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集續傳燈錄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徑山興聖萬壽禅寺前住持比丘吳郡文琇集
大鑒下第十九世
天童密庵傑禅師法嗣
○杭州靈隐松源崇嶽禅師
姓吳氏,生於處州龍泉之松源,故因以為号。
自幼卓荦不凡,未嘗嬉戲。
年二十三棄家,衣掃塔服。
首谒靈石妙公,繼見大慧於徑山。
聞大慧稱蔣山華公為人徑捷,即往參。
一夜舉狗子無佛性話有省,即以扣應庵,庵舉:“世尊有密語,迦葉不覆藏。
”師雲:“鈍置和尚。
”應庵勵聲一喝,師便禮拜。
應庵大喜,以為法器,說偈勸其祝發。
隆興二年,始得度於臨安西湖白蓮精舍。
徧曆諸大老之門,罕當其意。
入閩見木庵永公,木庵一日舉:“有句無句,如藤倚樹”。
師雲:“裂破。
”庵雲:“琅琊道好一堆柴聻。
”師雲:“矢上加尖。
”庵雲:“吾兄下語,老僧不能過,其如未在,他日,拂柄在手,為人不得,驗人不得。
”師雲:“為人者,使博地凡夫,一超入聖域,固難矣!驗人者,打向面前過,不待開口,已知渠骨髓,何難之有。
”庵舉手雲:“明明向汝道,開口不在舌頭上,後當自知。
”及見密庵於衢之西山,随問随答,庵但微笑,師切於道,至忘寝食。
庵移蔣山,華藏、徑山皆從之,會入室次,問旁僧:“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師侍側,豁然大悟,乃雲:“今日方會木庵道:開口不在舌頭上。
”庵遷靈隐,遂命師為第一座。
旋出世吳郡澄照,徙江陰光孝、無為冶父、番陽薦福、四明香山、蘇之虎丘。
慶元三年,被旨補靈隐,示衆曰:“明眼衲僧,因甚打失鼻孔,有賊無賊。
”上堂:“大凡扶豎宗乘,須具頂門正眼,懸肘後靈符,隻如保壽開堂,三聖推出一僧,保壽便打。
三聖道:‘與麼為人,瞎卻鎮州一城人眼去在。
’保壽擲下拄杖,便歸方丈。
二尊宿等閑,一挨一拶,便乃發明臨濟心髓,隻是不知性命總在這僧手裡,還有檢點得出者麼!昔年覓火和煙得,今日擔泉帶月歸!”歲旦上堂:“元正改旦,事事成現,有時放行,有時坐斷,不惜兩莖眉,坐和盤掇轉,佛法世法都盧一片,既是佛法世法,如何得成一片?但辨肯心,必不相賺。
”上堂,拈拄杖雲:“入荒田不揀,信手拈來草,懷州牛吃禾,益州馬腹脹,懷甯獨山張主管鑄鍋三口,賓頭盧尊者,不知失卻瑠璃碗,且道,落在什麼處?”擲下拄杖雲:“衆眼難瞞。
”上堂,舉保甯勇和尚雲:“大方無外,大圓無内,無内無外,聖凡普會,瓦礫生光,須彌粉碎,無量法門,百千三昧。
”拈起拄杖雲:“總向這裡會去!蘇盧蘇盧,悉哩悉哩薩婆诃。
”師雲:“這老漢業識茫茫,不奈船何打破戽鬥。
”居靈隐六年,法道盛行,退居東庵,我屬微疾,猶不廢唱道。
忽親作書别諸公卿,垂二則語以驗學者,曰:“有力量人,因甚麼擡腳不起?”“開口不在舌頭上。
”又贻書嗣法香山光睦雲居善開,囑以大法,乃書偈曰:“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瞥轉玄關,佛祖罔措。
”,跏趺而寂。
實嘉定二年八月四日也,得年七十又一,坐夏四十,全身塔北高峰之原,待制。
陸遊放翁銘其塔有曰:“讀師之語,峻峭崷崒,下臨雲雨,如五千仞之華山;蹴天駕空,駭心眩目,如錢唐海門之濤;虎狗股栗,屋瓦震堕,如漢軍毗陽之戰。
”可謂臨濟正宗,應庵密庵之真子孫也,放翁其知言者哉。
○夔州卧龍破庵祖先禅師 族出蜀廣安王氏。
從羅漢院德祥出家。
聞緣老宿住昭覺,往參,扣語契,令奉圓悟香火。
一日從方丈前過,緣問:“庵頭有人麼?”師雲:“無人。
”語未竟,緣劈胸與一拳,雲:“你聻。
”師忽有省。
出峽,依澧州德山涓落發,尋受具。
徧參諸方,至蘇之萬壽,值雪夜坐,自念行腳十年矣!尚不能徹去,正悶悶間,不覺鐘動,趨後架,舉頭見"昭堂"二字,疑情頓釋。
既而見水庵一於雙林,水庵問:“師子尊者被罽賓斬卻頭固是,你道西天胡子為什麼無須?”師雲:“非雙林不舉此話。
”水庵雲:“今日撞着個作家。
”師雲:“心不負人,面無慚色。
”水庵遂拓開師雲:“勘破了也。
”逮水庵謝事,遂往見密庵於烏巨,庵命師典客。
偶庵對旁僧舉:“不是風動,不是幡動。
”師聞豁然大悟。
次日庵遇師,於衆寮前謂師曰:“總不得作伎倆,你試露個消息看。
”師應聲曰:“方丈裡有客!”庵呵呵大笑。
庵遷蔣山,師侍行相,從凡五載,盡得旨,要辭歸蜀。
庵以偈送之曰:“萬裡南來川藞苴,奔流度刃扣玄關,頂門[翟*支]瞎金剛眼,去住還同殊走盤。
”已而南至夔門,尚書楊公輔以卧龍,請居之,辭去。
徧遊於吳華藏遁庵演、金山退庵奇、靈隐笑庵悟、徑山蒙庵聰,皆分第一座命說法。
曆住常州薦福、真州靈岩、吳中秀峰、穹窿楊和,王請住湖州資福,約齋居士張公,請為廣壽慧雲禅寺開山住持,六坐道場皆王公巨卿所請,時甚榮之。
上堂,舉古人道:“楊歧乍住屋壁疎,滿堂盡布雪真珠,縮卻項,暗嗟噓,翻憶古人樹下居。
”師雲:“楊歧鬥勝不鬥劣,秀峰鬥劣不鬥勝,秀峰乍住沒親疎,個個盡懷滄海珠,滿眼湖山看不足,釋迦彌勒是他奴。
”上堂,舉:“密庵先師道,有問冬來事,京師出大黃,貪他一粒米,失卻半年糧。
秀峰不恁麼,有問冬來事,京師出大黃,隻圖一粒米,卻得百年糧。
或被知事道:長老長老莫道百年糧,隻得半年不少,也得隻向他道:但辨肯心,必不相賺。
”上堂,舉東山和尚道:“如何是禅?閻浮樹在海南邊,近則不離方寸,遠則十萬八千,畢竟如何禅禅?”師雲:“穹窿也有個道處,如何是禅?閻浮樹在海南邊,撐天拄地,拄地撐天,巧說不得,隻要心傳,畢竟如何禅禅。
”上堂:“十五日已前明似鏡,十五日已後黑如漆,正當十五日又且如何?莺遷喬木頻頻語,蝶戀芳叢對對飛。
”師将終,作書别所厚善。
書偈曰:“末後一句已成忉怛,寫出人前千錯萬錯。
”書訖端坐而逝,實嘉定四年六月九日也。
師化時,寓徑山遺囑棄骨山下,主翁石橋收骨,建塔於别峰塔之右,壽七十六臈四十九。
○信州龜峰曹源道生禅師 南劍人。
出世饒州妙果,遷龜峰,後住饒州薦福,逾月化去。
上堂:“佛法二字,人人知有,狼毒砒霜,那容下口,直饒透出威音前,也是癡狂外邊走。
山僧已是拖泥帶水,諸人合作麼生?”喝一喝。
上堂:“今朝八月十五,天色半陰半雨,幾多門外遊人,不睹月圓當戶。
也好笑,又堪嗟,争似西湖寺裡一隊古佛,參退歸堂吃茶。
”上堂:“春風東扇西扇,春雨似晴不晴,淺白深紅爛鋪錦繡,莺聲燕語互奏笙簧,一一揭示圓通妙門,頭頭流通正法眼藏。
拟心湊泊,依前萬水千山;直下知歸,許你七穿八穴。
”柏禅床,下座。
上堂:“雨雪落紛紛,檐頭水滴滴,良哉!觀世音草裡跳不出,也大屈,水裡烏龜鑽鐵壁。
咄!”上堂:“月生一拶倒,銀山并鐵壁;月生二土宿,騎牛穿鬧市;月生三屋頭,幽鳥語喃喃。
不是葛藤露布,亦非入理深譚,正與麼時,賓主交參一句作麼生道?萬仞懸崖垂隻手,百花叢裡現優昙。
”上堂:“平旦清晨三月朝,南山蒼翠插雲霄,不須更覓西來意,窗外數聲婆餅焦。
”拍膝雲:“好大歌。
” ○四明天童枯禅自
自幼卓荦不凡,未嘗嬉戲。
年二十三棄家,衣掃塔服。
首谒靈石妙公,繼見大慧於徑山。
聞大慧稱蔣山華公為人徑捷,即往參。
一夜舉狗子無佛性話有省,即以扣應庵,庵舉:“世尊有密語,迦葉不覆藏。
”師雲:“鈍置和尚。
”應庵勵聲一喝,師便禮拜。
應庵大喜,以為法器,說偈勸其祝發。
隆興二年,始得度於臨安西湖白蓮精舍。
徧曆諸大老之門,罕當其意。
入閩見木庵永公,木庵一日舉:“有句無句,如藤倚樹”。
師雲:“裂破。
”庵雲:“琅琊道好一堆柴聻。
”師雲:“矢上加尖。
”庵雲:“吾兄下語,老僧不能過,其如未在,他日,拂柄在手,為人不得,驗人不得。
”師雲:“為人者,使博地凡夫,一超入聖域,固難矣!驗人者,打向面前過,不待開口,已知渠骨髓,何難之有。
”庵舉手雲:“明明向汝道,開口不在舌頭上,後當自知。
”及見密庵於衢之西山,随問随答,庵但微笑,師切於道,至忘寝食。
庵移蔣山,華藏、徑山皆從之,會入室次,問旁僧:“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師侍側,豁然大悟,乃雲:“今日方會木庵道:開口不在舌頭上。
”庵遷靈隐,遂命師為第一座。
旋出世吳郡澄照,徙江陰光孝、無為冶父、番陽薦福、四明香山、蘇之虎丘。
慶元三年,被旨補靈隐,示衆曰:“明眼衲僧,因甚打失鼻孔,有賊無賊。
”上堂:“大凡扶豎宗乘,須具頂門正眼,懸肘後靈符,隻如保壽開堂,三聖推出一僧,保壽便打。
三聖道:‘與麼為人,瞎卻鎮州一城人眼去在。
’保壽擲下拄杖,便歸方丈。
二尊宿等閑,一挨一拶,便乃發明臨濟心髓,隻是不知性命總在這僧手裡,還有檢點得出者麼!昔年覓火和煙得,今日擔泉帶月歸!”歲旦上堂:“元正改旦,事事成現,有時放行,有時坐斷,不惜兩莖眉,坐和盤掇轉,佛法世法都盧一片,既是佛法世法,如何得成一片?但辨肯心,必不相賺。
”上堂,拈拄杖雲:“入荒田不揀,信手拈來草,懷州牛吃禾,益州馬腹脹,懷甯獨山張主管鑄鍋三口,賓頭盧尊者,不知失卻瑠璃碗,且道,落在什麼處?”擲下拄杖雲:“衆眼難瞞。
”上堂,舉保甯勇和尚雲:“大方無外,大圓無内,無内無外,聖凡普會,瓦礫生光,須彌粉碎,無量法門,百千三昧。
”拈起拄杖雲:“總向這裡會去!蘇盧蘇盧,悉哩悉哩薩婆诃。
”師雲:“這老漢業識茫茫,不奈船何打破戽鬥。
”居靈隐六年,法道盛行,退居東庵,我屬微疾,猶不廢唱道。
忽親作書别諸公卿,垂二則語以驗學者,曰:“有力量人,因甚麼擡腳不起?”“開口不在舌頭上。
”又贻書嗣法香山光睦雲居善開,囑以大法,乃書偈曰:“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瞥轉玄關,佛祖罔措。
”,跏趺而寂。
實嘉定二年八月四日也,得年七十又一,坐夏四十,全身塔北高峰之原,待制。
陸遊放翁銘其塔有曰:“讀師之語,峻峭崷崒,下臨雲雨,如五千仞之華山;蹴天駕空,駭心眩目,如錢唐海門之濤;虎狗股栗,屋瓦震堕,如漢軍毗陽之戰。
”可謂臨濟正宗,應庵密庵之真子孫也,放翁其知言者哉。
○夔州卧龍破庵祖先禅師 族出蜀廣安王氏。
從羅漢院德祥出家。
聞緣老宿住昭覺,往參,扣語契,令奉圓悟香火。
一日從方丈前過,緣問:“庵頭有人麼?”師雲:“無人。
”語未竟,緣劈胸與一拳,雲:“你聻。
”師忽有省。
出峽,依澧州德山涓落發,尋受具。
徧參諸方,至蘇之萬壽,值雪夜坐,自念行腳十年矣!尚不能徹去,正悶悶間,不覺鐘動,趨後架,舉頭見"昭堂"二字,疑情頓釋。
既而見水庵一於雙林,水庵問:“師子尊者被罽賓斬卻頭固是,你道西天胡子為什麼無須?”師雲:“非雙林不舉此話。
”水庵雲:“今日撞着個作家。
”師雲:“心不負人,面無慚色。
”水庵遂拓開師雲:“勘破了也。
”逮水庵謝事,遂往見密庵於烏巨,庵命師典客。
偶庵對旁僧舉:“不是風動,不是幡動。
”師聞豁然大悟。
次日庵遇師,於衆寮前謂師曰:“總不得作伎倆,你試露個消息看。
”師應聲曰:“方丈裡有客!”庵呵呵大笑。
庵遷蔣山,師侍行相,從凡五載,盡得旨,要辭歸蜀。
庵以偈送之曰:“萬裡南來川藞苴,奔流度刃扣玄關,頂門[翟*支]瞎金剛眼,去住還同殊走盤。
”已而南至夔門,尚書楊公輔以卧龍,請居之,辭去。
徧遊於吳華藏遁庵演、金山退庵奇、靈隐笑庵悟、徑山蒙庵聰,皆分第一座命說法。
曆住常州薦福、真州靈岩、吳中秀峰、穹窿楊和,王請住湖州資福,約齋居士張公,請為廣壽慧雲禅寺開山住持,六坐道場皆王公巨卿所請,時甚榮之。
上堂,舉古人道:“楊歧乍住屋壁疎,滿堂盡布雪真珠,縮卻項,暗嗟噓,翻憶古人樹下居。
”師雲:“楊歧鬥勝不鬥劣,秀峰鬥劣不鬥勝,秀峰乍住沒親疎,個個盡懷滄海珠,滿眼湖山看不足,釋迦彌勒是他奴。
”上堂,舉:“密庵先師道,有問冬來事,京師出大黃,貪他一粒米,失卻半年糧。
秀峰不恁麼,有問冬來事,京師出大黃,隻圖一粒米,卻得百年糧。
或被知事道:長老長老莫道百年糧,隻得半年不少,也得隻向他道:但辨肯心,必不相賺。
”上堂,舉東山和尚道:“如何是禅?閻浮樹在海南邊,近則不離方寸,遠則十萬八千,畢竟如何禅禅?”師雲:“穹窿也有個道處,如何是禅?閻浮樹在海南邊,撐天拄地,拄地撐天,巧說不得,隻要心傳,畢竟如何禅禅。
”上堂:“十五日已前明似鏡,十五日已後黑如漆,正當十五日又且如何?莺遷喬木頻頻語,蝶戀芳叢對對飛。
”師将終,作書别所厚善。
書偈曰:“末後一句已成忉怛,寫出人前千錯萬錯。
”書訖端坐而逝,實嘉定四年六月九日也。
師化時,寓徑山遺囑棄骨山下,主翁石橋收骨,建塔於别峰塔之右,壽七十六臈四十九。
○信州龜峰曹源道生禅師 南劍人。
出世饒州妙果,遷龜峰,後住饒州薦福,逾月化去。
上堂:“佛法二字,人人知有,狼毒砒霜,那容下口,直饒透出威音前,也是癡狂外邊走。
山僧已是拖泥帶水,諸人合作麼生?”喝一喝。
上堂:“今朝八月十五,天色半陰半雨,幾多門外遊人,不睹月圓當戶。
也好笑,又堪嗟,争似西湖寺裡一隊古佛,參退歸堂吃茶。
”上堂:“春風東扇西扇,春雨似晴不晴,淺白深紅爛鋪錦繡,莺聲燕語互奏笙簧,一一揭示圓通妙門,頭頭流通正法眼藏。
拟心湊泊,依前萬水千山;直下知歸,許你七穿八穴。
”柏禅床,下座。
上堂:“雨雪落紛紛,檐頭水滴滴,良哉!觀世音草裡跳不出,也大屈,水裡烏龜鑽鐵壁。
咄!”上堂:“月生一拶倒,銀山并鐵壁;月生二土宿,騎牛穿鬧市;月生三屋頭,幽鳥語喃喃。
不是葛藤露布,亦非入理深譚,正與麼時,賓主交參一句作麼生道?萬仞懸崖垂隻手,百花叢裡現優昙。
”上堂:“平旦清晨三月朝,南山蒼翠插雲霄,不須更覓西來意,窗外數聲婆餅焦。
”拍膝雲:“好大歌。
” ○四明天童枯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