗問道於師,後至哀泣獨甚。

    師於火聚中擲數珠與之雲:“勤修勿怠。

    ”俨然不動,龛之四維一舍許天華彌空。

    好事者搏取置香合中,信次乃消。

    有九鶴盤旋空中,火燼方去。

    舍利無算,送者數千人,於草木瓦礫中得之者甚衆。

    嗣法弟子法寶住持道慧等奉舍利骨石塔于道場山之歸源庵。

     天甯無能教禅師法嗣 ○铙州妙果竺源永盛禅師 饒之樂平人,姓茫氏,号無住。

    年十七從沙門常公於蘿山寺。

    常使受學鄉校,而每耽禅寂。

    一日刺血書《金剛經》,常見之,呵曰:“不讀書,早事此耶!”師徐對曰:“讀書能免生死固不敢懈,第不免爾。

    ”常雖奇之,終欲使卒其學。

    既剃落,谒月庭忠於蔣山。

    時孤舟濟為首座,濟以皖山凝示蒙山異公語示之,師撫幾曰:“於此已見二公矣。

    ”至東林悅堂誾命掌藏教,過袁州見[仁-二+幻]牛和於治平,尋抵無為見無能,舉前參請話征诘,渙然氷釋。

    能俾頭趙州無字話,師沖口曰:“趙州道無,猛虎當路。

    狐兔潛蹤,佛祖罔措。

    ”又令頌有字話,師曰:“狗子佛性有,面南看北鬥。

    更拟問如何,虛空開笑口。

    ”能肯之。

    海印如居饒州,薦福延。

    師居座首。

    延佑四年,南巢居民柳氏舍山成庵,曰“竺源”,請師居之。

    天曆己巳主西湖妙果,垂三關語示學者:“一,父母未生已前,向甚處安身立命?二,三千裡外定誵訛,因甚對面不相識?三,展手雲:‘此是第二句,還我等一句來。

    ’學者多不契其幾。

    ”上堂:“大衆,天地未分,陰陽未判,此心已逼塞虛空。

    天地既分,三才既立,此心亦逼塞虛空。

    即今坐立俨然,此心亦逼塞虛空。

    所以道:‘心同虛空故,示等虛空法。

    證得虛空時,無是無非法。

    ’”上堂:“般若如大火聚,拟之則燎卻面門。

    豈不見僧問五祖演和尚雲:‘一大藏教是個切腳,未審切個甚麼?’祖雲:‘缽啰娘,’”師拈拄杖卓一下雲:“野色更無山隔斷,天光直與水相連。

    ”至正七年丁亥四月二十四日入寂,弟子奉全身塔于珠峰。

    世壽七十三,僧夏五十三。

     冶父金牛真禅師法嗣 ○廬州大湖普明無用賢寬禅師 廬之和州含山縣周氏,參金牛於冶父。

    初入門,金牛便喝,師亦喝。

    金牛曰:“那裡學得這虛頭來。

    ”師曰:“大有人疑着。

    ”金牛便打。

    次日,又見金牛,引師入合中坐,忽爐内湯瓶瀉,爐灰上沖。

    師豁然大悟,汗流浃背,即呈偈,有“水底泥牛吼一聲,大千沙界一齊傾”之句,金牛颔之。

    至正甲午,於太湖創禅居曰“普明”,又於西梁山及當塗各處建庵。

    師往來說法,四方禅衲蟻慕。

    夜則有天燈下照人,皆驚歎,師若無有常。

    師特賜佛照圓悟之号,佛成道示衆曰:“六年雪山錯,忽見明星錯。

    走下山來錯錯錯。

    假使九州之鐵,也難鑄這一錯!”卓拄杖一下:“大地含生,成等正覺。

    ”泰定三年九月十五日,召門弟子勉進德業已,書偈而逝。

    龛留一月,顔貌如生,全身葬太湖之原。

     真覺原翁信禅師法嗣 ○杭州虎跑止岩普成禅師 室中垂語雲:“大鵬金翅鳥,因甚在蟭螟眼裡作窠?”又雲:“南高峰因甚與北高峰鬥額?” ○嘉興廣德東海德湧禅師 族出廣東馮氏,生十三歲便知有出世大事因緣。

    十九歲僧于曹溪南華,決志參方。

    首谒贛州馬祖岩徹庵,見即器異之。

    次見智者無涯際、華頂無見睹,皆有所啟發,然猶以為未了。

    聞原翁喝道吳興之天池,不憚數千裡之遠,直造其門。

    适機緣相契,向之所未明者,一旦而廓然矣。

    時虛谷主徑山,師為掌内記。

    及元叟繼席,又掌外記,悉有聲稱。

    第孳孳以道為務,世俗文筆随時應酬,非其好也。

    自是道風遠揚四方,參請之士,随處麕至,卻之不能去。

    乃結廬嘉禾之曹奧,即廣德也,大開法席陶冶後昆逾五十年,登其門者多獲趣證。

    上堂:“一向不恁麼,孤峰獨宿,目視雲漢,不順人情。

    一向恁麼,十字街頭,灰頭土面,世谛流布。

    恁麼中不恁麼,不恁麼中卻恁麼。

    懸崖撒手,從空放下。

    随處自在,是處安間。

    本無生滅,豈有去來。

    放大光明,高低普應。

    到這裡始知‘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與諸佛同一受用,其或未然,有寒暑兮促汝壽,有鬼神兮妬汝福。

    ”上堂:“寂光圓照周沙界。

    體用如如絕古今。

    直下不生凡聖解。

    鹁鸠啼在綠楊陰。

    ”上堂:“動則影現,覺則氷生。

    不動不覺,死水平沉。

    既動既覺,未免傷鋒犯手。

    正恁麼時,如何舉唱蓦?”拈拄杖卓一下雲:“依稀苕帚柄,彷佛赤斑蛇。

    ”洪武元年十二月初一日入寂。

     ○湖州天池空海本源和尚 蘇之崇明人,山居不出,有高尚之節,道俗歸之着甚衆。

    嘗贊達磨偈雲:“竺國東風欠密藏,十分春色媚晴妝。

    一聲雷過落花雨,狼藉滿城流水香。

    ” ○烏石山傑峰愚和尚 室中垂語雲:“三世諸佛,因甚麼披毛戴角,在異類中行?白日青天,因甚開眼作夢?一塵不立,因甚麼法法全彰?” 增集續傳燈錄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