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金湯編卷第九

關燈
雕锼彩繪之費。

    吾故曰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

    會昌季年。

    武宗大剪釋氏。

    巾其徒。

    撤其居。

    容貌於土木者沉諸水。

    言論於紙素者投諸火。

    分命禦史乘驷走天下察。

    敢隐匿者罪之。

    於是天下名藍真宇毀去若掃。

    天子建号之初。

    雪釋氏。

    不當廢也。

    亟下诏複之。

    而自湖以南。

    遠人畏法。

    體朝廷之嚴旨。

    焚撤經象殆無遺餘故。

    今明命雖頒。

    莫能得其經籍。

    道林寺湘西之勝遊也。

    有釋疏言。

    獨曰。

    太原府國家舊都佛祠最多。

    大帥司空盧公天下仁人。

    我第往求遺書。

    或可得。

    既上谒軍門。

    公果諾之。

    四馳以求逸文。

    月未幾得經律論五千四十八卷辇而歸。

    嘻釋氏救世之道既言之矣。

    向非我明君洞鑒理源。

    何能複行其道。

    非司空公克崇大法。

    何能複全其書。

    非沙門疏言深識法運。

    何能不憚遠求以遂茲盛典。

    奉聖上之命興釋氏之宗。

    惠及後人。

    其功用有不可勝言者(通論)。

     裴肅 肅。

    字中明。

    孟州濟源人。

    【标】嘗任越州觀察使。

    捐俸重修龍興寺大佛殿(今寶林寺)。

    初殿隳壞。

    衆請昙彥法師修之。

    彥曰非貧道緣力也。

    後三百年有绯衣功德主來興此殿。

    寺衆刻石記之。

    及肅赴任。

    施俸修殿。

    果應彥記(釋鑒)。

     裴休 休。

    字公美。

    肅子也。

    操守嚴正。

    晝講經。

    夜着書。

    終年不出戶。

    有饋鹿者。

    休不食。

    曰。

    蔬食猶不足。

    今一啖肉。

    後何以繼。

    擢進士為監察禦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宣宗嘗曰。

    休真儒者。

    然嗜浮圖法。

    講求其說。

    當世嘲之而所好不衰。

    休刺洪州。

    入龍興寺。

    觀畫壁曰。

    容儀可觀。

    高僧何在。

    衆無對。

    休曰此間有禅僧否。

    或曰。

    有運禅師混迹灑掃。

    可問之。

    休延至。

    以前語問之。

    運朗聲曰裴休。

    休曰諾。

    運曰在甚麼處。

    休豁然契會。

    遂延入府朝夕問道。

    因師黃蘗。

    休又嘗與圭峰密禅師遊。

    入其阃域。

    受其顯訣。

    議者以圭峰為禅耶律耶經論耶。

    休論之曰。

    嘻。

    議者焉知大道之所趣哉。

    夫一心者萬法之總也。

    分而為戒定慧。

    開而為六度。

    散而為萬行。

    未嘗非一心。

    一心未嘗違萬行。

    禅者六度之一耳。

    何能總諸法哉。

    且諸祖或廣行法教。

    或專心禅寂。

    或蟬蛻而去。

    或火化而滅。

    而法必同。

    行不必同也。

    故密師之道以知見為妙門。

    以寂靜為正味。

    慈忍為甲盾。

    慧斷為劍矛。

    破内魔之高壘。

    陷外賊之堅陣。

    二乘不興。

    四分不振。

    吾師恥之。

    忠孝不并化。

    荷擔不勝往。

    吾師恥之。

    故皇皇於濟拔。

    汲汲於開誘。

    其四依之人乎。

    其十地之人乎。

    議者又焉知大道之所趣哉(高僧傳)。

    左街僧錄内供奉三教談論賜紫大達法師端甫卒。

    休制碑。

    略曰。

    為丈夫者。

    在家則張仁義禮樂。

    輔天子以扶世導俗。

    出家則運慈悲定慧。

    佐如來以闡教利生。

    舍此無以為丈夫。

    師年十七為比丘。

    自是經律論無敵於天下。

    德宗聞其名征之。

    一見大悅。

    順宗仰其風。

    親之若昆弟。

    憲宗幸其寺。

    待之若賓友。

    由是天子益知佛為大聖人也。

    當是時。

    朝廷方削平區夏。

    天子端拱無事。

    诏和尚。

    率缁屬。

    迎真骨於靈山。

    開法場於秘殿。

    既而刑不殘。

    兵不黩。

    赤子無愁聲。

    江海無驚浪。

    蓋參用真乘以毗大政之明效也。

    休平居不禦酒肉。

    作勸發菩提心文。

    撰圓覺經序.法界觀序.禅源诠序。

    世服其精要(舊唐史并傳燈)。

     李商隐 商隐。

    字義山。

    懷州人。

    詩文瑰邁奇古。

    号西昆體。

    其贊佛偈曰。

    吾儒之師。

    曰魯仲尼。

    仲尼師聃。

    龍吾不知。

    聃師竺乾。

    善入無為。

    稽首大覺。

    吾師師師。

    商隐慕悟達國師知玄之道。

    以弟子禮事之。

    嘗苦眼疾。

    乞玄冥禱。

    玄寄天眼偈三章。

    讀訖疾愈(僧傳統紀)。

     呂岩 呂岩真人。

    字洞賓。

    京兆人也。

    唐末三舉不第。

    偶於長安酒肆遇锺離權授以延命術。

    自爾人莫之究。

    嘗遊廬山歸宗書锺樓壁曰。

    一日清閑自在身。

    六神和合報平安。

    丹田有寶休尋道。

    對境無心莫問禅。

    未幾道經黃龍山。

    睹紫雲成蓋。

    疑有異人。

    乃入谒。

    值龍擊鼓升堂。

    龍見意必呂公也。

    欲誘而進。

    厲聲曰。

    座傍有竊法者。

    呂毅然出問。

    一粒粟中藏世界。

    半升铛内煮山川。

    且道此意如何。

    龍指曰這守屍鬼。

    呂曰争奈囊有長生不死藥。

    龍曰。

    饒經八萬劫。

    終是落空亡。

    呂薄訝飛劍脅之。

    劍不能入。

    遂再拜求指歸。

    龍诘曰。

    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問。

    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

    呂於言下有契。

    作偈曰。

    棄卻瓢囊摵碎琴。

    如今不戀汞中金。

    自從一見黃龍後。

    始覺從前錯用心。

    龍囑令加護。

    後谒潭州智度覺禅師有曰。

    餘遊韶郴。

    東下湘江。

    今見覺公。

    觀其禅學精明。

    性源淳潔。

    促膝靜坐收光内照。

    一衲之外無餘衣。

    一缽之外無餘食。

    遠生死岸。

    破煩惱殼。

    方今佛衣寂寂兮無傳。

    禅理懸懸兮幾絕。

    扶而興者其在吾師乎。

    聊作一絕奉記。

    達者推心方濟物。

    聖賢傳法不離真。

    請師開說西來意。

    七祖如今未有人(五燈會元)。

     佛法金湯編卷第九 天台釋如惺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