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淨度三昧經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中。
作畜生行。
堕畜生中。
作奴婢行。
堕奴婢中。
作餓鬼行。
堕餓鬼中。
作地獄行。
則堕地獄。
忍辱得端正人所樂見。
嗔奴得醜陋。
恭敬得長且尊。
憍慢得矬小且賤。
種苦得苦。
種樂得樂。
作是得是。
不作是則不得是。
汝等各自種行。
随行受報。
乃今有若幹種類。
受形各異。
尊卑貴賤好醜長短不等者何。
由心所生。
心念不同。
故緻是報。
諸天龍鬼神。
地獄王。
人民四輩。
菩薩摩诃薩。
聞佛所說正真大法。
罪福證驗。
實如世尊慈化之教。
形類各異。
諸神等無量。
各自本未身心。
各言受教奉行。
原除愚癡。
從今更始。
立行為本。
佛言。
能行四恩四等。
無想無願入空定。
立八政行。
八維務禅。
九次第禅。
除九思行。
十定法者。
則離生死。
得出三界。
不畏三塗之難。
履刃木傷。
蹈火不燒。
處欲不污在禍不殃。
緻平等覺。
舍利弗。
離坐正衣服。
叉手長跪。
白佛言。
諸天人民。
鬼神龍。
阿須倫閱義。
真陀羅。
迦樓羅。
甄多羅。
摩睺勒。
餓鬼地獄。
飛鳥走将。
識神一等。
行地不同。
志趣不齊。
罪福所應雲何。
佛言。
衆生受形随行。
獲其果報。
所堕之處。
各随所習。
以緻殃福。
文殊師利白佛言。
諸法本淨。
何因有罪有福。
法本無二。
心本本無。
甯有三也。
二千本無。
尚無一。
何況二也。
心無本。
心無男女。
心無大小。
心無尊卑。
心無若幹。
心空空。
如泥洹空。
心如本無空。
心之無形。
其心為神舍。
神亦無形。
神神去。
法空空。
如神空。
神空如本無。
三界空。
五道空。
萬物空。
四大空。
地水火風空。
等無有異。
吾我空。
眼耳鼻口身心意識。
此八本空。
本來空本清淨。
色本空清淨。
痛癢思想生死識本空清淨。
吾我本清淨。
身心本清淨。
三界本清淨。
人物本清淨。
眼耳鼻口身心六事本清淨。
地水火風空本清淨。
青赤白黑本清淨。
文字亦空本清淨。
一切諸法空清淨。
般若波羅蜜本清淨。
三界如幻。
人亦如幻。
色痛癢思想生死識如幻。
五陰六衰亦如幻。
色生色死。
色起色滅。
無常如幻。
痛癢思想生死識。
識生識滅。
無常如幻。
生老病死無常如幻。
饑渴寒熱。
無常如幻。
四大非真。
色滅速朽。
皆歸無常。
計本來無色。
痛癢思想生死識亦本無。
吾我本無。
五陰六衰本無。
地水火風雲本無。
諸法本無。
三界本無。
人物本無。
有我世無我世我所非我所本無。
有想無想本無。
有佛想住如故本無。
佛哀世故。
化現佛身。
欲還衆生。
使還神本無。
本無無住。
無來無去。
無舍無取。
無着無縛。
無生無死。
不存不滅。
寂若虛空。
不起不滅。
無增無滅。
無苦無樂。
無憂不憂。
心法本無。
是為還神。
還歸本無。
譬如人遠客遊。
在他邦窮困。
積有年歲。
數在他邦犯事。
閉系牢獄。
獄吏難惡。
酷毒掠治。
五毒兼備。
冀望意氣。
孤獨一身。
僑在他鄉。
身在獄中見闬。
保身無賈用。
外無知識父兄妻子。
遠故鄉裡。
既無知者。
受罪窮厄。
饑不得食。
困得脫出。
今複歸家。
身得安隐。
不乏衣食。
快樂無極。
人從生死恐畏生老病死痛地獄之苦。
而得歸還本無。
休神泥洹。
甯不喜耶。
佛言。
如是如是。
衆生從苦得樂。
從痛得愈。
從饑得飽。
從寒得恩。
從熱得涼。
從死得生。
從貧得富。
其人乃更諸苦。
各若幹返。
然後脫此諸苦。
事事快樂。
其人甯喜不幹。
文殊師利白佛言。
其人前苦今樂。
甚大歡喜不可言。
佛言。
人出大生死。
得度至泥洹無為。
快樂無極。
所願已得。
心即從計。
所作已辦。
離諸熱惱。
無複生死。
神存自在。
長得解脫。
爾時大衆在坐者。
諸天人民。
聞文殊師利說本無特。
千比丘意解漏盡。
皆得應真。
八千菩薩皆得無所從生法忍。
八萬天人皆得不起法忍。
五千天人發無上正真道意。
八百清信士皆得歡喜忍。
五百比丘發無上正真道意。
六十比丘尼漏盡意解。
百萬天人得諸法法眼淨。
二百清信女皆得道迹。
說是法時。
大人八種聲。
上至梵天。
下聞三塗。
地獄餓鬼苦痛休息。
聞法寶音。
盡發無上正真道意。
畜生飛鳥走狩。
聞法之音。
心發善念。
畢此一身得人道者。
我當作沙門行佛道。
地獄王監官屬。
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天龍鬼神盡發慈心。
國中人民。
其得病者。
即皆歸命。
亦發無上正真道意。
文殊師利白佛言。
諸天人民群萌之類。
皆更三塗之苦。
今皆發慈心。
因其善心。
盡可得度。
佛告。
天人雜類。
心意識淨者。
便可盡度也。
佛即放身相光。
五色晔晔晃晃。
盡恒邊沙佛刹。
其見光者。
諸法法眼淨。
尋光得六法證。
盡入律行。
地獄餓鬼。
走狩飛鳥。
尋光發意。
願畢形受得為沙門。
奉行清化。
當求佛道。
諸天人民皆得清淨
作畜生行。
堕畜生中。
作奴婢行。
堕奴婢中。
作餓鬼行。
堕餓鬼中。
作地獄行。
則堕地獄。
忍辱得端正人所樂見。
嗔奴得醜陋。
恭敬得長且尊。
憍慢得矬小且賤。
種苦得苦。
種樂得樂。
作是得是。
不作是則不得是。
汝等各自種行。
随行受報。
乃今有若幹種類。
受形各異。
尊卑貴賤好醜長短不等者何。
由心所生。
心念不同。
故緻是報。
諸天龍鬼神。
地獄王。
人民四輩。
菩薩摩诃薩。
聞佛所說正真大法。
罪福證驗。
實如世尊慈化之教。
形類各異。
諸神等無量。
各自本未身心。
各言受教奉行。
原除愚癡。
從今更始。
立行為本。
佛言。
能行四恩四等。
無想無願入空定。
立八政行。
八維務禅。
九次第禅。
除九思行。
十定法者。
則離生死。
得出三界。
不畏三塗之難。
履刃木傷。
蹈火不燒。
處欲不污在禍不殃。
緻平等覺。
舍利弗。
離坐正衣服。
叉手長跪。
白佛言。
諸天人民。
鬼神龍。
阿須倫閱義。
真陀羅。
迦樓羅。
甄多羅。
摩睺勒。
餓鬼地獄。
飛鳥走将。
識神一等。
行地不同。
志趣不齊。
罪福所應雲何。
佛言。
衆生受形随行。
獲其果報。
所堕之處。
各随所習。
以緻殃福。
文殊師利白佛言。
諸法本淨。
何因有罪有福。
法本無二。
心本本無。
甯有三也。
二千本無。
尚無一。
何況二也。
心無本。
心無男女。
心無大小。
心無尊卑。
心無若幹。
心空空。
如泥洹空。
心如本無空。
心之無形。
其心為神舍。
神亦無形。
神神去。
法空空。
如神空。
神空如本無。
三界空。
五道空。
萬物空。
四大空。
地水火風空。
等無有異。
吾我空。
眼耳鼻口身心意識。
此八本空。
本來空本清淨。
色本空清淨。
痛癢思想生死識本空清淨。
吾我本清淨。
身心本清淨。
三界本清淨。
人物本清淨。
眼耳鼻口身心六事本清淨。
地水火風空本清淨。
青赤白黑本清淨。
文字亦空本清淨。
一切諸法空清淨。
般若波羅蜜本清淨。
三界如幻。
人亦如幻。
色痛癢思想生死識如幻。
五陰六衰亦如幻。
色生色死。
色起色滅。
無常如幻。
痛癢思想生死識。
識生識滅。
無常如幻。
生老病死無常如幻。
饑渴寒熱。
無常如幻。
四大非真。
色滅速朽。
皆歸無常。
計本來無色。
痛癢思想生死識亦本無。
吾我本無。
五陰六衰本無。
地水火風雲本無。
諸法本無。
三界本無。
人物本無。
有我世無我世我所非我所本無。
有想無想本無。
有佛想住如故本無。
佛哀世故。
化現佛身。
欲還衆生。
使還神本無。
本無無住。
無來無去。
無舍無取。
無着無縛。
無生無死。
不存不滅。
寂若虛空。
不起不滅。
無增無滅。
無苦無樂。
無憂不憂。
心法本無。
是為還神。
還歸本無。
譬如人遠客遊。
在他邦窮困。
積有年歲。
數在他邦犯事。
閉系牢獄。
獄吏難惡。
酷毒掠治。
五毒兼備。
冀望意氣。
孤獨一身。
僑在他鄉。
身在獄中見闬。
保身無賈用。
外無知識父兄妻子。
遠故鄉裡。
既無知者。
受罪窮厄。
饑不得食。
困得脫出。
今複歸家。
身得安隐。
不乏衣食。
快樂無極。
人從生死恐畏生老病死痛地獄之苦。
而得歸還本無。
休神泥洹。
甯不喜耶。
佛言。
如是如是。
衆生從苦得樂。
從痛得愈。
從饑得飽。
從寒得恩。
從熱得涼。
從死得生。
從貧得富。
其人乃更諸苦。
各若幹返。
然後脫此諸苦。
事事快樂。
其人甯喜不幹。
文殊師利白佛言。
其人前苦今樂。
甚大歡喜不可言。
佛言。
人出大生死。
得度至泥洹無為。
快樂無極。
所願已得。
心即從計。
所作已辦。
離諸熱惱。
無複生死。
神存自在。
長得解脫。
爾時大衆在坐者。
諸天人民。
聞文殊師利說本無特。
千比丘意解漏盡。
皆得應真。
八千菩薩皆得無所從生法忍。
八萬天人皆得不起法忍。
五千天人發無上正真道意。
八百清信士皆得歡喜忍。
五百比丘發無上正真道意。
六十比丘尼漏盡意解。
百萬天人得諸法法眼淨。
二百清信女皆得道迹。
說是法時。
大人八種聲。
上至梵天。
下聞三塗。
地獄餓鬼苦痛休息。
聞法寶音。
盡發無上正真道意。
畜生飛鳥走狩。
聞法之音。
心發善念。
畢此一身得人道者。
我當作沙門行佛道。
地獄王監官屬。
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天龍鬼神盡發慈心。
國中人民。
其得病者。
即皆歸命。
亦發無上正真道意。
文殊師利白佛言。
諸天人民群萌之類。
皆更三塗之苦。
今皆發慈心。
因其善心。
盡可得度。
佛告。
天人雜類。
心意識淨者。
便可盡度也。
佛即放身相光。
五色晔晔晃晃。
盡恒邊沙佛刹。
其見光者。
諸法法眼淨。
尋光得六法證。
盡入律行。
地獄餓鬼。
走狩飛鳥。
尋光發意。
願畢形受得為沙門。
奉行清化。
當求佛道。
諸天人民皆得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