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法歸心錄卷中
關燈
小
中
大
門。
末那為平等之源。
一自他之性。
第六為觀察之妙。
轉正法之輪。
五識興所作之功。
垂應化之迹。
一心匪動。
識智自分。
不轉其體。
但轉其名。
問。
悟理之人。
轉識成智。
在迷之流。
任識升沉。
未審八識可有大小否。
師曰。
識心微妙。
不可思議。
随業受形。
大小不等。
顯識經雲。
佛言大藥。
如風大。
無質無形。
止於幽谷。
成竅隙中。
其出暴猛。
或摧倒須彌。
碎為塵粉。
風大微妙。
無質無形。
識亦如是。
問。
以何為因。
沉溺四生。
師曰。
胎因情生。
卵因想生。
情想合。
則濕生。
情想離。
則化生。
皆是意識造業。
随業升沉。
若意識頓空。
則輪回永息。
問。
如何為五眼。
師曰。
外不住有為肉眼。
内不住空為天眼。
空有雙泯為法眼。
雙照無染為慧眼。
離一切相為佛眼。
問。
如何為六通。
師曰。
六根對境去來無礙。
問。
雲何謂等覺。
雲何謂妙覺。
師曰。
等覺寂照無二。
諸法平等。
妙覺寂照雙泯。
真常獨耀。
問。
雲何謂變易生死。
雲何謂分段生死。
師曰。
變易生死。
乃是菩薩成就悲願。
利益有情。
雖處生死。
不同凡夫有漏業潤。
為之變易。
分段生死。
即是凡夫妄心所造。
念念耽着。
煩惱障助。
入大苦輪。
無有休息。
為之分段。
問。
如何百尺竿頭須進步。
十方世界露全身。
師曰。
如來藏心。
本一精明。
尋塵流逸。
分成六用。
随物所轉。
漂蕩生死。
如若知歸。
根塵不偶。
返流全一。
六用不行。
湛然純清。
如鏡常明。
若守此心。
可謂頂堕。
又名解脫深坑。
斯為偏空知見。
更須進步。
十方世界獨露全身。
打破鏡來。
山河大地全彰法體。
問。
如何不住無為。
不盡有為。
師曰。
雖證法身。
不守實際。
悲願接物。
随類利生。
曹山雲。
莫行心處路。
不挂本來衣。
何須正恁麼。
切忌未生時。
大乘菩薩。
導利群生。
不住無為。
權挂垢衣。
不盡有為。
行於非道。
随類同事。
度脫有情。
示染修淨。
通達佛道。
問。
如何謂真忏悔。
師曰。
世人具結四重十惡。
業因極已。
将堕三塗。
忽生慚愧。
發大勇猛。
親近知識。
頓悟本心。
往劫惡業。
現世過愆。
如湯潑雪。
似火焚薪。
業盡福生。
智慧發現。
再将自得。
直指後昆。
頓悟心性。
同成正覺。
獲福無量。
功過河沙。
惟心淨土 僧問。
宗門參禅明心見性。
淨土法門念佛往生。
二門普濟一切衆生。
因甚禅宗學者。
自貴惟心淨土。
師曰。
禅門宗旨惟了自心。
一念心淨即佛淨土。
不論東西。
唯自淨心。
僧雲。
恁麼開示。
卻無淨土。
師曰。
汝卻不聞楞嚴經雲。
若衆生心。
憶佛念佛。
現前當來。
必定見佛。
去佛不遠。
不假方便。
自得心開。
如有學者。
都攝六根。
一念純真。
淨心獨朗。
即是現前見佛。
故曰去佛不遠。
經雲。
不假方便。
自得心開。
斯心開二字。
可知惟心耳。
僧雲。
有念佛人。
臨終之時。
彌陀接引。
此莫虛僞。
師曰。
念佛之人。
一心不亂。
惠持佛号。
純真無妄。
如水湛清。
佛月自現。
月本不來。
因水清故。
臨終佛迎。
是心現佛僧。
雲若是自心現佛。
彌陀本願非實。
師曰。
佛身湛然。
無有來去。
念佛機感。
托佛願力。
自心變化。
佛來接引。
如水現月。
非有非無。
是知實非佛來。
皆因時機。
正合淨業純熟。
目睹佛身。
如世惡果将成。
心現地獄受苦。
豈不聞有福之人。
執礫成金。
業貧之徒。
變金為礫。
故所以善惡惟心。
苦樂心化。
抱疑之流。
何曉斯旨。
問。
經雲西方過十萬億。
有佛世界名曰極樂。
如斯之說。
虛耶實耶。
師曰。
事雖如是。
理本現前。
不作十惡業。
直超十萬億。
三業清淨。
極樂目前。
問。
西方聖境。
金銀布地。
樓閣闌楯。
七寶嚴飾。
五色蓮花。
八功德水。
奇鳥雅唱。
寶樹演法。
衣食宅宇。
随意化成。
一切人民。
受大快樂。
如斯勝異。
果實有之。
師曰。
佛在因地。
行菩薩道。
發大願力。
成就衆生。
不計衆苦。
饒益含靈。
曆經遠劫。
廣修福慧。
功德圓滿。
證入佛位。
後學晚進。
誠信念佛。
仗佛悲願。
淨念合機。
心現殊勝。
非從外來。
僧雲。
西方聖境。
本自心現。
往生之事。
實有斯理。
師曰。
生者必定生。
去者本無去。
問。
如何是生者必定生。
去者本無去。
師曰。
生者念生。
心現佛國。
去者無去。
性本不動。
問。
吾見念佛。
預知時至。
坐脫立亡。
異香滿室。
斯事莫非是心所現。
師曰。
天帝釋不修天業。
宮殿何以随身。
轉輪王不作王因。
七寶無由聚集。
念佛之人。
淨業純熟。
感外勝緣。
由心變顯。
僧雲。
佛心無二。
心外無佛。
雲何更立念佛法門。
師曰。
隻為衆生。
根機中下。
不信自心是佛。
權令念佛修觀。
系心一緣。
淨念純真。
自心佛現合佛光一。
若是上智。
不向外求。
觀身實相。
觀佛亦然。
問。
淨土法門。
必定是有是無。
師曰。
若道是無。
極樂世界。
彌陀說法。
攝授衆生。
釋迦文佛。
金口相傳。
西域東土諸祖闡揚。
若道是有。
諸佛法身。
體若太虛。
非有非無。
衆生自心。
本來空寂。
同佛一體。
無欠無餘。
須悟理事圓融。
方能不分淨穢。
問。
還有僧俗。
念佛一生。
臨終無佛而來接引何也。
師曰。
衆生本心同佛體一。
口雖念佛。
心意散亂。
如水濁動。
月無定光。
非月不來。
因水不湛。
一念純真。
心佛自現。
猶如定水現月。
是知非從外來。
若悟斯理。
惟心不謬。
問。
如是開示心要。
參禅念佛無二。
師曰。
本無二理。
問。
雲何是無二之理。
師曰。
參禅須要如貓捕鼠。
念佛必定一心不亂。
若一心不亂去參禅。
何愁不悟。
若如貓捕鼠去念佛。
心佛自現。
古德偈雲。
參禅念佛本來同。
看破分明總是空。
功到自然全體現。
春來依舊百花紅。
天衣懷禅師。
室中嘗以淨土問學者雲。
若言舍穢取淨。
則是取舍之情衆生妄想。
若言無淨土。
又違佛語。
修淨土者當如何修。
衆無語。
乃自答雲。
生則決定生。
去則實不去(此十字正是一個話頭參。
又别雲去則決定去生則實不生)。
全庵巳禅師。
因蓮社道友請說法。
上堂雲。
漸漸雞皮鶴發。
父少而子老。
看看行步龍锺。
疑殺木上座。
直饒金玉滿堂。
照顧白拈賊。
豈免衰殘老病。
正好着精彩。
任汝千般快樂。
渠侬合自由。
無常終是到來。
歸堂吃茶去。
唯有徑路修行。
依舊打之繞。
但念阿彌陀佛。
念得不濟事。
(實悟話頭方知着落)複雲惡。
這條徑路。
已與善導和尚直捷指出了也。
是你諸人。
朝夕在徑路中往來。
因甚當面蹉過阿彌陀佛。
(當面蹉過阿彌陀佛這八個字便是一個話頭參)這裡薦得。
便可除迷倒障。
拔猶豫箭。
截疑惑網。
斷癡愛河。
伐心稠林。
浣心垢濁。
正心谄曲。
絕心生死。
(實悟話頭方能如是不如是即不名為實悟話頭也)然後轉入那邊擡起腳。
向佛祖履踐不到處進一步。
(這一步如何進舉足下足方可進得參)開卻口。
向佛祖言诠不到處說一句。
(這一句如何說具舌中舌方可說得參)喚回善導和尚。
别求徑路修行。
其或準前舍父逃走。
流落他鄉。
撞東磕西。
苦哉。
阿彌陀佛。
這篇法語。
凡蓮社道友俱宜寫粘於座右。
看是個甚麼道理不可忽。
不可忽。
一念真疑參話頭。
便是時時刻刻念阿彌陀佛。
實悟話頭便是當下面見阿彌陀佛。
這個境界。
非蓮社道友之所能信受。
何以故。
蓋因隻向外求。
而不於己躬下覓耳。
因說偈雲。
阿彌陀佛紫金容。
隻在真參一念中。
一念豁開全體露。
西方極樂顯家風。
萬法歸心錄卷中
末那為平等之源。
一自他之性。
第六為觀察之妙。
轉正法之輪。
五識興所作之功。
垂應化之迹。
一心匪動。
識智自分。
不轉其體。
但轉其名。
問。
悟理之人。
轉識成智。
在迷之流。
任識升沉。
未審八識可有大小否。
師曰。
識心微妙。
不可思議。
随業受形。
大小不等。
顯識經雲。
佛言大藥。
如風大。
無質無形。
止於幽谷。
成竅隙中。
其出暴猛。
或摧倒須彌。
碎為塵粉。
風大微妙。
無質無形。
識亦如是。
問。
以何為因。
沉溺四生。
師曰。
胎因情生。
卵因想生。
情想合。
則濕生。
情想離。
則化生。
皆是意識造業。
随業升沉。
若意識頓空。
則輪回永息。
問。
如何為五眼。
師曰。
外不住有為肉眼。
内不住空為天眼。
空有雙泯為法眼。
雙照無染為慧眼。
離一切相為佛眼。
問。
如何為六通。
師曰。
六根對境去來無礙。
問。
雲何謂等覺。
雲何謂妙覺。
師曰。
等覺寂照無二。
諸法平等。
妙覺寂照雙泯。
真常獨耀。
問。
雲何謂變易生死。
雲何謂分段生死。
師曰。
變易生死。
乃是菩薩成就悲願。
利益有情。
雖處生死。
不同凡夫有漏業潤。
為之變易。
分段生死。
即是凡夫妄心所造。
念念耽着。
煩惱障助。
入大苦輪。
無有休息。
為之分段。
問。
如何百尺竿頭須進步。
十方世界露全身。
師曰。
如來藏心。
本一精明。
尋塵流逸。
分成六用。
随物所轉。
漂蕩生死。
如若知歸。
根塵不偶。
返流全一。
六用不行。
湛然純清。
如鏡常明。
若守此心。
可謂頂堕。
又名解脫深坑。
斯為偏空知見。
更須進步。
十方世界獨露全身。
打破鏡來。
山河大地全彰法體。
問。
如何不住無為。
不盡有為。
師曰。
雖證法身。
不守實際。
悲願接物。
随類利生。
曹山雲。
莫行心處路。
不挂本來衣。
何須正恁麼。
切忌未生時。
大乘菩薩。
導利群生。
不住無為。
權挂垢衣。
不盡有為。
行於非道。
随類同事。
度脫有情。
示染修淨。
通達佛道。
問。
如何謂真忏悔。
師曰。
世人具結四重十惡。
業因極已。
将堕三塗。
忽生慚愧。
發大勇猛。
親近知識。
頓悟本心。
往劫惡業。
現世過愆。
如湯潑雪。
似火焚薪。
業盡福生。
智慧發現。
再将自得。
直指後昆。
頓悟心性。
同成正覺。
獲福無量。
功過河沙。
惟心淨土 僧問。
宗門參禅明心見性。
淨土法門念佛往生。
二門普濟一切衆生。
因甚禅宗學者。
自貴惟心淨土。
師曰。
禅門宗旨惟了自心。
一念心淨即佛淨土。
不論東西。
唯自淨心。
僧雲。
恁麼開示。
卻無淨土。
師曰。
汝卻不聞楞嚴經雲。
若衆生心。
憶佛念佛。
現前當來。
必定見佛。
去佛不遠。
不假方便。
自得心開。
如有學者。
都攝六根。
一念純真。
淨心獨朗。
即是現前見佛。
故曰去佛不遠。
經雲。
不假方便。
自得心開。
斯心開二字。
可知惟心耳。
僧雲。
有念佛人。
臨終之時。
彌陀接引。
此莫虛僞。
師曰。
念佛之人。
一心不亂。
惠持佛号。
純真無妄。
如水湛清。
佛月自現。
月本不來。
因水清故。
臨終佛迎。
是心現佛僧。
雲若是自心現佛。
彌陀本願非實。
師曰。
佛身湛然。
無有來去。
念佛機感。
托佛願力。
自心變化。
佛來接引。
如水現月。
非有非無。
是知實非佛來。
皆因時機。
正合淨業純熟。
目睹佛身。
如世惡果将成。
心現地獄受苦。
豈不聞有福之人。
執礫成金。
業貧之徒。
變金為礫。
故所以善惡惟心。
苦樂心化。
抱疑之流。
何曉斯旨。
問。
經雲西方過十萬億。
有佛世界名曰極樂。
如斯之說。
虛耶實耶。
師曰。
事雖如是。
理本現前。
不作十惡業。
直超十萬億。
三業清淨。
極樂目前。
問。
西方聖境。
金銀布地。
樓閣闌楯。
七寶嚴飾。
五色蓮花。
八功德水。
奇鳥雅唱。
寶樹演法。
衣食宅宇。
随意化成。
一切人民。
受大快樂。
如斯勝異。
果實有之。
師曰。
佛在因地。
行菩薩道。
發大願力。
成就衆生。
不計衆苦。
饒益含靈。
曆經遠劫。
廣修福慧。
功德圓滿。
證入佛位。
後學晚進。
誠信念佛。
仗佛悲願。
淨念合機。
心現殊勝。
非從外來。
僧雲。
西方聖境。
本自心現。
往生之事。
實有斯理。
師曰。
生者必定生。
去者本無去。
問。
如何是生者必定生。
去者本無去。
師曰。
生者念生。
心現佛國。
去者無去。
性本不動。
問。
吾見念佛。
預知時至。
坐脫立亡。
異香滿室。
斯事莫非是心所現。
師曰。
天帝釋不修天業。
宮殿何以随身。
轉輪王不作王因。
七寶無由聚集。
念佛之人。
淨業純熟。
感外勝緣。
由心變顯。
僧雲。
佛心無二。
心外無佛。
雲何更立念佛法門。
師曰。
隻為衆生。
根機中下。
不信自心是佛。
權令念佛修觀。
系心一緣。
淨念純真。
自心佛現合佛光一。
若是上智。
不向外求。
觀身實相。
觀佛亦然。
問。
淨土法門。
必定是有是無。
師曰。
若道是無。
極樂世界。
彌陀說法。
攝授衆生。
釋迦文佛。
金口相傳。
西域東土諸祖闡揚。
若道是有。
諸佛法身。
體若太虛。
非有非無。
衆生自心。
本來空寂。
同佛一體。
無欠無餘。
須悟理事圓融。
方能不分淨穢。
問。
還有僧俗。
念佛一生。
臨終無佛而來接引何也。
師曰。
衆生本心同佛體一。
口雖念佛。
心意散亂。
如水濁動。
月無定光。
非月不來。
因水不湛。
一念純真。
心佛自現。
猶如定水現月。
是知非從外來。
若悟斯理。
惟心不謬。
問。
如是開示心要。
參禅念佛無二。
師曰。
本無二理。
問。
雲何是無二之理。
師曰。
參禅須要如貓捕鼠。
念佛必定一心不亂。
若一心不亂去參禅。
何愁不悟。
若如貓捕鼠去念佛。
心佛自現。
古德偈雲。
參禅念佛本來同。
看破分明總是空。
功到自然全體現。
春來依舊百花紅。
天衣懷禅師。
室中嘗以淨土問學者雲。
若言舍穢取淨。
則是取舍之情衆生妄想。
若言無淨土。
又違佛語。
修淨土者當如何修。
衆無語。
乃自答雲。
生則決定生。
去則實不去(此十字正是一個話頭參。
又别雲去則決定去生則實不生)。
全庵巳禅師。
因蓮社道友請說法。
上堂雲。
漸漸雞皮鶴發。
父少而子老。
看看行步龍锺。
疑殺木上座。
直饒金玉滿堂。
照顧白拈賊。
豈免衰殘老病。
正好着精彩。
任汝千般快樂。
渠侬合自由。
無常終是到來。
歸堂吃茶去。
唯有徑路修行。
依舊打之繞。
但念阿彌陀佛。
念得不濟事。
(實悟話頭方知着落)複雲惡。
這條徑路。
已與善導和尚直捷指出了也。
是你諸人。
朝夕在徑路中往來。
因甚當面蹉過阿彌陀佛。
(當面蹉過阿彌陀佛這八個字便是一個話頭參)這裡薦得。
便可除迷倒障。
拔猶豫箭。
截疑惑網。
斷癡愛河。
伐心稠林。
浣心垢濁。
正心谄曲。
絕心生死。
(實悟話頭方能如是不如是即不名為實悟話頭也)然後轉入那邊擡起腳。
向佛祖履踐不到處進一步。
(這一步如何進舉足下足方可進得參)開卻口。
向佛祖言诠不到處說一句。
(這一句如何說具舌中舌方可說得參)喚回善導和尚。
别求徑路修行。
其或準前舍父逃走。
流落他鄉。
撞東磕西。
苦哉。
阿彌陀佛。
這篇法語。
凡蓮社道友俱宜寫粘於座右。
看是個甚麼道理不可忽。
不可忽。
一念真疑參話頭。
便是時時刻刻念阿彌陀佛。
實悟話頭便是當下面見阿彌陀佛。
這個境界。
非蓮社道友之所能信受。
何以故。
蓋因隻向外求。
而不於己躬下覓耳。
因說偈雲。
阿彌陀佛紫金容。
隻在真參一念中。
一念豁開全體露。
西方極樂顯家風。
萬法歸心錄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