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金湯編卷第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會稽沙門 心泰 編
天台沙門 真清 閱
元
都燕。
起世祖。
至順帝。
凡八主。
□十□年。
世祖 世祖諱忽必烈。
姓奇渥溫氏。
蒙古部人。
睿宗第四子。
庚申即位。
改元中統元年。
大赦。
普度僧尼。
十二月以梵僧八念思八為帝師。
授以玉印。
統釋教事。
二年五月賜僧子聰(劉太保也)懷孟刑州田各五十頃。
賜慶壽寺海雲大士陸地五百頃。
三年十一月作大佛事於昊天寺七晝夜。
賜銀一萬五千兩(元史)。
至元元年甲子都燕。
設會度僧。
诏國師扮彌達癹思八登座授秘密戒。
八月拜劉秉中太保參領中書省事(通載)。
二年诏谕總統所僧人通五大部經者為中選。
以有德業者為州郡僧錄。
判正副都綱等官。
仍於各路設三學。
講三禅會。
三年正月勑僧道祈福於中都寺觀。
诏以僧機為總統。
居慶壽寺。
六年十一月作佛事於太廟七晝夜。
七年诏請膽巴金剛上師住持仁王寺。
十二月建大護國仁王寺於高良河。
勑更定僧服色。
八年五月修佛事於瓊花島。
十一年建國号曰元。
九年集都城僧誦大藏經九會。
十四年建大聖萬安寺。
【标】二月诏以僧亢吉祥.憐真加加瓦并為江南總攝掌釋教。
除僧租稅。
禁擾寺宇者(元史)。
十五年正月旦設會齋僧。
十八年诏除道德經外其餘化胡等經悉燒毀之。
勅翰林院臣唐方.王構.李謙.閻複.李鑄.王盤等撰碑(文具通載)。
二十五年正月十九日江淮釋教都總統楊辇真迦集江南禅教至燕京問法。
徑山住持雲峰妙高對揚稱旨(事備通載)。
帝嘗問帝師曰。
修寺建塔有何功德。
師曰福蔭大千。
由是建仁王寺。
命帝師齋竟。
天雨金華。
帝曰何故有此祥瑞。
師曰。
陛下心華内發。
天雨金華贊歎。
帝問蜀僧元一曰。
孔老徒衆何以至少。
如來徒衆何以至多。
元一曰。
富嫌千口少。
貧恨一身多。
帝設資戒大會随處放光。
帝問帝師曰。
光從何處來。
師曰。
感應道交。
佛光應現。
帝诏十高僧於内殿供養。
帝端坐不動。
諸大德亦複默然。
帝乃曰此是真實功德。
帝萬機之暇自奉施食。
持數珠課誦。
帝召群臣曰。
朕以本覺無二真心治天下。
如觀海東青取天鵝。
心無二故。
帝目有天下寺院田産二稅盡複之。
普令缁侶安心辦道。
世祖實錄百餘篇。
字字句句以弘教為己任(弘教集)。
在位三十五年。
壽八十。
國語曰薛禅皇帝。
成宗 成宗。
諱鐵木耳。
世祖之孫。
裕宗真金第三子。
即位改元元貞。
是年诏悅堂誾公至阙。
入對稱旨。
賜号通慧禅師并金襕法衣。
大德元年給鈔千錠建臨洮寺。
世祖嘗以五台絕境欲為佛寺而未果也。
帝繼志建寺。
賜名萬壽佑國寺。
命真覺國師文才為住持。
三年命弘濟大禅師江淛釋教總統。
補陀僧甯一山赍诏使日本九年。
辇真監藏卒。
赙金五百兩。
銀一千兩。
币帛萬疋。
鈔三千錠。
仍為建塔寺。
國語曰完者笃皇帝(元史并通載)。
武宗 武宗。
諱海山。
順宗答剌麻八剌長子。
即位改至大。
【标】元年發軍千五百人修五台山佛寺。
帝幸上都。
建佛寺於大都。
又以銀七百五十兩。
鈔二千二百錠。
币帛三百疋。
施昊天寺為水陸大會。
至大間特旨賜元叟端公師号曰慧文正辯并金襕袈裟(元史并塔銘)。
國語曰曲律皇帝。
仁宗 仁宗。
諱愛育黎拔刀八達。
順宗次子。
武宗弟也。
壬子即位改元皇慶。
元年以西僧藏不班八為國師。
賜玉印。
賜大普慶寺金千兩。
銀五千兩。
鈔萬錠。
修香山普安寺(元史)。
延佑元年勅建旃檀瑞像殿。
封普庵禅師加号。
诏曰。
朕聞佛氏以空寂為宗。
凡學所遵者甯欲建名号殊稱謂以示天下後世哉。
而國家非此無以昭尊德樂道之意也。
朕自即位以來。
聞袁州路南泉山慈化禅寺普庵寂感妙濟真覺昭贶大德慧慶禅師。
紹臨濟之緒。
超華嚴之境。
德映當代。
澤被方來。
其道甚尊顯。
心切慕之。
可加定光之塔曰定光靈瑞之塔(通載)。
三年設水陸大會於金山。
命元叟端公升座說法。
竣事入觀於便殿。
從容奏對。
深契上衷。
加賜佛日普照之号并金襕袈裟(塔銘)。
六年賜大興教寺僧齋。
食鈔二萬錠。
乾元寺鈔萬錠。
俾營子錢。
供繕修之費(元史)。
【标】帝聞天目中峰明本之道。
聘之不至。
制金紋伽黎衣賜之。
号之曰佛慈圓照廣慧禅師。
賜獅子院額曰正宗禅寺。
勑翰林學士承旨吳興趙公撰碑以賜(廣錄)。
國語曰普顔笃皇帝。
英宗 英宗。
諱碩德八剌。
仁宗嫡子。
即位改至治。
【标】元年诏各路立帝師殿。
勑建帝師殿碑(通載)。
作大佛事於寶慈殿。
以西僧牙八剌裡為元永延教三藏法師。
授金印。
又命拜住造壽安山寺。
又作佛事於光天殿。
鑄銅為佛像。
置玉德殿。
又修佛事於文德殿。
以僧洪為釋源宗主。
授榮祿大夫。
帝幸上都。
遣使賜撤思加地僧金二百五十兩。
銀二千五百兩。
袈裟二萬。
币帛旛茶各有差遣。
咒師朵兒隻往牙濟.班蔔二國取佛經。
作金塔於上都。
藏佛舍利。
勑天下諸司命僧誦經十萬部。
勑京師萬安.慶壽.聖安.普慶四寺。
楊子江金山寺。
五台萬聖佑國寺。
作水陸勝會七晝夜。
【标】三年诏僧儒書金字藏經。
是年召湛堂澄公至京入對明仁殿。
被旨於青塔寺校正經律論三藏。
特賜金襕袈裟。
帝重天目中峰之道。
封香制衣遣使即其居修敬。
帝為格堅皇帝(元史.廣錄.塔銘)。
晉王(史稱泰定帝) 王諱也孫鐵木兒。
顯宗甘麻剌之長子。
裕宗嫡孫。
即位改泰定元年。
帝次中都修佛事於昆剛殿。
命僧作佛事於大内。
以壓雷塑馬哈吃剌佛像於延春閣之徽清亭。
修西番佛事於安山寺。
六月癸亥作禮拜寺於上都。
修黑牙蠻塔哥佛事於水晶殿。
【标】帝受佛戒於帝師。
繪帝師八思巴像頒行各省俾塑祀之。
二年命西僧作燒香壇佛事於延華閣。
三年建殊祥寺於五台山。
賜田三百頃。
以西僧公哥為帝師。
賜玉印。
命帝師作佛事於天源延壽寺。
緻和元年命帝師修佛事於禁中。
帝禦興聖殿受無量壽佛戒於帝師。
命僧千人修勝會於鎮國寺。
诏帝師命僧修佛事於鹽官州。
仍造浮屠二百十六所以厭海溢(元史)。
文宗 文宗。
諱脫脫帖睦
起世祖。
至順帝。
凡八主。
□十□年。
世祖 世祖諱忽必烈。
姓奇渥溫氏。
蒙古部人。
睿宗第四子。
庚申即位。
改元中統元年。
大赦。
普度僧尼。
十二月以梵僧八念思八為帝師。
授以玉印。
統釋教事。
二年五月賜僧子聰(劉太保也)懷孟刑州田各五十頃。
賜慶壽寺海雲大士陸地五百頃。
三年十一月作大佛事於昊天寺七晝夜。
賜銀一萬五千兩(元史)。
至元元年甲子都燕。
設會度僧。
诏國師扮彌達癹思八登座授秘密戒。
八月拜劉秉中太保參領中書省事(通載)。
二年诏谕總統所僧人通五大部經者為中選。
以有德業者為州郡僧錄。
判正副都綱等官。
仍於各路設三學。
講三禅會。
三年正月勑僧道祈福於中都寺觀。
诏以僧機為總統。
居慶壽寺。
六年十一月作佛事於太廟七晝夜。
七年诏請膽巴金剛上師住持仁王寺。
十二月建大護國仁王寺於高良河。
勑更定僧服色。
八年五月修佛事於瓊花島。
十一年建國号曰元。
九年集都城僧誦大藏經九會。
十四年建大聖萬安寺。
【标】二月诏以僧亢吉祥.憐真加加瓦并為江南總攝掌釋教。
除僧租稅。
禁擾寺宇者(元史)。
十五年正月旦設會齋僧。
十八年诏除道德經外其餘化胡等經悉燒毀之。
勅翰林院臣唐方.王構.李謙.閻複.李鑄.王盤等撰碑(文具通載)。
二十五年正月十九日江淮釋教都總統楊辇真迦集江南禅教至燕京問法。
徑山住持雲峰妙高對揚稱旨(事備通載)。
帝嘗問帝師曰。
修寺建塔有何功德。
師曰福蔭大千。
由是建仁王寺。
命帝師齋竟。
天雨金華。
帝曰何故有此祥瑞。
師曰。
陛下心華内發。
天雨金華贊歎。
帝問蜀僧元一曰。
孔老徒衆何以至少。
如來徒衆何以至多。
元一曰。
富嫌千口少。
貧恨一身多。
帝設資戒大會随處放光。
帝問帝師曰。
光從何處來。
師曰。
感應道交。
佛光應現。
帝诏十高僧於内殿供養。
帝端坐不動。
諸大德亦複默然。
帝乃曰此是真實功德。
帝萬機之暇自奉施食。
持數珠課誦。
帝召群臣曰。
朕以本覺無二真心治天下。
如觀海東青取天鵝。
心無二故。
帝目有天下寺院田産二稅盡複之。
普令缁侶安心辦道。
世祖實錄百餘篇。
字字句句以弘教為己任(弘教集)。
在位三十五年。
壽八十。
國語曰薛禅皇帝。
成宗 成宗。
諱鐵木耳。
世祖之孫。
裕宗真金第三子。
即位改元元貞。
是年诏悅堂誾公至阙。
入對稱旨。
賜号通慧禅師并金襕法衣。
大德元年給鈔千錠建臨洮寺。
世祖嘗以五台絕境欲為佛寺而未果也。
帝繼志建寺。
賜名萬壽佑國寺。
命真覺國師文才為住持。
三年命弘濟大禅師江淛釋教總統。
補陀僧甯一山赍诏使日本九年。
辇真監藏卒。
赙金五百兩。
銀一千兩。
币帛萬疋。
鈔三千錠。
仍為建塔寺。
國語曰完者笃皇帝(元史并通載)。
武宗 武宗。
諱海山。
順宗答剌麻八剌長子。
即位改至大。
【标】元年發軍千五百人修五台山佛寺。
帝幸上都。
建佛寺於大都。
又以銀七百五十兩。
鈔二千二百錠。
币帛三百疋。
施昊天寺為水陸大會。
至大間特旨賜元叟端公師号曰慧文正辯并金襕袈裟(元史并塔銘)。
國語曰曲律皇帝。
仁宗 仁宗。
諱愛育黎拔刀八達。
順宗次子。
武宗弟也。
壬子即位改元皇慶。
元年以西僧藏不班八為國師。
賜玉印。
賜大普慶寺金千兩。
銀五千兩。
鈔萬錠。
修香山普安寺(元史)。
延佑元年勅建旃檀瑞像殿。
封普庵禅師加号。
诏曰。
朕聞佛氏以空寂為宗。
凡學所遵者甯欲建名号殊稱謂以示天下後世哉。
而國家非此無以昭尊德樂道之意也。
朕自即位以來。
聞袁州路南泉山慈化禅寺普庵寂感妙濟真覺昭贶大德慧慶禅師。
紹臨濟之緒。
超華嚴之境。
德映當代。
澤被方來。
其道甚尊顯。
心切慕之。
可加定光之塔曰定光靈瑞之塔(通載)。
三年設水陸大會於金山。
命元叟端公升座說法。
竣事入觀於便殿。
從容奏對。
深契上衷。
加賜佛日普照之号并金襕袈裟(塔銘)。
六年賜大興教寺僧齋。
食鈔二萬錠。
乾元寺鈔萬錠。
俾營子錢。
供繕修之費(元史)。
【标】帝聞天目中峰明本之道。
聘之不至。
制金紋伽黎衣賜之。
号之曰佛慈圓照廣慧禅師。
賜獅子院額曰正宗禅寺。
勑翰林學士承旨吳興趙公撰碑以賜(廣錄)。
國語曰普顔笃皇帝。
英宗 英宗。
諱碩德八剌。
仁宗嫡子。
即位改至治。
【标】元年诏各路立帝師殿。
勑建帝師殿碑(通載)。
作大佛事於寶慈殿。
以西僧牙八剌裡為元永延教三藏法師。
授金印。
又命拜住造壽安山寺。
又作佛事於光天殿。
鑄銅為佛像。
置玉德殿。
又修佛事於文德殿。
以僧洪為釋源宗主。
授榮祿大夫。
帝幸上都。
遣使賜撤思加地僧金二百五十兩。
銀二千五百兩。
袈裟二萬。
币帛旛茶各有差遣。
咒師朵兒隻往牙濟.班蔔二國取佛經。
作金塔於上都。
藏佛舍利。
勑天下諸司命僧誦經十萬部。
勑京師萬安.慶壽.聖安.普慶四寺。
楊子江金山寺。
五台萬聖佑國寺。
作水陸勝會七晝夜。
【标】三年诏僧儒書金字藏經。
是年召湛堂澄公至京入對明仁殿。
被旨於青塔寺校正經律論三藏。
特賜金襕袈裟。
帝重天目中峰之道。
封香制衣遣使即其居修敬。
帝為格堅皇帝(元史.廣錄.塔銘)。
晉王(史稱泰定帝) 王諱也孫鐵木兒。
顯宗甘麻剌之長子。
裕宗嫡孫。
即位改泰定元年。
帝次中都修佛事於昆剛殿。
命僧作佛事於大内。
以壓雷塑馬哈吃剌佛像於延春閣之徽清亭。
修西番佛事於安山寺。
六月癸亥作禮拜寺於上都。
修黑牙蠻塔哥佛事於水晶殿。
【标】帝受佛戒於帝師。
繪帝師八思巴像頒行各省俾塑祀之。
二年命西僧作燒香壇佛事於延華閣。
三年建殊祥寺於五台山。
賜田三百頃。
以西僧公哥為帝師。
賜玉印。
命帝師作佛事於天源延壽寺。
緻和元年命帝師修佛事於禁中。
帝禦興聖殿受無量壽佛戒於帝師。
命僧千人修勝會於鎮國寺。
诏帝師命僧修佛事於鹽官州。
仍造浮屠二百十六所以厭海溢(元史)。
文宗 文宗。
諱脫脫帖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