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金湯編卷第十
關燈
小
中
大
州。
五世。
五十七年。
王高季興。
東漢 據大原。
統十一州。
三世。
□十□年。
王劉旻。
蜀 據成都。
統四十八州。
二世。
三十五年。
王建 王諱建。
貫休入蜀。
以詩谒建曰。
一瓶一缽垂垂老。
萬水千山得得來。
建待以殊禮。
賜禅月大師之号(手鑒)。
後蜀 據成都。
統四十六州。
二世。
四十一年。
王孟知祥。
南漢 據廣州。
統四十七州。
劉隐 龑 隐。
上蔡人。
梁封南平王。
立功嶺南。
遂有南海之地。
既卒。
弟岩襲位。
更名龔。
又改名曰龑。
即帝位。
乃改國号曰漢(紀載)。
【标】初龑将興兵。
命駕就靈樹敏公決可否。
敏前知之。
手封奁子語侍者曰。
王來出以似之。
敏怡然坐化。
王果至。
聞敏已化大驚。
侍者乃出奁子。
王發奁得簡曰。
人天眼目。
堂中上座。
王乃請文偃繼其法席。
又迎至府開法(僧寶傳)。
趙王镕 王諱镕。
帥真定。
自稱趙王。
嘗入東院訪從谂禅師。
值師坐禅。
镕禮拜訖。
左右問師曰。
列土主來。
為甚麼不起接。
師雲。
你不會老僧意。
這裡下等人來出山門接。
中等人來下禅堂接。
上等人來禅床上接。
不可喚大王作中下等人也。
恐屈大王。
王歡喜。
請入内供養。
師既屇城門。
阖城威儀迎之。
入内。
師才下寶辇。
王乃設拜請師上殿正位而坐。
師良久以手斫額雲。
階下立者是何官長。
左右雲乃是諸院尊宿并大師德。
師雲他各是一方化主。
若在階下老僧亦起。
王乃鹹命上殿。
是日齋筵将罷。
各問佛法。
師運慈悲一一開悟。
一日王又入東院訪師。
師不起。
以手拍膝雲會麼。
王雲不會。
師雲。
自小持齋今已老。
見人無力下禅床。
王問師雲。
和尚尊年有幾個齒在。
師雲隻有一個。
王雲争吃得物。
師雲。
雖然一個。
下下咬着。
【标】王贊師像曰。
碧溪之月。
青鏡中頭。
我師我化。
天下趙州(禅林類聚)。
宋齊丘 齊丘。
不知何許人。
徐知诰為淮南節度行軍副使。
以齊丘為謀主。
後相南唐。
初隐士譚景升居終南山。
與陳搏為友。
着化書百十萹。
嘗遊三茅山。
見齊丘有仙風道骨。
出書示之。
屬為序。
齊丘乃竊以己名行世。
其六十六萹有曰。
梓潼帝君嘗言于受業報為邛池龍。
羁於積水之下。
連年旱虐。
水複為泥。
身既廣大。
無穴可容。
烈日上臨。
内外熱惱。
諸鱗甲中各生小蟲。
咂齧困苦。
一日晨涼天光忽開。
五色雲氣浮空而過。
中有瑞相。
绀發螺旋金容月瑩。
山靈河伯萬衆稽首。
贊歎歡喜聲動天地。
天香缭繞随處生春。
予乃仰首哀号乞垂救度萬靈。
諸聖鹹謂予曰。
此西方大聖正覺世尊釋迦文也。
今以教法流行東土。
随教化身将往中國。
爾既遭逢宿業可脫。
予乃身自踴躍。
入天光中具陳往昔報應之理。
世尊答言。
善哉。
帝子。
汝於向來孝忠家國。
又複憫世生護持心。
因果未周仇敵相争。
以人我相肆興殘忍。
遷怒於物。
業債當償。
今複自悔欲求解脫。
汝於此時複有冤親之想。
與夫嗔恚愚癡之念否。
予聞至理。
心地開朗。
内外罄然。
如虛空住。
自顧其身随念消滅。
複為男子得灌頂智。
予歸依焉(蜀有梓潼帝君廟)。
邊鎬 鎬初生。
父母夢謝靈運入室。
故小名康樂。
【标】仕南唐以都虞侯。
從查文徽克建州。
凡所俘獲皆全之。
建人謂之邊佛子。
及克潭州。
市不易肆。
謂之邊菩薩。
既而為節度使。
惟日設齋供盛修佛事。
潭人謂之邊和尚(五代史)。
劉煦 煦。
字耀遠。
涿州歸義人。
唐昭宗天佑中為軍事衙推。
五代晉開運初授司空平章事。
又監修國史。
撰唐書。
佛祖靈迹鹹載之。
嘗撰神秀傳。
略曰。
昔後魏末有僧達磨者。
本天竺國王子。
以護國出家。
入南海。
得禅宗妙法。
自釋迦相傳有衣缽為記。
世相付授。
初來至梁。
詣武帝。
帝問以有為之事。
不契。
乃之魏。
隐於嵩山少室寺而卒。
其年魏使宋雲於[葸-十+夕]嶺見之。
後門徒發其墓。
但見衣履而已。
達磨傳慧可。
可傳僧璨。
璨傳道信。
信傳弘忍。
忍傳慧能雲雲(本傳并正宗記)。
佛法金湯編卷第十 天台釋如惺重校
五世。
五十七年。
王高季興。
東漢 據大原。
統十一州。
三世。
□十□年。
王劉旻。
蜀 據成都。
統四十八州。
二世。
三十五年。
王建 王諱建。
貫休入蜀。
以詩谒建曰。
一瓶一缽垂垂老。
萬水千山得得來。
建待以殊禮。
賜禅月大師之号(手鑒)。
後蜀 據成都。
統四十六州。
二世。
四十一年。
王孟知祥。
南漢 據廣州。
統四十七州。
劉隐 龑 隐。
上蔡人。
梁封南平王。
立功嶺南。
遂有南海之地。
既卒。
弟岩襲位。
更名龔。
又改名曰龑。
即帝位。
乃改國号曰漢(紀載)。
【标】初龑将興兵。
命駕就靈樹敏公決可否。
敏前知之。
手封奁子語侍者曰。
王來出以似之。
敏怡然坐化。
王果至。
聞敏已化大驚。
侍者乃出奁子。
王發奁得簡曰。
人天眼目。
堂中上座。
王乃請文偃繼其法席。
又迎至府開法(僧寶傳)。
趙王镕 王諱镕。
帥真定。
自稱趙王。
嘗入東院訪從谂禅師。
值師坐禅。
镕禮拜訖。
左右問師曰。
列土主來。
為甚麼不起接。
師雲。
你不會老僧意。
這裡下等人來出山門接。
中等人來下禅堂接。
上等人來禅床上接。
不可喚大王作中下等人也。
恐屈大王。
王歡喜。
請入内供養。
師既屇城門。
阖城威儀迎之。
入内。
師才下寶辇。
王乃設拜請師上殿正位而坐。
師良久以手斫額雲。
階下立者是何官長。
左右雲乃是諸院尊宿并大師德。
師雲他各是一方化主。
若在階下老僧亦起。
王乃鹹命上殿。
是日齋筵将罷。
各問佛法。
師運慈悲一一開悟。
一日王又入東院訪師。
師不起。
以手拍膝雲會麼。
王雲不會。
師雲。
自小持齋今已老。
見人無力下禅床。
王問師雲。
和尚尊年有幾個齒在。
師雲隻有一個。
王雲争吃得物。
師雲。
雖然一個。
下下咬着。
【标】王贊師像曰。
碧溪之月。
青鏡中頭。
我師我化。
天下趙州(禅林類聚)。
宋齊丘 齊丘。
不知何許人。
徐知诰為淮南節度行軍副使。
以齊丘為謀主。
後相南唐。
初隐士譚景升居終南山。
與陳搏為友。
着化書百十萹。
嘗遊三茅山。
見齊丘有仙風道骨。
出書示之。
屬為序。
齊丘乃竊以己名行世。
其六十六萹有曰。
梓潼帝君嘗言于受業報為邛池龍。
羁於積水之下。
連年旱虐。
水複為泥。
身既廣大。
無穴可容。
烈日上臨。
内外熱惱。
諸鱗甲中各生小蟲。
咂齧困苦。
一日晨涼天光忽開。
五色雲氣浮空而過。
中有瑞相。
绀發螺旋金容月瑩。
山靈河伯萬衆稽首。
贊歎歡喜聲動天地。
天香缭繞随處生春。
予乃仰首哀号乞垂救度萬靈。
諸聖鹹謂予曰。
此西方大聖正覺世尊釋迦文也。
今以教法流行東土。
随教化身将往中國。
爾既遭逢宿業可脫。
予乃身自踴躍。
入天光中具陳往昔報應之理。
世尊答言。
善哉。
帝子。
汝於向來孝忠家國。
又複憫世生護持心。
因果未周仇敵相争。
以人我相肆興殘忍。
遷怒於物。
業債當償。
今複自悔欲求解脫。
汝於此時複有冤親之想。
與夫嗔恚愚癡之念否。
予聞至理。
心地開朗。
内外罄然。
如虛空住。
自顧其身随念消滅。
複為男子得灌頂智。
予歸依焉(蜀有梓潼帝君廟)。
邊鎬 鎬初生。
父母夢謝靈運入室。
故小名康樂。
【标】仕南唐以都虞侯。
從查文徽克建州。
凡所俘獲皆全之。
建人謂之邊佛子。
及克潭州。
市不易肆。
謂之邊菩薩。
既而為節度使。
惟日設齋供盛修佛事。
潭人謂之邊和尚(五代史)。
劉煦 煦。
字耀遠。
涿州歸義人。
唐昭宗天佑中為軍事衙推。
五代晉開運初授司空平章事。
又監修國史。
撰唐書。
佛祖靈迹鹹載之。
嘗撰神秀傳。
略曰。
昔後魏末有僧達磨者。
本天竺國王子。
以護國出家。
入南海。
得禅宗妙法。
自釋迦相傳有衣缽為記。
世相付授。
初來至梁。
詣武帝。
帝問以有為之事。
不契。
乃之魏。
隐於嵩山少室寺而卒。
其年魏使宋雲於[葸-十+夕]嶺見之。
後門徒發其墓。
但見衣履而已。
達磨傳慧可。
可傳僧璨。
璨傳道信。
信傳弘忍。
忍傳慧能雲雲(本傳并正宗記)。
佛法金湯編卷第十 天台釋如惺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