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誦準提真言法要
關燈
小
中
大
廣州寶象林沙門 弘贊在犙 輯
準提真言。
本出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
欲求世間。
出世間。
一切事業成就者。
依經作法。
速獲靈驗。
但今法末。
人多懈怠。
根性鈍劣。
及初機行人。
依經修習。
三業未淳。
不能作諸觀行。
心生退怯。
遂失菩提種子。
無量功德。
故今錄此法要。
以便受持。
成就勝善。
如經所說。
若人才誦此真言一遍。
即生菩提法芽。
何況常能念誦受持。
由此善根。
速成佛種。
無量功德。
皆悉成就。
故持明藏經雲。
若有衆生。
作大惡業。
無有善種。
於菩提心無由生起。
菩提分法。
永不獲得。
如是之人。
忽遇知識。
誦此真言。
一曆耳根。
重罪減劣。
善種即生。
何況恒常持誦。
專注精勤。
曼茶羅疏雲。
念如來之神咒。
心心暗契如來心。
誦菩薩之密言。
願願冥符菩薩願。
何生死而不出。
何涅盤而不得。
有斯勝利。
故集此法要。
然持誦之法。
先須屏息諸緣。
發殷重心。
生難遭想。
作如是念。
從無量劫來。
不遇斯法。
故輪轉六道。
堕落三途。
今此真言。
是如來秘密心印。
無上法寶。
若不至心誦持。
求世間事業。
尚不果遂。
何況出離苦海。
免生死難。
成就無上菩提妙果。
作是念已。
至聖像前。
或對鏡壇。
正立。
作合掌頂禮相。
此是準提菩薩最上項禮印。
注心觀想尊容。
及緣念十方佛法僧三寶。
體若虛空。
無處不遍。
性本常住。
無去來動靜之相。
然有感必應。
作是念已。
然後稱名頂禮。
稱言。
一心頂禮十方常住三寶。
(一拜。
或三叩。
凡作一切法事。
皆先敬禮三寶。
由三寶是最吉祥。
能離魔障。
成就所修故也。
稱雲)。
一心頂禮毗盧遮那牟尼世尊。
(一切諸佛。
皆有三身。
此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法身之号。
佛今現居色界。
色究竟天頂)。
(毗盧遮那宮殿。
準提佛母。
是彼殿内菩薩)。
一心頂禮七俱胝佛母大聖準提菩薩摩诃薩。
(三拜。
此是本尊故也。
梵語俱胝。
華言萬億。
七十萬億佛。
同說此真言。
由此咒能出生諸佛。
故雲佛母。
非女相也)。
一心頂禮毗盧宮殿中八大菩薩摩诃薩。
(此八菩薩。
是準提佛母眷屬。
故常圍繞佛母也)。
禮已。
長跪合掌。
至心忏悔。
作如是言。
我弟子某。
自從無始以來。
身口意三業。
所作之罪。
今對十方三寶諸佛菩薩。
準提佛母前。
發露忏悔。
不敢覆藏。
願悉消滅。
乃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菩薩。
所修福智圓滿。
種種功德。
我今皆悉随喜。
或一說。
或三說。
由此忏悔。
随喜。
能滅罪障。
生諸福善也。
然後結金剛正坐。
坐於卑座。
即以右足壓左[月*坒]上。
以左右壓右[月*坒]上。
或半跏趺。
或随意坐。
次結大三昧耶印。
以二手仰掌展舒。
将右手在左手上。
二大拇指。
甲相拄。
安臍輪下。
此印能滅一切狂亂妄念。
雜染思惟。
既澄定身心。
即觀六道衆生。
無始已來。
於生死海中。
輪回六趣。
願彼衆生。
皆發菩提心。
行菩薩行。
速得出離。
作是念已。
即入淨法界三昧。
謂想自身頂上。
有一梵書◇嚂字。
此字遍有光明。
猶如明珠。
或如滿月。
想。
此字已。
複結金剛拳印。
以左手大拇指。
撚無名指根第一節。
餘四指握拇指作拳。
此印能除内外障染。
一切魔事。
成就一切功德。
右手持數珠。
口誦淨法界真言二十一遍。
真言曰。
唵。
嚂(唵字。
喉中擡聲呼。
嚂字彈舌道之。
亦作[嚂-皿+見]字) 此淨法界嚂字。
若想若誦。
能令三業。
悉皆清淨。
一切罪障。
盡得消除。
又能成辦一切勝事。
随所住處。
悉得清淨。
衣服未浣。
便成淨衣。
身未澡浴。
便當澡浴。
若用水作淨。
不誦此咒。
不名真淨。
若用此法界心嚂字淨之。
即名畢竟清淨瓶。
如靈丹一粒。
點鐵成金。
故知真言一字。
變染令淨(若實無水洗浴。
缺新淨衣。
用此嚂字淨之。
若有水有淨衣。
而不洗換。
托此為淨。
是無敬信懈怠之人。
何能滅罪生福。
成就所求之願。
若先以水如法洗盥。
用淨土或灰。
再三洗手已。
着淨衣服。
更用此真言淨之。
則内外俱成清淨。
所祈速獲靈驗)。
次結本經無能勝菩薩印。
辟除一切諸魔惡鬼神等。
遠走而去。
二手右壓左。
内相義。
作拳。
豎二中指。
頭相合。
以印繞身右旋一匝。
誦咒一遍。
如是至三。
真言曰。
曩莫三滿多。
沒馱(引)喃。
唵。
戶噜戶噜。
戰拏哩。
麼(引)蹬耆。
娑嚩(二合)(引)賀(引○凡口傍字。
皆彈舌道之) 此真言辟除諸障。
能成就一切事業。
有以文殊菩薩一字咒王護身。
然其梵音是一字。
此方或作二合齒[口*臨]。
或作三合叱哩陵。
或作四合叱洛
本出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
欲求世間。
出世間。
一切事業成就者。
依經作法。
速獲靈驗。
但今法末。
人多懈怠。
根性鈍劣。
及初機行人。
依經修習。
三業未淳。
不能作諸觀行。
心生退怯。
遂失菩提種子。
無量功德。
故今錄此法要。
以便受持。
成就勝善。
如經所說。
若人才誦此真言一遍。
即生菩提法芽。
何況常能念誦受持。
由此善根。
速成佛種。
無量功德。
皆悉成就。
故持明藏經雲。
若有衆生。
作大惡業。
無有善種。
於菩提心無由生起。
菩提分法。
永不獲得。
如是之人。
忽遇知識。
誦此真言。
一曆耳根。
重罪減劣。
善種即生。
何況恒常持誦。
專注精勤。
曼茶羅疏雲。
念如來之神咒。
心心暗契如來心。
誦菩薩之密言。
願願冥符菩薩願。
何生死而不出。
何涅盤而不得。
有斯勝利。
故集此法要。
然持誦之法。
先須屏息諸緣。
發殷重心。
生難遭想。
作如是念。
從無量劫來。
不遇斯法。
故輪轉六道。
堕落三途。
今此真言。
是如來秘密心印。
無上法寶。
若不至心誦持。
求世間事業。
尚不果遂。
何況出離苦海。
免生死難。
成就無上菩提妙果。
作是念已。
至聖像前。
或對鏡壇。
正立。
作合掌頂禮相。
此是準提菩薩最上項禮印。
注心觀想尊容。
及緣念十方佛法僧三寶。
體若虛空。
無處不遍。
性本常住。
無去來動靜之相。
然有感必應。
作是念已。
然後稱名頂禮。
稱言。
一心頂禮十方常住三寶。
(一拜。
或三叩。
凡作一切法事。
皆先敬禮三寶。
由三寶是最吉祥。
能離魔障。
成就所修故也。
稱雲)。
一心頂禮毗盧遮那牟尼世尊。
(一切諸佛。
皆有三身。
此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法身之号。
佛今現居色界。
色究竟天頂)。
(毗盧遮那宮殿。
準提佛母。
是彼殿内菩薩)。
一心頂禮七俱胝佛母大聖準提菩薩摩诃薩。
(三拜。
此是本尊故也。
梵語俱胝。
華言萬億。
七十萬億佛。
同說此真言。
由此咒能出生諸佛。
故雲佛母。
非女相也)。
一心頂禮毗盧宮殿中八大菩薩摩诃薩。
(此八菩薩。
是準提佛母眷屬。
故常圍繞佛母也)。
禮已。
長跪合掌。
至心忏悔。
作如是言。
我弟子某。
自從無始以來。
身口意三業。
所作之罪。
今對十方三寶諸佛菩薩。
準提佛母前。
發露忏悔。
不敢覆藏。
願悉消滅。
乃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菩薩。
所修福智圓滿。
種種功德。
我今皆悉随喜。
或一說。
或三說。
由此忏悔。
随喜。
能滅罪障。
生諸福善也。
然後結金剛正坐。
坐於卑座。
即以右足壓左[月*坒]上。
以左右壓右[月*坒]上。
或半跏趺。
或随意坐。
次結大三昧耶印。
以二手仰掌展舒。
将右手在左手上。
二大拇指。
甲相拄。
安臍輪下。
此印能滅一切狂亂妄念。
雜染思惟。
既澄定身心。
即觀六道衆生。
無始已來。
於生死海中。
輪回六趣。
願彼衆生。
皆發菩提心。
行菩薩行。
速得出離。
作是念已。
即入淨法界三昧。
謂想自身頂上。
有一梵書◇嚂字。
此字遍有光明。
猶如明珠。
或如滿月。
想。
此字已。
複結金剛拳印。
以左手大拇指。
撚無名指根第一節。
餘四指握拇指作拳。
此印能除内外障染。
一切魔事。
成就一切功德。
右手持數珠。
口誦淨法界真言二十一遍。
真言曰。
唵。
嚂(唵字。
喉中擡聲呼。
嚂字彈舌道之。
亦作[嚂-皿+見]字) 此淨法界嚂字。
若想若誦。
能令三業。
悉皆清淨。
一切罪障。
盡得消除。
又能成辦一切勝事。
随所住處。
悉得清淨。
衣服未浣。
便成淨衣。
身未澡浴。
便當澡浴。
若用水作淨。
不誦此咒。
不名真淨。
若用此法界心嚂字淨之。
即名畢竟清淨瓶。
如靈丹一粒。
點鐵成金。
故知真言一字。
變染令淨(若實無水洗浴。
缺新淨衣。
用此嚂字淨之。
若有水有淨衣。
而不洗換。
托此為淨。
是無敬信懈怠之人。
何能滅罪生福。
成就所求之願。
若先以水如法洗盥。
用淨土或灰。
再三洗手已。
着淨衣服。
更用此真言淨之。
則内外俱成清淨。
所祈速獲靈驗)。
次結本經無能勝菩薩印。
辟除一切諸魔惡鬼神等。
遠走而去。
二手右壓左。
内相義。
作拳。
豎二中指。
頭相合。
以印繞身右旋一匝。
誦咒一遍。
如是至三。
真言曰。
曩莫三滿多。
沒馱(引)喃。
唵。
戶噜戶噜。
戰拏哩。
麼(引)蹬耆。
娑嚩(二合)(引)賀(引○凡口傍字。
皆彈舌道之) 此真言辟除諸障。
能成就一切事業。
有以文殊菩薩一字咒王護身。
然其梵音是一字。
此方或作二合齒[口*臨]。
或作三合叱哩陵。
或作四合叱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