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尼受戒錄
關燈
小
中
大
界内結)。
已上略述得戒緣由。
向下錄得戒和尚阿阇黎。
二部僧名。
并記自受戒年月日時。
以識戒臘尊卑也。
比丘尼弟子 年 月 日 時生族姓 系 府 縣人於 年月 日拜 師出家 僧部戒於 年 月 日 時受 和尚具足戒秉羯磨阿阇黎名 号 軌範師尊證僧伽 大德 大德 大德 大德 大德 大德 大德 尼部親教師尼名 字羯磨師尼名 字教授師尼名 字證戒尼僧 賢部 賢部 賢部 賢部 賢部 賢部 賢部附作法略儀 初受具足戒尼。
未能即閱大律。
其親教阇黎二師。
當與戒本令其熟讀。
使知護持。
無緻虧犯。
及識布薩。
自恣。
受衣。
淨施等法也。
布薩法 (半月半月布薩。
下至有四比丘尼。
即應誦戒本。
不足四人。
三人。
二人。
當對首布薩。
若有所犯。
應先忏悔已。
然後布薩)。
對首說戒法 (至布薩日。
若有三人。
各各相向露頂。
脫屣。
互跪。
作如是言)。
二大姊。
一心念。
今僧十(五四)日說戒。
我某甲比丘尼清淨(三說。
後二人。
亦如是說。
若隻有二人。
除上二字。
即雲大姊)。
心念說戒法 (若隻有一人。
應心念口言)。
今日衆僧十(五四)日說戒。
我某甲比丘尼清淨(三說)。
對首安居法 (前安居四月十六日。
應對一知法比丘尼言)。
大姊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尼。
依某僧伽藍(若在村内。
非僧住處。
應雲某聚落。
若在别房。
應雲某房)。
前三月夏安居。
房舍破。
修治故。
(三說。
彼應語雲)好。
(答言)善(若後安居。
至五月十六日。
應雲後三月)。
心念安居法 (若無所依人對作法。
即自心念口言)。
我某甲比丘尼。
依某處某房。
前三月夏安居(三說)。
對首受日法 (若有佛法僧事。
或檀越父母等請喚。
不及即日還。
若須二日。
乃至七日。
應對一比丘尼言)。
大姊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尼。
受七日法出界外。
為某事故。
還此中安居。
白大姊令知(三說。
不應為飲食衣物故去也。
若前事不及七日還。
當從僧乞十日。
半月一月。
羯磨去)。
對首自恣法 (凡有所犯。
應先忏悔已。
然後自恣。
若住處有五比丘尼。
應僧中差受自恣。
若無五人。
四人當對首各各相向。
作如是言)。
三大姊一心念。
今日衆僧自恣。
我某甲比丘尼自恣清淨(三說。
若有三人二人亦如是作)。
心念自恣法 (若隻有一人。
應心念口言)。
今日衆僧自恣。
我某甲比丘尼。
自恣清淨(三說)。
受五衣法 (佛言。
五衣應受持。
有衣不受持。
得罪。
過十日。
即犯舍堕。
若得如法衣。
應具威儀。
對一比丘尼。
或親教師。
或阿阇黎。
如是言)。
大姊一心念。
我比丘尼某甲。
此安陀會。
五條衣受。
一長一短。
割截衣持(三說)。
大姊一心念。
我比丘尼某甲。
此郁多羅僧。
七條衣受。
兩長一短。
割截衣持(三說)。
大姊一心念。
我比丘尼某甲。
是僧伽黎(若幹)。
條衣受(若幹)。
長(若幹)短。
割截衣持(三說)。
大姊一心念。
我比丘尼某甲。
是覆肩衣受。
長四肘。
廣二肘半。
是覆肩衣持(三說。
佛制恐污三衣。
用覆兩肩。
然後着三衣在上)。
大姊一心念。
我比丘尼某甲。
是衣厥修羅衣受。
長四肘。
廣二肘。
是衣厥修羅衣持(三說。
厥修羅。
此雲篅衣。
即裙也。
以兩頭縫合。
形如小篅。
着時入内。
擡使過臍。
各蹙兩邊雙排擪脊。
系之以縧。
篅即谷圍也)。
已上略述得戒緣由。
向下錄得戒和尚阿阇黎。
二部僧名。
并記自受戒年月日時。
以識戒臘尊卑也。
比丘尼弟子 年 月 日 時生族姓 系 府 縣人於 年月 日拜 師出家 僧部戒於 年 月 日 時受 和尚具足戒秉羯磨阿阇黎名 号 軌範師尊證僧伽 大德 大德 大德 大德 大德 大德 大德 尼部親教師尼名 字羯磨師尼名 字教授師尼名 字證戒尼僧 賢部 賢部 賢部 賢部 賢部 賢部 賢部附作法略儀 初受具足戒尼。
未能即閱大律。
其親教阇黎二師。
當與戒本令其熟讀。
使知護持。
無緻虧犯。
及識布薩。
自恣。
受衣。
淨施等法也。
布薩法 (半月半月布薩。
下至有四比丘尼。
即應誦戒本。
不足四人。
三人。
二人。
當對首布薩。
若有所犯。
應先忏悔已。
然後布薩)。
對首說戒法 (至布薩日。
若有三人。
各各相向露頂。
脫屣。
互跪。
作如是言)。
二大姊。
一心念。
今僧十(五四)日說戒。
我某甲比丘尼清淨(三說。
後二人。
亦如是說。
若隻有二人。
除上二字。
即雲大姊)。
心念說戒法 (若隻有一人。
應心念口言)。
今日衆僧十(五四)日說戒。
我某甲比丘尼清淨(三說)。
對首安居法 (前安居四月十六日。
應對一知法比丘尼言)。
大姊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尼。
依某僧伽藍(若在村内。
非僧住處。
應雲某聚落。
若在别房。
應雲某房)。
前三月夏安居。
房舍破。
修治故。
(三說。
彼應語雲)好。
(答言)善(若後安居。
至五月十六日。
應雲後三月)。
心念安居法 (若無所依人對作法。
即自心念口言)。
我某甲比丘尼。
依某處某房。
前三月夏安居(三說)。
對首受日法 (若有佛法僧事。
或檀越父母等請喚。
不及即日還。
若須二日。
乃至七日。
應對一比丘尼言)。
大姊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尼。
受七日法出界外。
為某事故。
還此中安居。
白大姊令知(三說。
不應為飲食衣物故去也。
若前事不及七日還。
當從僧乞十日。
半月一月。
羯磨去)。
對首自恣法 (凡有所犯。
應先忏悔已。
然後自恣。
若住處有五比丘尼。
應僧中差受自恣。
若無五人。
四人當對首各各相向。
作如是言)。
三大姊一心念。
今日衆僧自恣。
我某甲比丘尼自恣清淨(三說。
若有三人二人亦如是作)。
心念自恣法 (若隻有一人。
應心念口言)。
今日衆僧自恣。
我某甲比丘尼。
自恣清淨(三說)。
受五衣法 (佛言。
五衣應受持。
有衣不受持。
得罪。
過十日。
即犯舍堕。
若得如法衣。
應具威儀。
對一比丘尼。
或親教師。
或阿阇黎。
如是言)。
大姊一心念。
我比丘尼某甲。
此安陀會。
五條衣受。
一長一短。
割截衣持(三說)。
大姊一心念。
我比丘尼某甲。
此郁多羅僧。
七條衣受。
兩長一短。
割截衣持(三說)。
大姊一心念。
我比丘尼某甲。
是僧伽黎(若幹)。
條衣受(若幹)。
長(若幹)短。
割截衣持(三說)。
大姊一心念。
我比丘尼某甲。
是覆肩衣受。
長四肘。
廣二肘半。
是覆肩衣持(三說。
佛制恐污三衣。
用覆兩肩。
然後着三衣在上)。
大姊一心念。
我比丘尼某甲。
是衣厥修羅衣受。
長四肘。
廣二肘。
是衣厥修羅衣持(三說。
厥修羅。
此雲篅衣。
即裙也。
以兩頭縫合。
形如小篅。
着時入内。
擡使過臍。
各蹙兩邊雙排擪脊。
系之以縧。
篅即谷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