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金湯編卷第十四

關燈
定。

    持一錫杖。

    挂刀尺拂子鏡帛之類。

    徒跣於阛阓間。

    發長數寸。

    飲啖不擇。

    或數日不食而無饑容。

    或一日數食而無飽态。

    齊建元間異迹頗着。

    士庶恭事者不可勝數。

    梁武踐祚。

    益加優禮。

    師嘗求魚脍於帝。

    帝雖從請。

    意頗惡之。

    師索水吐盆中。

    魚活如故。

    有木浮江中泝流而上。

    帝與師及士庶觀之。

    師舉錫一招。

    木随至岸。

    乃紫檀也。

    帝勑供奉俞僧紹刻師之像。

    既克肖矣。

    但少須發。

    師拔發插像兩鬓。

    發即随長。

    帝勅張僧繇寫師真容。

    竟不能就。

    師遂以爪劃開面門。

    現十二面觀音相曰。

    毗婆屍佛早留心。

    直至如今不得妙。

    徐陵三歲。

    其父攜往見師。

    師撫其頂曰。

    此天上石麒麟也。

    中大同丙寅冬師移華林園金像於所住房。

    帝曰師将去我耶。

    未及旬日。

    是年十二月示疾。

    帝命奏樂晝夜不絕。

    至初六日而終於興皇寺。

    葬全身於鐘山。

    皇女永安公主為造塔五層。

    塔前建開善精舍。

    梁錫妙覺大師應世之塔。

    太平興國七年賜額太平興國禅寺。

    真宗朝诏天下避師諱。

    祇稱寶公。

    乃改賜道林真覺之号。

    高宗加慈應慧感大師。

    賜其塔為感順雲。

     胡寅 寅。

    字明仲。

    号緻堂。

    建炎中拜起居郎。

    諸子嘗侍坐。

    數杯之後歌孔明出師表。

    誦陳了翁奏章曰。

    可謂豪傑之士也。

    王随删傳燈錄改名玉英集。

    寅作序。

     張九成 九成。

    字子韶。

    号無垢居士。

    學于楊時之門。

    紹興中對策。

    上曰忠鲠可嘉。

    擢置第一。

    谪南安。

    又自号曰橫浦居士。

    官至秘閣修撰。

    嘗谒善權清禅師問曰。

    此事人人有分個個圓成是否。

    清雲是。

    公曰為甚麼卻無個入處。

    清於袖中出數珠雲此是誰底。

    公俛仰無對。

    清複袖珠雲。

    是汝底則拈取去。

    才涉思惟即不是也。

    【标】公悚然有省。

    遂看栢樹子話。

    忽聞蛙聲釋然證入。

    說偈雲。

    春天月下一聲蛙。

    撞破乾坤共一家。

    正恁麼時誰會得。

    嶺頭腳痛有玄沙。

    公與汪應辰登徑山。

    問道於大慧。

    公與師談格物之旨。

    師曰。

    公隻知有格物。

    而不知有物格。

    頓領深旨。

    投偈曰。

    子韶格物。

    昙晦物格。

    欲識一貫。

    兩個五百(傳燈)。

    子韶嘗曰。

    九成每聞徑山老人所舉因緣。

    豁然四達。

    如千門萬戶不消一踏而開。

    九成了末後大事。

    實在徑山老人處。

    此一瓣香不敢孤負他也(年譜)。

     呂本中 本中。

    字居仁。

    紹興初賜進士第。

    除中書舍人。

    平生因詩以窮。

    耽禅而病。

    清癯如不勝衣。

    作江西傳衣詩派圖。

    推黃山谷為詩祖。

    列陳無已等凡二十五人為法嗣。

    本中嘗緻書問大慧禅要。

    慧答書。

    略曰。

    千疑萬疑隻是一疑。

    話頭上疑破。

    則千疑萬疑一時破。

    若一向問人。

    佛語又如何。

    祖語又如何。

    諸方老宿語又如何。

    永劫無有悟時也。

    本中自是有省。

     尤袤 袤。

    字延之。

    自号遂初。

    紹興中拟延之為秘書丞。

    張南軒得報曰此真秘丞矣。

    終禮部尚書。

    谥文簡。

    聞釋氏有出世之法。

    心向慕之。

    見廬山歸宗禅師欲謀隐計。

    朱文公寄詩有逃禅公勿遽。

    且畢區中緣之句。

    【标】出守台州。

    孝宗臨軒親遣曰。

    南台有何勝槩。

    延之曰。

    太平洪福。

    國清萬年。

    上曰。

    聞石橋應真是五百強漢。

    時忽出現。

    卿以何法處之。

    延之豎起拳曰。

    臣有金剛王寶劍在。

    上喜。

    乃書遂初老人四字賜之。

    延之到台。

    一以慈愛莅民(資監)。

     張栻 【标】栻。

    字敬夫。

    号南軒。

    官至秘閣修撰。

    見萬庵顔禅師曰。

    道之所在。

    可以心寓。

    不可以力求。

    師謂如何。

    師曰會醫少病。

    公曰。

    見即便見。

    拟思即差。

    又作麼生。

    師曰知有還同不知有。

    公曰政當知有時如何。

    師曰聞聲見色隻如常。

    公豁然有省。

    乃留偈曰。

    聞聲見色隻如常。

    熟察精粗理自彰。

    脫似虛空藏碧落。

    曾無少剩一毫芒(資監)。

     李浩 浩。

    字德遠。

    紹興末為光祿丞。

    常閱楞嚴經。

    谒應庵華禅師叩問禅道。

    不旬日而跻堂奧。

    以偈寄同僚康教授曰。

    門有孫賓鋪。

    家存甘贽妻。

    夜眠還早起。

    誰悟複誰迷(資監)。

     王十朋 十朋。

    字龜齡。

    永嘉人。

    紹興中廷試第一。

    号梅溪先生。

    有梅溪集行於世。

    官至侍禦史。

    公嘗谒處州南明雪堂行禅師問曰。

    先佛說法。

    觀根發言。

    依言立義。

    可以誦而習之。

    禅門乃撥去文字。

    謂至道不可以理求。

    真理不可以識解。

    要人見性成佛。

    既撥去文字。

    複刊藏經流通。

    何耶。

    師曰。

    經是佛語。

    以心為宗。

    心若不明。

    唯認佛語。

    欲以理求識解者。

    譬如說食終不能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