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金湯編卷第十一

關燈


    東林常總禅師住智海。

    總固辭。

    許之。

    本入對延和殿。

    山呼罷。

    即就榻跏趺。

    侍衛驚顧而師自若。

    賜茶至。

    舉盞長吸。

    又蕩撼之。

    帝問受業。

    對曰承天永安。

    帝喜。

    語論久之。

    既退。

    帝目送之。

    謂左右曰。

    真福慧僧也。

    侍者問主上何語。

    曰吃茶閑話耳(統紀稽古略)。

     哲宗 哲宗。

    諱煦。

    神宗第六子。

    元佑元年四月诏法雲秀禅師就先帝神禦前說法。

    賜号圓通。

    高麗王子佑世僧統義天來朝。

    敕禮部蘇轼館伴。

    仍敕主客。

    楊傑送至錢唐受法。

    三年敕内侍赍黃金往東林裝飾神運五殿佛像(統紀)。

     徽宗 徽宗。

    諱佶。

    神宗第十子。

    建中靖國元年。

    汴京法雲寺佛國禅師惟白撰續燈錄三十卷進上。

    禦制序。

    略曰。

    釋迦如來之出世也。

    唱道雞園。

    騰芳鹫嶺。

    西被竺土。

    東流震旦。

    則正法眼藏獨付於飲光。

    自達磨西來寔為初祖。

    至於曹溪。

    南嶽青原而下分為五宗。

    各擅門風。

    應機酬對。

    雖建立不同。

    而會歸則一。

    佛國禅師惟白探取上乘。

    了第一義。

    屢入中禁。

    三登高座。

    宣揚妙旨。

    良惬至懷。

    是錄也直指性宗單傳心印。

    可得於眉睫。

    可薦於言前。

    舉手而擎妙喜世界。

    彈指而成莊嚴樓閣。

    神通妙用不可思議者也(普燈)。

    崇甯三年敕迎相國寺三朝禦制釋迦佛牙入内供養。

    隔水晶匣舍利出如雨點。

    因制贊曰。

    大聖釋迦文。

    虛空等一塵。

    有求皆赴感。

    無剎不分身。

    玉瑩千輪在。

    金剛百煉新。

    我今恭敬禮。

    普願濟群倫。

    政和三年诏沙門永道住左街崇先香積院。

    四月嘉州奏風折大樹。

    有僧在定。

    帝令送至京師。

    八月入内譯經院。

    金總持三藏鳴金磬出其定。

    僧曰。

    我東林遠法師弟慧持也。

    西遊峨眉。

    因入定於此。

    三藏徐曰。

    今欲何歸。

    曰陳留。

    即複入定。

    帝令繪像頒行天下。

    仍制贊三首。

    其一曰。

    七百年來老古錐。

    定中消息許誰知。

    争如隻履西歸去。

    生死徒勞木作皮(普燈)。

    宣和元年帝惑於林靈素之說。

    诏改佛為大覺金仙。

    僧為德士。

    寺為宮觀。

    左街大師永道上書曰。

    自古佛法未嘗不與國運同盛衰。

    魏太武崔浩滅佛法未三四年。

    浩竟赤族。

    文成大興之。

    周武衛元嵩滅佛法不五六年。

    元嵩貶死。

    隋文帝大興之。

    唐武宗趙歸真.李德裕滅佛法不一年。

    歸真被誅。

    德裕竄死。

    宣宗大興之。

    我國家太祖太宗列聖相承。

    譯經試僧大興佛法。

    成憲具在。

    雖萬世可守也。

    陛下何忍一旦用奸人之言。

    為驚世之舉。

    陛下不思大武見弑於閹人之手乎。

    周武為鐵獄之囚乎。

    唐武奪壽去位之報乎。

    此皆前鑒可觀者。

    陛下何為蹈惡君之禍而違祖宗之法乎。

    書奏。

    帝怒。

    敕流道州(本傳)。

    二年九月诏大複天下僧尼。

    道州永道量移近處。

    七年六月得旨回敕住昭先禅院。

    賜名法道。

    以旌護法。

     李昉 昉。

    字明遠。

    深州鐵陽人。

    仕周漢。

    歸宋三入翰林。

    兩入中書。

    谥文正。

    太平興國間與徐铉等進太平廣記五百卷。

    其間錄佛法者三十卷。

    上自漢明。

    終於五代。

    古今悟心得道之衆。

    神僧經論定慧之學。

    君臣信毀休咎之征。

    靡所不載。

     範質 質。

    字文素。

    大名宋城人。

    建隆初拜相。

    封魯國公。

    太祖诏以二月十六日聖誕為長春節。

    賜百官宴於相國寺。

    質嘗撰聖齋疏曰。

    素虹紀瑞。

    表覺帝之下生。

    绀馬效靈。

    應輪王之出世。

    非夫威震四天則不足感自然之寶。

    非夫位尊三界則孰能緻希有之祥。

    壽命同百億須彌。

    德澤被三千世界。

    恒沙可算。

    天祿難窮。

    墨海雖乾。

    皇圖益固(國朝會〔典〕)。

     王禹稱 禹稱。

    字元之。

    濟州巨野人。

    太宗聞其賢。

    召拜右拾遺。

    真宗除知制诰。

    鹹平四年史館修撰。

    左街僧錄贊甯亡。

    禹稱序其文。

    略曰。

    師年八十二。

    視聽不衰。

    曆京師十四朝。

    吳越四世。

    終能受洪範享用之福。

    處浮圖具瞻之地。

    所謂必得其壽。

    必得其位者乎。

    師所述内典錄百五中卷。

    外集四十九卷。

    覽其文知其道矣(本集)。

    初禹稱嘗有僧辱之。

    故不喜僧。

    及守蘇州。

    時虎丘住山雪堂淨禅師自以詩僧通名谒之。

    禹稱曰。

    詩僧焉敢谒王侯。

    淨即應之曰。

    大海終須納細流。

    昨夜虎丘山上望。

    一輪明月照蘇州。

    禹稱大悅。

    遂相與交好(贊甯本傳虎丘闆刻)。

     呂蒙正 蒙正。

    字聖功。

    河南人。

    太宗淳化真宗鹹平間兩入相。

    封許國公。

    谥文穆。

    微時窭甚。

    嘗谒人。

    有詩雲。

    十谒朱扉九不開。

    滿身風雪又歸來。

    入門懶睹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