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法歸心錄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輕妙。
遊行虛空。
瞬息萬裡。
壽活幾千萬歲。
深居洞天福地以為成聖。
然而不悟正覺。
報盡還來。
散入諸趣。
道雲。
佛教修性。
偏陰無陽。
總得修成見性。
卻是清靈之鬼。
師曰。
陰陽鬼神。
是空劫後之事。
妙明真性。
是空劫前之理。
若将空劫前之理。
認為空劫後之事。
斯人不但不明陰陽。
而且迷昧颠倒甚矣。
道雲。
佛教偏修為陰。
吾教雙修為陽。
丹經子書鹹論。
非我自生杜撰。
師曰。
道家雙修。
悞認真實。
心中識神。
為陽中之陰。
身内精氣。
為陰中之陽。
聚氣合神。
神凝氣住。
謂之取坎填離。
點化陽中之陰。
成乾健體。
煉成金丹。
十月結胎。
九年保養。
上出頂門謂之陽神。
散則成風。
聚則成形。
遊行天下。
逍遙自在。
有功上升天宮。
功微隐居蓬島。
若依斯是。
而不修三昧。
仙報已盡。
還堕下鬼。
古德偈雲。
學道之人不識真。
隻為從前認識神。
無量劫來生死本。
癡人喚作本來人。
佛教上乘。
見性無為。
湛若太虛。
體同法界。
非陰非陽。
不出不入。
牽之無前。
引之無後。
舉之無上。
抑之無下。
亘古常明。
至今不昧。
雖無形相。
能起報化。
豈但能現一身。
能化千百億身。
度脫恒沙衆生。
成就萬德莊嚴。
淺機抱疑。
何能信受。
道雲。
吾教有雲。
修性不修命。
萬劫陰靈難入聖。
師曰。
命學之理。
大有差别。
若不深究。
恐悞後學。
山僧不惜唇吻。
與爾微細辯之。
修命二字。
有理有氣。
理命有二義。
氣命有兩種。
吾先明氣命。
後再論理命。
一氣命者。
固本開關。
常偏靜坐。
返照氣海。
真意不散。
湛然不着。
日久月深。
精滿氣圓。
内腎如火。
急急撞動。
調勻鼻息。
急提谷道。
用意引之。
謂之采藥。
仙雲。
癸生須急采。
望遠不堪嘗。
半晌之間。
精氣上騰。
自從尾闾。
曆曆有聲。
中過夾脊。
直透玉枕。
努力運上。
沖至頂門。
其氣欲降。
用鼻引之。
自化甘露。
香甜之味。
咽下重樓。
落於黃房。
此名肘後飛金晶。
又曰閉任開督脈。
從斯丹田氣暖。
神氣沖和。
潤澤肌膚。
暢於四肢。
面返童顔。
長年益壽。
以此觀之。
延命之術。
總活千歲。
終成敗壞。
不悟心性。
還堕諸趣。
若謂此術。
可能成聖。
迷惑後昆。
真大诳語。
二氣命者。
凝氣歸根。
人在母腹随母呼吸。
及至降誕。
剪斷臍蒂。
一點凡氣。
栖於丹田。
如龜一座。
吐納元氣。
一晝一夜。
呼吸往來。
一萬三千五百之息。
皆從口鼻。
漏洩於外。
不能返本。
歸於氣穴。
故壽不長。
色身不堅。
須在行住坐卧。
返照常納氣海。
氣住形生。
神凝氣住。
神氣結成。
謂之陽神。
日久出形。
遊行天下。
随功淺深。
列位不等。
報盡還來。
世間為人。
複作惡業。
沉堕三塗妄言斯道。
了脫輪回。
不修斯道。
難入聖位。
未免智者見笑。
道雲。
氣命二學。
分别甚明。
理命二義。
再乞示之。
師曰。
理命二義。
在纏出纏。
在纏以情為命。
出纏以虛為命。
在纏動為喪命。
泯情為修命。
出纏合虛為至命。
又謂之複命。
儒曰天命。
釋曰法界。
此乃大乘之學。
可謂中道之理。
依斯修證謂之理命。
若依氣命。
不悟理命。
到底成空。
終非大道。
道雲。
仙師有言。
見性者不知其命。
末後何歸。
未審知命。
是理是氣。
師曰。
見性之人。
自知天命。
末後一着。
與虛合體。
儒曰。
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釋雲。
在纏名如來藏。
出纏為法界性。
若煉氣命。
而神倚氣結。
為我歸處。
未免報盡。
還堕諸趣。
須知天命。
方謂本理。
道雲。
一陰一陽。
謂之正道。
孤陽寡陰。
萬物不生。
因甚卻言無陰無陽。
如無陰陽。
與頑空何異。
師曰。
動而為陽。
靜而為陰。
兩儀四象。
五行八卦。
是太極分後之事。
性是無極前之理。
太極之中。
陰陽尚且未分。
何況無極之前。
豈有陰陽。
頑空名無靈。
有靈者非頑。
後學不悟。
妄生斷見。
釋雲。
如如不動。
了了常知。
儒曰。
寂然不動。
感而遂通。
道言身心不動以後。
複有無極真機。
三教示徒。
其理無二。
若悟真空。
則虛靈不昧。
道雲。
吾教雙修。
一世飛升。
釋教偏修。
未免形衰。
如果道成則可。
不然再來。
未免遷移投胎之苦。
師曰。
汝祗見一世飛升。
不知他曆劫培植。
道教馬丹陽。
邱長春。
三生為伴侶。
十世做修行。
一出頭來。
頓悟正道。
今見利根一生成辦。
皆是遠劫累積功行。
今時故能現世成真。
勿執一偏。
定在現世。
道雲。
氣命之學。
是僞非真。
依斯之說。
命術其無用乎。
師曰。
煉精化氣。
氣聚形生。
修命延年之術。
若依斯了脫。
則悞人非淺。
須要頓悟心性。
方能超凡入聖。
問。
泥水金丹。
黃白妙術。
未審其理。
是邪是正。
師曰。
财色名食睡。
地獄五條根。
五欲不空。
生死不息。
真實學道。
割恩斷愛。
持戒明心。
方能證理。
無端反用。
美女采戰。
損人補己。
不但大喪良心。
他日難免火獄。
佛雲。
貪淫衆生。
惡業益深。
花報衆病。
果報火床。
又有一等癡業之輩。
貪财取利。
燒茅煉汞。
人問何故。
假曰學道。
古人去貪。
财物沉之於海。
今反卻使鉛錫為之修行。
如此慕道。
真是詭谲奇異。
可歎貪财好色之徒。
自投三途苦惡之路。
道雲。
大聖老子。
化胡成佛。
殊不知釋迦是老子之徒。
師曰。
佛生於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
滅於穆王五十三年壬申。
曆恭。
懿。
孝。
夷。
厲。
宣。
幽。
平。
桓。
莊。
僖。
惠。
襄。
項。
匡。
定。
共十六王。
滅後三百四十四年。
定王三年方生老子。
過流沙時。
佛法遐被。
闡五天竺。
及諸鄰國。
天下聞佛正法。
已經三百餘年。
妄造老子化胡成佛。
此是晉惠帝時。
王浮僞造欺聖。
自入拔舌。
其罪何救。
道雲。
定王三年。
所生後天老子。
先天老子。
化胡成佛。
是實有之。
師曰。
混沌未分。
鴻蒙渺茫。
自然元氣。
謂之先天。
太極已判。
天地始分。
萬物發生。
謂之後天。
先天本無形。
後天方有像。
佛生昭王離辟太遠。
如何先天之無形。
教化後天之有像。
真無地位之言。
聞者未免掩鼻。
問。
吾教氣命是外術。
心息相依是二乘。
還有大乘可修之理麼。
師曰。
有可修理。
問。
請示可修之理。
師曰。
道德清靜二經。
依斯修之無過。
問有幾異名。
後學錯會。
乞師慈悲。
明示易悟。
師曰。
有疑來問。
吾不吝示。
問。
如何示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師曰。
谷者虛。
神者靈。
虛靈不昧謂之不死。
玄牝者。
即靈機。
靈機者。
即真心。
問。
如何是玄關一竅。
師曰念未起。
機未萌。
謂之玄關。
虛中靈。
寂中妙。
謂之一竅。
如何謂取坎填離。
師曰。
卻妄為取坎。
歸心為填離。
如何謂抽鉛添汞。
師曰。
泯情即抽鉛。
空心即添汞。
如何謂之安爐。
師曰。
不在内。
不在外。
如何謂之立鼎。
師曰。
不即心。
不離心。
如何謂之金丹。
師曰。
圓陀陀。
亘古常明。
光爍爍。
至今不昧。
如何謂之元精。
師曰。
妙明真精。
應現六用。
如何謂之元氣。
師曰。
一心無妄。
德氣潤身。
如何謂之元神。
師曰。
隐顯莫測。
應用無方。
如何謂之火候。
師曰。
一念萬年。
萬年一念。
如何謂之溫養。
師曰。
返照究心。
不昏不散。
如何謂之降龍。
師曰。
心生不續。
假喻降龍。
如何謂之伏虎。
師曰。
泯情複性。
異名伏虎。
如何謂之動靜。
師曰。
無念而念。
念而無念。
如何謂之水火。
師曰。
定水慧火。
等學無二。
如何謂之真種。
師曰。
應物靈機。
為真種子。
如何謂之純陽。
師曰。
一念不生。
萬緣空寂。
如何謂之純陰。
師曰。
妄心颠倒。
生滅不停。
如何謂之沐浴。
師曰。
清心釋累。
名為沐浴。
如何謂之脫胎。
師曰。
靈光獨耀。
逈脫根塵。
如何謂之還虛。
師曰。
人法雙亡。
物我一如。
如何謂之了當。
師曰。
出纏真如。
清淨法界。
問。
初學入門。
從何下手。
師曰。
先悟後修。
問。
雲何先悟師曰。
将平日能所。
一切善惡知見。
置於肚外。
不守一處。
單參玄關在於何處。
二六時中。
深究疑參。
此一關竅。
是何面目。
真疑現前。
身心一空。
唯有參究一念。
再将一念粉碎。
真性朗然。
玄關現矣。
然後随緣保任。
淨除微細流注。
自待與虛體一。
方為始終了當。
問。
上根頓悟。
直下了然。
中下之機。
宿習太重。
縱得頓悟。
不能頓證。
有何方便。
再假保養。
師曰。
悟理之人。
随緣保任。
二六時中。
動靜之内。
外不住有。
内不守空。
一種平懷。
泯然自盡。
忽有念生。
後念不續。
古仙雲。
神一去。
便收來。
神返身中氣自回。
如此朝朝并暮暮。
自然赤子結靈胎。
赤子靈胎者。
非實有胎也。
如赤子之心純真。
而無外想也。
問。
守赤子心。
可謂道否。
師曰。
赤子心非是道。
自取無分别。
心若證赤子心。
莫守赤子心。
更須轉位。
方為大方。
問。
如何謂之大方。
師曰。
靜若谷神。
動若行雲。
卷舒無迹。
出沒無蹤。
不挂珍服。
權披垢衣。
行於非道。
成就至道。
随類教化。
普濟含靈。
自待福慧兩足。
方證大覺金仙。
萬法歸心錄卷上
遊行虛空。
瞬息萬裡。
壽活幾千萬歲。
深居洞天福地以為成聖。
然而不悟正覺。
報盡還來。
散入諸趣。
道雲。
佛教修性。
偏陰無陽。
總得修成見性。
卻是清靈之鬼。
師曰。
陰陽鬼神。
是空劫後之事。
妙明真性。
是空劫前之理。
若将空劫前之理。
認為空劫後之事。
斯人不但不明陰陽。
而且迷昧颠倒甚矣。
道雲。
佛教偏修為陰。
吾教雙修為陽。
丹經子書鹹論。
非我自生杜撰。
師曰。
道家雙修。
悞認真實。
心中識神。
為陽中之陰。
身内精氣。
為陰中之陽。
聚氣合神。
神凝氣住。
謂之取坎填離。
點化陽中之陰。
成乾健體。
煉成金丹。
十月結胎。
九年保養。
上出頂門謂之陽神。
散則成風。
聚則成形。
遊行天下。
逍遙自在。
有功上升天宮。
功微隐居蓬島。
若依斯是。
而不修三昧。
仙報已盡。
還堕下鬼。
古德偈雲。
學道之人不識真。
隻為從前認識神。
無量劫來生死本。
癡人喚作本來人。
佛教上乘。
見性無為。
湛若太虛。
體同法界。
非陰非陽。
不出不入。
牽之無前。
引之無後。
舉之無上。
抑之無下。
亘古常明。
至今不昧。
雖無形相。
能起報化。
豈但能現一身。
能化千百億身。
度脫恒沙衆生。
成就萬德莊嚴。
淺機抱疑。
何能信受。
道雲。
吾教有雲。
修性不修命。
萬劫陰靈難入聖。
師曰。
命學之理。
大有差别。
若不深究。
恐悞後學。
山僧不惜唇吻。
與爾微細辯之。
修命二字。
有理有氣。
理命有二義。
氣命有兩種。
吾先明氣命。
後再論理命。
一氣命者。
固本開關。
常偏靜坐。
返照氣海。
真意不散。
湛然不着。
日久月深。
精滿氣圓。
内腎如火。
急急撞動。
調勻鼻息。
急提谷道。
用意引之。
謂之采藥。
仙雲。
癸生須急采。
望遠不堪嘗。
半晌之間。
精氣上騰。
自從尾闾。
曆曆有聲。
中過夾脊。
直透玉枕。
努力運上。
沖至頂門。
其氣欲降。
用鼻引之。
自化甘露。
香甜之味。
咽下重樓。
落於黃房。
此名肘後飛金晶。
又曰閉任開督脈。
從斯丹田氣暖。
神氣沖和。
潤澤肌膚。
暢於四肢。
面返童顔。
長年益壽。
以此觀之。
延命之術。
總活千歲。
終成敗壞。
不悟心性。
還堕諸趣。
若謂此術。
可能成聖。
迷惑後昆。
真大诳語。
二氣命者。
凝氣歸根。
人在母腹随母呼吸。
及至降誕。
剪斷臍蒂。
一點凡氣。
栖於丹田。
如龜一座。
吐納元氣。
一晝一夜。
呼吸往來。
一萬三千五百之息。
皆從口鼻。
漏洩於外。
不能返本。
歸於氣穴。
故壽不長。
色身不堅。
須在行住坐卧。
返照常納氣海。
氣住形生。
神凝氣住。
神氣結成。
謂之陽神。
日久出形。
遊行天下。
随功淺深。
列位不等。
報盡還來。
世間為人。
複作惡業。
沉堕三塗妄言斯道。
了脫輪回。
不修斯道。
難入聖位。
未免智者見笑。
道雲。
氣命二學。
分别甚明。
理命二義。
再乞示之。
師曰。
理命二義。
在纏出纏。
在纏以情為命。
出纏以虛為命。
在纏動為喪命。
泯情為修命。
出纏合虛為至命。
又謂之複命。
儒曰天命。
釋曰法界。
此乃大乘之學。
可謂中道之理。
依斯修證謂之理命。
若依氣命。
不悟理命。
到底成空。
終非大道。
道雲。
仙師有言。
見性者不知其命。
末後何歸。
未審知命。
是理是氣。
師曰。
見性之人。
自知天命。
末後一着。
與虛合體。
儒曰。
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釋雲。
在纏名如來藏。
出纏為法界性。
若煉氣命。
而神倚氣結。
為我歸處。
未免報盡。
還堕諸趣。
須知天命。
方謂本理。
道雲。
一陰一陽。
謂之正道。
孤陽寡陰。
萬物不生。
因甚卻言無陰無陽。
如無陰陽。
與頑空何異。
師曰。
動而為陽。
靜而為陰。
兩儀四象。
五行八卦。
是太極分後之事。
性是無極前之理。
太極之中。
陰陽尚且未分。
何況無極之前。
豈有陰陽。
頑空名無靈。
有靈者非頑。
後學不悟。
妄生斷見。
釋雲。
如如不動。
了了常知。
儒曰。
寂然不動。
感而遂通。
道言身心不動以後。
複有無極真機。
三教示徒。
其理無二。
若悟真空。
則虛靈不昧。
道雲。
吾教雙修。
一世飛升。
釋教偏修。
未免形衰。
如果道成則可。
不然再來。
未免遷移投胎之苦。
師曰。
汝祗見一世飛升。
不知他曆劫培植。
道教馬丹陽。
邱長春。
三生為伴侶。
十世做修行。
一出頭來。
頓悟正道。
今見利根一生成辦。
皆是遠劫累積功行。
今時故能現世成真。
勿執一偏。
定在現世。
道雲。
氣命之學。
是僞非真。
依斯之說。
命術其無用乎。
師曰。
煉精化氣。
氣聚形生。
修命延年之術。
若依斯了脫。
則悞人非淺。
須要頓悟心性。
方能超凡入聖。
問。
泥水金丹。
黃白妙術。
未審其理。
是邪是正。
師曰。
财色名食睡。
地獄五條根。
五欲不空。
生死不息。
真實學道。
割恩斷愛。
持戒明心。
方能證理。
無端反用。
美女采戰。
損人補己。
不但大喪良心。
他日難免火獄。
佛雲。
貪淫衆生。
惡業益深。
花報衆病。
果報火床。
又有一等癡業之輩。
貪财取利。
燒茅煉汞。
人問何故。
假曰學道。
古人去貪。
财物沉之於海。
今反卻使鉛錫為之修行。
如此慕道。
真是詭谲奇異。
可歎貪财好色之徒。
自投三途苦惡之路。
道雲。
大聖老子。
化胡成佛。
殊不知釋迦是老子之徒。
師曰。
佛生於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
滅於穆王五十三年壬申。
曆恭。
懿。
孝。
夷。
厲。
宣。
幽。
平。
桓。
莊。
僖。
惠。
襄。
項。
匡。
定。
共十六王。
滅後三百四十四年。
定王三年方生老子。
過流沙時。
佛法遐被。
闡五天竺。
及諸鄰國。
天下聞佛正法。
已經三百餘年。
妄造老子化胡成佛。
此是晉惠帝時。
王浮僞造欺聖。
自入拔舌。
其罪何救。
道雲。
定王三年。
所生後天老子。
先天老子。
化胡成佛。
是實有之。
師曰。
混沌未分。
鴻蒙渺茫。
自然元氣。
謂之先天。
太極已判。
天地始分。
萬物發生。
謂之後天。
先天本無形。
後天方有像。
佛生昭王離辟太遠。
如何先天之無形。
教化後天之有像。
真無地位之言。
聞者未免掩鼻。
問。
吾教氣命是外術。
心息相依是二乘。
還有大乘可修之理麼。
師曰。
有可修理。
問。
請示可修之理。
師曰。
道德清靜二經。
依斯修之無過。
問有幾異名。
後學錯會。
乞師慈悲。
明示易悟。
師曰。
有疑來問。
吾不吝示。
問。
如何示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師曰。
谷者虛。
神者靈。
虛靈不昧謂之不死。
玄牝者。
即靈機。
靈機者。
即真心。
問。
如何是玄關一竅。
師曰念未起。
機未萌。
謂之玄關。
虛中靈。
寂中妙。
謂之一竅。
如何謂取坎填離。
師曰。
卻妄為取坎。
歸心為填離。
如何謂抽鉛添汞。
師曰。
泯情即抽鉛。
空心即添汞。
如何謂之安爐。
師曰。
不在内。
不在外。
如何謂之立鼎。
師曰。
不即心。
不離心。
如何謂之金丹。
師曰。
圓陀陀。
亘古常明。
光爍爍。
至今不昧。
如何謂之元精。
師曰。
妙明真精。
應現六用。
如何謂之元氣。
師曰。
一心無妄。
德氣潤身。
如何謂之元神。
師曰。
隐顯莫測。
應用無方。
如何謂之火候。
師曰。
一念萬年。
萬年一念。
如何謂之溫養。
師曰。
返照究心。
不昏不散。
如何謂之降龍。
師曰。
心生不續。
假喻降龍。
如何謂之伏虎。
師曰。
泯情複性。
異名伏虎。
如何謂之動靜。
師曰。
無念而念。
念而無念。
如何謂之水火。
師曰。
定水慧火。
等學無二。
如何謂之真種。
師曰。
應物靈機。
為真種子。
如何謂之純陽。
師曰。
一念不生。
萬緣空寂。
如何謂之純陰。
師曰。
妄心颠倒。
生滅不停。
如何謂之沐浴。
師曰。
清心釋累。
名為沐浴。
如何謂之脫胎。
師曰。
靈光獨耀。
逈脫根塵。
如何謂之還虛。
師曰。
人法雙亡。
物我一如。
如何謂之了當。
師曰。
出纏真如。
清淨法界。
問。
初學入門。
從何下手。
師曰。
先悟後修。
問。
雲何先悟師曰。
将平日能所。
一切善惡知見。
置於肚外。
不守一處。
單參玄關在於何處。
二六時中。
深究疑參。
此一關竅。
是何面目。
真疑現前。
身心一空。
唯有參究一念。
再将一念粉碎。
真性朗然。
玄關現矣。
然後随緣保任。
淨除微細流注。
自待與虛體一。
方為始終了當。
問。
上根頓悟。
直下了然。
中下之機。
宿習太重。
縱得頓悟。
不能頓證。
有何方便。
再假保養。
師曰。
悟理之人。
随緣保任。
二六時中。
動靜之内。
外不住有。
内不守空。
一種平懷。
泯然自盡。
忽有念生。
後念不續。
古仙雲。
神一去。
便收來。
神返身中氣自回。
如此朝朝并暮暮。
自然赤子結靈胎。
赤子靈胎者。
非實有胎也。
如赤子之心純真。
而無外想也。
問。
守赤子心。
可謂道否。
師曰。
赤子心非是道。
自取無分别。
心若證赤子心。
莫守赤子心。
更須轉位。
方為大方。
問。
如何謂之大方。
師曰。
靜若谷神。
動若行雲。
卷舒無迹。
出沒無蹤。
不挂珍服。
權披垢衣。
行於非道。
成就至道。
随類教化。
普濟含靈。
自待福慧兩足。
方證大覺金仙。
萬法歸心錄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