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裡。
将山門來燈籠上。
蝦蟆[跳-兆+孛]跳上天。
蚯蚓蓦過東海。
是常住耶非常住耶。
日東上。
月西沒。
循環三百六十幾個。
解知窠窟。
窠窟不知。
絕毫絕牦。
庭前石筍抽條也。
會見高枝宿鳳雛。
複舉僧問靈雲如何是佛法大意。
雲雲(臨鸩砧臨鸩砧)井底種林檎。
僧雲學人不會。
雲雲今年桃李貴。
一顆直千金。
大慧和尚雲。
者個公案自古至今無人拈出。
山僧不惜口業更為注破。
臨鸠砧。
井底種林檎。
今年桃李貴。
一顆直千金。
師雲。
大衆。
靈雲答者僧話。
且道與臨濟在黃檗問佛法的的大意。
三度吃六十拄杖。
是同是别。
若道是同。
法無同相。
若道是别。
佛法豈有兩般。
常愛大慧雲。
我者裡說蚌蛤子禅。
開着口便見心肝五髒。
隻者便是。
雖然。
也是大都城裡撮馬糞漢。
冬至小參。
冬至一陽生。
寒食一百五。
葭管才驚暖律回。
嶺頭又見梅花吐。
時節不相饒。
昨日有人從燕京來。
說上都路上雪深一丈。
軍民馬匹凍死饑死動以萬計。
是汝諸人火爐頭打坐。
粥足飯足。
焉知有與麼事。
諸上座。
從上來事。
也須同前決擇。
古人拈一機示一境在你面前。
堆不前挽不後。
吞不下吐不出。
他時後日觸事面牆。
也道曾見保甯來。
即今三百六十骨節八萬四千毛竅明知是生死根本。
何曾昧卻一絲毫許。
祖師雲。
門門一切境。
回互不回互。
回時更相涉。
不爾依位住。
須彌山上[跳-兆+孛]跳。
大洋海底橫行。
針眼裡躍出沖浪錦鱗。
冷灰中撥起亘天烈焰。
直得如是。
也隻是三家村裡賣草鞋底相識。
有甚用處。
然則官不容針私通車馬。
山深水寒日上月下。
跛驢踏倒摘茶輪。
草庵卸下琉璃瓦。
卓拄杖喝一喝雲。
德山臨濟來也。
冬夜小參。
昨夜三更失卻牛。
天明起來失卻火。
東讨西尋不見蹤。
元來賊是家親做。
是汝諸人還認得家親也無。
若也認得。
十二時中無纖毫過患。
不為物轉。
不為境礙。
不為凡聖所纏。
不為生死所縛。
随分着衣吃飯。
自然坐斷報化佛頭。
祖師雲。
心随萬境轉。
轉處實能幽。
随流認得性。
無喜亦無憂。
既不為物所轉。
不為境所礙。
如何又說心随萬境轉。
轉處實能幽。
大抵參禅須要究理而參。
即今山不可喚作水。
水不可喚作山。
俗不可喚作僧。
僧不可喚作俗。
須是随他境轉始得。
忽然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僧不是僧俗不是俗。
你面前無我我面前無你。
夾山雲。
目前無阇黎。
座上無老僧。
雲月是同。
溪山各異。
便是轉處實能幽也。
當知此性即是清淨廣大寂滅平等本際廓徹靈明通達萬法一切不疑本有之性。
無量劫來未曾變易。
陰消陽長冬去春來何曾昧卻一絲毫許。
雖然如是。
也須實到者個田地始得。
若也不實。
不要掠虛。
有佛處不得住。
無佛處急走過。
三千裡外摘楊花。
開口不在舌頭上。
卓拄杖喝一喝。
複舉僧問徑山諲禅師。
掩息如灰時如何。
山雲猶是時人公幹。
僧雲幹後如何。
山雲耕人田不種。
僧雲畢竟如何。
山雲禾熟不臨場。
應庵和尚雲。
鳳閣香殘。
雪巢夜冷。
半窗明月。
和氣藹然。
正與麼時。
且道歸宗與徑山還有相見分也無。
見與不見即且置。
隻如者僧與麼問。
還具眼也無。
其或未然。
雲藏無縫襖。
鳥宿不萌枝。
師雲。
打鼓弄琵琶。
相逢兩會家。
九年人不識。
幾度過流沙。
冬至小參。
冬至一陽生。
拄杖長丈二。
擊碎破沙盆。
大地載不起。
三世諸佛窺觑無門。
曆代祖師無提掇處。
如今衲僧家道。
我向陰陽未剖世界未立已前便知有向上巴鼻。
婢視聲聞。
奴呼菩薩。
驅逐南泉趙州。
輕忽德山臨濟。
把他從上老宿埋向大屎坑裡。
殊不知簡點将來正是依草附木精靈。
也未夢見衲僧汗臭氣在。
前三後三。
一九二九。
黃牛角向天。
火裡蘆花秀。
忽然焰發氷河燒着帝釋鼻孔。
東海娑竭羅龍王惡發氣沖牛鬥。
卓拄杖喝一喝。
冬節小參。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
井底紅塵蔽日。
山頭白浪滔天。
翻身百草頭邊。
跳出劫初田地。
智不到處切忌道着。
入水見長人。
我宗無語句亦無一法為人。
波斯入鬧市。
以思無思之智返思靈焰之無窮。
釋迦老子與天帝釋相争佛法甚鬧。
雲門大師忍俊不禁。
來山僧拂子頭上呵呵大笑。
且道笑個甚麼。
我笑釋迦老子二千年前不善輸機甘心受屈。
當時若下者一着。
免緻笑殺旁觀。
畢竟如何。
卓拄杖雲。
寒山拾得。
冬至重建寝堂小參。
豁開戶牖。
重新舊日規模。
當軒者誰。
坐斷聖凡途轍。
碧眼胡僧罔措。
釋迦彌勒猶是他奴。
燈籠露柱掀眉。
文殊普賢權作走使。
描不成畫不就。
撲落非他物。
花簇簇錦簇簇。
縱橫不是塵。
逴得便去。
山河并大地。
踏着便瞋。
全露法王身。
自古自今說玄說妙缁素不分者如稻麻竹葦。
就理就事變通逸格者能有幾人。
靈利漢。
沒窠臼。
知是般事便休。
且道知底是甚麼事。
寒來暑往。
陰極陽生。
庭前玉樹花開早。
也勝東山水上行。
卓拄杖喝一喝。
冬至小參。
形興未質。
山河大地甚處得來。
名起未名。
無位真人突出難辨。
頂門上時時顯現。
眼睛裡處處縱橫。
舉拂子雲。
看看。
德山臨濟來也。
也有權也有實也有照也有用。
佛來也打祖來也打。
且道還曾打着也無。
豈不見興化道。
我在南方行腳一遭。
拄杖頭未曾撥着一個會佛法底。
花根本豔。
虎體元斑。
子細簡點将來。
也是死水裡浸卻。
及到大覺。
被脫下衲衣痛打一頓。
卻言我在大覺棒頭方始深明臨濟先師在黃檗吃棒底道理。
者個便是打着底樣子。
所以精金百煉要須本分鉗。
錘山僧七五年前也曾舉此話來。
有雲興化氣宇如王。
因甚向大覺棒頭方始發明臨濟在黃檗吃棒底道理。
我者裡拄杖子走遍四天下。
撥着一個便是會佛法底。
他時後日免得遞相鈍置。
有底便道山僧隻解扶強不能扶弱。
殊不知自有分付處。
兄弟。
時光可惜不易。
來此聚頭。
隻知者邊那邊豈解知慚知愧。
古人小參謂之家教。
在今諸方大段不同。
須要起模畫樣方為格外提持。
暨乎本分商量未免麻纏紙裹。
從上諸聖豈無方便為人。
一千七百祖師機緣盡是控你諸人入處。
若要乾坤坐斷逸格超宗。
截鐵斬釘不通凡聖。
須是沒量大漢始得。
陰陽消長。
日月遷流。
焰發氷河。
花開碓觜。
大盡三十日。
小盡二十九。
總不幹諸人分上事。
久立珍重。
用彰俊禅師冬至小參。
群陰欲剝未剝。
金烏冰得觜團圞。
一陽欲生未生。
玉兔凍得腳曲錄。
不可作佛法商量。
不可作世谛流布。
便與麼會。
三世
将山門來燈籠上。
蝦蟆[跳-兆+孛]跳上天。
蚯蚓蓦過東海。
是常住耶非常住耶。
日東上。
月西沒。
循環三百六十幾個。
解知窠窟。
窠窟不知。
絕毫絕牦。
庭前石筍抽條也。
會見高枝宿鳳雛。
複舉僧問靈雲如何是佛法大意。
雲雲(臨鸩砧臨鸩砧)井底種林檎。
僧雲學人不會。
雲雲今年桃李貴。
一顆直千金。
大慧和尚雲。
者個公案自古至今無人拈出。
山僧不惜口業更為注破。
臨鸠砧。
井底種林檎。
今年桃李貴。
一顆直千金。
師雲。
大衆。
靈雲答者僧話。
且道與臨濟在黃檗問佛法的的大意。
三度吃六十拄杖。
是同是别。
若道是同。
法無同相。
若道是别。
佛法豈有兩般。
常愛大慧雲。
我者裡說蚌蛤子禅。
開着口便見心肝五髒。
隻者便是。
雖然。
也是大都城裡撮馬糞漢。
冬至小參。
冬至一陽生。
寒食一百五。
葭管才驚暖律回。
嶺頭又見梅花吐。
時節不相饒。
昨日有人從燕京來。
說上都路上雪深一丈。
軍民馬匹凍死饑死動以萬計。
是汝諸人火爐頭打坐。
粥足飯足。
焉知有與麼事。
諸上座。
從上來事。
也須同前決擇。
古人拈一機示一境在你面前。
堆不前挽不後。
吞不下吐不出。
他時後日觸事面牆。
也道曾見保甯來。
即今三百六十骨節八萬四千毛竅明知是生死根本。
何曾昧卻一絲毫許。
祖師雲。
門門一切境。
回互不回互。
回時更相涉。
不爾依位住。
須彌山上[跳-兆+孛]跳。
大洋海底橫行。
針眼裡躍出沖浪錦鱗。
冷灰中撥起亘天烈焰。
直得如是。
也隻是三家村裡賣草鞋底相識。
有甚用處。
然則官不容針私通車馬。
山深水寒日上月下。
跛驢踏倒摘茶輪。
草庵卸下琉璃瓦。
卓拄杖喝一喝雲。
德山臨濟來也。
冬夜小參。
昨夜三更失卻牛。
天明起來失卻火。
東讨西尋不見蹤。
元來賊是家親做。
是汝諸人還認得家親也無。
若也認得。
十二時中無纖毫過患。
不為物轉。
不為境礙。
不為凡聖所纏。
不為生死所縛。
随分着衣吃飯。
自然坐斷報化佛頭。
祖師雲。
心随萬境轉。
轉處實能幽。
随流認得性。
無喜亦無憂。
既不為物所轉。
不為境所礙。
如何又說心随萬境轉。
轉處實能幽。
大抵參禅須要究理而參。
即今山不可喚作水。
水不可喚作山。
俗不可喚作僧。
僧不可喚作俗。
須是随他境轉始得。
忽然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僧不是僧俗不是俗。
你面前無我我面前無你。
夾山雲。
目前無阇黎。
座上無老僧。
雲月是同。
溪山各異。
便是轉處實能幽也。
當知此性即是清淨廣大寂滅平等本際廓徹靈明通達萬法一切不疑本有之性。
無量劫來未曾變易。
陰消陽長冬去春來何曾昧卻一絲毫許。
雖然如是。
也須實到者個田地始得。
若也不實。
不要掠虛。
有佛處不得住。
無佛處急走過。
三千裡外摘楊花。
開口不在舌頭上。
卓拄杖喝一喝。
複舉僧問徑山諲禅師。
掩息如灰時如何。
山雲猶是時人公幹。
僧雲幹後如何。
山雲耕人田不種。
僧雲畢竟如何。
山雲禾熟不臨場。
應庵和尚雲。
鳳閣香殘。
雪巢夜冷。
半窗明月。
和氣藹然。
正與麼時。
且道歸宗與徑山還有相見分也無。
見與不見即且置。
隻如者僧與麼問。
還具眼也無。
其或未然。
雲藏無縫襖。
鳥宿不萌枝。
師雲。
打鼓弄琵琶。
相逢兩會家。
九年人不識。
幾度過流沙。
冬至小參。
冬至一陽生。
拄杖長丈二。
擊碎破沙盆。
大地載不起。
三世諸佛窺觑無門。
曆代祖師無提掇處。
如今衲僧家道。
我向陰陽未剖世界未立已前便知有向上巴鼻。
婢視聲聞。
奴呼菩薩。
驅逐南泉趙州。
輕忽德山臨濟。
把他從上老宿埋向大屎坑裡。
殊不知簡點将來正是依草附木精靈。
也未夢見衲僧汗臭氣在。
前三後三。
一九二九。
黃牛角向天。
火裡蘆花秀。
忽然焰發氷河燒着帝釋鼻孔。
東海娑竭羅龍王惡發氣沖牛鬥。
卓拄杖喝一喝。
冬節小參。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
井底紅塵蔽日。
山頭白浪滔天。
翻身百草頭邊。
跳出劫初田地。
智不到處切忌道着。
入水見長人。
我宗無語句亦無一法為人。
波斯入鬧市。
以思無思之智返思靈焰之無窮。
釋迦老子與天帝釋相争佛法甚鬧。
雲門大師忍俊不禁。
來山僧拂子頭上呵呵大笑。
且道笑個甚麼。
我笑釋迦老子二千年前不善輸機甘心受屈。
當時若下者一着。
免緻笑殺旁觀。
畢竟如何。
卓拄杖雲。
寒山拾得。
冬至重建寝堂小參。
豁開戶牖。
重新舊日規模。
當軒者誰。
坐斷聖凡途轍。
碧眼胡僧罔措。
釋迦彌勒猶是他奴。
燈籠露柱掀眉。
文殊普賢權作走使。
描不成畫不就。
撲落非他物。
花簇簇錦簇簇。
縱橫不是塵。
逴得便去。
山河并大地。
踏着便瞋。
全露法王身。
自古自今說玄說妙缁素不分者如稻麻竹葦。
就理就事變通逸格者能有幾人。
靈利漢。
沒窠臼。
知是般事便休。
且道知底是甚麼事。
寒來暑往。
陰極陽生。
庭前玉樹花開早。
也勝東山水上行。
卓拄杖喝一喝。
冬至小參。
形興未質。
山河大地甚處得來。
名起未名。
無位真人突出難辨。
頂門上時時顯現。
眼睛裡處處縱橫。
舉拂子雲。
看看。
德山臨濟來也。
也有權也有實也有照也有用。
佛來也打祖來也打。
且道還曾打着也無。
豈不見興化道。
我在南方行腳一遭。
拄杖頭未曾撥着一個會佛法底。
花根本豔。
虎體元斑。
子細簡點将來。
也是死水裡浸卻。
及到大覺。
被脫下衲衣痛打一頓。
卻言我在大覺棒頭方始深明臨濟先師在黃檗吃棒底道理。
者個便是打着底樣子。
所以精金百煉要須本分鉗。
錘山僧七五年前也曾舉此話來。
有雲興化氣宇如王。
因甚向大覺棒頭方始發明臨濟在黃檗吃棒底道理。
我者裡拄杖子走遍四天下。
撥着一個便是會佛法底。
他時後日免得遞相鈍置。
有底便道山僧隻解扶強不能扶弱。
殊不知自有分付處。
兄弟。
時光可惜不易。
來此聚頭。
隻知者邊那邊豈解知慚知愧。
古人小參謂之家教。
在今諸方大段不同。
須要起模畫樣方為格外提持。
暨乎本分商量未免麻纏紙裹。
從上諸聖豈無方便為人。
一千七百祖師機緣盡是控你諸人入處。
若要乾坤坐斷逸格超宗。
截鐵斬釘不通凡聖。
須是沒量大漢始得。
陰陽消長。
日月遷流。
焰發氷河。
花開碓觜。
大盡三十日。
小盡二十九。
總不幹諸人分上事。
久立珍重。
用彰俊禅師冬至小參。
群陰欲剝未剝。
金烏冰得觜團圞。
一陽欲生未生。
玉兔凍得腳曲錄。
不可作佛法商量。
不可作世谛流布。
便與麼會。
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