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五

關燈


    乃以拂子擊禅床一下雲。

    盡向者裡成等正覺無出此時也。

    又雲始覺合本之謂佛。

    言以如今始覺合於本覺。

    往往邪師輩以無言默然為始覺。

    以威音王那畔為本覺。

    固非此理。

    既非此理。

    何者是覺。

    若全是覺豈更有迷。

    若謂無迷争柰釋迦老子於明星現時忽然便覺知得自家本命元辰元來在者裡。

    所以言因始覺而合本覺。

    如禅和家忽然摸着鼻孔便是者個道理。

    然此事人人分上無不具足。

    昨日因與妙心居士說令叔尚書文章學問可謂儒林宗工。

    但聞於此道自以為難。

    往往士大夫隻知所謂佛者千劫學威儀萬劫修相好。

    乃至三大阿僧祇劫修而後成。

    雲何博地凡夫現行無明。

    為富貴所折困。

    何時與道相應。

    才作是念是於心意識中便推出一座須彌山。

    一障障了道眼。

    不能明見本地風光本來面目。

    正所謂所知不是障。

    是障障所知。

    近世士大夫多作此見。

    如韓子蒼與某在臨川鼻孔厮拄着半年亦不自信。

    每言此一段事吾輩但知歸向則可。

    如何便要入手。

    亦是自作障難。

    或者更錯會先佛所言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

    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

    謂佛道之難成如此。

    殊不知一念普觀無量劫。

    無去無來亦無住。

    如是了知三世事。

    超諸方便成十力。

    釋迦老子才瞥地後便言。

    奇哉一切衆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

    但以妄想執着而不證得。

    所謂妄想執着者。

    正說着今時士大夫病痛。

    先德所以指示一切人腳跟下無不圓成無不具足。

    故有父不可以傳子臣不可以獻君之說。

    蓋使自證自悟匪從人得。

    所以不壞假名而談實相。

    肇法師雲。

    寂兮寥兮寬兮廓兮分兮别兮。

    上則有君下則有臣。

    父子親其居。

    尊卑異其位。

    起教叙其因。

    然後國分其界人部其家各守其位。

    豈非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者耶。

    佛不雲乎。

    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

    應以宰官身乃至長者居士婆羅門比丘比丘尼身得度者悉現其身而為說法。

    又曰。

    應眼時若千日。

    萬象不能逃影質。

    應耳時若幽谷。

    大小音聲無不足。

    法門既如此殊勝。

    柰何學者多不向此時節領覽。

    乃爾自生退屈。

    正是不信自殊勝。

    甘為下劣人。

    若是靈利漢便向者裡提得去。

    方知道一塵才起大地全收。

    一毛頭獅子百億毛頭現千頭萬頭。

    但識取一頭。

    且那個是一頭。

    不見南台和尚聞版聲有頌雲。

    善哉三下版。

    知識盡來參。

    既善知時節。

    吾今不再三。

    複以拂子擊禅床一下雲。

    适來所謂盡向者裡成等正覺是真實義。

    所以韶國師雲。

    如來於一切處成等正覺。

    於刀山劍樹上成等正覺。

    於镬湯爐炭裡成等正覺。

    於棒下成等正覺。

    於喝下成等正覺。

    然雖如是。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豈不見善财童子至毗盧者那大樓閣前。

    舉體投地從地而起。

    作是念言。

    此大樓閣是解空.無相.無願者之所住處。

    是於一切法無分别者之所住處。

    是以一劫入一切劫以一切劫入一劫而不壞其相者之所住處。

    是以一佛入一切佛以一切佛入一佛而不壞其相者之所住處。

    乃至不着一切世間窟宅者之所住處。

    何謂世間窟宅。

    便是於無上道自作障難者。

    若執一切世間窟宅不能舍離。

    則吾輩所謂長老者亦莫住院一向杜絕世故乃可得行此道。

    如此則是壞世間相而談實相。

    何道之有。

    常愛東坡為文章。

    庶幾達道者也。

    縱使未至於道。

    而語言三昧實近之矣。

    人謂是五祖戒和尚後身。

    而不知以何因緣中忘此意。

    第亦暫時不着便者。

    觀其作維摩畫像贊。

    從始至終不死在言下。

    其詞曰。

    我觀衆工工一師。

    人持一藥療一病。

    風勞欲寒氣欲暖。

    肺肝胃腎更相克。

    挾方儲藥如丘山。

    卒無一藥堪施用。

    有大醫王拊掌笑。

    謝遣衆工病随愈。

    言其醫王遣去衆醫曰。

    爾輩用藥都無是處。

    衆工既去其病随愈。

    或問醫王。

    君以何藥而病捐乎。

    曰不出衆工之所用者。

    但彼不善用耳。

    故曰問大醫王以何藥。

    還是衆工所用者。

    我觀三十二菩薩各以意談不二門。

    而維摩诘默無語。

    三十二義一時堕。

    我觀此義亦不堕。

    維摩初不離是說者個。

    雖是死蛇解弄卻活。

    若彼三十二人所論真個負堕時。

    即是無言勝有言。

    情知古人之意決不如此。

    所以立個喻雲。

    譬如油蠟作燈燭。

    不以火點終不明。

    忽見默然無語處。

    三十二說皆光焰。

    佛子。

    若讀維摩經當作是念為正念。

    我觀維摩方丈室能受九百萬菩薩三萬二千師子座。

    皆悉容受不迫窄。

    經中所載此是維摩居士不思議大解脫神通之力。

    所以借座燈王取飯香積。

    斷取妙喜世界如陶家輪。

    如持針鋒舉一棗葉。

    蓋真實之理不可以智知。

    不可以識識。

    故曰又能分布一缽飯。

    餍飽十方無量衆。

    斷取妙喜佛世界。

    如持針鋒一棗葉。

    雲是菩薩不思議住大解脫神通力。

    我觀石子一處士。

    麻鞋破帽露兩肘。

    能使筆端出維摩。

    神力又過維摩诘。

    若言此畫無實相。

    毗耶城中亦非實。

    佛子若見維摩像。

    應作是觀為正觀。

    此是東坡說底禅。

    豈不是言語到。

    若非前世熏習得來。

    争解恁麼道。

    所以妙喜之意亦欲尚書公於此事信得及。

    妙心居士請持此語舉歸似令叔。

    恐因妙喜之言直下信得及。

    異日忽然噴地一發便乃截生死流據祖佛位。

    做個出世間沒量大人。

    始不負妙喜相期之意。

    妙心居士近日畫得入定觀音。

    且以妙喜昔年所作贊題其上。

    蓋在衡陽時因道友蔺庭彥所請。

    當年信意一筆寫成。

    與維摩贊言語雖不同。

    大意相似。

    曰世間種種音聲相。

    衆以耳聽非目睹。

    一切音聲須以耳聽。

    觀音卻以眼觀。

    故曰唯此大士眼能觀。

    如何見得。

    曰瞑目谛觀為佛事。

    到者裡便轉了。

    曰於眼境界無所取。

    眼境界既取不得。

    即眼界寂滅。

    眼界既寂滅不可耳界不寂滅。

    所以雲耳鼻舌身意亦然。

    善哉心洞十方空。

    六根互顯如是義。

    觀音菩薩以眼聞。

    而普賢菩薩以心聞。

    即此是互顯之義。

    所謂互顯者。

    眼處作耳處佛事。

    耳處作鼻處佛事。

    鼻處作舌處佛事。

    舌處作身處佛事。

    身處作意處佛事。

    於意界中作無量無邊廣大佛事。

    得恁麼受用自在了。

    眼依舊觀色耳依舊聽聲。

    乃至鼻舌身意一一依本分。

    故曰眼色耳聲鼻齅香身觸意思無差别。

    适來所謂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是也。

    當以此觀。

    如是觀取此為實。

    成妄想。

    到者裡又轉了。

    曰若離妄想取實法。

    展轉惑亂失本心。

    本心既失随颠倒。

    不見大士妙色身。

    雲何颠倒。

    眼見色随色轉。

    耳聞聲随聲轉。

    是謂衆生颠倒迷己逐物。

    以逐物故不見大士妙色身無眼耳鼻舌身意。

    此乃教有明文。

    眼耳鼻等既無其體。

    互顯之義依何而立。

    故曰互顯之義亦寂滅。

    亦無大士妙色身。

    亦無種種音聲相。

    佛子能作如是觀。

    永離世間生死苦。

    大凡文字須教說得行。

    若說不行不成文章。

    适來因論時節因緣。

    所以說善财方立于樓閣之前。

    早已贊歎許多殊勝之事。

    然未能得入。

    乃白彌勒菩薩言。

    唯願大聖開樓閣門令我得入。

    時彌勒菩薩前詣樓閣彈指出聲。

    其門即開。

    命善财入。

    善财心喜入已還閉。

    閉時如何。

    便是觀音入流亡所底消息。

    然後善财於樓閣中見百億四天下。

    百億兜率陀天。

    一一皆有彌勒菩薩降神誕生。

    遊行七步觀察十方。

    現為童子居處宮殿。

    為一切智出家苦行。

    降伏諸魔成等正覺。

    梵王勸請轉正法輪。

    升天宮殿而演說法。

    劫數壽量衆會莊嚴。

    所淨國土所修行願住持教法皆悉不同。

    善财非但見彌勒菩薩一周佛事。

    又自見其身住彼一切諸如來所。

    亦見於彼一切衆會一切佛事。

    以海印三昧一印印定。

    更無秋毫以為透漏。

    既見如是無量殊勝一切莊嚴自在境界已。

    彌勒菩薩即攝神力入樓閣中。

    又彈指作聲告善财言。

    善男子起。

    法性如是。

    此是菩薩知諸法智因緣聚集所現之相。

    如是自性如幻如夢如影如像悉不成就。

    爾時善财聞彈指聲從三昧起。

    於此時節忽然打失布袋。

    然後彌勒示以如上境界。

    無有去處亦無住處。

    非寂非常遠離一切。

    師召大衆雲。

    既是來無所從去無所至。

    則雲門大師手中扇子[跳-兆+孛]跳上三十三天。

    築着帝釋鼻孔。

    東海鯉魚打一棒雨似盆傾。

    又有甚麼過。

    當知者個時節。

    具無量廣大智慧門。

    無量神通門。

    無量言詞門。

    無量不可說又不可說一切佛菩薩自在受用門。

    諸人若能如是信如是入。

    方知先聖道過去一切劫安置未來今。

    未來現在劫回置過去世。

    乃喝一喝雲。

    若不喝住。

    打葛藤直到明朝。

    擊禅床下座。

     列祖提綱錄卷第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