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法歸心錄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欲知法要。
心是十二部經之根本。
唯有一乘法。
一乘法者一心是。
但守一心。
即心真如門。
一切法行不出自心。
唯心自知。
心無形色。
諸祖隻是以心傳心。
達者印可。
更無别法。
六祖雲。
汝等諸人自心是佛。
更莫狐疑。
心外更無一法而能建立。
皆是自心生萬種法。
經雲。
心生種種法生。
其法無二。
其心亦然。
其道清淨。
無有諸相。
汝莫觀淨。
及空其心。
此心無二。
無可取舍。
行住坐卧。
皆一直心。
即是淨土。
依吾語者。
汝定菩提。
牛頭融大師絕觀論。
問。
雲何是心。
答。
六根所觀。
并悉是心。
問。
心若為。
答。
心即滅。
問。
何者為體。
答。
心為體。
問。
何者為宗。
答。
心為宗。
問。
何者為本。
答。
心為本。
問。
若為是定慧雙遊。
答。
心性寂滅為定。
常解寂滅為慧。
問。
何者是智。
答。
境起解是智。
問。
何者是境。
答。
自身心性為境。
問。
何者是舒。
答。
照用為舒。
問。
何者為卷。
答。
心寂滅無去來為卷。
舒則彌遊法界。
卷則定迹難尋。
問。
何者是法界。
答。
邊表不可得。
名曰法界。
稠禅師雲。
一切外緣。
名無定相。
是非生滅。
一由自心。
若自心不心。
誰嫌是非。
能所俱無。
即諸相恒寂。
龐居士頌雲。
萬法從心起。
心生萬法生。
生生不了有。
來去枉虛行。
寄語修道人。
空生有不生。
如能達此理。
不動出深坑。
騰騰和尚歌雲。
修道。
道無可修。
問法。
法無可問。
迷人不悟色空。
達者本無逆順。
八萬四千法門。
至理不過方寸。
煩惱正是菩提。
淨花生於泥糞。
識取自家城邑。
莫謾遊他州郡。
卧輪禅師雲。
詳其心性。
湛然虛空。
本來不生。
是亦不滅。
何須收捺。
但覺心起。
即須向内反照心原。
無有根本。
即無生處。
無生處故。
心即寂靜。
無相無為。
智達禅師心境頌雲。
境立心便有。
心無境不生。
若将心系境。
心境兩俱盲。
境心各自住。
心境性恒清。
悟境心無起。
迷心境共行。
若迷心作境。
心境亂縱橫。
悟境心元淨。
知心境本清。
知心無境性。
了境心無形。
境虛心寂寂。
心照境冷冷。
普岸大師雲。
大道虛曠。
唯一真心。
善惡勿思。
神清物表。
更複何憂。
沩山和尚雲。
内外諸法盡知不實。
從心化生。
悉是假名。
任他法性周流。
莫斷莫續。
黃蘖和尚雲。
但悟一心。
更無少法可得。
此即真佛。
佛與衆生。
一心更無有異。
不如言下自認取本法。
此法即心。
心外無法。
此心即法。
法外無心。
仰山和尚雲。
頓悟自心無相。
猶若虛空。
寄根發明。
即本心具恒沙妙用。
無别所持。
無别安立。
即本地。
即本土。
安國和尚雲。
經雲。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所住者不住色。
不住聲。
不住迷。
不住悟。
不住體。
不住用。
而生其心者。
即是一切處而顯一心。
若住善生心即善現。
若住惡生心即惡現。
本心即隐沒。
若無所住。
十方世界。
唯是一心。
信知風幡不動。
是心動。
歸宗和尚雲。
即心是佛。
徹底唯性。
山河大地。
一法所印。
是大神咒。
真實不虛。
是諸佛之本源。
菩提之根骨佛何者是。
即今言下是。
更無别人。
經雲。
譬如一色。
随衆生見。
得種種名。
一切法惟是一法。
随處得名。
寶性論偈雲。
如空徧一切。
而空無分别。
自心無垢心。
亦徧無分别。
複禮法師雲。
觀業義者。
夫業因心起。
心為業用。
業引心而受形。
心随業而作境。
然則因業受身。
身還造業從心作境。
境複生心。
若影随形而曲直。
猶響随聲而大小矣。
勸善印施 夫敷演正法。
功德超於恒沙。
留傳至理。
福利過於大虛。
恒沙無數。
太虛無際。
施法利生。
功越二喻。
何故如是功德無量。
一者。
為未信人令成正信。
攝歸一念。
不外馳求。
二者。
為已信人助成觀力。
理行堅固。
疾證菩提。
似乘廣大之車。
立至寶坊。
如駕堅牢之船。
坐登覺岸。
楞嚴經雲。
佛告阿難。
若複有人徧滿十方。
所有虛空。
盈滿七寶。
持以奉上。
微塵諸佛。
承事供養。
心無虛度。
於意雲何。
是人以此施佛因緣。
得福多不。
阿難答言。
虛空無盡。
珍寶無邊。
昔有衆生。
施佛七錢。
舍身猶獲轉輪王位。
況複現前。
虛空既窮。
佛土充徧。
皆施珍寶。
窮劫思議。
尚不能及是福。
雲何更有邊際。
佛告阿難。
諸佛如來。
語無虛妄。
若複有人。
身具四重十波羅夷。
眴息即經此方他方阿鼻地獄。
乃至窮盡十方無間。
靡不經曆。
能以一念将此法門。
於末劫中開。
示未學。
是人罪障。
應念消滅。
變其所受地獄苦因。
成安樂國。
得福超越前之施人。
百倍千倍。
千萬億倍。
如是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贊弘此典。
善利無邊。
金光明經雲。
法施與人。
有五勝利。
雲何為五。
一者。
法施兼利。
财施不爾。
二者。
法施能令衆生出於三界。
财施之福。
不出欲界。
三者。
法施能淨法身。
财施惟增長於色。
四者。
法施無盡。
财施有盡。
五者。
法施能斷無明。
财施唯伏貪愛。
是故善男子。
功德無量無邊。
難可譬喻。
又金剛經雲。
三千大千世界。
七寶布施。
不如受持四句偈等。
謂他人說。
其福勝彼。
如有善男信女。
刊刻印施流傳。
普令法界衆生。
頓悟最上一乘。
鹹登佛域。
同證菩提。
功德無邊。
難以述矣。
偈曰。
萬法歸心錄。
直言不奧深。
能開清淨眼。
善示涅盤心。
三教從斯入。
百工莫外尋。
有人印百本。
勝舍一舡金。
萬法歸心錄卷下(終)
心是十二部經之根本。
唯有一乘法。
一乘法者一心是。
但守一心。
即心真如門。
一切法行不出自心。
唯心自知。
心無形色。
諸祖隻是以心傳心。
達者印可。
更無别法。
六祖雲。
汝等諸人自心是佛。
更莫狐疑。
心外更無一法而能建立。
皆是自心生萬種法。
經雲。
心生種種法生。
其法無二。
其心亦然。
其道清淨。
無有諸相。
汝莫觀淨。
及空其心。
此心無二。
無可取舍。
行住坐卧。
皆一直心。
即是淨土。
依吾語者。
汝定菩提。
牛頭融大師絕觀論。
問。
雲何是心。
答。
六根所觀。
并悉是心。
問。
心若為。
答。
心即滅。
問。
何者為體。
答。
心為體。
問。
何者為宗。
答。
心為宗。
問。
何者為本。
答。
心為本。
問。
若為是定慧雙遊。
答。
心性寂滅為定。
常解寂滅為慧。
問。
何者是智。
答。
境起解是智。
問。
何者是境。
答。
自身心性為境。
問。
何者是舒。
答。
照用為舒。
問。
何者為卷。
答。
心寂滅無去來為卷。
舒則彌遊法界。
卷則定迹難尋。
問。
何者是法界。
答。
邊表不可得。
名曰法界。
稠禅師雲。
一切外緣。
名無定相。
是非生滅。
一由自心。
若自心不心。
誰嫌是非。
能所俱無。
即諸相恒寂。
龐居士頌雲。
萬法從心起。
心生萬法生。
生生不了有。
來去枉虛行。
寄語修道人。
空生有不生。
如能達此理。
不動出深坑。
騰騰和尚歌雲。
修道。
道無可修。
問法。
法無可問。
迷人不悟色空。
達者本無逆順。
八萬四千法門。
至理不過方寸。
煩惱正是菩提。
淨花生於泥糞。
識取自家城邑。
莫謾遊他州郡。
卧輪禅師雲。
詳其心性。
湛然虛空。
本來不生。
是亦不滅。
何須收捺。
但覺心起。
即須向内反照心原。
無有根本。
即無生處。
無生處故。
心即寂靜。
無相無為。
智達禅師心境頌雲。
境立心便有。
心無境不生。
若将心系境。
心境兩俱盲。
境心各自住。
心境性恒清。
悟境心無起。
迷心境共行。
若迷心作境。
心境亂縱橫。
悟境心元淨。
知心境本清。
知心無境性。
了境心無形。
境虛心寂寂。
心照境冷冷。
普岸大師雲。
大道虛曠。
唯一真心。
善惡勿思。
神清物表。
更複何憂。
沩山和尚雲。
内外諸法盡知不實。
從心化生。
悉是假名。
任他法性周流。
莫斷莫續。
黃蘖和尚雲。
但悟一心。
更無少法可得。
此即真佛。
佛與衆生。
一心更無有異。
不如言下自認取本法。
此法即心。
心外無法。
此心即法。
法外無心。
仰山和尚雲。
頓悟自心無相。
猶若虛空。
寄根發明。
即本心具恒沙妙用。
無别所持。
無别安立。
即本地。
即本土。
安國和尚雲。
經雲。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所住者不住色。
不住聲。
不住迷。
不住悟。
不住體。
不住用。
而生其心者。
即是一切處而顯一心。
若住善生心即善現。
若住惡生心即惡現。
本心即隐沒。
若無所住。
十方世界。
唯是一心。
信知風幡不動。
是心動。
歸宗和尚雲。
即心是佛。
徹底唯性。
山河大地。
一法所印。
是大神咒。
真實不虛。
是諸佛之本源。
菩提之根骨佛何者是。
即今言下是。
更無别人。
經雲。
譬如一色。
随衆生見。
得種種名。
一切法惟是一法。
随處得名。
寶性論偈雲。
如空徧一切。
而空無分别。
自心無垢心。
亦徧無分别。
複禮法師雲。
觀業義者。
夫業因心起。
心為業用。
業引心而受形。
心随業而作境。
然則因業受身。
身還造業從心作境。
境複生心。
若影随形而曲直。
猶響随聲而大小矣。
勸善印施 夫敷演正法。
功德超於恒沙。
留傳至理。
福利過於大虛。
恒沙無數。
太虛無際。
施法利生。
功越二喻。
何故如是功德無量。
一者。
為未信人令成正信。
攝歸一念。
不外馳求。
二者。
為已信人助成觀力。
理行堅固。
疾證菩提。
似乘廣大之車。
立至寶坊。
如駕堅牢之船。
坐登覺岸。
楞嚴經雲。
佛告阿難。
若複有人徧滿十方。
所有虛空。
盈滿七寶。
持以奉上。
微塵諸佛。
承事供養。
心無虛度。
於意雲何。
是人以此施佛因緣。
得福多不。
阿難答言。
虛空無盡。
珍寶無邊。
昔有衆生。
施佛七錢。
舍身猶獲轉輪王位。
況複現前。
虛空既窮。
佛土充徧。
皆施珍寶。
窮劫思議。
尚不能及是福。
雲何更有邊際。
佛告阿難。
諸佛如來。
語無虛妄。
若複有人。
身具四重十波羅夷。
眴息即經此方他方阿鼻地獄。
乃至窮盡十方無間。
靡不經曆。
能以一念将此法門。
於末劫中開。
示未學。
是人罪障。
應念消滅。
變其所受地獄苦因。
成安樂國。
得福超越前之施人。
百倍千倍。
千萬億倍。
如是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贊弘此典。
善利無邊。
金光明經雲。
法施與人。
有五勝利。
雲何為五。
一者。
法施兼利。
财施不爾。
二者。
法施能令衆生出於三界。
财施之福。
不出欲界。
三者。
法施能淨法身。
财施惟增長於色。
四者。
法施無盡。
财施有盡。
五者。
法施能斷無明。
财施唯伏貪愛。
是故善男子。
功德無量無邊。
難可譬喻。
又金剛經雲。
三千大千世界。
七寶布施。
不如受持四句偈等。
謂他人說。
其福勝彼。
如有善男信女。
刊刻印施流傳。
普令法界衆生。
頓悟最上一乘。
鹹登佛域。
同證菩提。
功德無邊。
難以述矣。
偈曰。
萬法歸心錄。
直言不奧深。
能開清淨眼。
善示涅盤心。
三教從斯入。
百工莫外尋。
有人印百本。
勝舍一舡金。
萬法歸心錄卷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