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金湯編卷第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觀門世事佛。
聞端獅子道風。
一日端至高郵。
觀請就廣慧寺升座。
端以手自指雲。
天上無雙月。
人間隻一僧。
一堂風冷淡。
千古意分明。
觀肯之(僧傳)。
有五百羅漢圖記。
寶林.龍井等記(文具淮海集)。
林逋 逋。
字君複。
梅聖俞為逋撰詩序。
略曰。
天聖中。
聞甯海西湖之上有林君。
嶄嶄有聲。
若高峰瀑泉。
望之可愛。
即之逾清。
挹之甘潔而不厭也。
君鹹平景德間會天子修封禅。
未及诏聘。
終老不及施用於時。
及其殁矣。
谥曰和靖先生。
【标】嘗作詩送慈雲忏主。
谒金陵王安石曰。
高牙熊轼隐鈴齋。
棠樹陰濃長綠苔。
丞相望尊賓谒少。
清言應待道人來。
天竺孱顔暫掩扉。
講香浮穗上行衣。
白猿聲裡生公石。
莫遣移文怨晚歸。
酬天竺慈雲大師詩曰。
林表飛來色。
猶慚久蔔鄰。
沿回一水路。
夢想五天人。
謝絕空園草。
沉冥滿幾塵。
暮雲如有得。
甯謝寄聲頻(本集)。
尹洙 洙。
字師魯。
深於春秋。
慶曆初遷起居舍人。
貶均州監稅而卒。
其孫尹和靖也。
初師魯疾革。
而範資政命朱炎夜往候之。
師魯謂炎曰。
吾死生如何。
炎曰脈不可也。
師魯曰。
吾亦自知。
因說素學佛於法昭禅師。
吾今資此也。
及其夕三鼓。
屏人隐幾而終。
其神不亂(輔教編)。
包拯 拯。
字希仁。
慶曆中為禦史中丞。
後拜樞密。
谥孝肅。
天性嚴厲。
未嘗有笑容。
人謂包公笑比黃河清。
公為京兆尹。
民有自陳以白金百兩寄我者亡矣。
今還其家。
其子不受。
望公召其子還之。
公歎異。
即召其子語之。
其子辭曰。
先父存日無白金私寄他室。
二人相讓久之。
公乃以金付在城寺院。
修冥福以薦幽爽(本傳)。
江公望 公望。
字民表。
釣台人。
徽宗朝除左司谏。
蔬食清修。
述菩提文.念佛方便文以勸道俗。
【标】有子早亡。
托夢舅氏曰。
為禀吾父。
乞就天甯寺看寶積經。
庶歸生善處。
吾父修行功業已成。
冥府有金字碑雲。
嚴州江公望身居言責。
志慕苦空。
躬事熏修。
心無愛染。
動靜不忘。
於佛法言談罔失於宗風。
名預脫於幽關。
身必歸於淨土。
宣和末知廣德軍。
一旦無病面西而化。
公望嘗曰。
利根之人。
念念不生。
心心無所。
六根杳寂。
諸識消落。
法法全真。
門門絕待。
瞥爾遂成真如實觀。
初機後學唯除賓客寒溫時。
大小便利時。
可暫停念。
如或未免葷茹。
睡卧未至昏瞑。
乃至營辦家事。
種種作務。
自不用舍。
亦自不相妨礙。
心口念念聲聲稱誦聖号。
更有甚邪思惡慮敢萌於心。
自然純一無雜。
若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不過旬月便成三昧。
所謂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上根大器一念直超。
平展之流善觀方便。
楊時 時。
字中立。
号龜山先生。
明道門人。
學有本源。
為一世儒宗。
徽宗朝為國子祭酒。
嘗曰。
微生高乞酰以與人。
孔子不以為直。
維摩經雲。
直心是大道場。
儒佛至此實無二理。
又曰。
圓覺經雲。
作止任滅是四病。
作即助長。
止即不芸。
任滅即無事(鳴道集)。
【标】時與東林總禅師友善。
謂師曰。
禅學雖高。
卻於儒學未有所得。
師曰。
儒學緊要處也記得些子。
且道君子無入而不自得。
得個甚麼。
時默然。
師又與時言十識。
第八庵摩羅識。
此言白淨無垢。
第九阿賴耶識。
此言善惡種子。
白淨無垢即孟子之言性善。
性善則可謂探其本也。
言善惡混。
乃於善惡未萌處(資監)。
時又問曰。
孟子道性善是否。
師曰是。
時又問性何以善言。
師曰。
本然之性不與惡對。
後朱子謂總老此語卻是(西山讀書記)。
遊酢 酢。
字定夫。
與楊時同學於伊川之門。
徽宗朝除監察禦史。
嘗谒開福甯禅師乞指心要。
師曰。
道不在說與示也。
說示者方便耳。
須用就己知歸。
外求有相佛。
與汝不相似也。
酢默然。
後緻書於師曰。
儒者執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各盡其分。
罔有不合道者。
釋氏謂世間虛幻。
要人反常反道。
旨殊用異。
而聲可入心可通哉。
師答曰。
人溺情塵愛網。
晝思夜度無一息之停。
須力與之決。
願收其心之放。
死生乃可出。
若隻括其同異。
盡分於父子數者之間。
我習内熏。
愛緣外染。
於道何能造合。
能反厥常則心自通。
道自合。
不然。
難以口舌争也(資監)。
韓駒 駒。
字子蒼。
政和初除正字終徽猷閣待制。
江西詩派之一也。
嘗問道於草堂清禅師。
緻書雲。
近閱傳燈。
言通意料。
頗合於心。
但世緣萬緒。
情習千端。
未易消釋。
須有切要明心處。
毋吝指教。
清答雲。
欲究此事。
善惡二途皆勿萌於心。
能障人智眼。
文字亦不必多看。
塞自悟之門。
子蒼得此指導。
乃述意雲。
鐘鼎山林無二緻。
閑中意趣靜中身。
都将聞見歸虛照。
養性存心不問人。
呂正己 正己。
顯谟閣學士。
參長蘆且庵仁禅師。
嘗問師曰。
衣裡藏珠是甚麼人。
師起抖擻曰一物也無。
正己唯唯。
師贈偈曰。
君今親切到長蘆。
抖擻衣衫一物無。
此去逢人如有問。
但言風急浪花粗。
正己投機偈雲。
針芥相投夙有緣。
千年孤立雪庭寒。
禅人若問前程事。
萬裡長安到不難。
師可之(資監)。
佛法金湯編卷第十三 天台如惺重校
聞端獅子道風。
一日端至高郵。
觀請就廣慧寺升座。
端以手自指雲。
天上無雙月。
人間隻一僧。
一堂風冷淡。
千古意分明。
觀肯之(僧傳)。
有五百羅漢圖記。
寶林.龍井等記(文具淮海集)。
林逋 逋。
字君複。
梅聖俞為逋撰詩序。
略曰。
天聖中。
聞甯海西湖之上有林君。
嶄嶄有聲。
若高峰瀑泉。
望之可愛。
即之逾清。
挹之甘潔而不厭也。
君鹹平景德間會天子修封禅。
未及诏聘。
終老不及施用於時。
及其殁矣。
谥曰和靖先生。
【标】嘗作詩送慈雲忏主。
谒金陵王安石曰。
高牙熊轼隐鈴齋。
棠樹陰濃長綠苔。
丞相望尊賓谒少。
清言應待道人來。
天竺孱顔暫掩扉。
講香浮穗上行衣。
白猿聲裡生公石。
莫遣移文怨晚歸。
酬天竺慈雲大師詩曰。
林表飛來色。
猶慚久蔔鄰。
沿回一水路。
夢想五天人。
謝絕空園草。
沉冥滿幾塵。
暮雲如有得。
甯謝寄聲頻(本集)。
尹洙 洙。
字師魯。
深於春秋。
慶曆初遷起居舍人。
貶均州監稅而卒。
其孫尹和靖也。
初師魯疾革。
而範資政命朱炎夜往候之。
師魯謂炎曰。
吾死生如何。
炎曰脈不可也。
師魯曰。
吾亦自知。
因說素學佛於法昭禅師。
吾今資此也。
及其夕三鼓。
屏人隐幾而終。
其神不亂(輔教編)。
包拯 拯。
字希仁。
慶曆中為禦史中丞。
後拜樞密。
谥孝肅。
天性嚴厲。
未嘗有笑容。
人謂包公笑比黃河清。
公為京兆尹。
民有自陳以白金百兩寄我者亡矣。
今還其家。
其子不受。
望公召其子還之。
公歎異。
即召其子語之。
其子辭曰。
先父存日無白金私寄他室。
二人相讓久之。
公乃以金付在城寺院。
修冥福以薦幽爽(本傳)。
江公望 公望。
字民表。
釣台人。
徽宗朝除左司谏。
蔬食清修。
述菩提文.念佛方便文以勸道俗。
【标】有子早亡。
托夢舅氏曰。
為禀吾父。
乞就天甯寺看寶積經。
庶歸生善處。
吾父修行功業已成。
冥府有金字碑雲。
嚴州江公望身居言責。
志慕苦空。
躬事熏修。
心無愛染。
動靜不忘。
於佛法言談罔失於宗風。
名預脫於幽關。
身必歸於淨土。
宣和末知廣德軍。
一旦無病面西而化。
公望嘗曰。
利根之人。
念念不生。
心心無所。
六根杳寂。
諸識消落。
法法全真。
門門絕待。
瞥爾遂成真如實觀。
初機後學唯除賓客寒溫時。
大小便利時。
可暫停念。
如或未免葷茹。
睡卧未至昏瞑。
乃至營辦家事。
種種作務。
自不用舍。
亦自不相妨礙。
心口念念聲聲稱誦聖号。
更有甚邪思惡慮敢萌於心。
自然純一無雜。
若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不過旬月便成三昧。
所謂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上根大器一念直超。
平展之流善觀方便。
楊時 時。
字中立。
号龜山先生。
明道門人。
學有本源。
為一世儒宗。
徽宗朝為國子祭酒。
嘗曰。
微生高乞酰以與人。
孔子不以為直。
維摩經雲。
直心是大道場。
儒佛至此實無二理。
又曰。
圓覺經雲。
作止任滅是四病。
作即助長。
止即不芸。
任滅即無事(鳴道集)。
【标】時與東林總禅師友善。
謂師曰。
禅學雖高。
卻於儒學未有所得。
師曰。
儒學緊要處也記得些子。
且道君子無入而不自得。
得個甚麼。
時默然。
師又與時言十識。
第八庵摩羅識。
此言白淨無垢。
第九阿賴耶識。
此言善惡種子。
白淨無垢即孟子之言性善。
性善則可謂探其本也。
言善惡混。
乃於善惡未萌處(資監)。
時又問曰。
孟子道性善是否。
師曰是。
時又問性何以善言。
師曰。
本然之性不與惡對。
後朱子謂總老此語卻是(西山讀書記)。
遊酢 酢。
字定夫。
與楊時同學於伊川之門。
徽宗朝除監察禦史。
嘗谒開福甯禅師乞指心要。
師曰。
道不在說與示也。
說示者方便耳。
須用就己知歸。
外求有相佛。
與汝不相似也。
酢默然。
後緻書於師曰。
儒者執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各盡其分。
罔有不合道者。
釋氏謂世間虛幻。
要人反常反道。
旨殊用異。
而聲可入心可通哉。
師答曰。
人溺情塵愛網。
晝思夜度無一息之停。
須力與之決。
願收其心之放。
死生乃可出。
若隻括其同異。
盡分於父子數者之間。
我習内熏。
愛緣外染。
於道何能造合。
能反厥常則心自通。
道自合。
不然。
難以口舌争也(資監)。
韓駒 駒。
字子蒼。
政和初除正字終徽猷閣待制。
江西詩派之一也。
嘗問道於草堂清禅師。
緻書雲。
近閱傳燈。
言通意料。
頗合於心。
但世緣萬緒。
情習千端。
未易消釋。
須有切要明心處。
毋吝指教。
清答雲。
欲究此事。
善惡二途皆勿萌於心。
能障人智眼。
文字亦不必多看。
塞自悟之門。
子蒼得此指導。
乃述意雲。
鐘鼎山林無二緻。
閑中意趣靜中身。
都将聞見歸虛照。
養性存心不問人。
呂正己 正己。
顯谟閣學士。
參長蘆且庵仁禅師。
嘗問師曰。
衣裡藏珠是甚麼人。
師起抖擻曰一物也無。
正己唯唯。
師贈偈曰。
君今親切到長蘆。
抖擻衣衫一物無。
此去逢人如有問。
但言風急浪花粗。
正己投機偈雲。
針芥相投夙有緣。
千年孤立雪庭寒。
禅人若問前程事。
萬裡長安到不難。
師可之(資監)。
佛法金湯編卷第十三 天台如惺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