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金湯編卷第九

關燈
簡。

    字幾道。

    元和中為尚書。

    素好佛。

    韓愈與書有雲。

    積善積惡殃慶自以類至。

    何有去聖人之道從夷狄之教(雲雲)。

    【标】簡答書雲。

    來示雲。

    積善積惡殃慶自以類至。

    若是則釋氏辨之精詳。

    盡欲人積善耳。

    故迦文為大士言六度。

    為中根言十二因緣。

    為小根言四聖谛。

    又雲。

    依法不依人。

    假如飛廉惡來之所為者皆亡國滅身之道。

    故雖華夏其可從乎。

    夏禹文王之所作皆萬世受賜。

    故雖戎狄其可斥乎。

    合下徒以夷狄之說辱聖賢之身。

    聖賢之身必能忍辱。

    聖賢之法其可辱乎。

    深所不取也。

    但合下不奉即已。

    區區毀黩。

    豈積善之雲乎。

    彼楊墨老氏之書。

    其所述。

    作於理偏虛。

    非中道要切。

    釋氏之教則不然。

    大明積惡之根源。

    核天下神道報應之微細。

    皎然言善惡之異路。

    為廣其道。

    奈何韓君以愚人下俚翁妪之情見待之耶。

    然其法行於世。

    使人人自畏惡修善。

    豈不大助教化之防與(附見韓文公集)。

     梁肅 肅。

    字敬之。

    安定人。

    以補阙修史侍皇太子。

    卒贈禮部郎中。

    【标】學天台教於荊溪禅師。

    深得心要。

    以止觀文義弘博。

    覽者費日。

    乃删定為六卷。

    行於世。

    有天台禅林寺碑.天台止觀統例.智者大師傳論(統紀)。

     于頔 頔。

    字允元。

    貞元十四年拜山南東道節度使。

    【标】初為湖州刺史日。

    進沙門皎然杼山詩集藏於禦書殿。

    頔嘗問紫玉禅師。

    如何是黑風吹其船舫漂堕羅剎鬼國。

    師曰。

    于頔這客作漢。

    問恁麼事作麼。

    頔當時失色。

    師指雲。

    祇這個便是漂堕羅剎鬼國也。

    頔聞已信受(傳燈)。

     李吉甫 武元衡 高崇文 薛華 鄭餘慶 陸長源 吉甫。

    字弘憲。

    元和二年擢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嘗請清涼觀師為述華嚴正要一卷。

    武元衡。

    字伯蒼。

    元和中拜相。

    嘗請清涼着法界觀玄鏡一卷。

    高崇文。

    其先自渤海徙幽州。

    七世不異居。

    開元中再表其闾。

    累官金吾将軍。

    擒劉辟有功。

    封南平郡王。

    請清涼着鏡燈說文一卷。

    薛華。

    為滑州節度使。

    與孟簡.錢徽.白居易.杜羔等請清涼制七處九會華藏界圖心鏡說文十卷。

    鄭餘慶。

    字居業。

    鄭州荥陽人。

    擢進士第。

    貞元中拜同平章事。

    請清涼造華嚴綱要三卷。

    陸長源。

    吳中人。

    為汝州刺史。

    嘗撰華嚴經清涼疏序。

    略曰。

    大方廣佛華嚴經者。

    西方謂之圓滿修多羅也。

    大者如宇之覆。

    方者如地之載。

    廣者籠萬有而為義。

    佛者總十号而稱首。

    華者行業之繁繪。

    嚴者莊敬之成飾。

    其功大。

    其德圓。

    法教之宗系。

    經論之泉薮。

    江河之歸東海。

    星象之拱北辰。

    微妙甚深不可得而稱也。

    又嘗請清涼撰三聖圓融觀一卷(清涼國師碑刻)。

     張仲素 仲素。

    為翰林學士。

    【标】元和十四年二月憲宗勑仲素撰佛骨碑。

    略曰。

    岐陽法雲寺鳴鸑阜有阿育王所造之塔。

    藏佛指節。

    太宗特建寺宇加之重塔。

    高宗遷之洛邑。

    天後薦以寶函。

    中宗記之國史。

    肅宗奉之内殿。

    德宗禮之法宮。

    據本傳必三十年一開。

    則玉燭調。

    金鏡朗。

    氛祲滅。

    稼穑豐(唐史)。

     白居易 居易。

    字樂天。

    其先太原人。

    後徙居下邽。

    居易敏悟絕人。

    工文章。

    年十七登進士第。

    元和中對策乙等。

    仕至刑部尚書。

    居易於東都所居。

    疏沼種樹。

    構石樓於香山。

    自号香山居士。

    又曰醉吟先生。

    嘗問心要於凝禅師。

    得八言廣為八偈。

    八言謂覺觀定慧明通濟舍。

    其觀偈曰。

    以心中眼。

    觀心外相。

    從何而有。

    從何而喪。

    觀之又觀。

    則辨真妄(八偈見長慶集)。

    元和四年诏惟寬禅師入見問禅要。

    勑居易問師曰。

    既雲禅師。

    何以說法。

    師曰。

    無上菩提者。

    被於身為律。

    說於口為法。

    行於心為禅。

    律即是法。

    法不離禅。

    長慶二年居易知杭州。

    往問道於鳥窠禅師。

    師曰。

    諸惡莫作。

    衆善奉行。

    居易曰三歲孩兒也恁麼道。

    師曰。

    三歲孩兒雖道得。

    八十老翁行不得。

    居易服其言。

    作禮而去。

    後至廬山谒歸宗常禅師。

    值師泥壁。

    師問曰。

    君子儒。

    小人儒。

    居易曰君子儒。

    師打泥杇一下。

    居易遂過泥。

    師接得便用。

    良久雲。

    莫便是快俊底白侍郎麼。

    居易雲不敢。

    師雲祇有過泥分。

    【标】嘗勸一百四十八人結上生會。

    行念慈氏名。

    坐想慈氏容。

    願當來世必生兜率。

    晚歲風痹。

    遂專志西方祈生安養。

    畫西方變相一軸。

    為之願曰。

    極樂世界清淨土。

    無諸惡道及衆苦。

    願如我身病苦者。

    同生無量壽佛所。

    一夕念佛坐榻上。

    倐然而逝。

    居易嘗於缽塔寺依如大師受八關齋戒者九度(舊唐史并傳燈)。

    太和三年蘇州重玄寺刊石壁經成。

    居易撰碑。

    略曰。

    夫開示悟入諸佛知見。

    以了義度無邊。

    以圓教垂無窮。

    莫尊於法華經。

    證無生忍。

    造不二門。

    住不思議解脫。

    莫極於維摩經。

    攝四生九類入無餘涅盤。

    實無得度者。

    莫先於金剛經。

    壞罪集福。

    淨一切惡。

    莫急於尊勝陀羅尼經。

    應念随願往生。

    莫切於彌陀經。

    用正見觀真相。

    莫出於普賢行法經。

    诠自性。

    認本覺。

    莫深於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