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八

關燈
有人。

    第三座也有人。

    雖然。

    不免從頭注過。

    第一座鐵眼銅睛觑不破。

    第二座陽春白雪無人和。

    第三座真實身心同達磨。

    且道與趙州是同是别。

    若也會得。

    許你具一隻眼。

    若也不會。

    也許你具一隻眼。

    有個衲僧出來道。

    總不恁麼時如何。

    對他道。

    切忌向鬼窟裡作活計。

    随機應變本分作家。

    裂半分三輸他敏手。

    到個裡正如披圖經而升高台。

    據王令以莅萬國。

    非惟收放在我。

    抑旦遐迩不遺。

    山僧如斯舉唱。

    要且不是扶他先作簧鼓後人。

    何故。

    面前自有五百衆中老作家為汝作證。

    信得及麼。

    擊拂子雲。

    棋逢敵手難藏行。

    琴遇知音不厭彈。

     月江印禅師耆西堂至上堂。

    喚醒馬耆千載夢。

    招回船子一帆風。

    何如晏坐獅子窟。

    哮吼一聲天地空。

    華藏海。

    十三重。

    都盧收在一塵中。

    若是機輪能獨脫。

    看他八面自玲珑。

     笑隐欣禅師上堂。

    摩竭掩室。

    拂迹迹生。

    毗邪杜詞。

    雕文喪德。

    何況據曲錄木鼓兩片皮。

    如以五采繪畫虛空。

    徒自勞爾。

    山僧尋常不升此座。

    貴在心心相知。

    而道場豐安二法弟來訪。

    勸請為衆敷揚。

    記得芙蓉訓禅師訪實性大師。

    實性以右手拈拄杖過左邊雲。

    此事若非芙蓉師兄也大難委悉。

    諸德。

    看他得底人。

    直是不肯容易動着。

    所以長慶道。

    撞着道伴交肩過。

    一生參學事畢。

    且喚什麼作參學事。

    擊拂子。

    羚羊挂角千峰頂。

    更有羚羊在上頭。

     百丈和尚朝觐回上堂。

    一扭鼻頭痛。

    一喝雙耳聾。

    黃金不重礦。

    獨坐大雄峰。

    佛智先師将百丈祖師活計一時并蕩。

    賴有東陽法弟向九重城裡萬乘之前全璧而歸。

    緻令山僧均受光寵。

    今日不敢囊藏。

    對衆明明顯示。

    諸人要識祖師麼。

    拈拄杖擲下雲。

    西天此土無人識。

    五百生前個野狐。

     護法至緻謝提綱 白雲端禅師郭功甫入山上堂。

    夜來枕上作得個山頌。

    謝功甫大儒。

    廬山二十年故舊。

    今日遠訪。

    白雲舉似大衆。

    請已後分明舉似諸方。

    此頌豈惟謝功甫大儒。

    直要與天下有鼻孔衲僧脫卻着肉汗衫。

    莫言不道。

    乃雲。

    上大人。

    丘乙己。

    化三千。

    七十士。

    爾小生。

    八九子。

    佳作仁。

    可知禮也。

     楊長官至。

    雲。

    自古自今。

    說理說事者如稻麻竹葦。

    會禅者更比比。

    然讨一個家裡人。

    如天上揀月相似。

    黃梅賢宰楊次公。

    聞名十載有餘。

    夜來忽蒙訪及。

    元來卻是一個本分家裡人。

    杓柄長短鍋子大小雖然未曾一一點過。

    看他數目也甚分明。

    可謂如在東溪日。

    華開葉落時。

    幾拟将黃金。

    鑄作锺子期。

    昨來當塗郭功甫到。

    曾舉上大人一遍。

    今日次公來。

    更須舉一徧。

    夜涼堂上坐。

    忽聞人叫喚。

    黃梅楊長官。

    來到白雲畔。

    久聞竊吾宗。

    未得當面斷。

    一夜燈火前。

    勘過舊公案。

    所犯一一招。

    也要衆人看。

    鼻直顴骨高。

    一個沒量漢。

    何日履亨衢。

    吾道聊輝煥。

    共唱太平歌。

    掃盡天下亂。

    文章不礙他。

    兼能大衍算。

    兩個五百文。

    依前是一貫。

    吾本來茲土。

    傳法救迷情。

    豈不知一花開五葉。

    結果自然成。

    因風吹火。

    用力不多。

     五祖演禅師王提刑入山上堂。

    舉阿難問迦葉。

    世尊傳金襕外别傳何物。

    迦葉召阿難。

    阿難應諾。

    迦葉雲倒卻門前剎竿着。

    又永嘉道。

    建法幢。

    立宗旨。

    明明佛勅曹溪是。

    師雲。

    迦葉教倒卻剎竿。

    永嘉又教立宗旨。

    且道倒底是立底是。

    到者裡須是具擇法眼始得。

    畢竟如何。

    倒也七縱八橫。

    立也二三成六。

    七峰閣上共談玄。

    一句一言清耳目。

     提刑入寺上堂。

    兵随印轉。

    将逐符行。

    大權菩薩覆護衆生。

    相順者善言誘谕。

    兇頑者枷棒縱橫。

    中間有個沒量大漢。

    金鎖玄關留不住。

    聖凡位裡莫能收。

    若柰何不得。

    佛法無靈驗。

    白雲有個消息試說看。

    古人雲。

    無邊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

    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

    納須彌於芥中。

    擲大千於方外。

    變大地為黃金。

    攪長河為酥酪。

    到者裡合作麼生。

    國土動搖迎勢至。

    寶花彌滿送觀音。

     真淨文禅師王主簿到上堂。

    憶在報甯時。

    彼彼各年少。

    而今住山來。

    各各已衰老。

    休話人間短與長。

    相逢把手呵呵笑。

    呵呵笑。

    逍遙自合無為道。

    蓦拈拄杖敲香台雲。

    不可不自在。

    複擲下雲。

    不可不逍遙。

    喝一喝下座。

     圓悟勤禅師知縣入山上堂。

    拈香示衆。

    信手拈來光明烜赫。

    結而為蓋。

    散而為雲。

    爇向爐中。

    莊嚴知縣宣德妍智道人。

    伏願道心堅固種智圓明。

    遂[敷-方+寸]座。

    适來錦上鋪華。

    如今鋪華錦上。

    還有明眼底解拈得探得麼。

    試出來激揚看。

    複雲。

    心不是佛。

    認心乖宗。

    智不是道。

    立智失旨。

    道本無為。

    佛亦無相。

    於無相無為處辨得去。

    一切諸相悉皆是佛。

    一切所為悉皆是道。

    拈起也天回地轉。

    放下也草偃風行。

    若是向上。

    更不落二落三。

    直下單刀直入。

    其或尚存光彩猶滞皮膚。

    不免向者裡談妙談玄演事演理。

    行棒行喝舉古舉今。

    且道山僧畢竟将什麼為人。

    不住舊時無相貌。

    外尋知識也非真。

     大慧杲禅師張汪二狀元至上堂。

    舉僧問雲門如何是和尚家風。

    門雲有讀書人來報。

    師雲。

    讀書人已在者裡。

    且作麼生與伊相見。

    乃顧視左右雲。

    不是冤家不聚頭。

     張侍郎至上堂。

    古人道。

    我宗無語句。

    實無一法與人。

    恁麼道早是通身浸在屎窖裡了也。

    那堪更踏步向前。

    如之若何。

    問向上向下。

    三要三玄。

    銀碗裡盛雪。

    北鬥裡藏身。

    意旨如何。

    豈不是屎窖旁邊更掘屎窖。

    雖然如是。

    若於屎窖中知些氣息。

    方知三世諸佛曆代祖師天下老和尚古往今來一切知識盡在屎窖裡轉大法輪。

    其或未然。

    切忌向屎窖裡着到。

     應庵華禅師韓大尉入山上堂。

    舉朱行軍入南際寺齋僧。

    執手爐行香乃雲。

    直下是直下是。

    時有僧雲直下是個什麼。

    行軍便喝。

    僧雲行軍是佛法中人。

    惡發作麼。

    行軍雲你作惡發會那。

    僧便喝。

    行軍亦喝雲。

    鈎在不疑之地。

    遂呼左右認取者僧着。

    師雲。

    行軍拈出倚天長劍。

    者僧披襟敢沖雪刃。

    雖然兩不相傷。

    争柰二俱弄險。

    今日承宣大尉入山齋僧。

    雖無如是問答。

    須知此話已行。

    此話既行。

    且道說個什麼。

    卧龍才奮迅。

    丹鳳亦翺翔。

     官客入山上堂。

    釋迦老子道。

    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

    分付摩诃大迦葉。

    恁麼說話。

    大似旁若無人。

    豈不見陳操尚書一日訪資福。

    福見來。

    以手畫一圓相。

    尚書雲。

    弟子恁麼來。

    早是不着便。

    那堪更畫圓相。

    資福便歸方丈閉卻門。

    後來雪窦道。

    尚書祇具一隻眼。

    真如喆和尚雲。

    資福雖是本分鉗錘。

    争柰尚書是煅過了底精金。

    師雲。

    雖然如是。

    若到天童門下未放過在。

    當時待尚書道弟子恁麼來早是不着便那堪更畫圓相。

    天童則大開東閣明窗下如法安排。

    何故。

    門内有君子。

    門外君子至。

     密庵傑禅師李侍郎入山上堂。

    幽禽噪破那伽定。

    便見文星入寺來。

    倒屣門迎開笑面。

    林泉陡覺起風雷。

    風雷起處。

    萬壑生春。

    正眼洞明十虛無間。

    手攜仲尼日月。

    腰佩佛祖靈符。

    在處為瑞為祥為龜為鑒。

    牆塹法門股肱王室。

    不是神通妙用。

    亦非法爾如然。

    何謂如此。

    自從踏斷千差路。

    便向毗盧頂上行。

     雪岩欽禅師上堂謝青原居士。

    眼空東魯。

    口吸西江。

    機[绛-纟+金]峻捷。

    不讓老龐。

    仰山者裡别無禅道佛法。

    隻有一口吹毛利劍凜凜如霜。

    要為人剪除毛病換骨洗腸。

    長憶江南三月裡。

    鹧鸪啼處百花香。

     高峰妙禅師直翁居士至上堂。

    山僧有一奇特因緣未嘗輕易拈出。

    今日幸遇直翁證明。

    供養大衆。

    良久雲。

    美食不中飽人餐。

     芗林居士至上堂。

    此事如欲登天目大山相似。

    未到山時不免蘊一座山於八識田中。

    洎至一到。

    所蘊之山恍焉消殒。

    因甚如此。

    豎起拂子雲。

    隻緣身在此山中。

    複舉老子道。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其誰之子。

    象帝之先。

    師拈雲。

    咄哉。

    者漢錯下注腳。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其誰之子。

    毗耶城裡老維摩。

     千岩長禅師東陽陳君采至示衆。

    舉白雲端因郭功父到雲。

    夜來作得個山偈說向大衆。

    請舉似諸方。

    非惟謝功父大儒。

    且要天下有鼻孔衲僧脫卻貼肉汗衫。

    乃雲。

    上大人。

    丘乙己。

    化三千。

    七十士。

    爾小生。

    八九子。

    佳作仁。

    可知禮也。

    師雲。

    白雲固是作家爐鞴。

    功父亦是煅了精金。

    檢點将來。

    好與三十棒。

    何故。

    一個不合将常住物作私己人情。

    一個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要脫他天下衲僧貼肉汗衫。

    倒添了百二十斤黃金鎖甲。

    如何有個灑灑落落時節。

    無明茅庵之下。

    君采大儒訪及。

    我也不統夜思量作個山偈。

    我也不擊鼓叙謝廣演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