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率龜鏡集卷下

關燈
決獲上生無疑矣。

    同門友開诇錄。

     鄒氏優婆夷 廣州優婆夷鄒氏。

    建陽令可與公之女。

    南海緒生邝國學妻也。

    生便聰慧幼。

    即随父母持齋。

    歸心三寶。

    知有上生兜率法門。

    遂念彌勒尊佛。

    而居庭有訓。

    孝慈劬儉。

    周急愍危。

    喜供僧尼。

    建立精舍。

    四事無缺。

    凡所施願。

    必回向上生。

    幼男長女。

    俱舍從入道。

    略無癡戀時值國變難興。

    惟心心默念佛名。

    故得舉家老少安然。

    嘗夢上升兜率。

    遊觀内院。

    屢修忏法。

    輙感祥瑞。

    偶一日中午。

    天色朗明。

    家僮侍婢。

    倐見一人。

    身長丈餘。

    峨冠麗服。

    從戶罅入。

    徐步中堂。

    遂至寝室。

    忽然不現。

    人有告知者。

    鄒恬然歎曰。

    有生皆苦。

    會必當離。

    吾夙願既至。

    其将行矣。

    因構微疾。

    而淨念相系。

    延諸清衆。

    日誦金剛般若。

    以助生方。

    自知時至。

    即索香湯盥浴。

    缁素圍繞。

    同稱慈氏洪名。

    便跏趺瞑目。

    侯至日中。

    寂然不逝。

    於時異香滿室。

    祥光映徹園林。

    睹者莫不歎異。

    斯誠上生之明證。

    女中之丈夫矣。

    時順治癸巳年三月也。

    享齡四十有一。

     ○後集 經咒願文 夫欲進修勝業。

    必藉聖教以為司南。

    出世殊勳。

    固非心思臆見能臻厥要。

    是以事理無違。

    猶目足之斯應。

    福慧齊乘。

    若帆柁之相須。

    故經雲。

    不可以少善根。

    福德因緣。

    得生彼國。

    又雲。

    若有精進。

    修諸功德。

    掃塔塗地。

    行衆三昧。

    讀誦經典。

    發弘誓願。

    即得往生兜率彌勒佛前。

    第以今時末代。

    人競澆漓。

    忽諸善行。

    偏求虛理。

    行說故違。

    而誇齊先聖。

    遇修持者。

    則诽為執相識情蔔度。

    妄拟深詣無生。

    甯知如來設教。

    顯密随機。

    或漸或頓。

    巧施非一。

    或以一理而彰衆行。

    或以衆行而圓一理。

    所謂實際理地。

    不受一塵。

    萬行門中。

    不舍一法一言一字。

    冥符中道。

    一瞻一禮。

    盡入華藏玄門。

    況如來正法。

    千生難值。

    邊地豈易得聞。

    法苑雲。

    自晉世末。

    始傳斯經。

    洎乎宋明。

    肇興茲業。

    镌千尺之尊儀。

    摹萬仞之道樹。

    設供上林。

    鱗集大衆。

    於是四部欣躍。

    虔誠弘化。

    每歲良晨。

    三會無缺。

    自齊代馭曆。

    法筵增廣。

    大宣德教。

    彌綸斯旨。

    從茲以降。

    大會罕集。

    行者亦希。

    設有修學。

    措心無法。

    故今僅錄諸經真言。

    俾知歸向。

    進趣有門。

    依之修持。

    則功高於知足内院。

    比經作觀。

    而神凝於睹史多天。

    因階不退。

    果垂三會矣。

     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 若有人受持讀誦。

    解其義趣。

    是人命終。

    為千佛授手。

    令不恐怖。

    不堕惡趣。

    即往兜率天上。

    彌勒菩薩所。

    菩薩有三十二相。

    大菩薩衆。

    所共圍繞。

    有千百萬億天女眷屬。

    而於中生。

    有如是等功德利益。

    是故智者。

    應當一心自書。

    若使人書。

    受持讀誦。

    正憶念。

    如說修行。

     大灌頂經 佛告文殊師利。

    若欲生十方妙樂國土者。

    亦當禮敬藥師瑠璃光佛。

    若欲得生兜率天上見彌勒者。

    亦當禮敬藥師瑠璃光佛。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爾時如來為妙德等五百長者。

    說報恩品已。

    複告五百長者言。

    未來世中。

    一切衆生。

    若有得聞此心地觀報四恩品。

    受持誦習。

    解說書寫。

    廣令流布。

    如是人等。

    福智增長。

    諸天衛護。

    現身無疾。

    壽命延長。

    若命終時。

    即得往生彌勒内宮。

    睹白毫相。

    超越生死。

    龍華三會。

    當得解脫。

    十方淨土。

    随意往生。

    見佛聞法。

    入正定聚。

    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智光諸長者等。

    既出家已。

    請問如來。

    雲何修習。

    無垢之業。

    時佛即為說無垢性品已。

    告諸大衆。

    若有淨信。

    善男子善女人。

    得聞如是四無垢性。

    甚深法門。

    受持讀習。

    解說書寫。

    如是人等。

    所生之處。

    遇善知識。

    修菩薩行。

    永不退轉。

    不為一切諸業煩惱之所擾亂。

    而於現世獲大福智。

    住持三寶。

    得自在力。

    紹繼佛種。

    使不斷絕。

    命終必生知足天宮。

    奉勤彌勒。

    證不退位。

    龍華初會。

    得聞正法。

    受菩提記。

    速成佛道。

    若欲願生十方佛土。

    随其所願。

    而得往生。

    見佛聞法。

    究竟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又世尊為彌勒等諸大大菩薩。

    說阿蘭若功德莊嚴品已。

    告彌勒菩薩摩诃薩言。

    善男子。

    我涅盤後五百歲。

    法欲滅時。

    無量衆生厭離世間。

    渴仰如來。

    發無上菩提心。

    入阿蘭若為無上道。

    修習如是菩薩行願。

    於大菩提。

    得不退轉。

    如是發心。

    無量衆生命終。

    上生睹史天宮。

    得見汝身。

    無邊福智之所莊嚴。

    超越生死。

    證不退轉。

    於當來世。

    大寶龍華菩提樹下。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分别功德論 昔舍衛城中。

    有夫婦二人。

    而無子息。

    敬信三寶。

    時婦先亡。

    由敬信故。

    生忉利天。

    顔面端正。

    彼自念言。

    我今端正。

    此間誰堪為我作夫。

    便以天眼觀見本夫。

    今已出家。

    年老暗鈍。

    專信而已。

    常勤掃灑塔寺為業。

    必應生天。

    時天女降下。

    住其夫前。

    比丘見已。

    問其因緣。

    天女答曰。

    我是君婦。

    今為天女。

    我觀天上無堪為我夫。

    見君精進。

    常勤掃塔。

    必應生天。

    願同一處。

    還為我夫。

    故來陳其情狀。

    言訖。

    還歸天上。

    時比丘見此事已。

    增加精進。

    修補塔寺。

    積功轉勝。

    應生第四兜率天上。

    天女憶夫。

    複來語言。

    君福轉勝。

    當生兜率天。

    我今不複得君為夫。

    言訖還天。

    比丘聞已。

    倍更精進。

    得阿羅漢。

     願見彌勒佛咒(西國三藏口授得雲) 南無彌勒[(上/示)*(入/米)]耶夜 菩提薩埵夜 哆侄他。

    彌帝[(上/示)*(入/米)] 彌帝[(上/示)*(入/米)] 彌哆啰 摩那栖 彌哆啰三皤鞞 彌哆噜皤鞞 莎婆诃 彌勒菩薩法身印咒 以二小指二無名指。

    叉於掌中。

    以二食指。

    各在中指背。

    令頭着中指甲下。

    以二大拇指豎。

    其二中指頭相離一寸半許。

    開頭指來去。

    咒曰。

     唵(一)妹夷帝[口*梨](二合二)妹夷帝[口*梨](二合三)妹怛啰(二合)摩那西(四那字上聲)妹怛啰(二合)三皤鞞(五)妹怛噜(二合)婆鞞(六婆字上聲)莎诃(七)(此咒同上願見咒。

    前後兩譯。

    字雖不同。

    而梵音無異。

    但聲有長短詳略耳) 七佛所說神咒經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

    所說陀羅尼。

    名閻摩兜。

    (此言解衆生經。

    縛)現在病苦。

    悉皆消除。

    能卻障道。

    拔三毒箭。

    九十八使。

    漸漸消除滅。

    度三有流。

    現身得道。

    即說咒曰。

     支不多捺帝 閻浮支捺帝 蘇車不支捺帝 杌耆不支捺帝 烏蘇多支捺帝 婆遮不支捺帝 閻摩賴長支捺帝 阿恕娑賴長支捺帝 恕波帝支捺帝莎诃 誦此咒三徧。

    以五色縷。

    結作三結。

    系項。

    此陀羅尼。

    四十二億諸佛所說。

    若諸行人能書寫讀誦此咒者。

    現世當為千佛所護。

    此人命終已後。

    不堕惡道。

    當生兜率天上。

    面睹彌勒佛。

    又有衆生。

    能修行此咒者。

    斷食七日。

    純服牛乳。

    中時一食。

    更無雜食。

    一日一夜。

    六時忏悔。

    先作億千垓劫。

    所有重罪。

    一時都盡。

    得見千佛。

    手摩其頭。

    即與授記。

    宿罪殃惡。

    悉滅無餘。

     佛說陀羅尼集經 爾時得大勢菩薩。

    說大陀羅尼名烏蘇波置樓。

    此言救諸苦病。

    拔濟群生。

    出於三界。

    令諸行人得從萬行。

     阿那耆置樓(一) 波羅帝那耆置樓(二) 若摩陀羅置耆置樓(三) 阿輸陀羅尼耆置樓(四) 烏蘇波置那耆置樓(五) 胡盧波置那波置樓(六) 遮波副波置樓(七) 若無梨置波置樓(八) 耆浮呼梨那波置樓(九) 若無阿遮不梨帝那(十) 莎诃(十一) 誦咒五徧。

    用縷三色。

    結作三結系項。

    此陀羅尼。

    是過去四十億恒河沙等諸佛所說。

    我今已說。

    此咒力能令十佛世界。

    六種震動。

    所有一切衆生。

    以此咒法音光明。

    入其毛孔。

    塵勞垢集。

    悉皆消除。

    以我得大勢威神力故。

    及此咒威神力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