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七

關燈
向汝說聖邊事。

    且莫将心湊泊。

    但向自己性海。

    如實而修。

    不要三明六通。

    何以故。

    此是聖末邊事。

    如今且要識心達本。

    但得其本。

    不愁其末。

    他時後日。

    自具去在。

    若未得本。

    縱饒将情學他亦不得。

    汝豈不見沩山和尚雲。

    凡聖情盡。

    體露真常。

    事理不二。

    即如如佛。

     香嚴閑禅師。

    上堂。

    若論此事。

    如人上樹。

    口銜樹枝。

    腳不踏枝。

    手不攀枝。

    樹下忽有人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不對他。

    又違他所問。

    若對他。

    又喪身失命。

    當恁麼時。

    作麼生即得。

    時有虎頭招。

    上座出衆雲。

    樹上即不問。

    未上樹時。

    請和尚道。

    師乃呵呵大笑。

     上堂。

    道由悟達。

    不在語言。

    況是密密堂堂。

    曾無間隔。

    不勞心意。

    暫借回光。

    日用全功。

    迷途自背。

     芭蕉清禅師。

    上堂。

    拈拄杖。

    示衆曰。

    你有拄杖子。

    我與你拄杖子。

    你無拄杖子。

    我奪卻你拄杖子。

    靠拄杖。

    下座。

     上堂。

    如人行次。

    忽遇前面萬丈深坑。

    背後野火來逼。

    兩畔是荊棘叢林。

    若也向前。

    則堕在坑塹。

    若也退後。

    則野火燒身。

    若也轉側。

    則被荊棘林礙。

    當與麼時。

    作麼生免得。

    若也免得。

    合有出身之路。

    若免不得。

    堕身死漢。

     上堂。

    我年二十八。

    到仰山參見南塔見。

    上堂曰。

    汝等諸人。

    若是個漢。

    從娘肚裡出來。

    便作獅子吼好麼。

    我於言下。

    歇得身心。

    便住五載。

     鹿苑和尚。

    上堂展手曰。

    天下老和尚諸上座命根。

    總在者裡。

    有僧出曰。

    還收得也無。

    師曰。

    天台石橋側。

    曰某甲不恁麼。

    師曰。

    伏惟尚飨。

     芭蕉圓禅師。

    上堂。

    三千大千世界。

    夜來被老僧。

    都合成一塊輥。

    向須彌頂上帝釋。

    大怒拈得。

    撲成粉碎。

    諸上座還覺頭痛也無。

    良久曰。

    莫不識痛癢好。

    珍重。

     承天确禅師。

    示衆。

    正令提綱猶是捏窠。

    造僞佛法。

    祇對特地。

    謾蓦上流。

    問着即參差。

    答着即交互。

    大德拟向甚麼處下口。

    然則如是事。

    無一向權柄在手。

    縱奪臨機。

    有疑請問。

     資福邃禅師。

    上堂。

    隔江見資福剎竿。

    便回去。

    腳根下好與三十棒。

    況過江來時。

    有僧才出。

    師曰。

    不堪共語。

     芭蕉徹禅師。

    上堂。

    眼中無翳。

    空裡無花。

    水長船高。

    泥多佛大。

    莫将問來。

    我也無答。

    會麼。

    問在答處。

    答在問處。

    便下座。

     臨濟玄禅師。

    上堂。

    僧問。

    如何是真佛真法真道。

    乞師開示。

    師曰。

    佛者心清淨是。

    法者心光明是。

    道者處處無礙淨光是。

    三即一。

    皆是空名而無實有。

    如真正作。

    道人念念。

    心不間斷。

    自達磨大師。

    從西土來。

    祇是覓個不受人惑底人。

    後遇二祖。

    一言便了。

    始知從前虛用功夫。

    山僧今日見處。

    與祖佛不别。

    第一句中薦得。

    堪與祖佛為師。

    若第二句中薦得。

    堪與人天為師。

    若第三句中薦得。

    自救不了。

    僧便問。

    如何是第一句。

    師曰。

    三要印開朱點窄。

    未容拟議主賓分。

    曰如何是第二句。

    師曰。

    妙解豈容無着問。

    漚和争負截流機。

    曰如何是第三句。

    師曰。

    但看棚頭弄傀儡。

    抽牽全藉裡頭人。

    乃曰。

    大凡演唱宗乘一句中。

    須具三玄門。

    一玄門須具三要。

    有權有實。

    有照有用。

    汝等諸人作麼生會。

    示衆參學之人。

    大須仔細。

    如賓主相見。

    便有言論往來。

    或應物現形。

    或全體作用。

    或把機權喜怒。

    或現半身。

    或乘獅子。

    或乘象王。

    如有真正學人便喝。

    先拈出一個膠盆子。

    善知識不辯是境便上他。

    境上作模作樣。

    便被學人又喝。

    前人不肯放下。

    此是膏肓之病。

    不堪醫治。

    喚作賓看主。

    或是善知識不拈出物。

    祇随學人問處即奪。

    學人被奪抵死。

    不肯放此。

    是主看賓。

    或有學人應一個清淨境。

    出善知識前知識。

    辨得是境。

    把得抛向坑裡。

    學人言大好善知識知識。

    即雲咄哉。

    不識好惡。

    學人便禮拜。

    此喚作主看主。

    或有學人披枷帶鎖。

    出善知識前知識。

    便與安一重枷鎖。

    學人歡喜。

    彼此不辨。

    喚作賓看賓。

    大德。

    山僧所舉。

    皆是辨魔揀異。

    知其邪正。

     上堂。

    有一人論劫。

    在途中。

    不離家舍。

    有一人離家舍。

    不在途中。

    那個合受人天供養。

     上堂。

    一人在孤峰頂上。

    無出身路。

    一人在十字街頭。

    亦無向背。

    且道那個在前。

    那個在後。

    不作維摩诘。

    不作傅大士。

    珍重。

     示衆。

    我有時先照後用。

    有時先用後照。

    有時照用同時。

    有時照用不同時。

    先照後用。

    有人在。

    先用後照。

    有法在照用同時。

    驅耕夫之牛。

    奪饑人之食。

    敲骨取髓。

    痛下針錐。

    照用不同時。

    有問有答。

    立賓立主。

    合水和泥。

    應機接物。

    若是過量人。

    向未舉已前。

    撩起便行。

    猶較些子。

     上堂。

    大衆夫為法者。

    不避喪身失命。

    我于黃檗先師處。

    三度問佛法的的大意。

    三度被打。

    如蒿枝拂相似。

    如今更思一頓。

    誰為下手。

    時有僧出曰。

    某甲下手。

    師度與拄杖。

    僧拟接。

    師便打。

     興化獎禅師。

    示衆。

    我聞前廊下也喝。

    後架裡也喝。

    諸子汝莫盲喝亂喝。

    直饒喝得興化。

    向虛空裡。

    卻撲下來。

    一點氣也無。

    待我蘇息起來。

    向汝道未在。

    何故。

    我未曾向紫羅帳裡撒珍珠。

    與汝諸人去在。

    胡喝亂喝作麼。

     三聖然禅師。

    上堂。

    我逢人即出。

    出則不為人。

    便下座。

     灌溪閑禅師。

    上堂曰。

    我在臨濟爺爺處得半杓。

    末山娘娘處得半杓。

    共成一杓吃了。

    直至如今飽不饑。

     上堂。

    十方無壁落。

    四畔亦無門。

    露裸裸。

    赤灑灑。

    無可把。

    便下座。

     幽州空和尚。

    上堂。

    衆集。

    有僧出曰。

    拟問不問時如何。

    師曰嗄。

    僧便喝。

    師曰[囗@力]。

    僧又喝。

    師拈拄杖。

    僧曰瞎。

    師抛下拄杖曰。

    今日失利。

    僧曰。

    草賊大敗。

    便歸衆。

    師以手向空。

    點一點曰。

    大衆還有人辨得麼。

    若有辯得者。

    出來對衆道看。

    師良久曰。

    頂門上眼。

    也鑒不破。

    便下座。

     南院颙禅師。

    上堂。

    赤肉團上。

    壁立千仞。

    僧問。

    赤肉團上。

    壁立千仞。

    豈不是和尚道。

    師曰是。

    僧便掀倒禅床。

    師曰。

    者瞎驢亂作。

    僧拟議。

    師便打。

     上堂。

    諸方祇具啐啄同時眼。

    不具啐啄同時用。

    僧便問。

    如何是啐啄同時用。

    師曰。

    作家不啐啄。

    啐啄同時失。

    曰此猶未是某甲問處。

    師曰。

    汝問處作麼生。

    僧曰失。

    師便打。

    其僧不肯。

    後於雲門會下。

    聞二僧舉此話。

    一僧曰。

    當時南院棒折那。

    其僧忽契悟。

     風穴沼禅師。

    上堂。

    夫參學眼目。

    臨機直須大用現前。

    勿自拘於小節。

    設使言前薦得。

    猶是滞殼迷封。

    縱然句下精通。

    未免觸途狂見。

    應是從前依他作解。

    明珠兩岐。

    與你一時掃卻。

    直教個個如獅子兒。

    咤呀地哮吼一聲。

    壁立千仞。

    誰敢正眼觑着。

    觑着即瞎卻渠眼。

    時有僧問。

    如何是正法眼。

    師曰。

    即便[翟*支]瞎。

    曰[翟*支]瞎後如何。

    師曰。

    撈天摸地。

     上堂。

    舉寒山詩曰。

    梵志死去來。

    魂識見閻老。

    讀盡百王書。

    未免受捶拷。

    一稱南無佛。

    皆以成佛道。

    僧問如何是一稱南無佛。

    師曰。

    燈連鳳翅當堂照。

    月映娥眉[((白-日+田)/廾)*頁]面看。

     上堂。

    若立一塵。

    家國興盛。

    野老颦蹙。

    不立一塵。

    家國喪亡。

    野老安帖。

    於此明得。

    阇黎無分。

    全是老僧。

    於此不明。

    老僧卻是阇黎。

    阇黎與老僧。

    亦能悟卻天下人。

    亦能瞎卻天下人。

    欲識阇黎麼。

    右邊一拍。

    者裡是。

    欲識老僧麼。

    左邊一拍。

    者裡是。

     上堂。

    若是上上之流。

    各有證據。

    略赴個程限。

    中下之機。

    各須英俊。

    當處出生。

    随處滅盡。

    如爆龜紋爆。

    即成兆不爆。

    成鈍欲爆。

    不爆直下便捏。

     上堂。

    三千劍客。

    恥見莊周。

    赤眉橫肩。

    得無訛謬。

    他時變豹。

    後五日看。

    珍重。

     首山念禅師。

    上堂。

    第一句薦得。

    堪與佛祖為師。

    第二句薦得。

    堪與人天為師。

    第三句薦得。

    自救不了。

    時有僧問。

    如何是第一句。

    師曰。

    大用不揚眉。

    棒下須見血。

    曰慈悲何在。

    師曰。

    送出三門外。

    問如何是第二句。

    師曰。

    不打恁麼驢漢。

    曰将接何人。

    師曰。

    如斯争柰何。

    問如何是第三句。

    師曰。

    解問無人答。

    曰即今祗對者是誰。

    師曰。

    莫使外人知。

    曰和尚是第幾句薦得。

    師曰。

    月落三更穿市過。

    問維摩默然。

    文殊贊善。

    未審此意如何。

    師曰。

    當時聽衆必不如是。

    曰既不如是。

    維摩默然又且如何。

    師曰。

    知恩者少。

    負恩者多。

    乃曰。

    若論此事。

    實不甚一個元子腳。

    便下座。

     上堂。

    三要得親切。

    第一莫将問來問。

    還會麼。

    問在答處。

    答在問處。

    汝若将問來問。

    老僧在汝腳底。

    汝若拟議。

    即沒交涉。

    時有僧出禮拜。

    師便打。

    僧便問。

    挂錫幽岩時如何。

    師曰錯。

    僧曰錯。

    師又打。

     汾陽昭禅師。

    上堂。

    謂衆曰。

    汾陽門下有西河獅子。

    當門踞坐。

    但有來者。

    即便齩殺。

    有何方便。

    入得汾陽門。

    見得汾陽人。

    若見汾陽人者。

    堪與祖佛為師。

    不見汾陽人。

    盡是立地死漢。

    如今還有人入得麼。

    快須入取。

    免得孤負平生。

    不是龍門客。

    切忌遭點額。

    那個是龍門客。

    一齊點下。

    舉起拄杖曰。

    速退速退。

    珍重。

     上堂。

    先聖雲。

    一句語須具三玄門。

    一玄門須具三要。

    阿那個是三玄三要底句。

    快會取好。

    各自思量。

    還得穩當也未。

    古德已前行腳。

    聞一個因緣。

    未明中間。

    直下飲食無味。

    睡卧不安。

    火急決擇。

    莫将為小事。

    所以大覺老人。

    為一大事因緣。

    出現于世。

    想計他從上行腳。

    不為遊山玩水。

    看州府奢華。

    片衣口食。

    皆為聖心未通。

    所以驅馳行腳。

    決擇深奧。

    傳唱敷揚。

    博問先知。

    親近高德。

    蓋為續佛心燈。

    紹隆祖代。

    興崇聖種。

    接引後機。

    自利利他。

    不忘先迹。

    如今還有商量者麼。

    有即出來。

    大家商量。

    僧問。

    如何是接初機底句。

    師曰。

    汝是行腳僧。

    曰如何是辯衲僧底句。

    師曰。

    西方日出卯。

    曰如何是正令行底句。

    師曰。

    千裡特來望舊面。

    曰如何是立乾坤底句。

    師曰。

    北俱盧洲長粳米。

    食者