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門玄鑒圖

關燈
拂委曲指示。

    答曰。

    名相之說滞迹多端。

    疑悟後學恐成支離。

    柰不獲已所以如此。

    問曰古人有哭有笑是何也。

    答曰。

    笑者多賞。

    哭者多罰。

    賞罰不定。

    問曰。

    如上三玄論竟。

    隻此三玄為别又有。

    答曰此外更有三要。

    問曰何名三要。

    一者先照後用。

    二者先用後照。

    三者照用同時。

    且 第一先照後用者○。

    如學人來時。

    禅主先問從甚麼處來。

    或雲彼師有何言句指示。

    學人種種言句。

    禅主反問雲作麼生會。

    據斯體例。

    古人亦強名照要也。

     第二先用後照者◎。

    如學人來問祖師西來意。

    或問佛法大意。

    或問如何是學人本來面目。

    或問如何是極則事。

    禅主舉起拂子。

    或以拄杖便打。

    或下禅床立。

    或畫圓相。

    或呈機要。

    據斯接機。

    古人亦強名用要也。

     第三照用同時者[○@(│*?)]。

    如學人來發問端。

    禅主或豎起拂子雲諸方還有這個麼。

    或指空雲會麼。

    或學人見豎起拂子便禮拜。

    禅主雲這鈍漢。

    或雲學人不會。

    禅主指露柱雲這個卻會麼。

    學人或展坐具或豎起拳掌。

    主雲這弄精魂漢。

    據斯接機。

    古人亦強名照用同時要也。

     四大式論 問曰。

    三玄三要之外。

    更有何法示徒。

    答曰有四大式。

     第一正利大式。

    如初祖在少林等是也。

     第二平等大式。

    如禾山打鼓是也。

     第三真假大式。

    通取前二式是也。

     第四本分大式。

    如初祖見梁武帝時雲不識是也。

     八棒論 問雲。

    隻這是。

    更别有。

    答曰。

    夫於一代宗門。

    更有數般體例。

    吾更為汝略陳梗概。

    且如引機垂語之棒略有八種。

    問雲。

    何名八棒。

     第一觸令支玄棒。

    今夜不答話。

    問話者三十棒。

    時有僧出禮拜。

    山便打是也。

     第二接機從正棒。

    如僧被打雲。

    某甲未問為甚麼打。

    山雲汝是甚處人。

    僧雲新羅人。

    山雲未踏舡舷好與三十棒。

     第三辯機提正棒。

    如參長老。

    威儀不肅禮數怠慢。

    禅主便打是也。

     第四靠玄傷正棒。

    如大禅佛到仰山翹足乃雲。

    西天二十八祖亦如是。

    唐土六祖亦如是。

    和尚亦如是。

    某甲亦如是。

    仰山與四棒是也。

     第五印順宗乘棒。

    如禅主與學人問答深有大契。

    禅主便打是也。

     第六盲枷瞎煉棒。

    如長老行棒。

    學人雲出棒出棒。

    主更無酬對是也。

     第七考驗虛實棒。

    如禅主反問。

    學人答至極則處。

    禅主便打是也。

     又苦責愚癡棒。

    如學人來參。

    長老種種開示。

    學人一一不會。

    長老便打是也。

     又如雪峰背負一束藤。

    路逢一僧便抛下。

    僧方拟取。

    雪峰踏倒是也。

     第八掃除凡聖棒。

    如道得也打。

    道不得也打。

    此方是正棒也。

     五句論 第一迷真句。

    如指一物及言非物。

    問學人是也。

     第二出身句。

    如僧問趙州。

    離四句絕百非請師直指某甲西來意。

    師雲老僧恁麼死急是也。

     第三正宗無問句。

    如翠峰雲。

    某甲上樹。

    緻将一問來是也。

     第四正宗無答句。

    如雲到這裡說得十成猶是患謇漢是也。

     第五末後句。

    如雲。

    太阿寶劍祖堂寒。

    千裡應須息萬端。

    莫待泠光輕問爍是也。

     八大勢論 第一天真大勢。

    源其性海離念圓明。

    不假安立亦曾增減。

    石頭休宣。

    百丈卷席。

    馬祖下座。

    皆顯本來不動。

     第二秘密大勢。

    如少林壁觀。

    大寂無聲。

    目擊道存。

     第三平安大勢。

    四儀盡道。

    三業都禅。

    着衣吃飯動轉施為無非佛事。

     第四直示大勢。

    明言問示汝等身中有個無位真人堂堂出入等。

    如雲和尚誠言焉敢不信。

    師曰即今便是佛等是也。

     第五呈似大勢。

    如見人來兩手度□拄杖。

    從東過西。

    自喚自應。

    如道吾舞笏是。

     第六收放大勢。

    如明州布袋和尚。

    人問布袋下事。

    叉手而立是也。

     第七權設大勢。

    如宗門中曲垂方便。

    問實答應權被機害。

    皆借至理。

    故得此名。

     第八省悟大勢。

    如曹溪打神會。

    黃蘗打臨濟等是也。

     已上略示方隅。

    具眼高人無合滞迹。

    苟得歇頭真放心處。

    無适而非可也。

     洞山祖師五位圖  〔召〕 頌曰。

     偏中歸去極幽玄。

    正去偏來理事全。

    兼至去來明妙用。

    到兼何必逐言诠。

    須知正位非言說。

    朕兆依稀屬有緣。

    語默豈能安世界。

    蕩蕩蹤橫鳥道玄。

     慈明禅師五位頌 大者本州刺史。

    二者把筆文章。

    三者放鷹走狗。

    四者外入人家。

    惟有五郎最小。

    家中侍奉爺娘。

     大陽三句之圖 王子五位圖 一誕生王子。

    王宮才降日。

    玉兔豈能離。

    未得無功旨。

    人天何太迷。

     二朝生王子。

    白衣須拜相。

    此事未為奇。

    積代簪纓者。

    休雲落魄時。

     三末生王子。

    子時當作正。

    明暗在君臣。

    未離兜率界。

    烏雞雪上行。

     四化生王子。

    焰裡寒氷結。

    楊花九月飛。

    泥牛吼水面。

    木馬逐雲嘶。

     五内生王子。

    渾然藏理事。

    朕兆卒難明。

    威音王未曉。

    彌勒豈惺惺。

     洞山偏正五位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