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集續傳燈錄卷第五

關燈
法。

    得聞正因二字,亦得把飯叫饑。

    ”德聞雲:“阇梨莫嘶速。

    若論正因二字,也無這多口漢。

    ”德複扣齒雲:“适來不合,與麼道也是倒抽書。

    ”鄰壁老宿聞雲:“好釜羹被兩顆鼠糞污卻。

    ”拈卻卦盤複雲:“古人三寸咽喉,被靈山一掐搯定了也。

    ”顧視左右雲:“莫有與伊出氣底麼?”便下座。

    上堂:“此土清規,畫圈禁蟻。

    西天古制,縛囤關羊。

    今日盡情革去,别立條章。

    ”擊拂子雲:“依舊熏風殿閣涼。

    ”上堂,舉“世尊升座,大衆集定。

    迦葉白搥雲:‘世尊說法竟。

    ’世尊便下座。

    ”師拈雲:“元首明哉,股肱良哉。

    雖然如是,還知太平無象麼?”上堂,舉古德道“乾坤之内,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秘在形山。

    ”又古德雲“挂在壁上。

    ”師拈雲:“好一寶,無端被二大老韫椟而藏之,鳳山今日與諸人打開去也。

    乾坤之内,宇宙之間,中有一寶。

    ”便下座。

    上堂:“趙州傾鸩毒於茶瓯,不能爛院主腸肚。

    懶安露霜刀於笑面未即斷疎山命根。

    若是吾鄉我裡之人,決不敢輕易動着。

    何故?台州性一觸便發。

    ”上堂:“江南兩浙,春寒秋熱。

    一雨便涼,莫言不說。

    ”上堂,拈拄杖卓一下,雲白:“大衆!”衆舉首,遂靠拄杖雲:“且待别時開爐。

    ”上堂:“南山自罹回祿之後,不敢道着火字,亦不敢動着死柴頭。

    今日開爐且撥冷灰看。

    ”以拄杖撥雲:“照顧燎卻眉毛。

    ”至元壬辰四月十四日,終于淨慈丈室。

     ○溫州能仁藏室珍禅師 台州人,初住大同。

    上堂:“吾法二千年後不移毫發。

    達磨大師預将後人田園,界至高低作一白契籍沒了也。

    至若窮山深谷,猿狖晝啼,草木塵毛,形影相雜處,各住本位,各演本法,鹹彰未兆之前,共助無為之化。

    新大同出來,亦隻作得個證明而已,争敢妄通消息?雖然如是,台州管内近有七處開堂。

    ”複舉僧問大同濟“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濟雲:“庭前一叢竹,經霜不自寒。

    ”僧雲:“畢竟如何?”濟雲:“隻聞風擊響,知是幾千竿。

    ”師雲:“如人善舞,節拍相成。

    隻是罕逢别者。

    忽有問新大同‘如何是祖師西來意’,隻向道拄杖開封,畢竟如何?卸下衲衣,痛與一頓。

    ”上堂:“大道通衢,曾無傍徑,青天白日,何用指迷?新能仁懲時不軌,努力出頭來将。

    從上古德間家潑,具德山棒、臨濟喝、石鞏弓、秘魔叉一時籍沒,普請大地人歸家穩坐。

    ”乃拍手笑雲:“且喜天下太平。

    ”溪亭晚坐,偈曰:“雨飽山田稻正香,溪亭貧坐晚風涼。

    今無監院鳴參鼓,得聽寒螀送夕陽。

    ” ○西禅末宗本禅師 聽蛙,偈曰:“頭戴青苔咄咄鳴,千山虛寂月初明。

    一機頓發空諸有,太雅松風無此聲。

    ” ○溫州江心嘯雲莊禅師 上堂:“世尊不居靈鹫,老胡不涉流沙。

    智者不來金地,宿覺不在永嘉。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 ○光孝雪矶綱禅師 上堂:“我宗無語句,亦無一法與人。

    徧地刀槍,通身泥水。

    光孝隻知檢點.德山老漢自己不覺開眼尿床。

    ”上堂:“眉毛眨上,電影難留。

    絲毫念起,萬裡崖州。

    休去歇去,古廟香爐去,冷湫湫地去。

    債有主冤有頭,三世如來碗脫丘。

    ”喝一喝。

    上堂:“放開線,路重重。

    鐵壁銀山,不動纖塵。

    處處七花八裂,恁麼則釋迦虛費口業,淨名徒然杜詞。

    有人會得,錢唐江潮一日兩度,不是差異底事。

    不然拄杖子用得恰好。

    ”以拄杖卓一下。

    上堂:“十方無影像,三界絕行蹤。

    葉落千岩雨,松号萬壑風。

    多有人到這裡,隻麼打住。

    三十年後,甯免換手搥胸。

    ” ○象山新安雪山昙禅師 閩中人,蚤從斷橋得旨,相依方山於瑞岩甚久。

    嘗着《禅門宗要》,鳳山一源靈稱羨此書。

    其中提掇古人不到處,餘不能及。

    其首萹雲:“我宗無語句,亦無一法與人。

    已是枝蔓了也。

    後代而降口耳授受,何左途哉?”或理於玄妙,則曰:“風動塵起,雲行鳥飛。

    動作施為,無非是道,去道遠矣。

    ”或堕於空寂,則曰:“身如槁木,心如死灰。

    絕慮忘緣,靜觀默照謂道在,是去道遠矣。

    愚常考諸古如神光,三拜依位而立,有所傳耶?無所傳耶?魯祖面壁有所說耶?無所說耶?起模畫樣,百醜千拙。

    若謂之不立文字,教外别傳,吾宗掃土而盡。

    ” ○四明隆教絕象鑒禅師 頌孚公勘鼓山赴大王請話:“洞天無壁月無遮,朝鬥先生叩齒牙。

    風撼古壇松子脫,打反頭上帽檐斜。

    ” ○歸宗竹屋簡禅師 上堂,舉鼓山晏國師參雪峰,峰搊住雲:“是什麼?”山釋然了悟而忘其了,唯舉手搖曳而已。

    峰雲:“子作道理耶?”山雲:“何道理之有?”峰撫而印之。

    師頌曰:“蓦被曾郎搊着胸,平生途路忽然窮。

    無端擡手輕搖曳,笑倒南方大頂峰。

    ” 天童西岩惠禅師法嗣 ○四明天童東岩淨日禅師 僧問:“三聖道:‘我逢人則出,出則不為人。

    ’意旨如何?”師雲:“車不橫推,理無曲斷。

    ”雲:“興化道:‘我逢人即不出,出則便為人。

    ’又作麼生?”師雲:“梵音亭下月臨泉。

    ”上堂:“釋迦掩室於摩竭,淨名杜口於毗耶。

    白晝訛言妖語,不知閧動幾家。

    直得楊岐三腳驢,走徧天涯海涯,夜來依舊宿蘆花。

    ”上堂:“一日日,一時時,口如鼻,眼如眉。

    翻覆看渠渠是誰?”良久:“未明三八九,難辨力圍希。

    ”上堂:“萬法本閑,唯人自鬧。

    ”喝一喝:“苦瓠連根苦,甜瓜徹蒂甜。

    ”臨終垂誡雲:“吾滅後,但依常僧例,三日後茶毗,一切喪禮并免。

    曆觀前輩遺囑,或令露骸松下,或化骨藏之衆塔,或投于江。

    去後往往為諸徒藉此白占常住山地,造塔建庵為溫飽計。

    豈為師弟子之道哉?故述一偈以示二三子:“以天為蓋地為函,底用重營塔與庵。

    煅骨焚軀言已出,勿違吾志重吾慚。

    ” ○饒州薦福月澗明禅師 上堂:“五千四十八卷破故紙,一千七百爛葛藤。

    其間說長說短、說玄說妙,至於疏解箋注,胡批亂判,總是杜撰僻說,帶累後代兒孫。

    刺頭入爛泥中,何有了日?”蓦拈拄杖,畫一畫,雲:“山僧為諸人一時掃絕去也。

    ”卓拄杖:“野色更無山隔斷,天光直與水相通。

    ” ○洪州翠岩水庵讷禅師 上堂:“日可冷,月可熱,衆魔不能壞真說。

    三乘十二分教盡是妄談,且如何是真說?”拍禅床,雲:“山上鯉魚吞石螺,海底泥牛嚼生鐵。

    ” ○天甯月舟乘禅師 作無參偈曰:“得罷休時便罷休,南詢着什麼來由。

    情知五十三知識,門掩西風一樣秋。

    ” 靈隐退耕甯禅師法嗣 ○金陵蔣山月庭忠禅師 潭州人。

    上堂:“入門便棒,入門便喝。

    臨濟德山,現錢足陌。

    諸人還知落處麼?六月不熱,五谷不結。

    ”上堂:“離四句絕百非,西來祖意觌面提持,拟心湊泊隔雲泥。

    ”上堂:“松風涼,秋夜長。

    蟲鳴古砌,葉堕銀床。

    何事五湖雲水客,甘心流落在他鄉。

    ” ○杭州中竺旨堂宗禅師 上堂:“隔山見煙便知是火,隔牆見角便知是牛。

    咄哉!不快漆桶,我更問你參學,眼在什麼處?”上堂:“諸德行亦禅、坐亦禅,未到曹溪時語。

    到了曹溪時語,若與麼,永嘉大師正好行腳。

    ”上堂,舉僧問百丈:“如何是奇特事?”丈雲:“獨坐大雄峰。

    ”師雲:“老百丈與麼道未為奇特。

    或有問山僧‘如何是奇特事?’隻向道:‘中峰今日開堂’。

    ”上堂:“諸兄弟南來北往,京三汴四,行腳事未問。

    你還知諸方老宿向上提持麼?”良久:“路遙知馬力,歲久見人心。

    ”上堂:“千了百當孤峰獨宿,七間僧堂甘心閑卻。

    中峰與麼道,也是按牛頭吃草。

    ” 天童别山智禅師法嗣 ○湖州西餘大覺竹洲修禅師 上堂:“有來由,沒己鼻。

    一種春風,萬般花卉。

    年年費盡巧精神,見徹根源能有幾。

    直饒見得親切,也是玄沙道底。

    ”上堂:“一葉墜林端,山河珠走盤。

    随流能轉物,世上獨稱尊。

    離微不犯,切忌垛根。

    不見古人曾有言:‘猶是王老師兒孫。

    ’” ○西林松岩秀禅師 上堂,舉玄沙參次聞燕子聲,沙雲:“深談實相,善說法要”。

    便下座。

    時有僧請益,示:“某甲不會。

    ”沙雲:“去,無人信汝。

    ”師雲:“深談實相善說法要,缽盂着柄虛空掘窖。

    者僧請益利刃有蜜,玄沙道:‘去,無人信汝’,甜瓜徹蒂甜,苦瓠連根苦。

    ” 淨慈愚極慧禅師法嗣 ○福州雪峰樵隐悟逸禅師 俗姓聶,絕岸湘手度弟子。

    上堂:“開口道着,不在口皮邊。

    舉足踏着,不在腳跟底。

    萬物一馬,天地一指。

    臨濟德山,讨甚巴鼻。

    ”上堂,舉僧問投子:“春雨霖霖,百草為什麼不抽芽?”投子雲:“巴蕉隻麼長。

    ”僧問法眼,法眼雲:“卻是本色百草。

    ”師雲:“二大老與麼答話,如慈雲密布甘雨普沾。

    争奈不能活這僧焦芽敗種。

    山僧若見他與麼問,拈拄杖劈脊梁便打也。

    教他知道,近水柳先綠,向陽花易紅。

    ”上堂:“巧梓順輪桶之用,枉直無廢材。

    良禦适險易之宜,驽骥無失性。

    喝下知歸,棒頭取證。

    臨濟德山,未能盡令。

    ”上堂:“子湖立牌於門下,千金嫁蠱毒。

    德山卓牌於鬧市,五彩缦毒缸。

    锺山這裡終不學他這些伎倆,寒暄語話一切如常,早是龜毛數丈長。

    ”上堂,舉白雲和尚雲:“開口時末上一句正道着,舉足時末上一步正踏着。

    為甚到底鼻孔不正?隻為尋常見他頑了,所以不肯發心。

    白雲今日勸諸人發心去,乃雲:‘一。

    ’”師雲:“白雲師翁與麼說話,大似自家心裡急他人未肯忙。

    锺山這裡一個個總是發心底,要且不用勸他。

    何故?青山碾為塵,白日無閑人。

    ”上堂,拈拄杖:“一徑直,二周遮。

    道吾舞笏,秘魔擎義。

    ”擲下拄杖雲:“何似南山鼈鼻蛇。

    ” ○杭州靈隐竺田悟心禅師 初住南康天甯,遷廬山羅漢,轉栖賢至圓通,後升靈隐。

    僧問:“諸佛出世,接物利生。

    和尚出世,有何方便?”師雲:“一舉四十九。

    ”僧雲:“還許學人領會也無?”師雲:“三十年後。

    ”僧雲:“和尚眼空,佛祖為什麼不識某甲問頭?”師雲:“放汝三十棒。

    ”上堂:“若約祖師門下,直爾無你開口處,無你措足處。

    你若問佛,佛是名句。

    你若問法,法無相狀。

    二六時中但回光返照,不用别求,窮劫至今,一道神光初無間歇。

    諸禅德,祇如是見不用疑惑,便是報佛祖之恩,報國王之恩。

    古者道:‘歇即菩提。

    ’各自努力。

    ”上堂,舉夾山示衆雲:“百草頭上薦取老僧,鬧市門頭識取天子。

    ”師雲:“草鞋跟底認取達磨大師。

    ”上堂:“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蒲團上端坐,針眼裡穿線。

    西風一陣來,落葉兩三片。

    ” ○杭州靈隐千濑慶禅師 上堂,舉玄沙因僧問:“盡大地是一顆明珠,因甚學人不會?”沙雲:“用會作麼?”師頌曰:“白發漁翁理釣舟,煙波萬裡思悠悠。

    蘋花冷照江天雪,醉卧不知明月秋。

    ” ○舜田滿禅師 送僧,偈曰:“昔年曾入長蛇陣,重整風前舊戰袍。

    春醉馬蹄花影亂,一鞭暗日上淩霄”。

     育王頑極彌禅師法嗣 ○四明育王東生德明禅師 上堂:“今日初一,明日初二,凍解寒岩,春回大地。

    江路野梅香,漏洩西來意。

    ”上堂:“目前無法,六鳌頭戴遠峰青;意在目前,大海波澄春水綠。

    不得作境話會,切忌佛法商量,隻如高提祖印,丕贊皇猷。

    又且如何舉唱?海國乾坤闊,蓬萊日月長。

    ”頌臨濟參黃蘗話曰:“梅邊春盡已三分,戲蝶遊蜂總未聞。

    怪底清香輕漏洩,一枝斜亞竹籬根。

    ”送僧見薦福澤山,偈曰:“上人參禮何方去,玉幾難為指路頭。

    有個長汀憨布袋,如今出現在饒州。

    ” 龍翔笑隐欣禅師法嗣 ○應天府天界覺原慧昙禅師 天台楊氏,母賈,夢吞明珠而有娠,及生,廣颡豐頤、平頂大耳,相甚異焉。

    長依越之法果大均學出世法,迨冠,剃染具戒,習華嚴於高麗教公,聽止觀於上竺澄公,已而,皆棄去。

    時廣智在中天竺,師造焉。

    智問曰:“何處來?”師曰:“遊山來。

    ”智曰:“笠子下拶破洛浦徧參底,作麼生?”師曰:“未入門時呈似和尚了也。

    ”智曰:“即今因甚不拈出?”師拟議,智便喝。

    師當下脫然有省。

    一日,智展兩手示師曰:“八字打開了也,因甚不肯承當。

    ”師曰:“休來鈍置。

    ”智曰:“近前來為汝說。

    ”師即掩耳而出,智颔之。

    及廣智奉勑為龍翔開山住持,師随至掌藏鑰,繼分座,至順辛未行台檄,師出世牛頭山祖堂。

    至正癸未升清涼,道行聞于帝師,授以淨覺妙行之号。

    乙未遷保甯,丙甲太祖高皇帝定建邺,師谒於轅門,見師魁偉傑特,歎曰:“真福慧僧也!”命主蔣山,丁酉賜龍翔為大天界寺,诏師住持,禦書“天界第一禅林”六大字揭於門,以旌宗極。

    師室中示僧曰:“二六時中無你啖啄分,無你趣向分,會麼?”僧罔措。

    師曰:“未明三八九,難免自沉吟。

    ”示衆曰:“春風浩浩,春日遲遲,黃莺啼在百花枝,個中無限意,畢竟許誰知。

    ”語未既遽,有僧問曰:“心意識遏捺不住時如何?”師厲聲曰:“是誰不住!”上堂:“六月一日前,萬象森羅替說禅;六月一日後,八角磨盤空裡走。

    今朝正當六月一,無位真人赤骨律。

    金毛獅子解翻身,無角鐵牛眠少室。

    十聖三賢總不知,笑倒寒山并拾得。

    ”上堂:“朝到西天,暮歸唐土,鑒在機先未敢相許。

    保甯八字打開了也,莫有控勒不住者麼?”下座。

    上堂:“擁之不聚,撥之不散。

    類之不齊,混之不濫。

    絕照忘緣,十方坐斷。

    隔江招手見誵訛,盡力承當得一半,蔣山與麼提持,驢年也未夢見。

    ”上堂:“隻個現成公案,衆中領解者極多,錯會者不少。

    所以金鍮不辨,玉石不分,龍河者裡直要分辨去也。

    張上座李上座,一個手臂長,一個眼睛大,總似今日達磨一宗,教甚麼人擔荷?”“噓”一聲下座。

    上堂:“經有經師,論有論師。

    龍河放一線,道分科列段去也。

    ”拈拄杖卓一下,雲:“且道是何章句?”上堂:“威音王已前,彌勒佛已後,有個現成公案,未敢與汝說破。

    何故?心不負人,面無慚色。

    ”上堂:“恢楊岐宗風,坐南泉缽位。

    佛祖命根,衲僧巴鼻。

    ”卓拄杖雲:“東頭買賤,西頭賣貴。

    ”示衆:“文遠當年侍趙州,東司說法未輕酬。

    回光一念分明處,午夜霜清月滿樓。

    ”至大元年大内新成,上将登寶位,诏師引千二百僧披閱藏經用嚴清淨覺地。

    師升座說法,上親帥群臣座前瞻聽,大悅,出内,帑帛以賜。

    洪武元年戊申春開善世院,诏師領院事,脫紫衣及金襕方袍,禦制诰章。

    其略曰:“自予肇業,命汝匡宗。

    德風振起於法門,景運贊襄於家國。

    特授演梵善世利國崇教大禅師。

    ”時章縫之士以釋子為世蠹,奏請除之。

    上以疏章示師,師對曰:“孔子以佛為大聖人,以此知真儒必不非佛,非佛必非真儒矣。

    ”上亦以佛之教陰翊王度,卻不聽。

    庚戌夏六月廷議西域末臣伏。

     上以彼域敦尚佛乘,特命師往。

     诏尚書趙某為之副,師承命,即日登途,衣盂之資一無顧惜。

    辛亥秋道憩僧伽羅國其,王奉師於佛山精舍,執弟子禮。

    九月示微恙,二十六日沐浴更衣,亟命尚書至,謂曰:“某幻緣終此,不能複命矣。

    ”仍誡谕左右,屹然端坐。

    夜過半,問曰:“天明也未?”對曰:“未也。

    ”少頃複問,對曰:“日出矣。

    ”遂恬然而逝,世壽六十八,僧臈五十三。

    其王奉棺茶毗,收舍利齒牙舌根祔葬彼國辟支佛塔。

    甲寅冬,尚書趙某還朝陳其事, 上聞而嗟啅,勑天界住持宗泐,以師遺衣,藏於雨華台之左。

     ○杭州靈隐用貞原良禅師 别号介庵,蘇之吳縣人,範文正公第三子、尚書右丞恭獻公諱純禮之九世孫。

    父伯和,母鄭氏,生二子,長叔敔,次師也。

    年十五,從裡之迎福院受彌剃發,依北禅澤法師學天台教觀。

    因天平住山士瞻[打-丁+((興-(一/口)+(巨-匚))/火)]公勸其從禅,於是往見廣智於龍翔。

    智問:“汝自何來?”師曰:“蘇州北禅來。

    ”智曰:“三乘十二分教即不問,如何是行腳事。

    ”師拟議,智便喝。

    師禮拜而退。

    次日又見,拟伸問,智又喝,師俛首。

    智曰:“思而得之,落在第二頭去。

    ”師遂有省,乃執侍左右,久之盡得其要旨。

    複往谒石室瑛公于育王室,俾掌藏教。

    至正壬午行宣政院檄,師出世嘉興資聖,遷越之天章,移杭之中天竺,升靈隐,示衆曰:“夏末秋初,衲僧家東去西去。

    拄杖頭撥着一個會佛法底便是禍事,三世諸佛構不着,曆代祖師構不着,天下老和尚構不着。

    喝!”又曰:“百千法門,無量妙義,一毫頭上識得根源,萬兩黃金亦消得。

    因甚雲門道:‘還我九十日飯錢來!’蓋謂爐鞴之所多鈍鐵,良醫之門足病人。

    向上更有事在,其間别有商量。

    達磨一宗,掃土而盡。

    ”洪武四年正月十六日化去。

    先一日謂左右曰:“明日巳時行矣。

    ”至時,澡浴端坐,侍僧請偈,乃書曰:“今年五十五,打破虛空鼓,不涉死生關,讨甚佛與祖?”須臾寂然而逝。

     ○杭州淨慈懶庵廷俊禅師 用彰,其字也,世居饒之樂平,姓董氏。

    從裡之大雲輯公出家,年二十剃發受具,二十又五遊方,曆廬山諸剎,久之,往浙中,見月江印於吳興何山。

    印曰:“未入門,來相見了也。

    ”師曰:“鳳栖不在梧桐樹。

    ”印曰:“不是,不是。

    ”師疑之。

    執侍期歲終不契。

    時廣智闡道杭之中天竺,師往谒。

    智展兩手示之,師即禮拜。

    智曰:“見什麼?”師曰:“骅骝堕地,志在千裡。

    ”智歎曰:“子黃龍佛印流也,善自護持。

    ”靈隐東嶼尋命掌記室。

    天曆初,文宗即金陵潛邸,建大龍翔集慶寺,廣智為開山住持,延師居第一座,講行清規,号令廣衆,遂緻法席全盛。

    至正二年,行宣政院選師住蘇之白馬,繼遷吳興資福,作大殿山門僧堂廚庫方丈,僅五載而大完。

    再遷紹興能仁、杭之中天竺、淨慈國朝,洪武元年浙西僧道以賦役集金陵,師在行,寓锺山。

    五月二十三日,端坐如常,寂然久之。

    侍僧意師欲去,膜拜請偈。

    師瞠目曰:“緣未盡則住,緣盡則去,何偈為?”頃之則逝。

    天界覺源昙公法門昆仲為力治喪事,世壽七十,僧臘五十。

     ○四明育王約之崇裕禅師 毗陵陳氏子,事壽昌院東林曉公為師,參徑山寂照、天目斷崖,俱不契。

    見廣智於中天竺,及至龍翔始機湊,俾充綱維,掌藏教。

    自是益勵精于道,三十年脅不沾席。

    出世太平南禅,遷九江圓通,至育王。

    上堂:“鴻蒙未剖已前,天地未位之際,有一句子,三世諸佛不知,六代祖師不會。

    老僧不惜眉毛,今日當陽顯示。

    ”展兩手雲:“嗄!”上堂:“昔日簡堂和尚拈出一個死貓頭,向山中開張鋪席,遼天索價賣弄不行,直至如今,風吹日炙,臭氣熏天。

    山僧不惜腕頭之力,重為上行去也,莫有定價者麼?見義不為,何勇之有?”上堂:“教中道,清淨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山僧道:“清淨本然,喚什麼作山河大地?若向教中語下悟去,壓沙取油。

    若向山僧語下悟去,畫波求縫。

    畢竟如何?地傾東南,天傾西北,”上堂:“諸禅德,也無玄,也無妙,也無佛,也無祖,從朝至暮,東廊上,西廊下,還曾有物絆你腳跟麼? ○杭州淨慈仲邠克岐禅師 别号尚素,台之臨海人,姓徐,年十三,依天台明岩太古熙得度。

    聞無際本唱道江心,遂往谒。

    際問:“何處來?”師曰:“天台來。

    ”際曰:“石橋昨夜作兩截。

    汝還知麼?”師曰:“近離華頂。

    ”際曰:“我問汝石橋。

    ”師曰:“十日到此。

    ”際乃喜。

    久之,往谒廣智於龍翔,掌内記,禮寂照於徑山,典藏教,自是叢林易觀。

    出世四明五峰,遷大梅,升淨慈。

    上堂:“問話且止,未入門來,已為諸人相見了也,皇恩佛恩一時報畢。

    若也尚存觀聽,未免重下注腳。

    達磨雲:‘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

    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年來事久多變,後代兒孫,門風無限,攪得身心一團麻線。

    五峰今朝都為截斷,還會麼?一百五日近清明,上元定是正月半。

    ”上堂:“長天無極,白日如飛。

    人心不定,白發催歸。

    物理昭然,古今不易。

    三條椽下,七尺單前。

    宜加省察。

    ”上堂:“貪嗔癡,戒定慧,泥團土塊,作麼生得十成去?河裡失錢河裡摭。

    ”上堂:“鹭池鹫嶺,海甸庵園。

    曹溪路上,少室峰前。

    其平如掌,其直如弦,總在這裡。

    有耳者聞,有眼者見。

    聞見曆然。

    直下是個什麼?”良久:“依稀越國,彷佛楊州!”洪武二十四年八月十七日示寂,壽八十三,臈六十九。

     ○應天府天界李潭全室宗泐禅師 台之臨海人,周姓,父吉甫,母葛氏。

    師生始能坐即跏趺,父母親族鹹異之。

    八歲命從杭之中天竺廣智學佛,經書過目成誦。

    十四剃發,二十受具。

    智開山金陵龍翔集慶寺,師與俱。

    一日智問:“國師三喚,侍者三應,意旨如何?”師雲:“何得剜内()作瘡?”智雲:“将謂汝奇特,原來隻與麼!”師喝,智拟棒,師拂袖而出。

    自是日臻玄奧,久之,谒原叟於徑山,語合,命掌記室。

    未幾,出世宣之水西,餘二十祀,衆廢畢舉。

    洪武戊申升杭之中天竺,遷徑山。

     太祖高皇帝問鬼神事, 诏兩浙有學行僧,師居其首。

    館於天界,對揚稱旨,既而建普度大會于锺山。

    師奉命作贊佛樂章,複對鬼神說法。

     太祖臨筵瞻聽歎美,命住天界,寵榮之。

    一時缁白向化,法席鼎盛。

    上堂:“苦樂逆順,道在其中。

    無苦無樂無逆無順,道在什麼處?”卓拄杖雲:“滿堂無限白蘋風,明明不在秋江起。

    ”上堂:“一年十二月,九個月遊州獵縣,玩水觀山,看來有甚了期?安居三個月,正好休去歇去。

    山僧恁麼告報,也是泥裡洗土塊。

    ”遂擊拂子:“熏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