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二

關燈
恁麼。

    更須知有人境俱奪向上一竅。

    乃豎拂雲。

    天上有星皆拱北。

    人間無水不朝東。

     明果入院。

    善言言者。

    言所不能言。

    善迹迹者。

    迹所不能迹。

    言迹既盡。

    猶是就理變通。

    向衲僧門下未足觀光。

    是故從上佛祖提持正印密付要旨。

    若不具缁素大眼目如何跂及。

    豈不見世尊在菩提樹下明星現時成等正覺。

    爾時大地衆生同得同證。

    於四十九年曲盡老婆心。

    末後向百萬大衆前拈華。

    獨有迦葉微笑。

    便雲。

    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

    分付摩诃大迦葉。

    敢問諸人。

    且道有分付無分付。

    若道有分付。

    則埋沒迦葉師兄。

    若道無分付。

    則辜負釋迦老子。

    者裡若泾渭不分。

    則靈山付囑遂為虛設。

    正當恁麼時。

    還有人道得麼。

    若也道得。

    明果價增十倍。

    苟或未然。

    雪後始知松栢操。

    事難方見丈夫心。

    複舉保壽開堂公案。

    師拈雲。

    叢林中商量。

    盡道保壽三聖是作家爐鞴本分鉗錘。

    有甚麼交涉。

    殊不知二老被者僧一拶。

    直至而今扶不起。

    今日莫有為二老雪屈底麼。

    出來與明果相見。

    有麼。

    蓦拈拄杖擲下雲。

    龍蛇易辨。

    衲子難瞞。

     上堂雲。

    天清地甯。

    時康道泰。

    摩酰正眼。

    洞明肘後靈符光彩。

    譬如善舞太阿終不自傷其手。

    又如壯士展臂不借他力。

    既爾水到渠成。

    自然風行草偃。

    豈不見古德道。

    緣不虛應。

    似鏡臨形。

    若能於心無心。

    於己無己。

    於彼無彼。

    於我無我。

    塵塵壁立萬仞。

    蕩蕩通徹十虛。

    如是則法随法行。

    法幢随處建立。

    況饒城勝境伏虎道場。

    因緣時節到來。

    大家抝折拄杖。

    且到家據令一句作麼生道。

    鍛烹佛祖大鉗錘。

    要與楊岐作頭底。

     歸宗入院上堂。

    一句子銅頭鐵額。

    一句子半合半開。

    一句子和泥合水。

    揭示拈花要旨。

    洞明少室家風。

    掀翻今古葛藤。

    坐斷明暗途轍。

    苟能直下承當。

    頓見本來面目。

    不必覺城東際始見文殊。

    樓閣門開方參慈氏。

    一見一切見。

    一聞一切聞。

    一明一切明。

    一用一切用。

    豈不見昔日有僧辭歸宗。

    宗問雲向什麼處去。

    僧雲諸方學五味禅去。

    宗雲我者裡隻有一味禅。

    僧問如何是一味禅。

    宗便打。

    僧雲莫打某甲會也。

    宗雲你作麼生會。

    僧拟開口。

    宗又打。

    黃檗聞雲。

    馬祖出八十四員善知識。

    個個屙辘辘地。

    惟有歸宗較些子。

    圓悟師翁道。

    若非黃檗深辨端倪。

    洎乎勞而無功。

    師雲。

    二尊宿隻解扶強不能扶弱。

    若作一味禅。

    入地獄如箭。

    其或别有生涯。

    何異镂氷作玉。

    且道節角在什麼處。

    蓦拈拄杖卓一卓喝一喝下座。

     光孝入院上堂。

    古佛家風遇古佛然後拈出。

    大人境界見大人乃可顯揚。

    今日朝旆臨筵人天普集。

    古佛家風既展。

    大人境界全彰。

    揭示摩酰正眼。

    洞明少室真機。

    頓契佛祖不傳妙心。

    開悟父母未生面目。

    直下斬釘截鐵。

    猶是把纜放船。

    苟若說心說性。

    未免和泥合水。

    者條通天活路。

    千聖共行萬靈同轍。

    淨裸裸沒虛空。

    赤灑灑無空缺。

    雖居有為界。

    示無為法而不滅壞有為之相。

    雖居無為界。

    示有為法而不分别無為之相。

    如是則如鐘在簴。

    扣之則鳴。

    似鏡臨台。

    物來斯照。

    於其中間應變萬差出沒卷舒得大自在。

    祇如應真不借一句又作麼生。

    雙溪源脈深無底。

    濟物曾無有倦時。

    複舉王常侍與臨濟至僧堂公案。

    師雲。

    風行草偃。

    葉落知秋。

    臨濟雖本分鉗錘。

    常侍乃頂門具眼。

    祇如今日判府殿撰正言入山與老僧相見。

    雖無僧堂可至。

    亦無佛法商量。

    祇者便是出他一頭地處。

    且道以何為驗。

    以此為驗。

     報恩光孝入院上堂。

    當頭坐斷。

    千眼頓開。

    一句投機。

    十方通暢。

    以無邊虛空為正體。

    以微塵剎海為妙用。

    以清淨莊嚴攝懈怠。

    以精進行願警昏迷。

    雖然如是。

    若也以為究竟。

    向衲僧門下天地懸殊。

    若也把斷要津。

    於勞生界中未為好手。

    祇如二途不涉如何通信。

    諸人還會麼。

    禅月尊者用盡神通。

    毗耶老人願海尤大。

    因緣時節既非偶然。

    竹杖芒鞋今日親到。

    殿堂修廣樓閣洞開。

    百萬家和氣霭然。

    恒河沙諸佛圍繞。

    光孝堂前坐見鹽梅霖雨。

    姑蘇台上行看玉樹花開。

    無量殊勝并集。

    解脫知見普熏。

    且道恁麼時畢竟功歸何所。

    良久雲。

    頂門正眼分缁素。

    天上人間不可陪。

    複舉裴相國因入大安寺見壁間高僧畫像。

    乃問主僧。

    真容可觀。

    高僧何在。

    主僧無語。

    相國雲。

    此間莫有禅僧麼。

    主僧雲。

    近有僧至。

    疑是禅僧。

    相國召至。

    乃理前話。

    禅僧雲請相公垂問。

    相國雲真容可觀高僧何在。

    禅僧召相公。

    相國應諾。

    僧雲高僧何在。

    相國言下大悟。

    禅者乃黃檗斷際禅師是也。

    大衆。

    黃檗布缦天網。

    要打沖浪錦鱗。

    裴相國坐籌帷幄。

    不妨決勝千裡。

    諸人若也於此見得倜傥分明。

    可謂今之古之。

    苟或未然。

    三尺龍泉光照膽。

    萬人叢裡奪高标。

     天童入院上堂。

    風行草偃。

    水到渠成。

    正令既行。

    十方坐斷。

    若也向上論去。

    語默不及處。

    棒喝未施前。

    總是依草附木漢。

    事不獲已。

    且作死馬醫。

    所以道。

    随處作主。

    遇緣即宗。

    法幢随處建立。

    展臨濟三玄戈甲。

    會曹洞五位君臣。

    敲唱雙行。

    殺活自在。

    拈一莖草穿天下衲僧鼻孔。

    布缦天網要打沖浪錦鱗。

    是則是。

    便與麼去。

    達磨一宗掃土而盡。

    蓦拈拄杖畫一畫雲。

    劍為不平離寶匣。

    藥因救病出金瓶。

    以拄杖卓一卓。

    複舉僧問當山第一代啟禅師雲。

    學人卓卓上來。

    請師的的。

    啟雲。

    我者裡一屙便了。

    有甚麼卓卓的的。

    僧雲。

    和尚恁麼答話。

    更買草鞋行腳始得。

    啟喚僧近前。

    僧乃近前。

    啟雲老僧恁麼道過在什麼處。

    其僧拟議。

    啟便打。

    師雲。

    啟禅師故是本分鉗錘。

    塞新天童口未得在。

    者僧雖深入阃奧。

    要且未具透關眼。

    下座。

     密庵傑禅師華藏入院上堂。

    昔日文殊大士三處度夏。

    一月長者家。

    一月魔宮。

    一月淫坊。

    末後卻歸世尊會中解制。

    迦葉欲白槌擯出。

    才舉念。

    見無量世尊無量迦葉無量文殊。

    世尊雲汝欲擯那個文殊。

    迦葉盡其神力槌不能舉。

    後來尊宿拈雲。

    好一槌。

    又卻放過。

    甘作小乘人。

    師雲。

    尊宿與麼。

    也是盲人摸象。

    傑上座今夏蔣山結夏。

    褒禅破夏。

    華藏終夏。

    且道與文殊是同是别。

    若道是同。

    許他具一隻眼。

    若道是别。

    也許他具一隻眼。

    忽有個不受人瞞底出來道。

    長者也好淈[泳-永+盾]。

    隻向他道。

    淈[泳-永+盾]中有個分曉處。

    急須聽取。

    三處移場定是非。

    頑心全不改毫牦。

    胡言漢語憑誰會。

    鐵額銅頭也皺眉。

     靈隐入院上堂。

    孤峰頂上目視雲霄。

    未為究竟。

    十字街頭和泥合水。

    轉見周遮。

    二途不涉别有生機一路。

    如龍得水似虎靠山。

    把斷要津不通凡聖。

    猶落時人升降處。

    而今坐立俨然。

    見聞不昧。

    個個負沖天氣槩。

    人人懷赤水之珠。

    到個裡如何通信。

    如何受用。

    所以道。

    是法住法位。

    世間相常住。

    如是則山河大地不礙眼光。

    四聖六凡互為主伴。

    坐見聲和響順。

    萬法無差。

    舉一明三。

    目機铢兩。

    橫該豎括。

    縱奪臨時。

    且到家一句作麼生道。

    蒲團時倚無餘事。

    永日寥寥賀太平。

     列祖提綱錄卷第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