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金湯編卷第十
關燈
小
中
大
馬殷
殷。
字霸圖。
許州人。
昭宗拜為潭州刺史。
梁太祖封為楚王。
石門蘊禅師遷住夾山。
道由潭州。
王出城延接。
便問如何是祖師西來大道。
師曰。
禦駕六龍千古秀。
玉階排仗出金門。
王大喜。
延入天冊府供養(釋監)。
吳越 據杭州。
統十三州。
四世。
八十四年。
錢镠 镠。
字具美。
錢唐人。
唐僖宗時镠率鄉兵破走黃巢。
昭宗拜為鎮海鎮東軍節度使。
天複二年封越王。
梁太祖封吳越王。
唐莊宗賜玉冊金印。
年八十一。
谥武肅王(紀載)。
嘗遣沙門清外同王弟铧往四明阿育王山迎釋迦舍利塔。
舟還西陵。
塔夜放光。
浙江如晝。
王躬迎至羅漢寺。
廣陳供養。
【标】王鎮越時患目眚。
夢素衣仙人言來自永嘉。
明日果有永嘉僧以大士像獻。
言得之海潮。
示夢欲歸。
越王見像而目即明。
乃創庵曰興福。
以奉之(興福。
今圓通寺。
像猶存。
出統紀)。
王請鏡清道怤禅師住杭之天龍寺。
又建龍冊寺以居之。
命沙門可周於天寶堂夜為冥司講經。
鬼神現形聽法。
賜可周金缽紫衣加精志通明之号(高僧傳)。
錢弘佐 弘佐。
文穆王元瓘子也。
襲封吳越國王。
谥忠獻。
【标】嘗遣僧慧龜往雙林啟善慧大士傅公塔得靈骨十六片。
如紫金色。
舍利無數。
乃迎靈骨并淨瓶香爐扣門槌諸物至錢塘安光冊殿供養。
建龍華寺。
以靈骨塑大士像於寺(統紀)。
錢弘俶 弘俶。
文穆第九子。
襲封吳越國王。
谥忠懿。
嘗慕阿育王造八萬四千塔。
中藏寶箧。
箧中置印心咒。
經十年訖功。
布散部内(統紀)。
王延衢州道潛禅師入府受菩薩戒。
署号慈化。
定慧禅師建大伽藍於南山曰慧日。
永明請潛居之。
潛嘗從王求塔下十六金銅羅漢像。
王适夢十六人從潛而行。
乃異而與之。
此淨慈所以有羅漢殿也。
嘗請雪窦延壽禅師開山靈隐新寺。
明年遷住永明(淨慈寺記)。
【标】福州支提山有天冠菩薩一千眷屬。
王施七寶鑄天冠像一千尊。
仍造寺宇(支提寺記)。
王因覽永嘉集有同除四住此處為齊。
若伏無明三藏即劣之語。
以問韶國師。
師曰。
此是教義。
可問天台寂師。
遂召以問。
寂曰。
此出智者妙玄。
自唐末喪亂。
教籍多出海外。
於是遣使十人往日本取教典以回。
為建寺螺溪。
曰定慧(統紀)。
王嘗飯僧。
問延壽曰。
今日還有真僧降否。
答曰長耳和尚乃定光佛化身也。
此機一洩。
即跏趺而逝。
肉身猶存(法相寺記)。
閩 據福州。
統五州。
六世。
五十五年。
王審知 審知。
字信通。
光州人。
梁封閩王。
王嘗延雪峰存.玄沙備二禅師入府求示心法。
乃雲。
大王志心聽取。
幻化空身是大王法身。
知見覺了是大王自性。
觀心無心從妄想起。
我心自空即悟實相。
已知本性則一時放下。
不得别生絲毫許也。
【标】王禮二師曰。
吉生慶幸得逢指示。
舍金二十錠。
二師不受。
王問玄沙曰。
此一真心本無生滅。
今此一身從何而有。
師曰。
此本源真性徧周法界。
為妄想故而一點識性從父母妄緣而生。
受千般苦。
身有輪回。
大王既知覺了。
不落惡趣。
但請大王頻省妄念。
歸真合道。
王作禮喜受(雪峰錄)。
嘗建鼓山寺。
請晏國師開山。
玄沙示寂。
為建塔。
賜号宗一禅師。
又請棱禅師居長樂府西院。
奏額曰長慶。
雪峰示疾。
王命醫診視。
師曰。
吾非疾也。
竟不服藥。
經月餘遊藍田歸。
澡身。
中夜入滅。
初王雅隆師道。
其住雪峰。
為之增宇設像鑄鐘以嚴其山。
優施以充其衆(釋監)。
王延鈞 延鈞。
審知次子。
素奉佛法。
度僧一萬人。
由是閩中多僧。
嘗請羅山和尚開堂說法。
升座斂衣左右顧視便下座。
王近前執羅山手曰。
靈山一會何異今日。
師曰将謂你是個俗漢(傳燈)。
王請建州夢筆和尚齋。
問雲和尚還将得筆來也無。
師曰。
不是稽山繡管。
亦非月裡兔毫。
王延羲 延羲。
審知少子。
王度僧萬一千人。
【标】嘗於城南西阜建石塔七層。
功未半。
光發如蓋者三夕。
既成。
光耀際天又三夕。
王生慰幸。
遂額其塔曰淨光。
又建寺其下(稽古略)。
南平 據創州。
統三
字霸圖。
許州人。
昭宗拜為潭州刺史。
梁太祖封為楚王。
石門蘊禅師遷住夾山。
道由潭州。
王出城延接。
便問如何是祖師西來大道。
師曰。
禦駕六龍千古秀。
玉階排仗出金門。
王大喜。
延入天冊府供養(釋監)。
吳越 據杭州。
統十三州。
四世。
八十四年。
錢镠 镠。
字具美。
錢唐人。
唐僖宗時镠率鄉兵破走黃巢。
昭宗拜為鎮海鎮東軍節度使。
天複二年封越王。
梁太祖封吳越王。
唐莊宗賜玉冊金印。
年八十一。
谥武肅王(紀載)。
嘗遣沙門清外同王弟铧往四明阿育王山迎釋迦舍利塔。
舟還西陵。
塔夜放光。
浙江如晝。
王躬迎至羅漢寺。
廣陳供養。
【标】王鎮越時患目眚。
夢素衣仙人言來自永嘉。
明日果有永嘉僧以大士像獻。
言得之海潮。
示夢欲歸。
越王見像而目即明。
乃創庵曰興福。
以奉之(興福。
今圓通寺。
像猶存。
出統紀)。
王請鏡清道怤禅師住杭之天龍寺。
又建龍冊寺以居之。
命沙門可周於天寶堂夜為冥司講經。
鬼神現形聽法。
賜可周金缽紫衣加精志通明之号(高僧傳)。
錢弘佐 弘佐。
文穆王元瓘子也。
襲封吳越國王。
谥忠獻。
【标】嘗遣僧慧龜往雙林啟善慧大士傅公塔得靈骨十六片。
如紫金色。
舍利無數。
乃迎靈骨并淨瓶香爐扣門槌諸物至錢塘安光冊殿供養。
建龍華寺。
以靈骨塑大士像於寺(統紀)。
錢弘俶 弘俶。
文穆第九子。
襲封吳越國王。
谥忠懿。
嘗慕阿育王造八萬四千塔。
中藏寶箧。
箧中置印心咒。
經十年訖功。
布散部内(統紀)。
王延衢州道潛禅師入府受菩薩戒。
署号慈化。
定慧禅師建大伽藍於南山曰慧日。
永明請潛居之。
潛嘗從王求塔下十六金銅羅漢像。
王适夢十六人從潛而行。
乃異而與之。
此淨慈所以有羅漢殿也。
嘗請雪窦延壽禅師開山靈隐新寺。
明年遷住永明(淨慈寺記)。
【标】福州支提山有天冠菩薩一千眷屬。
王施七寶鑄天冠像一千尊。
仍造寺宇(支提寺記)。
王因覽永嘉集有同除四住此處為齊。
若伏無明三藏即劣之語。
以問韶國師。
師曰。
此是教義。
可問天台寂師。
遂召以問。
寂曰。
此出智者妙玄。
自唐末喪亂。
教籍多出海外。
於是遣使十人往日本取教典以回。
為建寺螺溪。
曰定慧(統紀)。
王嘗飯僧。
問延壽曰。
今日還有真僧降否。
答曰長耳和尚乃定光佛化身也。
此機一洩。
即跏趺而逝。
肉身猶存(法相寺記)。
閩 據福州。
統五州。
六世。
五十五年。
王審知 審知。
字信通。
光州人。
梁封閩王。
王嘗延雪峰存.玄沙備二禅師入府求示心法。
乃雲。
大王志心聽取。
幻化空身是大王法身。
知見覺了是大王自性。
觀心無心從妄想起。
我心自空即悟實相。
已知本性則一時放下。
不得别生絲毫許也。
【标】王禮二師曰。
吉生慶幸得逢指示。
舍金二十錠。
二師不受。
王問玄沙曰。
此一真心本無生滅。
今此一身從何而有。
師曰。
此本源真性徧周法界。
為妄想故而一點識性從父母妄緣而生。
受千般苦。
身有輪回。
大王既知覺了。
不落惡趣。
但請大王頻省妄念。
歸真合道。
王作禮喜受(雪峰錄)。
嘗建鼓山寺。
請晏國師開山。
玄沙示寂。
為建塔。
賜号宗一禅師。
又請棱禅師居長樂府西院。
奏額曰長慶。
雪峰示疾。
王命醫診視。
師曰。
吾非疾也。
竟不服藥。
經月餘遊藍田歸。
澡身。
中夜入滅。
初王雅隆師道。
其住雪峰。
為之增宇設像鑄鐘以嚴其山。
優施以充其衆(釋監)。
王延鈞 延鈞。
審知次子。
素奉佛法。
度僧一萬人。
由是閩中多僧。
嘗請羅山和尚開堂說法。
升座斂衣左右顧視便下座。
王近前執羅山手曰。
靈山一會何異今日。
師曰将謂你是個俗漢(傳燈)。
王請建州夢筆和尚齋。
問雲和尚還将得筆來也無。
師曰。
不是稽山繡管。
亦非月裡兔毫。
王延羲 延羲。
審知少子。
王度僧萬一千人。
【标】嘗於城南西阜建石塔七層。
功未半。
光發如蓋者三夕。
既成。
光耀際天又三夕。
王生慰幸。
遂額其塔曰淨光。
又建寺其下(稽古略)。
南平 據創州。
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