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金湯編卷第九

關燈


     劉禹錫 禹錫字夢得。

    系出中山。

    擢進士第。

    登博學宏詞科。

    終檢校禮部郎中。

    【标】嘗撰六祖大鑒禅師第二碑曰。

    元和十年某月日。

    诏書追褒曹溪第六祖能公。

    谥曰大鑒。

    實廣州牧馬總以疏聞。

    由是可其奏。

    後三年有僧道琳。

    率其徒由曹溪來。

    且曰願立第二碑。

    學者志也。

    維如來滅後中五百歲。

    而摩騰.竺法蘭以經來華。

    人始聞其言。

    猶夫重昏之見曶爽。

    後五百歲而達磨以法來華。

    人始傳其心。

    猶夫昧旦之睹白日。

    自達磨六傳至大鑒。

    如貫意珠。

    有先後而無同異。

    世之言真宗者所謂頓門。

    初達磨與佛衣俱來。

    得道傳付以為真印。

    至大鑒置而不傳。

    豈以是為筌蹄耶。

    刍狗耶。

    将人人之莫己若。

    而不若置之耶。

    吾不得而知也。

    按大鑒生新州。

    三十出家。

    四十七年而殁。

    百有六年而谥。

    始自蕲之東山。

    從第五師得授記以歸。

    高宗使中貴人再征。

    不奉诏。

    第以言為貴。

    上敬行之。

    銘曰。

    至人之生無有種類。

    同人者形。

    出人者智。

    蠢蠢南裔降生傑異。

    父乾母坤獨肖元氣。

    一言頓悟不踐初地。

    五葉相承授以寶器。

    宴坐曹溪世号南宗。

    學徒畟來如水之東。

    飲以妙藥差其喑聾。

    诏不能緻許為法雄。

    去佛日遠群言積億。

    着空執有各走其域。

    我立真筌揚起南國。

    無修而修無得而得。

    能使學者還其天職。

    如黑而迷仰見鬥極。

    得之自然竟不可傳。

    口傳手付則礙於有。

    留衣中堂得者天授。

    【标】又撰佛衣銘曰。

    佛言不行。

    佛衣乃争。

    忽近貴遠。

    古今常情。

    尼父之生。

    土無一裡。

    夢奠之後。

    履存千祀。

    惟昔有梁。

    如象之狂。

    達磨救世。

    來為醫王。

    以言不痊。

    因物乃遷。

    如執符節。

    行乎複關。

    民不知官。

    望車而畏。

    俗不知佛。

    得衣為貴。

    壞色之衣。

    道不在茲。

    由之信道。

    所以為寶。

    六祖未彰。

    其出也微。

    既還狼荒。

    憬俗蚩蚩。

    不有信器。

    衆生曷歸。

    是開便門。

    非止傳衣。

    初必有終。

    傳豈無已。

    物必歸盡。

    衣胡久恃。

    先終知終。

    用乃不窮。

    我道無朽。

    衣於何有。

    其用已陳。

    孰非刍狗。

     李德裕 德裕。

    字文饒。

    吉甫子也。

    其先贊皇人。

    穆宗即位擢翰林學士。

    官至司徒同平章事。

    終崖州司戶參軍。

    懿宗追贈衛國公。

    寶曆中。

    公以淮海書院及所居宅建甘露寺。

    以資穆宗冥福。

    時甘露降故名(本傳并潤州圖經)。

     萬敬儒 敬儒。

    廬州人。

    三世同居。

    喪親廬墓刺血寫佛經。

    斷手二指輙複生。

    宣宗表其家(唐書本傳)。

     吳道子 道子。

    陽翟人。

    初名道子。

    玄宗改名道玄。

    工畫。

    下筆有神。

    玄宗召入供奉。

    於景公寺畫地獄變相。

    都人鹹觀。

    皆懼罪修善。

    兩市屠沽不售(名畫記并統紀)。

     杜荀鶴 荀鶴。

    字彥之。

    早有詩名。

    大中中登科。

    後遷主客員外郎。

    天佑初卒。

    自号九華山人。

    有詩集行世。

    其送僧詩曰。

    利門名路兩無憑。

    百歲風前短焰燈。

    隻恐為僧心不了。

    為僧心了總輸僧。

     李舟 舟。

    字公度。

    隴西人。

    岑之子也。

    有文章。

    高志氣。

    杜甫有詩二十六韻送之。

    首雲。

    代北有豪鷹。

    生子毛盡赤(雲雲)。

    舟嘗雲。

    釋迦生中國。

    設教如周孔。

    周孔生西方。

    設教如釋迦。

    天堂無則已。

    有則君子登。

    地獄無則已。

    有則小人入(李肇國史補)。

     陸亘 亘觀察池州時。

    普願禅師居南泉三十年。

    亘請入郡伸弟子禮。

    亘曰。

    弟子亦薄會佛法。

    師曰大夫十二時中作麼生。

    亘曰寸絲不挂。

    師曰階下漢。

    亘見人雙陸。

    拈起骰子。

    雲恁麼不恁麼。

    祇恁麼信彩去時如何。

    師拈起雲。

    臭骨頭。

    花十八(傳燈)。

     李節 節為河東節度巡官。

    【标】大中八年潭州嶽麓寺沙門疏言往太原求大藏經。

    河東節度使司空盧鈞.副使韋宙以經施之。

    節餞之以序曰。

    業儒之人喜排釋氏。

    其論必曰禹湯文武之代皆無有釋。

    釋氏之興。

    源於漢。

    流於晉。

    彌漫於宋魏齊梁陳隋。

    此衰世之所奉也。

    宜一掃絕刬草之。

    使不得滋。

    論者之言粗矣。

    抑能知其然未知其所以然也。

    吾請精而言之。

    昔有一夫膚腯而色凝。

    氣烈而神清。

    怡然保順。

    醫與禱無用也。

    複一夫而有風濕之疴。

    背癃而足躄。

    耳聩而目瞑。

    於是用攻熨焉。

    事禳禬焉。

    是二夫者胡相反耶。

    病與不病異耳。

    嗚呼。

    三代之前世康人良。

    禹湯文武德義播之。

    周公孔子典教持之。

    道風雖微。

    漸漬猶存。

    詐不勝信。

    惡知避善。

    暨三代之季。

    世病矣。

    風俗大敗。

    詐力相乘。

    善以柔退。

    惡以強用。

    上下相仇激為怨俗也。

    釋氏之教以清淨恬虛為禅定。

    以柔謙退讓為忍辱。

    故怨争可得而息也。

    以菲薄勤苦為修行。

    以窮達壽夭為因果。

    故貴賤可得而安也。

    怨争息則幹戈盜賊之不興。

    貴賤安則君臣民庶之有别。

    此佛聖人所以救衰世之道也。

    不有釋氏尚安救之哉。

    今論者不責衰世之俗為難移。

    而尤釋氏之徒為無用。

    是不憐抱病之夫而诟醫禱之為何人也。

    不思釋氏救世行化之為大益。

    而且病其宮牆之麗。

    徒衆之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