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六

關燈


    教中道。

    吾不見時。

    何不見吾不見之處。

    若見不見自然非彼不見之相。

    若不見吾不見之地。

    自然非物。

    雲何非汝。

    後來湛堂和尚頌曰。

    老胡徹底老婆心。

    為阿難陀意轉深。

    韓幹馬嘶青草渡。

    戴嵩牛卧綠楊陰。

    妙喜亦有個頌子。

    雖不甚文彩卻不在湛堂之下。

    荒田無人耕。

    耕着有人争。

    無風荷葉動。

    決定有魚行。

     念誦提綱 圓悟勤禅師看藏經上堂。

    祥煙缭繞瑞氣氤氲。

    公案現成有誰扣擊。

    乃雲。

    塵中大經卷莫測津涯。

    聰慧淨眼人始能拈出。

    直得義天性海若帝網交羅。

    智照神光如洪爐猛焰。

    今日幸遇皇風蕩蕩帝道平平。

    有大心檀越為汝發機。

    使諸人各各八字打開。

    直得霞縧展處玉牒舒時。

    文彩已彰各宜薦取。

    且不落文墨一句作麼生道。

    一堂風冷淡。

    千古意分明。

     祖師會上堂。

    千聖頂[甯*頁]上可容剎海。

    衲僧命脈中不許真機。

    更通一線路。

    以佛現祖。

    從祖證佛。

    印印無差機機圓證。

    靈山拈花示衆。

    建立此個宗風。

    金色頭陀曾承妙旨。

    以至西天四七此土二三。

    自曹溪散席已來。

    數百年間列剎相望。

    各各握靈蛇珠。

    人人抱荊山璧。

    有照有用有權有實提。

    振向上宗風。

    傳持正法眼藏。

    要且百川異流同歸大海。

    千重百匝無出一源。

    所以道西天二十八祖也恁麼。

    唐土六祖也恁麼。

    天下列剎相望諸老宿也恁麼。

    山僧也恁麼。

    且道恁麼事作麼生商量。

    還提掇得出麼。

    還缁素得明麼。

    山僧不惜兩莖眉毛與諸人點破。

    遂拈拄杖雲。

    還見麼三世諸佛曆代祖師天下老和尚盡在拄杖頭上放大光明。

    現權現實現機現境。

    列五位君臣開三玄宗要。

    機境相投箭鋒相拄。

    一字三句同源圓相境緻殊别。

    若也於此委悉。

    百草頭上罷卻平生事。

    根株亦不留。

    聞清聲外句莫向句中求。

    傥或未然。

    山僧不免又拖泥涉水也。

    達磨不來東土。

    二祖不往西天。

    人人壁立萬仞。

    個個常光現前。

    卓拄杖一下下座。

     蓮華會上堂。

    毗婆屍已前千華現瑞。

    天中天正地優昙呈祥。

    直得徧界不曾藏。

    通身無影像。

    現大蓮華王。

    周匝千華座。

    一葉一釋迦。

    一須一彌勒。

    塵塵爾剎剎爾處處爾念念爾。

    一塵舉大地收。

    一華開世界起。

    可謂殊勝中最殊勝。

    奇特中倍奇特。

    感慈塔前凝瑞氣。

    羅漢洞邊顯真容。

    法會俨然人天普集。

    到者裡合談何事。

    說玄說妙得麼。

    說佛說祖得麼。

    舉古舉今得麼。

    顯作顯用得麼。

    盡是從前已後大宗師拈出了也。

    即今不如。

    總不動着。

    隻呈一個現成公案。

    若也薦得。

    人人心華發明。

    處處照十方剎。

    正當恁麼時。

    推功歸本一句作麼生道。

    還委悉麼。

    萬方有慶歸明聖。

    願見黃河百度清。

     龍門遠禅師檀越還佛頂心經上堂。

    唵齒臨唵齒臨唵部臨唵部臨。

    大衆。

    此是甚麼言語。

    義理如何。

    還有人會得麼。

    若道是言語又不成言語。

    若道有道理又不成道理。

    可謂言诠不到分别不及。

    先聖呼為密語又曰真言。

    一切言音從是而生。

    一切語教從是而出。

    山僧适來看經中得七字陀羅尼。

    能滅千災成就萬德。

    今對諸人舉此七字陀羅尼一遍。

    諸人谛聽。

    遂默然屈第一指至第七指曰。

    諸人聞得麼。

    恐諸人不聞更舉一遍。

    又默然屈一指至七指曰。

    聞得麼。

    大衆。

    唯佛與佛乃能知之。

    自餘群生悉皆罔措。

    有方便門名曰重說偈言。

    今更載三分明說此七字咒曰佛頂心經齋願了。

    大衆。

    曉得其中旨趣麼。

    待山僧奉為解釋。

    一字字要知落處。

    若論佛。

    祇是當人更無物。

    若論頂。

    晝夜舒光照前境。

    若論心。

    看時無相用時深。

    若論經。

    解語能言不是聲。

    若論齋。

    所為所作盡和諧。

    若論願。

    猶如身在龍門院。

    若論了。

    無慮無疑心皎皎。

    心皎皎。

    增添福壽災殃少。

    論量功德廣難思。

    須彌未大滄溟小。

    山僧适來說者是真言。

    世人隻知有言不知有真。

    若不知真。

    所言皆妄。

    何者名為真言。

    能出萬宗故曰真言。

    亦名三昧王。

    亦名萬字頂。

    亦名微妙章句。

    亦名秘密大總持。

    至心受持大有靈驗。

    所謂山僧七字咒也。

    乃屈指曰一二三四五六七。

    諷誦受持皆秘密。

    如人親入寶山中。

    一切珍奇從此出。

    久立。

     東山齊己禅師蓮社會道友請上堂。

    漸漸雞皮鶴發。

    父少而子老。

    看看行步躘蹱。

    疑殺木上座。

    直饒金玉滿堂。

    照顧白拈賊。

    豈免衰殘老病。

    正好着精彩。

    任汝千般快樂。

    渠侬合自由。

    無常終是到來。

    歸堂吃茶去。

    唯有徑路修行。

    依舊打之繞。

    但念阿彌陀佛。

    念得不濟事。

    複雲。

    惡。

    者條活路已被善導和尚直截指出了也。

    是你諸人朝夕在徑路中往來。

    因甚麼當面錯過阿彌陀佛。

    者裡薦得。

    便可除迷倒障。

    拔猶豫箭截疑惑網。

    斷癡愛河伐心稠林。

    浣心垢濁。

    正心谄曲。

    絕心生死。

    然後轉入那邊。

    擡起腳向佛祖履踐不到處進一步。

    開卻口向佛祖言诠不到處說一句。

    喚回善導和尚别求徑路修行。

    其或準前舍父逃走流落他鄉撞東磕西。

    苦哉阿彌陀佛。

     元叟端禅師朝廷看藏經滿散上堂。

    毗盧藏中有大經卷。

    量等三千大千世界。

    書寫三千大千世界中事悉盡無餘。

    今上皇帝以清淨天眼觀此大經卷在一微塵中。

    敦遣使臣頒降禦香。

    命天下僧員破此一塵出此經卷。

    普使法界有情知一一塵中有如是經卷。

    一一經卷有如是章句。

    一一章句有如是妙義。

    一一妙義有如是奇特如是殊勝如是廣大如是自在。

    今朝滿散之次。

    仍命山僧升于此座舉揚無上般若。

    表忏上項功德。

    所有種種法門智慧海。

    種種因果德相海。

    種種進修行願海。

    種種教導方便海。

    種種依正究竟海。

    種種互融攝入海。

    不可說不可說種種功德光明海。

    普用回向真如實際。

    莊嚴無上佛果菩提。

    四方銷兵革之憂。

    萬民樂耕桑之業。

    正與麼時。

    八表來朝萬邦入貢一句作麼生道。

    但見皇風成一片。

    不知何處是封疆。

     楚石琦禅師經會上堂。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供養即不無。

    如何是法。

    莫道我謾你。

    南無佛陀。

    南無達磨。

    南無僧伽。

    卓拄杖雲。

    山河大地草本叢林盡向者裡平等證入。

    未解脫者令得解脫。

    未涅盤者令得涅盤。

    雖在衲僧分上。

    如經蠱毒之家水也不得沾他一滴。

    靠拄杖下座。

     聖旨看藏經上堂。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

    河沙妙德總在心源。

    大福德人修。

    大福德人受。

    是以恒沙剎土莫不禀其威靈。

    草木昆蟲亦皆資其化育。

    今則法筵洞啟教藏宏開。

    重重福德門。

    種種壽量海。

    如天普覆如地普擎。

    如日普照如風普吹。

    仲尼雲。

    吾禱久矣。

    複舉宋太宗皇帝因入寺問僧雲看什麼經。

    僧雲仁王護國經。

    帝雲。

    既是寡人經。

    因什麼落在卿手裡。

    僧無對。

    後來雪窦代雲。

    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師雲。

    若問永祚。

    但以頂戴經雲萬歲萬歲。

     看華嚴經上堂。

    東西南北四維上下。

    塵塵剎剎總不離個華藏世界海。

    有高有下有闊有狹。

    有具有不具有等有不等。

    有清淨有不清淨。

    有短壽有長年。

    且道毗盧遮那如來即今在阿那個世界中說法。

    又說什麼法。

    為說三乘法。

    為說一乘法。

    為說無上乘法。

    為無所說。

    試道看。

    若道得。

    許你淨佛國土遊戲神通。

    有情無情同證同入。

    若道不得。

    生死海内沉浮。

     施主看楞嚴上堂。

    體理得妙了了常知。

    一種平懷綿綿不漏。

    着衣吃飯蓋是尋常。

    見色聞聲猶如聾瞽。

    但可入佛不可入魔。

    透得十種禅關出得五陰區宇。

    處處無非佛事頭頭總是道場。

    酒肆淫坊了無挂礙。

    龍宮虎穴任便經過。

    亦可入魔亦可入佛。

    然後佛魔俱遣凡聖不存。

    不取涅盤不居生死。

    道我大事了畢。

    拄杖不在。

    苕帚柄聊與三十。

     呆庵莊禅師法華會上堂。

    久默斯要不務速說。

    今當說之各宜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