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門玄鑒圖

關燈
相 不共。

    内紹 誕生 臣向君。

     一色。

    外判 朝生 臣奉君。

     功。

     栖隐 末生 君視臣。

     共功。

    臣用 化生 臣向君。

     功功。

    不動 内生 君向臣。

     正中偏。

    夜深古殿鎖輕煙。

    寂寂苔封臣不立。

    密密光舒未兆前。

     偏中正。

    玉人不親臨台鏡。

    子夜星沉瑞氣濃。

    依舊青山不露頂。

     正中來。

    木人攜杖火中回。

    趂起泥牛耕練色。

    放教石馬踐蒼苔。

     偏中至。

    轉側相逢全意氣。

    交輝終不犯鋒芒。

    大用蹤橫無變異。

     兼中到。

    明暗盡時光不照。

    石人有志妙難窮。

    鮮栽絕頂無根草。

     洞山偏正五位之圖 仰山九十六種圓相圖 末門句○ 第一句(方員任器頭角全彰)。

     日用句○ 第二句(體用互收名言不立)。

     末後句○ 第三句(隐顯無私傍通這畔)。

     修羅三昧擎日月勢 女人三昧羅剎不隐 已上開為百二十。

    合為九十六種。

    總不出十九門施設也。

     一垂示三昧門 二問答互喚門 三性起無作門 四緣起無礙門 五明機普互門 六昧合賓主門 七三生不隔門 八即幻明真門 九用了生緣門 十就生顯法門 十一冥府生緣門 十二三境順真門 十三随機識生門 十四海印收生門 十五密用靈機門 十六碎啄同時門 十七随随收放門 十八卷舒無住門 十九一多自在門 圓收六門 一圓相○ 二義海○○ 三昧機○○ 四多字學○○ 五意語 六默論○○ 曹洞宗旨 達磨西來不立文字。

    兒孫東出酷泥言诠。

    才落名論堪作甚麼。

    萬一此稿流落人間。

    慎勿逐語生解。

    直饒聲前薦得句外承當。

    猶有一人大不肯在。

    縱識得此人。

    更參三十年。

    我道猶欠徹在。

    湛然居士從原題。

     洞山五位投子清和尚序 夫長天一色星月何分。

    大地無偏榮枯自異。

    是以法無異法何迷悟而可及。

    心不自心假言像而提唱。

    其言偏圓正倒兼帶葉通。

    其法也不落是非豈關萬像。

    萬像既融於水月。

    源派派混於金沙。

    不堕虛凝。

    回途複妙。

     洞山五位頌 正中偏。

    三更初夜月明前。

    相逢莫怪不相識。

    隐隐猶懷舊日嫌。

     偏中正。

    失曉老婆逢古鏡。

    分明觌面别無真。

    争柰迷頭還認影。

     正中來。

    無中有路隔塵埃。

    但能不觸當今諱。

    也勝前朝斷舌才。

     偏中至。

    兩辨相逢不相避。

    好手猶如火裡蓮。

    宛然自有沖天志。

     兼中到。

    不落有無誰敢和。

    人人盡欲出時流。

    折合元來炭裡坐。

     卧龍山雲庵老人評唱五位王子圖頌 正中偏 注曰。

    古人借黑為正。

    假白示偏也。

    切忌當頭。

    直要傍提。

    妙會宗祖。

    如雲要頭一任将去。

    正者是正位也。

    道個正位已早落偏。

    言不當理。

    本位都無言說。

    但有言說即屬偏也。

    偏中不曾離本位。

    無生那涉語因緣。

    即是兩意。

    人在語中圓得。

    如雲不落今時句。

    妙在未聞前。

    此是語中圓得底句。

    亦合兩意。

    妙在體處。

    體即正體。

    不落今時。

    句句中須虛一位。

    不得當頭道着。

    直須玄行始得相應。

    半夜日頭出。

    日午打三更。

    皆是兼中有語也。

    如雲木人半夜穿靴去。

    石女天明帶帽歸是也。

    直言露地已前。

    明妙也。

    道個露地白牛明妙法身。

    猶是文采。

    直須文彩妙會始得其旨也。

     三更初夜月明前 注曰。

    隻是黑白未分時事。

    黑白兩種亦是文彩未生前。

    方是正中偏。

    有雲。

    金殿豁開全體現。

    往來常在白雲中。

    月明前此句不堕有無。

    始得興斷也。

     莫怪相逢不相識 注曰。

    正是父子相見君臣道合。

    唯一道如如更與阿誰相識。

    不落第二門頭。

    此明入宮不異體。

    為子全身而是父。

    隻是各不相知。

    臣在門。

    王不出門。

    臣不知有君。

    君亦不知有臣。

    混然一緻。

    此是兒孫得力。

    豈得不知隐隐幽暗不彰也。

     隐隐猶懷舊日嫌 注曰。

    初未識時未有個肯處。

    見了後方有個肯處。

    所以道悟了還同未悟時。

    心無勝負自安甯。

    正位有雲。

    妙語絕承當。

    個中無肯路。

    即是此路也。

    兩句語非前句後句。

    中不相似也。

    隻是上下兩句共明一意。

     偏中正 注曰。

    偏乃是今時句。

    太陽門下事。

    名有句。

    正是正體。

    明月堂前事。

    名無句。

    無句是宗。

    不得昧卻。

    若於有句傍無句宗旨。

    即是偏中得正也。

    偏是左右人。

    正是尊貴人。

    常要時時奉他。

    須得心心無間念念無差始得與他相應。

    是故知有底人始解奉重。

    輙不得暫時違背。

    若暫時不在。

    如同死人。

    又偏是長老施設處。

    正是學人承當處。

    偏中得正也。

    緣中得正不坐今時。

    緣是因緣語句。

    於因緣語句下得意。

    不滞因緣語迹。

    通父母未生前事。

    空劫外事。

    乃曰緣中得意不坐今時也。

    隻向語中轉去。

    方有圓位語。

    言三昧下出身也。

    為因有語言常通無語之意。

    從偏入正。

    方有圓位也。

    又偏屬於今時。

    六根六識也。

    正是那邊。

    不落今時。

    隻於六根六識下明得那邊人。

    偏中得正。

     失曉老婆逢古鏡 注曰。

    彰也。

    将之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