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二

關燈
諸佛六代開士天下老和尚入地獄如箭。

    不與麼會。

    三世諸佛六代開士天下老和尚入地獄如箭。

    與麼不與麼總不會。

    天在一粒粟中。

    海在一毫端上。

    浮幢王華藏界總在眉毛眼睫間。

    三世諸佛六代開士天下老和尚無逃遁影處。

    當與麼時。

    喚什麼作陰。

    喚什麼作陽。

    然雖如是。

    事無一向。

    雲黃山頂有片無陰陽地。

    不萌枝上開不萌花。

    無影樹頭結無影果。

    芳騰六合。

    香噴大千。

    為複是神通妙用。

    為複是法爾如然。

    拈拄杖畫一畫。

    乾坤一合地胡餅。

    日月兩輪天氣球。

     冬節小參。

    慈明揭榜。

    上一畫長下三畫短。

    弄假像真。

    玉泉布裈書千佛名。

    書萬菩薩名。

    弄巧得拙。

    黃梅石女夜生兒。

    兒生子。

    子生孫。

    匝地普天總是臨濟種草。

    所以雙林會中一個個頭頂天腳踏地。

    陰陽不能移。

    寒暑不能變。

    當與麼時。

    也無晷運推移。

    亦無日南長至。

    然固如是。

    未可如是。

    試請從一九頭數到犂耙出時。

    吽吽。

    前頭大有寒在。

    喝一喝。

     了庵欲禅師冬至小參。

    前佛性命後佛紀綱總在者裡。

    把住則六陰充塞。

    放行則一陽複生。

    不說筍迸石頭。

    不說花開鐵樹。

    隻教行者擊鼓小參。

    且免諸人大家瞌睡。

    委悉麼。

    眼若不睡諸夢自除。

    心若不異萬法一如。

    拈須彌山秤作二兩。

    東頭賣賤西頭賣貴。

    任是本色衲僧。

    到此也無辨處。

    豈不見臨濟問黃檗佛法的的大意。

    被打六十拄杖。

    及至高安灘上便解知歸。

    興化道。

    我在南方行腳一遭。

    拄杖頭未嘗撥着一個會佛法底。

    逗到大覺堂前。

    卸下衲衣痛領一頓。

    卻言我於此時親見臨濟先師在黃檗吃棒底意旨。

    諸禅德。

    全鋒敵勝未是作家。

    遺劍刻舟豈堪持論。

    雖然。

    若不藍田射石虎。

    幾乎悞殺李将軍。

     冬至小參。

    坐立俨然。

    賓主曆然。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

    河沙妙德總在心源。

    直得無邊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

    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

    又說甚晷運推移日南長至。

    禅之與道拈放一邊。

    妙之與玄置之一處。

    山僧不作佛法商量。

    諸人不作世谛流布。

    明朝起來淨洗了面。

    大佛殿上禮拜燒香。

    依舊隻是尋常事例。

    縣橋頭李八伯半醒半醉。

    不覺起來呵呵大笑。

    且道笑個什麼。

    壁上安燈盞。

    堂前置酒台。

    悶來打三碗。

    何處得愁來。

    複舉洞山冬夜掇退果桌公案。

    師雲。

    太阿橫案凜凜神威。

    寶鑒當台澄澄光彩。

    隻如掇退果桌又作麼生。

    雲自帝鄉去。

    水歸江漢流。

     冬至小參。

    朕兆未分陰陽已具。

    乾坤既剖萬彙茲彰。

    水肅霜清風高木落。

    突出無位真人。

    一個個面前孤逈逈地。

    新羅國裡打鼓。

    大唐國裡上堂。

    洗面摸着鼻。

    啜茶濕卻觜。

    七十三。

    八十四。

    把拄雪峰趙州。

    放過德山臨濟。

    倒着襕衫舞柘枝。

    萬仞崖前恣遊戲。

    喝一喝。

     冬至小參。

    天地阖辟陰陽消長。

    衲僧門下有甚伎倆。

    放下拂子拈起拄杖。

    佛來魔來總與一棒。

    從教靈山會上退席五千。

    善法堂前草深一丈。

    且貴正眼流通作個人天榜棒。

    所以五六年來雖則與諸人眉毛厮結。

    其實水米無交。

    明朝節屇。

    書雲不免合水和泥。

    打開東山家燕。

    先舉雲門胡餅。

    次烹趙州酽茶。

    然後掇出洞山果桌。

    隻如道。

    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

    常在動用中。

    動用中收不得。

    且道是什麼物。

    良久雲。

    粗餐易飽。

    細嚼難饑。

    複舉僧問風穴古曲無音韻如何和得齊。

    穴雲木雞啼子夜。

    刍狗吠天明。

    大慧和尚雲。

    者黃面浙子恁麼答話。

    要做他臨濟兒孫也未得在。

    或有問徑山古曲無音韻如何和得齊。

    隻向他道。

    木雞啼子夜。

    刍狗吠天明。

    師雲。

    前行不到。

    末後太過。

    要見條理始終。

    須是金聲玉振。

    聽取一頌。

    木雞啼。

    刍狗吠。

    兩個老凍侬。

    各長三尺啄。

    古曲無音和得齊。

    安用兒孫作臨濟。

    喝一喝。

     小參。

    六爻沈伏。

    一氣潛回。

    雖是死蛇。

    解弄也活。

    拈一機而機機普應。

    用一法而法法全彰。

    廓人天未證之門。

    揭佛祖不傳之妙。

    浮幢剎外把斷要津。

    賢聖劫中位居第一。

    有一句到你。

    不萌枝上綠覆層陰。

    無一句到你。

    無影樹頭花敷五葉。

    别别。

    細不容針大通車轍。

    缺齒胡僧笑點頭。

    衲僧眼裡添金屑。

    喝一喝。

     舟中值冬至小參。

    一道虛明總是自家田地。

    初爻既兆全彰劫外乾坤。

    無去來動靜之殊。

    無取舍是非之異。

    可以騎聲蓋色。

    可以随流入流。

    可以泛華亭半葉之舟。

    可以盡澤國煙波之勝。

    不舉任公之釣。

    非同濠上之遊。

    擊拂子雲。

    劈口一桡已傷鹽醋。

    離鈎三寸休更回頭。

    拍膝雲。

    永夜月明天在水。

    雁聲飛過白蘋洲。

     無文燦禅師冬至小參。

    丁一卓二道一句。

    滴水氷生抛三放兩。

    示一機崖崩石裂。

    一切處解會不得。

    一切處拟議不得。

    所以寂子隻解近前叉手。

    香岩隻解叉手近前。

    要會晷運推移日南長至未在。

    拈拄杖雲。

    拄杖子從來死獦狚地。

    今夜忍俊不禁踴躍出來。

    将乾坤大地一時吞卻了也。

    若向者裡會得。

    果從無影樹頭結。

    其或未然。

    豆向寒灰爆出來。

    複舉玉泉和尚示衆雲。

    晷運推移。

    布裈赫赤。

    不是不洗。

    無來換替。

    師拈雲。

    薦福當時若見。

    即向他道少賣弄。

     冬至小參。

    滴水氷生未可歇去。

    崖崩石裂正好進程。

    直饒會得一線長。

    要且未會長一線。

    直饒會得長一線。

    要且未會一線長。

    所以鄉談相似。

    州縣不同。

    開先則不然。

    擾擾匇匇晨雞暮鐘。

    喚冬作夏喚夏作冬。

    一線短長誰管得。

    雪霜盡處是春風。

    複舉僧問古德冬至後日長多少。

    古德雲長一線。

    又問一古德日長多少。

    古德雲一線長。

    師拈雲。

    一等共行山下路。

    眼中各自别風煙。

     月江印禅師冬至。

    若論此事。

    眨上眉毛早已蹉過。

    鐵馬驟氷棱。

    不涉唇吻道将一句來。

    石牛欄古路。

    戢玄機于未兆。

    藏冥用於至化。

    固是罕遇其人。

    會萬物歸自己。

    與天地而同根。

    又是阿誰分上事。

    諸方将謂仰山進前叉手。

    香嚴叉手進前。

    甚生極則。

    殊不知大似楊廣失駝駝。

    韓信臨朝底。

    雲峰有年無德。

    山寺荒涼。

    幸而四海禅流來此相伴。

    未免向八德池邊宏開瑤席。

    紫羅帳裡暗撒真珠。

    共慶書雲令節。

    還委悉麼。

    若教嫫母臨明鏡。

    也道不勞紅粉施。

    拈拄杖卓一下。

     石屋珙禅師冬節小參。

    洞山掇退果桌。

    取舍未思。

    玉泉不洗布裈。

    固執難斷。

    福源等是個般時節。

    就中卻也不同。

    梅放孤标依舊暗香浮動。

    線添寒影又逢佳景迎春。

    燈籠裹帽。

    水底吹笙。

    露柱着衫。

    雲中作舞。

    是汝諸人還委悉麼。

    一百五日是清明。

    清明更在寒食後。

     列祖提綱錄卷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