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列祖提綱錄卷第十七
武林十八澗理安禅寺住持婁東行悅集
肅衆提綱
汾陽無德禅師一日謂衆曰。
夜來夢亡父母覓酒肉紙錢。
不免狥俗置以祀之。
事辦於庫堂。
設位如俗間禮。
酌酒行肉化紙錢訖。
令集知事頭首散其餘盤。
知事輩卻之。
無德獨坐筵中飲啖自若。
衆僧數曰。
酒肉僧豈堪為師法耶。
腰包盡去。
惟慈明大愚泉大道等六七人在耳。
無德翼日上堂雲。
許多閑神野鬼。
祇消一盤酒肉兩陌紙錢斷送去了也。
法華經雲。
此衆無枝葉。
惟有諸真實。
下座。
雪窦顯禅師因事示衆。
杜耳目於胎殼。
掩玄象於霄外。
而責宮商之異。
辯玄素之殊底是甚麼人。
還知麼。
那一個。
者一個。
兼本三人。
放過一着。
便下座。
因事示衆。
石本落落。
玉自碌碌。
古之今之。
一何嘶速。
獅子不咬麒麟。
猛虎不食伏肉。
君不見。
洞庭孤島煙浪深。
木馬追風有人識。
因事示衆。
客從遠方來。
遺我徑寸璧。
中有四個字。
字字無人識。
清涵鲸海寬。
冷射蟾輪窄。
今朝呈似看。
請道末後句。
雪岩欽禅師因事并謝首座。
十五日以前。
雷聲甚大雨點全無。
十五日以後。
時清道泰家國晏然。
正當十五日。
恭惟宿來各各道體起居萬福。
畢竟如何。
堂中首座人天眼目。
高峰妙禅師因事上堂。
水中鹹味。
色裡膠青。
決定是有。
不見其形。
豎拂子雲。
見其形。
失卻山前一村人眼睛。
天如則禅師因事示衆。
以拂子擊禅床左邊雲。
莫認錯莫認錯。
通身是病通身藥。
擊右邊雲。
莫錯認莫錯認。
通身是藥通身病。
豎拂雲。
如今藥病兩忘。
諸人還見麼。
三錢賣卻黑撈波。
打瓦鼓。
唱村歌。
随處薩婆诃。
擲拂子下座。
廣德義禅師因事示衆。
才到洪山便跺根。
四方八面不言論。
他家自有眠雲志。
蘆管橫吹宇宙喧。
卍庵顔禅師因事上堂。
元宵已過。
化主出門。
六群比丘各從其類。
此衆無複枝葉。
純有真實。
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
麒麟不為瑞。
鸑鷟不為榮。
麥秀兩岐。
禾登九穗。
總不消得。
但願官中無事。
林下栖禅。
水牯牛飽卧斜陽。
擔闆漢清貧長樂。
粥足飯足俯仰随時。
筯籠不亂攙匙。
老鼠不咬甑箄。
山家活計淡薄常情。
不敬功德天。
誰嫌黑暗女。
有智主人二俱不受。
良久曰。
君子愛财取之以道。
洞山寶禅師因事上堂。
總恁麼風恬浪靜。
那裡得來。
忽遇洪波浩渺白浪滔天。
當恁麼時。
覓個水手也難得。
衆中莫有把柁者也無。
衆無對。
師曰賺殺一船人。
慈受深禅師因事上堂。
古者道。
忍忍。
三世如來從此盡。
饒饒。
萬禍千殃從此消。
默默。
無上菩提從此得。
師曰。
會得此三種語了。
好個不快活漢。
山僧祇是得人一牛還人一馬。
潑水相唾插嘴斯罵。
卓拄杖曰。
平出平出。
竹庵珪禅師住雁蕩日。
其徒懼行規法。
深夜放火鞠為瓦礫之墟。
師竟就樹縛屋升座示衆雲。
愛閑不打禾山鼓。
投老來看雁蕩山。
傑閣危樓渾不見。
溪邊茅屋兩三間。
還有共相出手者麼。
喝一喝下座。
洞山聰禅師因事示衆。
天睛蓋卻屋。
乘乾刈卻禾。
早輸王稅了。
鼓腹唱巴歌。
愚庵及禅師因事上堂。
舉古德道。
忍忍。
三世如來從此盡。
饒饒。
萬禍千殃從此消。
默默。
無上菩提從此得。
慈受深和尚雲。
會得此三種語了。
好個不快活漢。
師雲。
老慈受錯下名言。
會得此三種語了。
好個沒量大人。
還委悉麼。
堯舜不彰民自化。
相逢何必動幹戈。
用彰俊禅師因事上堂。
世尊於華嚴會上度一童男。
法華會上度一童女。
於楞嚴會上度一淫。
涅盤會上度一殺。
大地衆生如恒沙數。
如此度之何日而了。
瑞岩者裡也不度童男。
也不度童女。
也不度淫。
也不度殺。
隻教諸人行則任行。
住則任住。
坐則任坐。
卧則任卧。
熱則乘涼。
寒則向火。
衆中忽有個出來道。
長老長老。
宗師家為人何得與麼怠堕。
隻對他道。
我不敢輕於汝等。
汝等皆當作佛。
呆庵莊禅師因事上堂。
嗟末法惡時世。
衆生薄福難調制。
去聖遠兮邪見深。
魔強法弱多冤害。
聞說如來頓教門。
恨不滅除令瓦碎。
古人一期說話。
誰知驗在今日。
雖然。
從他謗。
任他非。
把火燒天徒自疲。
我聞恰似飲甘露。
消融頓入不思議。
且道是什麼人分上事。
拈拄杖敲香幾雲。
永嘉大師來也。
卓拄杖。
上士一決一切了。
中下多聞多不信。
壽昌經禅師因事上堂。
諸佛時常說法。
不須疑議猜詳。
是何法。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不論通宗透教。
祗貴直下承當。
承當個甚麼。
雲騰緻雨露結為霜。
蛟龍不宿死水。
猛虎豈行路旁。
透得者些關棙。
何須願往西方。
不問先佛後祖。
鼻孔一樣放光。
作麼生放光。
化被草木賴及萬方。
釋迦不肯洩破。
達磨九年覆藏。
峨峰不惜口業。
一下為君宣揚。
且道作麼生宣揚。
揮尺一下雲。
罔談彼短靡恃己長。
便下座。
天隐修禅師因事示衆。
有志學道者必須決擇師承。
發明心地為要。
宜當竭力曲盡師法。
深蓄厚養然後随緣闡化不拘方所。
若在學地中師承不擇。
邪正難分。
迷流逐隊妄認緣塵。
大法不明心地何達。
或者初發心時不知歸向。
三年兩載從而聞之。
漸漸慕之。
憤然發志。
腰包行腳撥草瞻風。
趣造林下依栖知識。
排入上輩。
固為道念。
非為求名位。
隻欲幹辨本分一着而已。
原無薦上之心。
況有人我見耶。
然處稠人廣衆之中。
其間有先出家而名位卑下者。
有年少而先具戒者。
有年長而未具戒者。
不可以尊卑之位忽先後之分。
況此法門本來平等。
若識心達本。
當下與佛祖不别。
豈可持其先後執着名分。
妄争人我徒喪光陰。
諸人要幹辦大事畢竟行履。
無有一毫自欺處。
才不孤負行腳之初心矣。
他日甚有得力。
決不相賺。
牧雲門禅師上堂。
古南個村僧。
性燥多嗔罵。
佛法懶得說。
終日尋人打。
打打打。
上士笑呵呵。
下士便驚怕。
怕怕怕。
好事不出門。
惡事傳天下。
箬庵問禅師因事祖堂示衆。
法門授受誠非細故。
前佛性命後佛紀綱統系一人。
苟得其人則叢社何幸。
不得其人。
将見長師為徒。
無有出泥犁分。
豈非雖是善因而招惡果。
老汾陽一陌紙兩片肉斷送閑神野鬼。
老僧者裡并不用一陌紙兩片肉。
若是閑神野鬼斷然存劄不住。
何故。
近來例作禱鬼獻神。
誰甘淡薄。
老僧今日與諸人約法三章。
一知半見底請過一邊。
囫囵吞棗底且緩緩着。
無
夜來夢亡父母覓酒肉紙錢。
不免狥俗置以祀之。
事辦於庫堂。
設位如俗間禮。
酌酒行肉化紙錢訖。
令集知事頭首散其餘盤。
知事輩卻之。
無德獨坐筵中飲啖自若。
衆僧數曰。
酒肉僧豈堪為師法耶。
腰包盡去。
惟慈明大愚泉大道等六七人在耳。
無德翼日上堂雲。
許多閑神野鬼。
祇消一盤酒肉兩陌紙錢斷送去了也。
法華經雲。
此衆無枝葉。
惟有諸真實。
下座。
雪窦顯禅師因事示衆。
杜耳目於胎殼。
掩玄象於霄外。
而責宮商之異。
辯玄素之殊底是甚麼人。
還知麼。
那一個。
者一個。
兼本三人。
放過一着。
便下座。
因事示衆。
石本落落。
玉自碌碌。
古之今之。
一何嘶速。
獅子不咬麒麟。
猛虎不食伏肉。
君不見。
洞庭孤島煙浪深。
木馬追風有人識。
因事示衆。
客從遠方來。
遺我徑寸璧。
中有四個字。
字字無人識。
清涵鲸海寬。
冷射蟾輪窄。
今朝呈似看。
請道末後句。
雪岩欽禅師因事并謝首座。
十五日以前。
雷聲甚大雨點全無。
十五日以後。
時清道泰家國晏然。
正當十五日。
恭惟宿來各各道體起居萬福。
畢竟如何。
堂中首座人天眼目。
高峰妙禅師因事上堂。
水中鹹味。
色裡膠青。
決定是有。
不見其形。
豎拂子雲。
見其形。
失卻山前一村人眼睛。
天如則禅師因事示衆。
以拂子擊禅床左邊雲。
莫認錯莫認錯。
通身是病通身藥。
擊右邊雲。
莫錯認莫錯認。
通身是藥通身病。
豎拂雲。
如今藥病兩忘。
諸人還見麼。
三錢賣卻黑撈波。
打瓦鼓。
唱村歌。
随處薩婆诃。
擲拂子下座。
廣德義禅師因事示衆。
才到洪山便跺根。
四方八面不言論。
他家自有眠雲志。
蘆管橫吹宇宙喧。
卍庵顔禅師因事上堂。
元宵已過。
化主出門。
六群比丘各從其類。
此衆無複枝葉。
純有真實。
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
麒麟不為瑞。
鸑鷟不為榮。
麥秀兩岐。
禾登九穗。
總不消得。
但願官中無事。
林下栖禅。
水牯牛飽卧斜陽。
擔闆漢清貧長樂。
粥足飯足俯仰随時。
筯籠不亂攙匙。
老鼠不咬甑箄。
山家活計淡薄常情。
不敬功德天。
誰嫌黑暗女。
有智主人二俱不受。
良久曰。
君子愛财取之以道。
洞山寶禅師因事上堂。
總恁麼風恬浪靜。
那裡得來。
忽遇洪波浩渺白浪滔天。
當恁麼時。
覓個水手也難得。
衆中莫有把柁者也無。
衆無對。
師曰賺殺一船人。
慈受深禅師因事上堂。
古者道。
忍忍。
三世如來從此盡。
饒饒。
萬禍千殃從此消。
默默。
無上菩提從此得。
師曰。
會得此三種語了。
好個不快活漢。
山僧祇是得人一牛還人一馬。
潑水相唾插嘴斯罵。
卓拄杖曰。
平出平出。
竹庵珪禅師住雁蕩日。
其徒懼行規法。
深夜放火鞠為瓦礫之墟。
師竟就樹縛屋升座示衆雲。
愛閑不打禾山鼓。
投老來看雁蕩山。
傑閣危樓渾不見。
溪邊茅屋兩三間。
還有共相出手者麼。
喝一喝下座。
洞山聰禅師因事示衆。
天睛蓋卻屋。
乘乾刈卻禾。
早輸王稅了。
鼓腹唱巴歌。
愚庵及禅師因事上堂。
舉古德道。
忍忍。
三世如來從此盡。
饒饒。
萬禍千殃從此消。
默默。
無上菩提從此得。
慈受深和尚雲。
會得此三種語了。
好個不快活漢。
師雲。
老慈受錯下名言。
會得此三種語了。
好個沒量大人。
還委悉麼。
堯舜不彰民自化。
相逢何必動幹戈。
用彰俊禅師因事上堂。
世尊於華嚴會上度一童男。
法華會上度一童女。
於楞嚴會上度一淫。
涅盤會上度一殺。
大地衆生如恒沙數。
如此度之何日而了。
瑞岩者裡也不度童男。
也不度童女。
也不度淫。
也不度殺。
隻教諸人行則任行。
住則任住。
坐則任坐。
卧則任卧。
熱則乘涼。
寒則向火。
衆中忽有個出來道。
長老長老。
宗師家為人何得與麼怠堕。
隻對他道。
我不敢輕於汝等。
汝等皆當作佛。
呆庵莊禅師因事上堂。
嗟末法惡時世。
衆生薄福難調制。
去聖遠兮邪見深。
魔強法弱多冤害。
聞說如來頓教門。
恨不滅除令瓦碎。
古人一期說話。
誰知驗在今日。
雖然。
從他謗。
任他非。
把火燒天徒自疲。
我聞恰似飲甘露。
消融頓入不思議。
且道是什麼人分上事。
拈拄杖敲香幾雲。
永嘉大師來也。
卓拄杖。
上士一決一切了。
中下多聞多不信。
壽昌經禅師因事上堂。
諸佛時常說法。
不須疑議猜詳。
是何法。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不論通宗透教。
祗貴直下承當。
承當個甚麼。
雲騰緻雨露結為霜。
蛟龍不宿死水。
猛虎豈行路旁。
透得者些關棙。
何須願往西方。
不問先佛後祖。
鼻孔一樣放光。
作麼生放光。
化被草木賴及萬方。
釋迦不肯洩破。
達磨九年覆藏。
峨峰不惜口業。
一下為君宣揚。
且道作麼生宣揚。
揮尺一下雲。
罔談彼短靡恃己長。
便下座。
天隐修禅師因事示衆。
有志學道者必須決擇師承。
發明心地為要。
宜當竭力曲盡師法。
深蓄厚養然後随緣闡化不拘方所。
若在學地中師承不擇。
邪正難分。
迷流逐隊妄認緣塵。
大法不明心地何達。
或者初發心時不知歸向。
三年兩載從而聞之。
漸漸慕之。
憤然發志。
腰包行腳撥草瞻風。
趣造林下依栖知識。
排入上輩。
固為道念。
非為求名位。
隻欲幹辨本分一着而已。
原無薦上之心。
況有人我見耶。
然處稠人廣衆之中。
其間有先出家而名位卑下者。
有年少而先具戒者。
有年長而未具戒者。
不可以尊卑之位忽先後之分。
況此法門本來平等。
若識心達本。
當下與佛祖不别。
豈可持其先後執着名分。
妄争人我徒喪光陰。
諸人要幹辦大事畢竟行履。
無有一毫自欺處。
才不孤負行腳之初心矣。
他日甚有得力。
決不相賺。
牧雲門禅師上堂。
古南個村僧。
性燥多嗔罵。
佛法懶得說。
終日尋人打。
打打打。
上士笑呵呵。
下士便驚怕。
怕怕怕。
好事不出門。
惡事傳天下。
箬庵問禅師因事祖堂示衆。
法門授受誠非細故。
前佛性命後佛紀綱統系一人。
苟得其人則叢社何幸。
不得其人。
将見長師為徒。
無有出泥犁分。
豈非雖是善因而招惡果。
老汾陽一陌紙兩片肉斷送閑神野鬼。
老僧者裡并不用一陌紙兩片肉。
若是閑神野鬼斷然存劄不住。
何故。
近來例作禱鬼獻神。
誰甘淡薄。
老僧今日與諸人約法三章。
一知半見底請過一邊。
囫囵吞棗底且緩緩着。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