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淨度三昧經卷第一

關燈
戒。

    凡人二萬二千皆得道亦。

    求五戒。

    為清信士女。

    佛即許五戒。

    地獄王閻羅起正衣服。

    正心正意。

    頭面着佛足。

    長跪叉手。

    白佛言。

    我所典治百三十四獄。

    其一大泥黎中。

    有數千億百萬罪人男女。

    不可計數。

    大泥黎有八中泥黎。

    中泥黎有三十小泥黎。

    小泥黎有九十六小泥黎。

    有千裡二千裡四千裡八千裡萬六千裡者。

    數千萬裡者。

    罪人滿中。

    複有監官小王。

    令長都督。

    五官使者。

    盡屬我。

    天中天世尊大赦。

    大千蒙度我壽未盡。

    當何所統攝耶。

    佛告泥黎王。

    盡赦百三十四獄。

    因并諸餓鬼鬼神龍阿須倫飛鳥走狩。

    盡放之。

    如是不久。

    王獄随滿。

    不過一日。

    王莫愁耶。

    王當發慈心。

    愍傷衆生。

    不可求名。

    與天王魔王阿須倫。

    共诤求名。

    不可以主民多為尊。

    欲求累劫尊貴。

    約五從戒。

    行六度。

    四恩四等。

    四禅四谛。

    忍辱柔和布施。

    調意寬仁。

    慈愍衆生。

    救濟苦人。

    卑下天下。

    損棄強良憍慢之心。

    滅除貪淫。

    斷絕淫鬼之種。

    立清潔之行。

    王當觀察泥黎中罪人。

    坐何等而見孝治。

    泥黎中不治善人。

    但治惡逆無行無義無仁無慈無禮無信悭貪。

    不信三尊無反複。

    唯治貪淫嫉妒愚癡人耳。

    不問豪尊卑賤。

    罪同一統。

    不問男女少老好醜。

    有識之屬。

    作罪得罪。

    作福得福。

    為罪福所錄。

    無有地方所。

    海水山石聞。

    脫止。

    不受死。

    王言唯受教。

    辄奉持之。

    不失尊教。

    常宣正法。

    教化罪人。

    合發善心。

    使得解脫憂苦。

     法自在菩薩白佛言。

    三界衆生。

    豈得自在。

    欲至無上正真大道。

    以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斷滅三塗生死之熱惱。

    欲求除己之殃。

    拔地獄之罪名。

    削棄五官之赤籍。

    濟度三界往來之難。

    拔生死之根。

    滅除五處名籍。

    還神本無。

    蕩除三界之想垢。

    淨六神宅。

    平治泥洹之徑路。

    為衆生開泥洹門。

    閉塞三流之川。

    斷絕生死之徑。

    難易雲何。

    佛告法自在菩薩。

    汝慈心多愍。

    能為一切衆生重任。

    憂念天下人雜類。

    乃作是問。

    欲度人故耳。

    佛告法自在菩薩。

    及衆生大士。

    皆悉明聽。

    善思念之。

    内着心中。

    佛言。

    愚夫樂生死。

    如睹居漍中。

    恣情放心意。

    自種生死根。

    輪轉更五道。

    因立五處籍。

    系綴在五道。

    回行不休息。

    皆由心所種。

    貪為死徑。

    愚癡為泥塗。

    沒溺不得出。

    嫉妒為罪本。

    貪利為自衰。

    老不止淫。

    風夜不學。

    有财不施不受。

    佛言。

    有此八者。

    為自欺身。

    放逸入三塗。

    百罪從心生。

    心為泥洹君。

    道在身中。

    自心緻之。

    不從他人求。

    何有難于。

    從他人得者。

    爾乃為難。

    心之出入。

    往來無門。

    周流遊洋。

    住止無處。

    心無端[病-丙+亟]。

    亦無端緒。

    無形無像。

    無遠無近。

    無彼無此。

    無大無小。

    無老無少。

    無好無醜。

    無男無女。

    心之自然。

    生死自然。

    罪福自然。

    道法自然。

    高士制禦止意法自然。

    泥洹[怡-台+頁]叙聖谛。

    入八正行。

    卻八耶業。

    除九思。

    求十慧。

    緻十神力。

    悉無所畏。

    十八不共積功。

    緻泥洹寂然無為。

    不動不搖。

    無生不生。

    無死不死。

    獨拔持出。

    滅三界苦。

    除五處籍。

    獨步無畏。

    得無比行。

    入大總持門。

    得無邊底三昧。

    則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法自在菩薩白佛言。

    心得自在。

    何因有若幹種類。

    為五道主所見錄籍。

    生死名不除。

    佛言。

    心者心不見心。

    有心不知心之自然。

    心尊心使。

    中心念善。

    即言即行。

    中心念惡。

    即言即行。

    心無黠計。

    心迷行或。

    心癡意愚。

    計身有常。

    親愛是身。

    謂是我許沐浴栉疏。

    好衣美食。

    先欲與之。

    東西走作。

    勤苦思慮。

    求索财寶。

    官爵奉祿。

    香華璎珞。

    莊飾是身以求榮。

    名字定空。

    空無所有。

    三界不子空。

    怨求空名。

    為名色六入更樂痛癢思相生死識五陰六衰所誤種生死哉生沒回旋。

    往來不絕。

    系名五道。

    皆求貪欲恩愛。

    為生死本。

    是法無常。

    人亦不住。

    如水常流。

    猶如幻化。

    忽生忽死。

    亦無常形。

    又無常名。

    放心在欲行者。

    欲增其哉。

    貪色日夜。

    長[示*骨]離愛。

    則無患貪。

    欲意為田。

    無厭行為種。

    斷貪除利業。

    離愛無憂患。

    從是拔苦根。

    棄苦升紫堂。

    永離生死惱。

    終如不複更長存。

    得自在五處。

    為都滅神籍。

    不複用制命。

    為人尊宗仰。

    如帝王尊。

    獨無能過。

    是故稽首禮。

     佛說是時。

    坐中萬菩薩皆得阿惟顔。

    八百比丘皆得無所從生法忍。

    七萬天人皆得法樂忍。

    三十萬天人發無上正真道意。

    三十萬清信士皆得柔順法忍。

    十萬清信女皆得歡喜忍。

    五千比丘尼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六十萬鬼神龍王皆還總持門。

    司[棣-木+(上/矢)]司命。

    三十二鎮臣。

    持進王。

    輔天将軍。

    太子。

    使者。

    皆得淨光三昧。

    侍從盡得不還道。

    五道大王與眷屬。

    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