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四

關燈
錯會洞山問蟾首座。

    佛真法身猶若虛空。

    應物現形如水中月。

    作麼生說個應底道理。

    蟾雲如驢觑井。

    山雲。

    道則大殺道。

    隻道得八成。

    蟾雲和尚作麼生。

    山雲如井觑驢。

    諸方商量道。

    如驢觑井是有迹。

    如井觑驢是無迹。

    又喚作忘情拂迹。

    且喜沒交涉。

    要且不是者個道理。

    既錯會者個。

    定又錯會南嶽和尚道。

    譬牛駕車。

    車若不行。

    打車即是打牛即是。

    馬祖聞舉忽然大悟。

    而今禅和家理會道。

    牛喻心。

    車喻法。

    但隻明心。

    法自明矣。

    但隻打牛。

    車自行矣。

    且喜沒交涉。

    若恁麼。

    馬祖驢年也不能得悟去。

    者老漢始初将謂佛可以坐得成。

    禅可以坐得悟。

    一向坐地等。

    南嶽和尚知其不凡。

    故将磚去他庵前磨。

    祖雲和尚磨磚作甚麼。

    南嶽雲磨作鏡。

    祖雲磨磚豈得成鏡。

    南嶽雲磨磚既不成鏡。

    坐禅豈得成佛。

    馬祖被他動一動。

    心中熱忙。

    便問如何即是。

    隻者裡鼻孔索頭便在南嶽和尚手裡了也。

    所以道。

    欲識佛性義。

    當觀時節因緣。

    南嶽和尚知他時節已至。

    即向他道。

    汝學坐禅。

    為學坐佛。

    若學坐禅。

    禅非坐卧。

    若學坐佛。

    佛非定相。

    於無住法不應取舍。

    汝若坐佛即是殺佛。

    若執坐相非達其理。

    一時籍沒了他家計。

    卻更要他納物事。

    教他無所從出。

    始肯舍命讨個死處。

    命既舍了。

    便解問如何用心。

    即合無相三昧。

    南嶽雲。

    汝學心地法門如下種子。

    我說法要譬彼天澤。

    汝緣合故當見其道。

    又問道非色相雲何能見。

    南嶽雲。

    心地法眼能見乎道。

    無相三昧亦複然矣。

    祖雲有成壞否。

    南嶽雲若以成壞聚散而見道者非也。

    馬祖於是泮然無疑。

    所謂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悟了若不遇人。

    十個有五雙杜撰。

    決定為人不得。

    諸人要識悟了遇人者麼。

    隻者馬祖便是樣子也。

    馬祖既得法。

    直往江西建立宗旨。

    一日南嶽和尚曰。

    道一在江西說法。

    總不見持個消息來。

    遂囑一僧雲。

    汝去。

    待他上堂便問作麼生。

    看他道甚麼。

    記取來。

    其僧依教去。

    見上堂便出問作麼生。

    祖雲。

    自從胡亂後。

    三十年不曾少鹽醬。

    師召大衆雲。

    祖師門下穿人鼻孔底盡從者一句子來。

    你道者一句子從甚麼處來。

    從打牛打車處來。

    你若會得者個。

    便會得台山路上婆子。

    每有僧問台山路向甚麼處去。

    婆雲蓦直去。

    僧才行。

    婆雲好個阿師卻恁麼去。

    趙州聞得雲待我去勘過者婆子。

    趙州去見婆子亦如是問。

    婆子亦如是答。

    歸來謂衆雲。

    台山路上婆子被老僧勘破了也。

    諸人還會麼。

    寰中天子勑。

    塞外将軍令。

    但恁麼看取。

    山僧昔年理會不得。

    曾請益一杜撰長老。

    為山僧注解雲。

    者僧才問台山路向甚麼處去。

    便被婆子勘破了也。

    婆雲蓦直去。

    僧便行。

    正是随聲逐色。

    如何不被勘破。

    又道才開口便勘破了也。

    今日思量。

    直是叵耐。

    山僧為你說破。

    若會得趙州道台山路上婆子被老僧勘破了也。

    便會婆子道好個阿師卻恁麼去。

    山僧嘗頌雲。

    天下禅和說勘破。

    争知趙州已話堕。

    引得兒孫不丈夫。

    人人黠過冷地卧。

    此頌甚分明。

    切不得錯會。

    既錯會者個。

    定又錯會睦州喚僧大德。

    僧回首。

    州雲擔闆漢。

    曾有個禅頭舉者話問僧你作麼生會。

    才見僧開口便雲果然擔版。

    且喜沒交涉。

    雪窦拈雲。

    睦州隻具一隻眼。

    者僧喚既回頭。

    因甚卻成擔版。

    晦堂雲。

    雪窦亦隻具一隻眼。

    者僧一喚便回。

    為甚不成擔版。

    者兩個老漢可與睦州把手共行。

    若是個靈利漢才聞舉着眼似銅鈴。

    終不向者裡打之繞。

    既不會者個。

    定又錯會百丈野狐話。

    便道不落也是不昧也是。

    隻是當時答此話不合帶疑。

    所以堕野狐。

    謂野狐性多疑故。

    且喜沒交涉。

    既錯會者個。

    定又錯會祖師雲不是風動不是旛動仁者心動。

    山僧亦曾請益一個長老意旨如何。

    長老将衫袖搖作風動勢雲是甚麼。

    苦哉苦哉。

    慚惶殺人。

    鈍置殺人。

    有者道不是風動不是旛動定是心動。

    山僧尋常問學者。

    不是風動不是旛動不是心動。

    作麼生。

    者裡豈容眨眼。

    既錯會者個。

    定又錯會文殊是七佛之師為甚麼出女子定不得。

    罔明菩薩為甚麼出得女子定。

    衆中商量道。

    杓柄在女子手裡。

    且喜沒交涉。

    既錯會者個。

    定又錯會雪峰道望州亭與汝相見了也。

    烏石嶺與汝相見了也。

    僧堂前與汝相見了也。

    如今諸方商量道。

    作麼生是望州亭相見處。

    便道南頭買賤北頭賣貴。

    烏石嶺相見意旨如何。

    便道石頭大底大小底小。

    僧堂前相見又作麼生。

    便道歸堂吃茶去。

    且喜沒交涉。

    自餘邪解不可勝數。

    山僧尋常亦問學者。

    望州亭與汝相見了也。

    烏石嶺與汝相見了也。

    僧堂前與汝相見了也。

    作麼生。

    者個便是金剛圈栗棘蓬。

    你如何吞如何透。

    你要識能吞能透者麼。

    豈不見保福問鵝湖。

    僧堂前且置。

    望州亭烏石嶺甚麼處相見。

    鵝湖驟步歸方丈。

    保福便入僧堂。

    汾陽和尚頌曰。

    望州烏石與堂前。

    相見相知幾萬千。

    唯有鵝湖并保福。

    此時相見解推遷。

    此頌分明為你說了也。

    既不會者個。

    定又錯會玄沙道諸方總道接物利生。

    或遇三種病人來合作麼生。

    接患盲者。

    拈錘豎拂他又不見。

    患聾者。

    語言三昧他又不聞。

    患啞者。

    教伊說又說不得。

    若接此人不得。

    佛法無靈驗。

    師顧視大衆雲。

    要識玄沙麼。

    平生心膽向人傾。

    相識還如不相識。

    當時地藏和尚在座下便出來道。

    某甲有口不啞。

    有眼不盲。

    有耳不聾。

    和尚作麼生接。

    師雲。

    非父不生其子。

    玄沙呵呵大笑。

    師雲笑裡有刀。

    山僧有時舉此話問學者。

    有來依樣畫葫蘆。

    也道某甲有口有耳有眼和尚作麼生接。

    山僧向他道。

    咬人屎橛不是好狗。

    又卻去不得。

    既錯會者個。

    定又錯會香嚴道。

    如人上樹。

    口銜樹枝。

    手不攀枝。

    腳不蹋樹。

    樹下有人問西來意。

    不對則違他所問。

    若對又喪身失命。

    師雲。

    好與玄沙一坑埋卻。

    山僧昔年曾請益一個尊宿。

    未審香嚴意旨如何。

    遂以拂子柄銜在口中。

    緊閉卻眼。

    便作銜樹枝勢搖手擺腳祗對山僧。

    師乃彈指雲。

    如此者亦是當年馳聲走譽底。

    尚作者般去就。

    其餘作怪不在言也。

    你要會麼。

    但隻作一句看。

    我先為你說。

    莫見道作一句看。

    便向舉起處會。

    舉了便會了。

    且不是者個道理。

    是甚麼道理。

    如人上樹。

    口銜樹枝。

    手不攀枝。

    腳不蹋樹。

    樹下有人問西來意。

    不對則違他所問。

    若對又喪身失命。

    如何。

    者裡間不容發。

    當時香嚴會中隻有個虎頭上座領得香嚴意。

    便出來為香嚴出氣雲。

    上樹即不問。

    未上樹請和尚道。

    師雲雖得一場榮。

    刖卻一雙足。

    香嚴呵呵大笑。

    師雲鐵作面皮。

    又雲回天輪轉地軸。

    後來雪窦拈雲。

    樹上道即易。

    樹下道即難。

    老僧上樹也。

    緻将一問來。

    雪窦雖為虎頭上座出氣。

    争柰蹉過香嚴。

    今時有般謬漢聞雪窦恁麼道。

    便引洞山語雲。

    但能莫觸當今諱。

    也勝前朝斷舌才。

    謂香嚴立此個問頭。

    喻如一團火相似。

    不可觸。

    雖然如此。

    不可斷卻言句。

    有問如何是佛麻三斤。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庭前栢樹子又且何妨。

    你不妨會得好。

    不見汾陽和尚頌曰。

    香嚴銜樹示多人。

    要引同袍達本真。

    師雲依實供通。

    拟議卻從言下覓。

    喪身失命數如塵。

    師雲。

    不是苦心人。

    不知汾陽為你開天路。

    雲散長空月色新。

    師雲閑言語。

    雖然如是。

    若向者裡提得。

    一生參學事畢。

    既提不得。

    定又錯會百丈問沩山五峰雲岩雲。

    并卻咽喉唇吻作麼生道。

    沩山雲卻請和尚道。

    百丈雲我不辭向汝道。

    恐已後喪我兒孫。

    五峰雲和尚也須并卻。

    百丈雲無人處斫額望汝。

    雲岩雲和尚有也未。

    百丈雲喪我兒孫。

    衆中商量道。

    百丈大似抱贓叫屈掩耳偷鈴。

    三子恁麼祗對。

    大家走入荒草裡。

    且喜沒交涉。

    向你道。

    此事決定不在言語上。

    既不在言語上。

    當恁麼時合作麼生。

    我早是與你說了也。

    既錯會者個。

    定又錯會德山道。

    今夜不答話。

    問話者三十棒。

    時有僧出禮拜。

    德山便打。

    僧雲某甲話也未問為甚打某甲。

    山雲你是甚處人。

    僧雲新羅人。

    山雲未蹋船舷好與三十棒。

    後來法眼雲大小德山話作兩橛。

    圓明雲大小德山龍頭蛇尾。

    雪窦拈雲。

    二老宿雖善裁長補短舍重從輕。

    要見德山亦未可。

    何故。

    德山大似握阃外威權。

    有當斷不斷不招其亂底劍。

    要識新羅僧麼。

    隻是撞着露柱底個瞎漢。

    衆中商量道。

    某甲話也未問便好打。

    德山不打。

    卻問你是甚處人。

    者裡便是話作兩橛龍頭蛇尾處。

    且喜沒交涉。

    又道者僧若是作家。

    才見他問你是甚處人。

    便好掀倒禅床。

    他既不能。

    卻被德山道未蹋船舷好與三十棒。

    者裡是當斷不斷不招其亂底劍。

    所以雪窦雲。

    要識新羅僧麼。

    隻是撞着露柱底個瞎漢。

    且喜沒交涉。

    禅若是恁麼地會得時。

    更不消悟也。

    聰明靈利底一時随語生解解注将去便了。

    我且問你。

    恁麼解注得一時有下落了。

    生死到來卻如何支遣。

    而今分明向你道。

    者些閑言長語便是出生死底徑路。

    你莫去徑路上栽荊棘掘屎窖。

    或若有個衲僧出來道。

    和尚現在者裡栽荊棘掘屎窖也不是。

    卻作麼生祗對。

    山僧有個推托處。

    且如何推托。

    聽取一偈。

    女流中有大丈夫。

    示現其身化其類。

    以戒定慧解脫法。

    攝彼貪欲嗔恚癡。

    雖處於中作佛事。

    如風行空無所依。

    過去未來及現在。

    塵沙諸佛及菩薩。

    異口同音發是言。

    善哉奇特世希有。

    心源清淨無憂喜。

    不作無喜無憂想。

    逢場作戲随世緣。

    而於世緣無所着。

    六月火雲燒碧空。

    雷聲忽震三千界。

    銷除熱惱獲清涼。

    是彼丈夫誕時節。

    我說此偈助光明。

    普施法界諸女人。

    喝一喝。

     列祖提綱錄卷第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