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五

關燈
虛空不足喻其廣。

    巍巍獨運。

    蕩蕩無私。

    思之則差。

    議之則錯。

    五千四十八卷說食向人。

    一千七百葛藤持蠡測海。

    在今諸方莫不盡謂驅其耕奪其食。

    貴圖宗風不墜。

    殊不知正是救渴進火。

    禦凍贈氷。

    愈增其劇。

    新靈岩與麼道。

    不是壓良為賤。

    取笑大家。

    臂三折而知醫。

    閱多人而曉相。

    伶俐底不用如何若何。

    便請單刀直入掃蕩攙搶。

    坐享太平豈不快哉。

    少涉遲疑白雲萬裡。

    複舉台山婆子公案。

    師拈雲。

    婆子如蟲蝕木偶爾成文。

    趙州見義勇為翻成特地。

    諸人還會麼。

    雲收雨霁長空闊。

    一對鴛鴦畫不成。

     無文燦禅師薦福入院上堂。

    天高地厚。

    日盈月昃。

    全提半提。

    天地懸隔。

    燦上座平生隻會着衣吃飯。

    聞人說佛法二字如風過樹頭。

    如水澆頑石。

    今日裂破面皮喚作長老。

    也欲與諸人論說一上。

    無端冒五六月大熱。

    行二千裡修途。

    一時打失了也。

    雖然。

    賴有拄杖子在。

    拈拄杖雲。

    拄杖子試說看。

    卓一下。

    清平世界切忌訛言。

    複舉三聖道。

    我逢人則出。

    出則不為人。

    興化道。

    我逢人則不出。

    出則便為人。

    師頌雲。

    弟兄财本不多争。

    共駕官船各自撐。

    撐去撐來回首看。

    依前不出蓼花汀。

     了庵欲禅師開福入院上堂。

    建法。

    幢立宗旨。

    拓開無上妙門。

    顯示第一義谛。

    天何寬。

    地何窄。

    青山不青。

    白雲不白。

    十字街頭醉翁子。

    夢裡惺惺。

    三家村裡臭胡狲。

    甚生标格。

    掀翻是非窠窟。

    截斷凡聖蹤由。

    德山棒頭全彰大用。

    臨濟喝下脫體風流。

    垂衣正裳聖天子。

    繼唐虞之化。

    修文偃武賢宰相。

    霈霖雨之秋。

    所以道。

    一毛現神變。

    一切佛同說。

    經於無量劫。

    不得其邊際。

    喝一喝雲。

    将謂合有恁麼說話。

    拈拄杖雲。

    拄杖子穿過諸人鼻孔即不問。

    梁寶公騎佛殿出山門。

    畢竟成得個什麼事。

    卓拄杖雲。

    千尺鲸噴洪浪飛。

    一聲雷震清猋起。

    複舉祖師雲。

    吾本來茲土。

    傳法救迷情。

    一華開五葉。

    結果自然成。

    五祖演和尚雲。

    達磨大師信腳來信口道。

    後代兒孫都成計較。

    諸人要會開花結果處麼。

    鄭州梨。

    青州棗。

    萬物無過出處好。

    師雲。

    提本分鉗錘。

    碎情解窠窟。

    還他五祖老人。

    要見開花結果處則大遠在。

    諸人要會開花結果處麼。

    拈卻鄭州梨。

    放下青州棗。

    出門便是長安道。

    久立珍重。

     靈岩入院上堂。

    石門巇險鐵關牢。

    舉目分明萬仞高。

    四十年中重到此。

    始終不隔一絲毫。

    好大衆。

    湛湛湖光平開鏡面。

    青青山色上插雲霄。

    乃智積應現之方。

    誠圓照嘉遁之所。

    繼茲芳躅。

    實愧非才。

    不免向普賢毛孔寬着程途。

    維摩掌中拓開世界。

    直教四聖六凡重重普會。

    風不鳴條。

    雨不破塊。

    天清地甯。

    時康道泰。

    報不報之深恩。

    揚不揚之教化。

    拈起鐵蒺藜。

    骊珠盡擊碎。

    千古萬古黑漫漫。

    填溝塞壑無人會。

    喝一喝。

     月江印禅師育王入院上堂。

    佛法徧在一切處。

    一切山河及國土。

    無他方此土之殊。

    無過現未來之異。

    雲門大師雲。

    你諸人擔缽囊行腳不知有佛法。

    佛殿上鸱吻卻知有佛法。

    上是天。

    下是地。

    日月星辰森羅萬象各依定位。

    喚甚麼作佛法。

    馬祖大師道。

    我自從胡亂後。

    三十年不少鹽醬。

    喚作佛法得麼。

    大梅雲。

    任你非心非佛。

    我隻是即心即佛。

    喚作佛法得麼。

    楊岐雲。

    金剛圈要你透。

    栗棘蓬要你吞。

    喚作佛法得麼。

    東山五祖雲。

    我向白雲門下咬破一個鐵酸饀。

    直得百味具足。

    喚作佛法得麼。

    且喜沒交涉。

    須知生佛未具已前八萬四千舍利光明常在你諸人面門出入。

    自是諸人不覺不知當面諱卻。

    山僧到者裡說個什麼即得。

    所以道。

    我若坐時你須立。

    我若立時你須坐。

    我若野幹鳴。

    你即獅子吼。

    你若野幹鳴。

    我即獅子吼。

    可以光揚佛日大振玄風。

    建立法幢發揮宗旨。

    即辰秋高氣清。

    伏惟諸山和尚合山大衆各各起居輕利。

    拈拄杖。

    浙東山。

    浙西水。

    四海五湖皇化裡。

    卓拄杖一下。

     用彰俊禅師瑞岩入院上堂。

    釋迦世尊未離兜率已自七錯八錯。

    何況達磨航海東來其錯尤甚。

    俊上座既是他家兒孫。

    隻得将錯就錯。

    拈拄杖。

    提向上機。

    指其中事。

    無過隻要諸人明自本心。

    證自本法。

    蓦忽一個半個心法雙忘。

    解道穿山渡口虎咬大蟲。

    剪月亭前蛇吞鼈鼻。

    如此則三世諸佛六代祖師總在新瑞岩拄杖頭上乞命。

    雖然。

    祇如西天廣額屠兒放下屠刀道。

    我是千佛一數。

    且道是從本心中發現耶。

    從本法中發現耶。

    以拄杖畫一畫。

    天上有星皆拱北。

    人間無水不朝東。

    複舉外道問佛昨日說什麼法。

    佛雲說定法。

    又問雲今日說什麼法。

    佛雲說不定法。

    再問昨日定今日因甚不定。

    佛雲昨日定今日不定。

    師拈雲。

    大小釋迦龍頭蛇尾。

    忽有問新瑞岩昨日說什麼法。

    隻答道說法。

    又問今日說什麼法。

    亦答雲說法。

    但隻與麼答去。

    教他外道無入作處。

    無湊泊處。

    不見道。

    無法可說。

    是名說法。

     季潭宗泐禅師於洪武元年戊申四月十五日住中竺入寺上堂。

    金剛王劍橫揮。

    千妖屏迹。

    爍迦羅眼洞照。

    萬物潛形。

    到此卷舒在己殺活臨時。

    直得千歲岩中天[跳-兆+孛]跳。

    錢塘水東海逆流。

    諸人還知也無。

    遂豎拂子雲。

    庭前石筍抽條也。

    會見高枝宿鳳凰。

    複舉南泉初入院。

    大衆送歸方丈。

    僧問端居丈室将何指示於人。

    泉雲。

    昨夜三更失卻牛。

    天明起來失卻火。

    師雲。

    大小南泉不惟瞞人亦且自瞞。

    新天竺用處也要大家知有。

    忽有問端居丈室将何指示於人。

    劈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